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品
搜索文档
七夕催旺甜蜜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8-29 06:15
消费趋势变化 - 七夕消费呈现体验化、个性化和关怀化升级趋势,突破传统礼物框架[1] - 情感表达方式更趋多元,从标准化礼物转向结合对方兴趣的定制化心意[2] - 实用性与浪漫属性融合,礼物选择既注重美观更强调实用功能[2] 数码产品消费 - 数码产品出现爆发式增长,微单相机和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1] - 黑胶唱片机和无人机等科技产品紧随其后,科技产品成为情感连接新载体[1] - 不同年龄群体通过科技产品重构情感连接:年轻人用微单记录瞬间,中老年人通过智能眼镜打破数字鸿沟[1] 香薰产品消费 - 香薰膏成交量实现超10倍增长,气味成为情感传递的新载体[1] - 26-35岁人群贡献38.4%的香薰产品成交额,成为核心消费群体[1] - 男性消费者占比达52.6%,打破传统性别消费标签[1][2] 健康产品消费 - 按摩产品消费显著升温,腹部按摩器和眼部按摩器成交量呈现高增长[1] - 礼物选择从"面子"转向"里子",健康关怀属性日益突出[1] - 男性消费者占比56.7%,健康关怀需求跨越年龄与性别界限[1][2] 消费群体特征 - 性别边界模糊化,男性对香薰产品青睐,女性对科技产品热衷[2] - 消费行为体现情感本质回归,"懂你所需"成为礼物选择核心标准[2] - 各年龄段消费者均参与新消费趋势,形成跨代际消费共鸣[1]
闪购美妆珠宝数码成七夕礼赠新趋势 美团闪购携多家数码、美妆品牌上线礼赠专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20:41
七夕消费趋势 - 闪购成为主流礼赠购物方式 呈现更多种类和更早爆发的态势 [1] - 精品鲜花 珠宝首饰 美妆护肤 数码家电等多类热门礼赠商品销量快速增长 [1] - 面部护肤品和男士护理用品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1] - 智能手表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1] - 珍珠类首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黄金类饰品销量同比涨超10倍 [1] - 新中式鲜花 IP联名玩偶类礼品花 永生花搜索量和订单量显著增长 [1] 平台营销策略 - 美团闪购联合苹果 华为 小米等数码品牌推出七夕礼赠专场 [2] - 与屈臣氏 丝芙兰等美妆护肤零售品牌合作 [2] - 安踏 滔搏 蕉下等运动服饰品牌参与促销活动 [2] - 与颐和园 迪士尼合作创作IP联名鲜花 [2] - 提供iPhone 华为 海蓝之谜 耐克 阿迪 安踏等大牌商品30分钟到手低价体验 [2] - 推出最高1314元神券包权益促进消费 [2]
马鞍山市速速数码产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8 09:41
公司基本信息 - 马鞍山市速速数码产品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葛俊杰 [1] - 注册资本为3万元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照相机及器材销售、通讯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 [1] - 涵盖销售代理、办公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与批发业务 [1] - 涉及计算器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业务 [1] - 经营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显示器件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需要许可商品) [1] - 提供通讯设备修理服务 [1] - 销售互联网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软件、智能家庭消费设备 [1] - 包括智能车载设备、网络设备、移动终端设备、音响设备销售 [1] - 提供珠宝首饰回收修理服务 [1] - 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业务 [1]
这届大学生,还没开学就开始「卷」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8-27 17:59
