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招商电子】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深度报告:国内头部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软硬一体打造智驾生态标杆
招商电子· 2025-05-19 22:05
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智能驾驶(AD)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坚持软硬结合技术路径,提供芯片+算法+工具链的全栈解决方案 [2] - 成立于2015年,已发布多代征程系列芯片,预计2025年累计出货超1000万件,软硬一体方案已商业化落地 [3] - 客户包括大众集团、比亚迪、理想、奇瑞、吉利等主流车企,2024年在中国OEM ADAS/AD市场份额分别超40%/30%,排名第一/第二 [3] - 2021-2024年营收CAGR达72%,2024年总营收24亿元,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28%/69%,毛利率维持在70%左右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有望迎来平价智驾元年,高阶智驾将快速普及至10-20万元市场 [4] - 2030年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10171亿元 [4] - 目前海外大厂如英伟达、特斯拉、Mobileye等市占率较高,但国内华为海思、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厂商份额正在快速提升 [4] - 全球智能汽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61%增至2030年的97%,2030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预计达8150万辆 [37] 公司技术优势 - 征程6系列芯片可全阶覆盖低/中/高级自动驾驶需求,最高性能版本征程6P算力达560 TOPS [5] - 推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结合J6P芯片打造一段式端到端技术的全栈解决方案,首款搭载车型将于25Q3量产 [5] - 自主研发BPU架构已迭代至第四代"纳什"架构,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低能耗优势 [72] - 截至2024H1,公司在中国及国际上共获得673项专利和616项商标,构建强大技术壁垒 [32] 商业模式与客户 - 提供四种合作模式:IP授权/计算方案/解决方案/联合开发,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77] - 2024年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约290万套,累计交付770万套,定点车型超100款,累计超310款 [81] - 已为27家OEM(42个品牌)提供智驾方案,中国前十大车企均为公司客户 [81] - 与大众旗下CARIAD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产品将于26年起落地大众旗下多款车型 [5]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4.7/9.1/15.5/23.8亿元,CAGR达72% [17] - 2021-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71%/69%/71%/77%,授权及服务业务毛利率高达92% [19] - 2021-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1.4/18.8/23.7/31.6亿元,研发人员占比73.1% [30] - 2024年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及服务/非车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28%/69%/3% [22] 未来发展前景 - 伴随征程6系列芯片和HSD系统量产,公司有望受益于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 [5] - 中长期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已与安波福、博世、大陆集团等全球领先Tier1建立合作 [5] - 预计2025年内J6系列芯片交付量将超百万颗,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有望突破1000万颗 [54] - 公司解决方案将搭载至比亚迪、奇瑞、上汽MG名爵等旗下多款海外车型,受益于国内车企出海 [87]
地平线机器人-W:国产 ADAS 芯片龙头,成长为高阶智驾综合供应商-20250519
国投证券· 2025-05-19 08: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A 投资评级,目标市值 1055 亿人民币,对应 1143 亿港币,目标价 8.66 港币 [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产 ADAS 智驾芯片龙头,凭借本地化服务和价格优势,抓住行业趋势和国产替代机遇成长起来,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可观,2024 年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芯片市场中市占率第一 [1] - 高速及城市 NOA 功能将成为智驾芯片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2030 年中国智驾芯片 + 算法市场空间超 600 亿元 [2] - 高阶智驾行业从 1 - 10 阶段,主机厂自研意愿分化,传统主机厂依赖第三方方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有望成为第三方高阶智驾方案龙头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地平线:强大的战略能力 + 技术基因成就国产智驾芯片龙头 - 深耕智驾领域 10 年,多次做出正确战略抉择:公司以 AI 芯片起家,2019 年聚焦智能驾驶赛道,陆续发布并量产多款芯片,2024 年营收超 23 亿元,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芯片市场中市占率第一,2024 年发布征程 6 系列芯片及解决方案,产品线全面覆盖不同阶智能驾驶 [13] - 团队:软件基因深厚,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创始人余凯软件算法背景深厚,多次做出关键战略决策;公司引进苏箐增强高阶智能驾驶算法团队能力;采用 AB 股双股权架构保证管理层控制权,与多家产业资本绑定;重视员工激励,建立股权激励体系 [29][33][37] 2. 