医疗AI

搜索文档
“神助攻”还是“乌托邦”?给“AI医生”把个脉
每日商报· 2025-06-20 15:31
医疗AI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医疗AI领域迎来井喷式爆发,已有上千家医院完成DeepSeek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1] - 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上线,医疗AI大模型成为医院重点布局的热门赛道 [1] - 杭州多家医院加速推进AI技术应用,从影像诊断到手术辅助,AI正深刻改变传统医疗模式 [2] 医疗AI技术分类与应用场景 - "AI医生"分为四类:智能问诊助手、医学影像识别系统、健康管理AI、药物研发AI [2] -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线AI生成式病历,提升病历书写效率40% [3] - 拱墅区"墅智健康"项目通过AI整合居民健康数据,诊疗效率提升30%,病历书写时间缩短40% [5] 医疗AI在基层医疗的应用 - 杭州基层医疗中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墅智健康"项目实现健康数据运用科学化 [4] - 中医四诊仪通过AI辅助进行体质辨识,使中医"象"征更具体、可量化 [6] - 浙江医院"智慧重症"系统可提前8小时识别感染风险,年使用频次超1600次 [11] 医疗AI的技术进展 - 深兰科技"DeepBlue-MR-v1"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94.9分高居榜首 [19] - 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表现优异 [19] - 浙大邵逸夫医院将DeepSeek R1大模型接入院内平台,实现24小时健康监测 [10] 医疗AI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AI辅助问诊,但存在"先购药后开方"的操作问题 [16] - 浙江省卫健委联合支付宝推出全国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链接1800多家医疗机构 [23] - 蚂蚁集团、华为等大厂及百川智能等创业公司纷纷入场AI+医疗领域 [18] 医疗AI的局限性 - AI在常见病咨询表现尚可,但在复杂疾病诊断上仍存在局限性 [7] - AI无法像医生那样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可能给出错误诊疗方案 [14] - AI只能辅助诊断,不能取代医生进行诊疗或开处方 [15] 医疗AI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AI医疗大模型将朝技术融合方向发展,为更新迭代提供技术保障 [20] - "人机协同"应成为医疗领域最终目标,借鉴梅奥诊所"第二意见"制度 [20] - 需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22]
10亿融资!联影加码医疗AI赌局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4:36
融资动态与战略布局 - 联影智能完成A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易方达、上国投资管,联影集团持续跟投,投后估值达百亿级别 [1][3] - 2024年底联影医疗及早期投资人以10亿元进行股权收购,2025年初4个月内追加近1亿元资金 [3] - 融资背后是联影集团对AI作为核心护城河的战略确认,旨在构建下一代医疗智能平台操作系统 [1][3] 公司发展历程与技术路径 - 联影智能成立于2017年底,创始团队来自西门子医疗和UNC医学院,专注影像AI算法与临床应用 [4] - 产品策略从高频使用部位切入,已覆盖心脑血管/肿瘤/骨科等100+产品,获22张NMPA二类证、12张三类证,15款FDA认证,13款CE认证 [4] - 通过联影医疗设备渠道获取临床数据形成"天然飞轮",相比纯软件公司具备硬件载体优势 [7] 商业模式挑战与突破 - 2023年营收2.54亿元但亏损1.36亿元,反映影像AI行业普遍存在的商业闭环难题 [11][12] - 医院软件付费意愿低+单病种产品局限性是主要痛点,但AI实际提升效率显著(如下肢力线分析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秒) [12] - 通过基层医疗案例(如湖北枝江卒中系统挽救30+病例)验证AI的软性资源下沉价值 [13] 技术架构与生态布局 - 2024年发布uAI影智大模型平台,采用"多模态底座+多场景智能体"架构,含视觉/影像/语音/文本/混合模态五大专用模型 [14] - 典型应用uAI MERITS智能体实现术中多源信息融合,在颌面外科完成AI+AR引导的皮瓣移植 [17] - 构建"智能飞轮"生态:设备为入口、大模型为中枢、智能体为执行单元,提出"元医院"全院级无感智能系统概念 [18] 行业竞争格局与长期价值 - 联影选择"自建闭环"重资产路径,从设备入院到随访康复全流程覆盖,形成难以复制的生态协同效应 [22][23] - 医疗大模型竞争进入拼生态协同阶段,需持续投入算力/数据/人力,面临部署成本高与生态拓展限制等挑战 [24] - 公司定位为医疗AI时代操作系统提供商,其设备+数据+场景的全栈能力被视为行业重建者的关键资质 [22][25]
鹰瞳科技-B(02251)午后涨近15% 体检人群眼健康筛查及健康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眼底AI及近视防控行业空间广阔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4:35