开学季消费行为趋势 - 装备换新成为大学身份认同的关键环节 新生将选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视为重要仪式 数码产品开箱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12][13] - 宿舍用品囤货需求爆发 床品、收纳、小家电等品类在快递站形成堆积现象 日化家居品牌获得大量自然曝光[17][18] - 学习类消费集中爆发 四六级资料、考研教材、学习软件会员销量快速上升 教育品牌通过内容营销建立长期用户关系[22][29] 开学季商业机会 - 数码3C品牌通过教育优惠精准触客 抖音"开学装备大作战"话题产生大量用户自发开箱内容 实现近乎零成本的场景化推广[28][29] - 快消品成为社交破冰工具 饮品零食、美妆个护凭借高频率消费特性 自然融入迎新派对、社团招新等场景[29] - 平台方打造整合营销IP 巨量引擎推出"元气新学期"等主题活动 将分散场景整合为具有传播性的互动内容[30] 新生消费决策特征 - 决策过程高度依赖社交平台 76%新生通过抖音搜索"开学必带清单" 用户生成内容直接影响购买选择[6][12] - 价格敏感与品质追求并存 笔记本选购出现专业级配置对比 同时追求性价比最优解[13][28] - 社交属性驱动消费决策 超过80%新生参与宿舍好物分享 通过"翻车现场"和"真香好物"建立消费共识[17][27]
济南充电宝市场探访:3C认证成标配,共享充电宝也换“新装”
齐鲁晚报网· 2025-08-19 14:49
行业监管政策实施 - 移动电源锂电池3C认证新规于8月15日正式实施 未取得认证产品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 [1] - 市场监管部门多次检查线下售卖渠道 禁止销售未标注3C标识的充电宝 [2] - 线上线下平台同步规范 共享充电宝品牌全面更换带3C认证的新设备 [4] 产品结构变化 - 市场淘汰无认证低价产品 当前在售产品多为大品牌且价格普遍超百元 [2] - 充电宝外包装和机身显著位置标注"3C认证"和"符合新国标"标识 [3] - 商家突出宣传"可携带登机"特性 部分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截图 [4] 价格变动趋势 - 无3C认证充电宝原售价仅二三十元 当前认证产品价格区间为80-200元/块 [2][3] - 部分品牌因认证检测和原材料质量提升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价格较此前提高10% [2] 消费者行为与认证识别 - 消费者购买时优先询问3C认证情况 可通过扫码查验防伪码信息 [2] - 3C标识需具有立体视觉效果 白色底板黑色图案为真伪判断依据 [5] - 可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查询证书编号验证产品合规性 [5]
充电宝3C认证新规今起实施,一些品牌涨价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09:20
新闻荐读 近期,充电宝质量安全事件不时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今天起,移动电源锂电池3C认证新规将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所有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 新规即将实施之际,充电宝销售情况如何? 在深圳华强北赛格通信市场,这里是深圳最大的数码产品卖场之一。一楼的大部分档口都有充电宝销售,来询价购买的消费者也有不少。 据档口老板介绍, 从7月份以来,3C充电宝销量就开始持续增长,进入8月,销售热度持续。 与一个月前相比,现在华强北市场中虽然还能看到少量无3C标识的充电宝, 但经过认证的3C充电宝已成为销售主流,50-100元的产品销量大增,30元以 下的无3C充电宝明显减少。 也有商家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已获3C认证的电芯供应偏紧, 最近一些品牌3C充电宝还出现小幅涨价,以10000Ah时的充电宝为例,涨幅约10元左右。 记者在几个电商平台搜索充电宝,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充电宝产品都将"3C认证"标注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销量排名靠前的几款产品,近期已售量都在几十 万个,没有"3C认证"标志的充电宝已经很难找到。 来源:央视财经、央视新闻客户端 点亮 深圳华强北商户:对我们 ...
