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垃圾焚烧发电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大渡口十年蝶变:“工业锈带”如何产业重生?|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6 16:41
大渡口区产业转型 - 大渡口区曾以重庆钢铁厂为核心工业基地,2011年重钢搬迁后经济总量下降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二 [3] - 建桥工业园成为新产业载体,形成电子制造、智慧医疗、环保、高端摩托车、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3] - 2021年工业总产值超越重钢搬迁前峰值,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6.2%、工业投资增速28.3% [4] - 当前主导产业为高端制造、智慧医疗、食品加工,特色产业为新材料和汽摩配套,拥有785家科技型企业 [4]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 - 自主研发低介电玻璃纤维(LDK),膨胀系数约3ppm/℃,批量应用于5G基站和AI服务器 [5] - 玻纤产品覆盖风电叶片、节能门窗等领域,突破全球叶片回收技术难题 [7] - 智能化生产基地位于大渡口建桥工业园,产品出口多个国家 [7] 三峰环境集团 - 垃圾焚烧炉排装备出口泰国、印度等国家,国内市占率领先 [7] - 焚烧炉总装基地2008年投产,总投资1.1亿元,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 [9] - 2018年建成锅炉膜式壁堆焊制造中心,可将锅炉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 [9] - 截至2024年底运营57个垃圾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超6.1万吨/日,技术应用于全球260个项目 [9] 产业升级成果 - 大渡口区GDP突破500亿元,环保与新材料产业替代传统钢铁工业 [4][10] - 国际复材和三峰环境分别成为新材料与环保领域标杆企业 [7][9] - 区域产业结构从高耗能转向绿色低碳,形成新质生产力集群 [3][10]
雪浪环境:公司董事、总经理宋昕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6:0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宋昕因个人原因辞去全部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2]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占比47.83% 工业废物处理占比28.84% 钢铁行业占比22.55% 其他业务占比0.78% [2] 信息来源 - 新闻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 [3]
绿色低碳成为园区招商引资“金名片”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5:43
"这既帮助入驻企业满足国际客户的ESG审核和碳足迹要求,更直接降低了其生产运营的能耗与排放成 本,成为园区吸引龙头企业入驻的核心竞争力。"丁华说。 与之相呼应的是,重庆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把低碳产业做成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链优势,吸引上下游 链条企业不断加入。比如,当地深耕体外诊断产业,聚集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155家,形成了覆盖研 发、生产和第三方检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上半年,该园区签约引进低碳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额 85.5亿元。 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寰介绍,近年来,园区积极打造"国家环保产业基地",依托行 业龙头企业,初步构建起以"基建+装备+运营"一体化垃圾焚烧发电、土污治理为主导的固废资源循环 利用产业体系,建成和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56个,低碳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8%。 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这些园区通过转型实践,成功将"绿色低碳"从一项成本投 入转变为招商引资引擎和价值创造源泉,吸引着越来越多高质量、高附加值、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和项 目前来投资兴业,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重庆数智产业园集聚企业近500家,形成了新型显示、 ...