行业前景 - 眼底AI及近视防控行业空间广阔 [1] - 《体检人群眼健康筛查及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4)》提出标准化筛查路径及系统化解决方案,强调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 [1] - AI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眼底图像中的病变特征,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尤其在资源有限或经验不足的医疗环境中优势明显 [1] 公司技术优势 - 鹰瞳科技是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自主研发软硬一体化的视网膜影像诊断AI解决方案 [1] - 通过"便携式智能眼底相机"全自动拍摄视网膜照片,云端AI算法精准识别55种眼部疾病与心梗、中风等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病风险 [1] - 诊断结果媲美专家级医生 [1] 业务布局与市场认可 - 公司立足AI眼底影像筛查细分方向,布局AI软件解决方案+硬件设备的一体化产品 [2] - 提供基于眼底影像筛查的检测诊断和健康风险评估服务 [2] - 专注于眼底及近视防控医疗AI多年,产品力强大,在重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方面发挥重大医疗价值 [2] 市场表现与增长潜力 - 鹰瞳科技-B(02251)今日获资金追捧,午后涨幅扩大至15%,截至发稿涨7.33%,报12港元,成交额868.6万港元 [1] - 重点网点及用户数快速拓展,适逢医疗AI产业重大发展机遇,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2]
联影智能获10亿元A轮融资,将投入医疗大模型和智能体等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6-20 12:24
融资信息 - 联影智能完成A轮融资 总规模10亿元 由易方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上国投资管共同领投 其他参与机构包括上海联和 盛石资本 保览投资 苏创投 均为创投 清松资本 张家港创投 联影集团 联影医疗等 [1] 公司背景 - 联影智能是联影集团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专注于医疗AI领域 依托集团高性能软硬件技术平台与资源优势 [1]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 在北京 武汉 成都 深圳 美国波士顿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 计划在西安等地组建研发团队 [1] - 已完成10+ AI平台 100+ AI应用研发 落地全国三千余家医院 贯穿诊疗全流程 [1] - 承担参与国家 省市及地方各类科技项目80余项 累计发表科研论文400+篇 [1] 业务与技术 - 提供多场景 多疾病 全流程 一体化智能医疗AI解决方案 覆盖院级管理 医疗创新生态 工作流优化 精准诊疗 个人健康管理等应用场景 [1] - 以AI赋能临床 科研及设备 推动高端全维医疗AI创新 [1] 融资用途 -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双线提速 [2] - 技术方面 加大医疗大模型 智能体等前沿方向研发投入 加速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创新与应用拓展 [2] - 产品方面 优化服务体系 加快市场拓展 推动技术创新临床转化与落地 让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受益 [2]
有医院为AI投入近千万元 头部医院仍在观望医疗AI大模型
快讯· 2025-06-08 19:13
医疗AI大模型行业动态 - 上半年医疗AI大模型成为头部三甲医院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 [1] - 上海中山、瑞金、仁济等顶级医院已高调发布心血管、病理、泌尿科等专科AI模型 [1] - 为这些大模型提供软件和算力支持的企业开始显现 [1] 医疗AI大模型采购情况 - 头部三甲医院实际采购医疗AI大模型的案例较少 [1] - 地方政府成为主要采购方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上半年启动两项招标 总预算达1000万人民币 [1] - 多数采购项目预算规模在数百万元级别 [1] 医疗AI大模型应用现状 - AI医疗模型在病理等垂直领域已展现出明确应用潜力 [1] - 通用大语言模型(LLM)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部署仍面临多重挑战 [1]
“绿色金砖 金色未来”鹰瞳科技受邀出席2025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
新浪证券· 2025-05-29 10:00
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 - 会议主题为"绿色金砖 金色未来",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与 [1] - 会议启动了"全球南方"绿色合作联合研究项目和绿色合作工作站两大倡议 [1] - 绿色合作联合研究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旨在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绿色转型建议 [1] - 绿色合作工作站将整合北京市海淀区的企业、人才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国际合作 [1] 绿色科技合作 - 会议设立"绿色科技与产品标准"对话环节,探讨标准互认、数字技术赋能等合作路径 [3] - 绿色合作工作站特别关注绿色科创企业如鹰瞳科技、科大讯飞等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1] - 项目聚焦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等领域的跨国合作机会 [1] 鹰瞳科技参与情况 - 公司作为医疗AI代表企业受邀参会,展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5] - 公司副总裁吴晓磊在"绿色科技与产品标准"环节发表演讲 [5] - 公司展示了AI眼底检测技术,为与会专家提供体验服务 [3] 鹰瞳科技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视网膜影像诊断AI解决方案,集成便携式智能眼底相机 [5] - 系统可自动识别55种眼部疾病及多种慢病风险,诊断准确率达专家级水平 [5] - 技术方案能有效拉平地区医疗资源差距,推动医疗普惠化 [5] 公司战略定位 - 以"让健康无处不在"为使命,积极参与全球绿色发展 [5] - 通过AI技术创新拓展医疗资源可及性,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 [5] - 寻求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国际合作机会 [5]