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价值兑现 武汉暑期消费活力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长江日报· 2025-08-13 09:04
武汉市CPI表现 - 7月CPI同比上涨0.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 [1] 工业品消费 - 后高考经济带动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8% 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升学三件套"热销 [3] - 可穿戴智能设备价格同比上涨6.7% 小米AI眼镜(售价1999元)等科技产品受年轻消费者追捧 [3]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1% 反映消费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价值兑现 [3] 服务消费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 影响CPI总指数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9] - 教育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5% 高校学生年均发展型消费达2235元(占教育总支出近9%) [9] - 景点门票价格同比上涨7.8% 文创产品二次消费增长显著(如49元"蒜鸟"玩偶/黄鹤楼书签等) [9] - 文化套餐订单占比从35%提升至58% 包含省博编钟表演/知音号夜游等服务 [10] 餐饮消费 - 在外餐饮价格上涨1.7% "外摆经济"(移动餐车/酒店外摆区)创造多元消费场景 [14][15] - 沉浸式餐饮体验受追捧 如楚河汉街燕礼餐厅编钟伴宴(人均298元)需提前预约 [16] 价格结构性变化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 其中鲜菜价格降8.2% 猪肉价格降12.0% [16] - 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4%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7% [16] 消费趋势特征 - 消费场景创新激活需求 包括国潮非遗体验/情绪疗愈服务/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 [10][16] - 旅游消费从观光向文化沉浸跃迁 本质是体验升级与情感共鸣的双重驱动 [10]
锐财经丨“两新”政策如何再加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9 11:36
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 "两新"政策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 [1] - 设备更新的市场规模每年可达到5万亿元以上 [2]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2个领域4600余个项目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2] 设备更新领域投资与增长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过2000万台(套) [3] - 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3]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12.3%、6.3%、3.6% [3]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10.5%、9.5% [3] 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潜力 - 车龄15年以上的乘用车超过700万辆,至少有1.8亿台家电产品已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4]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4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2025年资金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汽车报废更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 [4] - 2024年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4] 消费品零售增长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5] 政策实施与资金安排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7] - 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 [7] - 深入开展各领域存量产品设备评估诊断,分析评估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直接效益和带动效应 [7]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 [7]
李迅雷:以旧换新换什么乘数效应更大
第一财经· 2025-08-06 10:00
建议将以旧换新品类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必需品、从商品消费扩大到服务消费等。 2024年开始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使用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予以支持,2025年资金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支持的消费品范围也有所扩大。 从政策拉动效果看,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1620亿元中央资金带动汽车、家电、手机 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根据《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主要包括五大品类,其中国四排放汽车报废更 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等为今年扩围支持的消费品。 | 品类 | 范围 | 补贴标准 | | --- | --- | --- | | 汽车 | 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 | 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 2 万元、购买 | | | 的乘用车 | 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 1.5 万元 | | | 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 | 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 1.5 | | | 人名下乘用车 | 购买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 1.3 万 | | 家电 | 继 ...
李迅雷:以旧换新,换什么乘数效应更大|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08-05 22:37
政策资金规模与支持范围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使用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资金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1] - 2024年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1620亿元中央资金带动相关销售额超1.6万亿元[1][2] - 中央与地方补贴资金比例约为9:1,2025年上半年央地合计补贴超1800亿元[2][3] 2025年补贴品类与标准 - 汽车:新能源乘用车报废更新补贴2万元/辆,燃油车1.5万元/辆;置换更新新能源车最高1.5万元/辆,燃油车1.3万元/辆[2] - 家电:一级能效产品补贴20%,二级能效补贴15%,新增微波炉等4类产品单件补贴不超2000元[2] - 数码产品:手机等按售价15%补贴,单件不超500元[2] - 家装:装修材料按15%-30%补贴,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30%[2] - 电动自行车:报废换新补贴500-600元/辆,铅酸电池车额外补贴100元[2] 补贴带动销售额结构 - 汽车占比最高:2024年680万辆补贴带动9200亿元销售额,2025年上半年412万份申请带动6689亿元[3][6] - 家电:2024年6200万台带动2700亿元,2025年上半年1.09亿台带动4747亿元[3][6] - 电动自行车:2025年上半年905.7万辆带动247.7亿元,销售额为2024年同期的6.6倍[3][15] - 家装:2025年上半年5762.6万单带动1383亿元[3][6] - 数码产品:2025年上半年7400万件带动2934亿元[3][6] 补贴乘数效应与消费贡献 - 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长5%,限额以上家电、通讯器材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增30.7%、24.1%[7][9]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二季度较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9] - 补贴对社零总额的贡献率约0.74%-0.96%,低于整体1.3%的增速[10] - 家电、数码等低价商品补贴拉动效应更显著:家电补贴714-926亿元带动零售额净增1240-1380亿元[15][16] 补贴商品单价与比例 - 汽车估算单价10.89-13.53万元,补贴比例10%-20%[14] - 家电估算单价4355-7685元,补贴比例15%-20%[14] - 电动自行车估算单价2899-2991元,补贴比例17%-20%[14] - 手机估算单价2546元,补贴比例8%-15%[14] 政策优化方向 - 扩大补贴规模以应对资金缺口,部分地区已调整补贴标准(如贵州降低汽车补贴比例)[18] - 建议将补贴范围扩展至必需品和服务消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受益面[18] - 补贴间接拉动关联消费(如购车后装潢、购机后配件),形成循环经济效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