光大环境20250813
2025-08-13 22:5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污水处理[1][2] * 公司为光大环境,国内领先环保央企,三大业务板块:光大环保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光大绿色环保(生物质发电)、光大水务(污水处理)[3] * 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业务,2024年底运营产能14万吨/日,行业规模第一,第二梯队企业产能5-10万吨/日[3][4] 核心业务发展 **垃圾焚烧发电** * 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吨垃圾上网电量326度/吨,行业中上游水平[4][14] * 资本开支从高峰期200亿降至2024年50亿,预计进一步缩减至20-30亿[2][6][15] * 海外拓展:越南和乌兹别克斯坦各1,500吨/日项目,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个,预计2025-2026年开工[5] **生物质发电** * 2024年几乎全部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仅1个未纳入[8][18] * 国补回款改善:广东省拨付1.27亿(占欠款25.01%),广西省拨付0.7亿(占欠款28.98%)[8][9] * 运营成本高:度电单价0.75元,依赖国补[10][11] **水务业务** * 污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日,单价从2017年1.22元涨至2022年1.70元[2][7] * 回款率从2017年102%降至2022年72%,2023年略回升[7] 财务与现金流 * 2024年自由现金流转正(约40亿),资本开支48.7亿[2][17] * 应收账款总额超100亿,其中国补欠款146亿(垃圾焚烧50.8亿,生物质95.3亿)[10][18] * 负债近1,000亿,主因生物质业务成本高[10] * 2025年中报预期:利润两位数下滑(建造收入占比下降、减值、汇兑损益),但现金流改善[12] 行业趋势 * 全国垃圾焚烧产能110万吨/日,利用率70%,新建产能减少[2][6] * 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2025年1,200亿(2024年1,000亿),覆盖风电/光伏/生物质[20] 其他关键信息 * 区域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江苏27%、山东10%、浙江8%),经济发达地区产能利用率高[13][14] * 分红提升:2024年分红比例从30%+增至42%,未来有望继续提高[15] * 创新项目:IDC与垃圾焚烧协同项目(天津/杭州/苏州),落地节奏较慢[21] 风险提示 * 国补回款节奏慢(2024年回收19.11亿,需年补38-40亿平衡应收)[18][19]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影响水务回款[7] * 生物质业务成本高,依赖政策[10][11]
永兴股份(601033):供热持续推进兼具高股息和持续成长
华源证券· 2025-08-08 07:3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永兴股份兼具高股息和持续成长性 主要基于供热业务推进 陈腐垃圾掺烧利润贡献 以及垃圾焚烧协同IDC的产业趋势[5][7] - 供热业务可提升垃圾发电企业效益 测算单吨垃圾利润增量约80元 且能改善现金流[7] - 陈腐垃圾掺烧项目预计2025-2027年服务期内处理237万吨 按假设条件测算新增100万吨将带来1.6亿元净利润增量[7] - 垃圾焚烧协同IDC符合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公司作为广州地区唯一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有望率先受益[7] 财务数据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9.2 10.2 11.3亿元 同比增长率11.7% 11.4% 10.6%[6][7]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1.02 1.14 1.26元/股[6] - 2025-2027年ROE预测分别为8.49% 9.16% 9.80%[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5 13 12倍[7] 业务发展 - 公司母公司广州环投集团近期与多家企业达成蒸汽保障合作 拓展供热业务[7] - 2025年起推进陈腐垃圾掺烧项目 服务期3年 处理规模237万吨 单价160.05元/吨[7] - 垃圾焚烧协同IDC具有多重优势 广州规划到2025年数据中心机柜达60万个 为公司提供合作机会[7] 市场表现 - 当前收盘价15.29元 总市值137.61亿元 流通市值36.7亿元[3] - 资产负债率55.46% 每股净资产11.88元[3] - 2025-2027年预计股息率分别为4.4% 4.9% 5.4%[7]
伟明环保20250807
2025-08-07 23:0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垃圾焚烧发电、镍冶炼[1] - 公司:伟明环保,主营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同时布局镍冶炼业务[1] 镍业务布局与进展 - **高冰镍生产线**:首条生产线预计2024年底投产,持股70%,预计贡献4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2][3] - **成本与价格**:高冰镍价格约13,000美元/吨,预估成本11,000-12,000美元/吨[2][3] - **国内精炼环节**:2025年上半年投产5万吨纯镍,第一条2.5万吨生产线已投运,采用富氧侧吹工艺,电耗低、矿石兼容性高,利用率达80%[2][5] - **其他项目**:加曼达(4万吨,持股60%)、加曼美(5万吨,持股51%),预计第一个项目投产后启动[3] - **参股项目**:格林美2万吨湿法镍冶炼项目,占股20%[3]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 **产能**:总产能4万吨/日,位居行业前十[2][6] - **收入结构**:垃圾处理费(30%)、电费销售收入(70%)[2][6] - **现金流**:年运营收入17-20亿元,现金流超30亿元,支持镍业务[2][6] - **毛利率**:2024年修复至60%左右[4][16] - **海外扩展**:看好东南亚市场(印尼、越南、泰国),2025年有望落地大型项目(产能2000吨/日以上)[17][18] 