数坤科技马春娥:医疗大模型打造的“全科数字医生”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前景无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3:38
民营经济发展机遇 - 金融赋能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 [1] -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为民营经济提供法治保障 [1] 数坤科技发展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推出超100款数字医生产品组合 [3] - 产品在超过4000家公立医院和超1000家体检机构日常使用 [3] - 覆盖90%的Top100医院和目标公立三甲医院 [3] 数坤坤医疗大模型技术 - 医疗大模型作为数字人体技术平台的"智慧大脑",实现医疗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 [3] - 技术平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 [3] - 为个人提供数字孪生和私人订制数字医生 [3] AI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 中国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人群约2亿,人工筛查存在误诊漏诊问题 [4] - 数坤坤大模型赋能超声AI,快速识别乳腺癌影像细微病变特征 [4] - AI超声产品便携易用,适用于社区医院和救护车等场景 [4] 心血管疾病解决方案 - 数坤科技搭建心脏疾病全面解决方案,涵盖冠脉CTA、CT-FFR等技术 [4] - "数字心"系列产品获中国NMPA三类证、欧盟MDR CE认证等多项认证 [5]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 数坤坤大模型打造全科数字医生,赋能影像、心电设备等AI设备 [5] - 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家卫健委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中75%的场景 [5] - 产品在全国top100医院、县域医院、基层社区卫生院等各层级应用 [5] 行业前景展望 - 人工智能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将解决重大医疗健康问题 [5] - "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现关键取决于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5]
大模型如何重新“定义”健康管理?
36氪· 2025-05-21 08:48
大模型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与趋势 场景选择与落地 - 行业共识认为大模型竞争力取决于能否融入医疗日常工作场景并持续迭代[1] - 深睿医疗选择体检场景切入健康管理 因市场需求增长(国家"早筛早治"战略驱动) 技术积累(医学影像算法优势) 政策导向三方协同[1] - 南大菲特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 通过"三师共管"AI大模型解决传统人工模式的服务非标准化 质量波动 响应滞后问题[3] - 企业场景选择逻辑多样 包括科研场景 医生提效 C端健康陪伴 基层医疗供给稀缺环节等 但均需以深度场景理解为前提[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大模型幻觉问题通过RAG 生成式与判别式AI协同 模型改进等方法应对 微医控股采用输入阶段参数调整 输出阶段审核模型双重策略[6] - 数据难题突出 南大菲特耗费十余年积累百万条肥胖及慢病患者管理记录 融合专家共识与前沿研究成果[7] - 基座模型与应用方存在供需错配 迭代周期不同步问题 深睿医疗聚焦医疗应用与大模型技术结合 如肺癌全程周期管理[7] - 医院算力限制推动轻量化模型探索 微医与浙江大学合作模型蒸馏技术 引入MOE技术细分医疗场景控制成本[7] 用户体验与模式创新 - 微医控股采用"AI健管工具+真人健康管理师"模式 在天津数字健共体中实现糖尿病患者人均医保额度盈余率超25%[8][12] - 南大菲特注重人文关怀 如粤语AI健管助手服务老年群体 深睿医疗针对体检场景提供多维综合服务而非单一诊断结果[8] - 大模型+可穿戴设备实现数据多维联动 微医控股打通院内外数据壁垒 南大菲特突破传统设备单一生理指标采集局限[10][11] 商业化验证与升级方向 - 微医控股AI健共体模式成为市场焦点 2023年收入位列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第一[12] - 深睿医疗构建ToB+ToC立体防护体系 从辅助诊断到患者教育全覆盖 南大菲特探索三甲医院资源+AI智能体中台的标准化服务延伸[13] - 商业化模式包括替代医生 C端付费 私有化部署/SaaS 基础平台调用付费 AI+CRO服务等[13][14] - 未来趋势聚焦多模态交互升级 微医控股研发"具知智能" 探索多智能体系统与轻量化技术[14][15]
医疗影像大模型,还需“闯三关”
36氪· 2025-05-19 07:14