行业动态与趋势 - **镍价趋势**:中长期上行,需求增速快、供给集中[7] -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 产能已达110万吨/日,远超十四五规划目标(80万吨/日)[10] - 新增产能有限,部分城市“垃圾吃不饱”[10] - 招标高峰期在2018-2019年,2024年新增产能不足1万吨[11] - **国补退坡应对**: - 绿证机制(每张对应0.6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价值30元以上)[12] - 地方政府提升垃圾处理费,央地共担成本[12] - 居民端每月新增约5元可覆盖退坡影响[12] 财务与盈利 - **净现比**:1.3倍(经营活动净额/净利润)[8] - **国家补贴**:2025年6-7月预计回流几千万至1亿元,发放加速[9] - **2024年盈利**:总利润27亿元,垃圾焚烧发电贡献17亿元(处理3.5-3.7万吨垃圾),设备销售10亿元(30%垃圾焚烧设备,70%新材料设备)[22] - **2025年预测**:环保主业增长10%(18-19亿元),装备业务持平(10亿元),总利润约30亿元(PE不到11倍)[25] - **2026年目标**:利润40亿元,依赖高冰镍项目[26] 竞争优势 - **设备制造**:全产业链能力(抓斗、电机、电控等),自制设备降低资本开支[4][16] - **区域优势**:浙江、江西项目质量高,吨垃圾热值和处理费较高[4][16] - **海外机遇**:东南亚电费上限1元/度,比国内高,但吨投资成本高20-30%[19] 创新与未来增长 - **绿电应用**:与高能耗企业(钢铁、电解铝)合作减碳,探索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供电[20] - **算力中心合作**:上海凌云志愿中心项目年底投运,可能推动行业转型[21] - **分红政策**:2023年分红比例30%,预计2024年维持,股息率约3%[27] 关键节点 - **高冰镍投产**:2024年底首条生产线投运,2025年成本数据明确后决策[27] - **海外项目落地**:2025年印尼大型垃圾焚烧项目[17][18]
永兴股份签约供热保障合作 热电联产蓄力致远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1:51
公司业务动态 - 永兴股份下属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约蒸汽保障合作 采用移动供热与管道供热双轨并行模式 移动供热项目7月投运提供应急用热保障 管道供热工程正推进东西两向固定管网建设[1] - 公司2024年对外售汽量达16.44万吨 同比增长21% 但供热量及供热比仍低于行业领先企业[2] - 公司在广州地区拥有6个循环经济产业园 合计焚烧处理规模超3万吨/日 热电联产业务存在巨大增长潜力[2] 技术模式创新 - 热电联产通过抽取部分蒸汽对外供热 减少乏汽量和冷端损失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在发电量降低时仍可销售工业蒸汽[1] - 欧盟R1能效指标显示 纯发电项目R1值仅0.51 热电联产项目R1值达0.78 远超0.65合格标准[1] - 中信建投证券测算显示 供热比例25%和50%时 项目综合收益较纯发电状态分别提升37%和74% 无补贴项目利润增厚效应更明显[2] 行业发展趋势 -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积极推进热电联产 对外售汽业务从配角向主角切换[2] - 2024年A股主要垃圾焚烧上市公司售汽业务营收达十亿元级规模 并保持高速增长[2] - 在国补退坡环境下 对外售汽业务成为行业维持利润水平的重要抓手 同时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2] - 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仅3% 显著低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 双碳目标下供热行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绿色动力20250728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绿色动力、长江电力、中科环保、瀚蓝环境、国轩股份、海螺创业 - 行业: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公用事业板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绿色动力经营数据表现 - 2025 年上半年累计垃圾进场量 715 万吨,同比增长 2%;发电量 25.39 亿度,同比增长近 2%;上网电量 21 亿度,同比增长 2%;供热量 51.55 万吨,同比增长 116%;还原供热后吨发电量 369 度,同比提升 1.6%;还原后吨上网电量 310 度,同比提升 2.4%[10] - 二季度垃圾进场量 372 万吨,同比增长 5%,环比增长 8%;总发电量 13.031 亿度,同比增长 3.5%,环比增长 5.4%;上网电量 10.821 亿度,同比增长 1%,环比提升 5%;吨发电量和吨上网电量同比略有下降;供热量 129 万吨,同比增长 133%,环比提升 29%[4]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特点及投资价值 - 项目收益率稳定,电价不需入市交易,有稳定性;环保刚需,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30 年内收益受保护无竞争;可通过提质增效改善经营效率,如供热改造和吨发提升[5]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其他公用事业板块相比的优势 - 项目收益率高且稳定;特许经营权模式确保长期无竞争;维护性资本开支低,分红能力强,如绿色动力分红比例提高到 70%;可通过提质增效改善经营效率[7] 国家价格法草案修订对公用事业板块的影响 - 明确公用事业定价市场化,听证方式更灵活,推动市场化收费,使上市公司有动力获取超额收益,保障企业现金流,提升企业估值,如美国固废市场化公司估值水平高[8] 绿色动力未来发展潜力 - 通过提质增效改善经营效率,如供热改造和吨发提升;分红能力提高至 70%,维护性资本开支低,未来有三倍以上提升空间;国家价格法草案修订后可更灵活定价,保障 ROE 和现金流[9] 供热业务对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 - 供热不需大量营业成本,市场化交易现金流好;2025 年上半年蒸汽供应量 51.55 万吨,对应蒸汽收入约 7700 万元,同比增加 4000 万元;供气业务利润率高且无应收风险,增收基本转化为净利增量[11] 财务费用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一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下滑 2400 万元,二季度若保持态势将再节约 1000 多万元,财务费用节约是业绩增长重要因素[13] 公司业绩表现及展望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 4600 万元,由上网电量增收、供热收益、污泥处置增收、成本节约和财务费用下降推动;二季度单季预计总增收接近 4000 万,净利增厚约 2000 万;全年有望保持 20%以上业绩增长,若危废减值收窄,经营性利润将明显提升[3][14][15] 公司未来发展潜力体现 - 拓展供热业务,发电供热比有提升空间;持续节约财务费用;提高发电和热能利用效率;拓展 IDC 等新业务领域带动经营效率和 ROE 提升[17] 垃圾焚烧板块整体发展趋势 - 逐步演绎提分红、提 ROE 逻辑,绿色动力是典范,瀚蓝环境、国轩股份、海螺创业等公司也在验证该逻辑[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一季度简易自由现金流同比提升 94%,全年预期资本开支从去年 5 亿元降至 3 - 4 亿元,简易自由现金流接近 12 亿元[15][16]
举牌!举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7:27
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 - 中邮保险于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0万股,触发举牌,持股比例从4.8927%增至5.0722% [4] - 举牌后中邮保险直接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2051万股,账面余额约人民币0.94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0.014% [5] - 绿色动力环保为北京市国资控股的A+H股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去年长城人寿也曾举牌其H股至5.0343% [5] - 中邮保险总资产达6313.8亿元,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1007.75亿元,占总资产17.08% [5] 险资年内举牌动态 - 年内险资举牌次数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涉及平安人寿、长城人寿、新华保险等十余家机构 [7] - 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及环保行业,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 [7] - 中邮保险5月曾以8.69亿元受让东航物流5%股权,触发A股举牌 [7] 险资举牌动因分析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为提升收益率增加权益配置 [7]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高股息个股和长期股权投资可稳定报表收益 [7]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推动举牌积极性 [7]
又添一例!中邮保险出手,年内险资举牌次数超去年全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17:45
险资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 - 中邮保险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持股比例增至5.0722%,触及举牌线 [1] - 每股作价5.0007港元,共计耗资363.05万港元 [5] - 交易前持有1978.4万股(4.8927%),交易后持有2051万股(5.0722%) [5] - 持有股票账面余额为0.941亿元,占中邮保险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的0.014% [6] 险资举牌整体情况 - 年内已有17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 [3] - 长城人寿2024年7月31日曾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增持至7015万股(5%) [6] - 截至2024年底,长城人寿累计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1.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4% [7] 绿色动力环保公司概况 - 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首家A+H股上市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 [6]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3.99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下降7.02%) [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2元 [6] 中邮保险投资策略 - 2025年4月曾以10.944元/股受让东航物流7942.01万股(5%) [9] - 计划逐渐增加波动性较大的股票配置,期望获得更多超额收益 [9] - 正在建立成熟的股权投资团队,直接投入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行业 [9] - 2025年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01.07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滑超4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