医疗大模型应用现状 - 医学影像大模型已在影像科医生工作全流程中实现常态化应用,从辅助工具进化为诊疗生态核心驱动力[1] - 数坤科技发布"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探索多模态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决策等方向[1][2] - 透彻未来研发全球首个临床应用级病理大模型"透彻洞察",基于亿级参数和海量高精度病理数据训练[2] 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 - 病理大模型通过通用特征底座方案解决病灶分割、细胞检测等多任务泛化性挑战,简化传统数十个小模型部署流程[3] - 采用RAG技术动态更新知识库内容,结合生成式与判别式AI协同验证,降低医疗大模型幻觉风险[8][9] - 通过统一多模态架构整合影像/文本数据,采用医学思维链训练增强推理能力,实现分步验证[9] 模型泛化能力提升路径 - 数据维度:扩大样本多样性,模拟不同设备/体位/病变阶段特征,覆盖长尾病例[4][6] - 模型维度:增加参数量至亿级,改进训练策略如临床指标加权损失函数,防止过拟合[6] - 部署维度: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多场景反馈闭环,明确AI能力边界并由医生把关[7] 医院部署模式演进 - 医疗一体机成为主流选择,集成硬件/软件/大模型满足数据本地化与合规性要求[10] - 纯图像大模型可适配家用GPU,通用大模型需本地数据微调,一体机实现专科与通用场景覆盖[10] - 公有云部署在远程会诊中展现弹性算力优势,但面临数据隐私合规风险[11] 未来发展趋势 - 性能层面:医疗大模型敏感度达100%基础上提升特异性,应用医院数量从三四千家扩展至超万家[12] - 多模态融合:打破影像/文本独立发展局面,整合多维数据提升诊断准确性与个性化治疗支持[12] - 全科化演变:大模型向数字化"全科医生"发展,综合检查检验/影像/病理等多维度诊疗信息[12][13]
医药行业周报:美股医疗AI龙头股价反弹,关注AI快速落地的企业
德邦证券· 2025-05-11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发展带动AI医疗全面普及,大量医疗企业接入AI模型摸索应用,拥有大量底层病人数据、医保数据的企业有应用落地空间,AI制药继续升级,同时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技术革新与BD潜力、有业绩且基本面出现拐点的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注美国AI龙头增长后的国内映射机会 Tempus、Grail等美股医疗AI龙头股价反弹 - 近一个月(4.10 - 5.10),Tempus、Grail、Doximity、Hims & Hers Health股价反弹程度分别为65%、65%、17%、99%,AI医疗受关注 [5][8] - Tempus 2024年Q4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5.9%,2025年Q1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27.4%,截至2024年底平台积累超250PB数据,合同储备价值达9.4亿美元,AI业务推进 [9] - Grail 2024年收入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Galleri检测收入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全年售出13.7万份,约占总收入86%,2025年2月扩大与Quest Diagnostics合作 [10] 建议关注 - 润达医疗与华为AI模型深度合作,AI应用多点开花,截至2024年底为80余家医院提供AI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布“墅智健康”大模型1.0,与太平保险推出数智化乳腺癌健康管理产品,与美年健康合作打造AI机器人“健康小美”,与广西柳药在多领域合作 [5][12][13] - 医脉通是中国领先在线专业医师平台,截至2024年6月30日注册执业医师超400万,覆盖率88%,2018 - 2024年参与付费点击医师数和付费点击次数CAGR分别为24.9%和42.3%,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37.3%和67.7%,开发三个AI产品建立多维AI产品矩阵 [5][16][17]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5.6 - 2025.5.9) A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1.01%,跑输沪深300指数1.0%,排名第26位;2025年初至今上涨1.19%,跑赢沪深300指数3.44%,排名第15位 [32] - 医药子板块中,医疗器械II涨幅1.67%、中药II涨幅1.52%、生物制品II涨幅1.06%、医药生物涨幅1.01%、化学原料药涨幅0.76%、化学制剂涨幅0.60%、医疗服务II涨幅0.54%、医药商业II涨幅0.36% [36] - 截至2025年5月9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32.3,较前一周上涨0.6,较年初上涨2.2,排第11 [38] - 本周申万医药板块成交额2872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5.3%;年初至今成交额60140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5.1% [40][43] - 本周申万医药板块416支个股中,304支上涨,96支下跌,16支持平,涨幅前五为常山药业(23.59%)、香雪制药(19.64%)、南华生物(16.46%)、交大昂立(15.18%)、爱朋医疗(14.81%) [44]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下周无医药新股上市 [46]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3.7%,较恒生指数跑输5.4%;2025年初至今上涨24.3%,较恒生指数跑赢10.3% [50]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210支个股中,80支上涨,99支下跌,31支持平,涨幅前五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36.8%)、远大医药(26.0%)、金威医疗(19.0%)、华康生物医学(18.3%)、中国再生医学(14.3%)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