空间:2030 年中国智驾主控芯片 + 算法市场空间超过 500 亿元 - L2 ADAS 渗透率已接近天花板,中高阶自动驾驶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产品定位覆盖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全部细分赛道,L2 ADAS 渗透率接近天花板,未来提升空间有限,高速及城市 NOA 功能将成为智驾芯片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预计 2030 年对应智驾芯片市场空间可观 [39][43] - 技术变革驱动高阶智驾体验提升,城市 NOA 开始走向千家万户:智能驾驶技术框架迭代,驱动城市 NOA 体验升级,从先锋早鸟用户向普通大众用户渗透,预计 2025 年和 2030 年国内城区 NOA 芯片市场空间分别为 150 亿、462 亿,软硬一体方案市场空间分别为 211、594 亿元 [47][55] - 内卷背景下主机厂推动智驾平权,高速 NOA 渗透率大幅提升:2020 年以来 10 - 20 万价格带合资份额下降,自主品牌进入内部竞争阶段,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厂商推动智驾平权,将高速 NOA 功能下放到该价格带,带动高速 NOA 渗透率大幅提升,预计 2025、2030 年国内乘用车中算力智驾芯片市场空间分别接近 20、50 亿元 [61][63][65] 3. 竞争:主机厂自研意愿出现分化,地平线有望成为第三方高阶智驾方案龙头 - 竞争复盘:行业从 0 - 1 阶段,英伟达一家独大:2022 年特斯拉引领智能驾驶算法变革,英伟达凭借强大的 CUDA 开发生态和高算力芯片,在高阶辅助驾驶行业 0 - 1 阶段获得垄断市场份额 [69] - 从 1 - 10 阶段主机厂自研意愿出现分化,竞争要素转向方案综合性价比:随着行业发展,前期自研积淀有限的主机厂自研意愿分化,依赖头部供应商实现功能上车,第三方方案市占率将提升,不具备自研能力的主机厂更看重整体方案综合性价比 [88][92] - 地平线竞争优势:强大的客户基础 + 软硬一体能力带来综合性能优势:公司抓住时代机遇,从低算力芯片入手,成功导入多家主机厂供应体系,成为国产 ADAS 芯片龙头;征程 6 系列芯片性能强大,J6E/M 已初步获得成功;算法能力强,基于强大的软硬一体能力,HSD 有望实现体验领先 [96][28][33]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年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35.2、54.8 和 80.2 亿元,增速分别为 47.6%、55.8%和 46.3% [4]
地平线机器人-W:软硬一体,向高而行,开启智驾新征程
中信建投· 2025-05-19 0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评级为买入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第三方智驾芯片及解决方案龙头,具备软硬一体技术、战略及商业模式领先性 [1] - 2025年是征程6系列芯片及高阶全栈智驾解决方案HSD量产元年,实现量价齐升,有望开启新一轮加速成长周期 [1] 公司战略 发展历程 - 2015 - 2018年定位AI软件算法研发,涉及多场景;2019 - 2020年战略聚焦智驾,转向软硬件结合;2021 - 2023年推出中阶智驾芯片及解决方案;2024年至今推出J6系列芯片,发力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并完成港股上市 [17] 团队背景 - 拥有全球顶级创始及高管团队,具备领先的智驾全栈自研能力,股权采用A/B类不同投票权架构 [18][20] - 汇聚数千名各领域优秀人才,智驾软硬件研发人员超1500人,高阶智驾团队超1000人,全球知识产权布局超1900项 [25] - 股东覆盖车企客户、Tier1、生态链合作伙伴及顶级投资机构 [26] 发展战略 - 创业目标是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战略聚焦智能驾驶,使命是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愿景是打造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 [27][30] - 价值观为“成就客户,耐得寂寞”,战略打法为快人一步、软硬结合和软件牵引 [30] 产品业务 - 具备智驾全栈软硬件产品,业务包含解决方案和技术授权及服务,产品面向乘用车ADAS和AD系统 [32][35]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53.6%,毛利率77.3%,技术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及毛利占比分别约69%、82% [36] - 目前解决方案业务以中低阶智驾芯片销售为主,技术授权及服务业务以更高毛利率的IP授权为主 [39][41] 商业模式 - 在智驾产业链定位Tier2,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商业模式灵活可拓展 [43] - 客户覆盖一线车企及Tier1,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超70%,持续拓展智驾生态价值链,2024年新增100多款车型定点 [45][47][50] 行业趋势 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智驾普及与升级并进 - 2020 - 2024年国内汽车电动化推动智能化普及,2025年有望成为AD普及元年 [53] - 国内ADAS已成为主流,AD尚待普及,海外ADAS普及度高于国内,AD渗透率或低于国内 [55][59] 车企智驾平权战略清晰,中高阶智驾全面下沉 - 2025年中低阶智能驾驶全面下沉,成为新车标配元年,核心原因包括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和主机厂竞争焦点升级 [60][63] - 比亚迪、吉利、奇瑞、零跑等车企纷纷发布智驾方案,特斯拉和华为也有智驾系统更新 [63][73][78] 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征程6芯片加速中高阶替代 - 芯片是汽车行业核心卡脖子环节,2021年缺芯加速自主可控进程,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重构产业链,加速国产替代 [82][83] - 地平线2024年ADAS芯片市占率跃居国内第一,AD芯片市场外资主导,国产华为和地平线相对占优 [83][85] - 主机厂高阶智驾芯片自主可控路径为自研+第三方合作,自研或难成主流趋势,开放合作是主流 [90][91][92] - 地平线征程6系列开启国产替代新范式,2025年成为主机厂选择的“最大公约数” [94][97] 竞争优势 智驾软硬一体模式稀缺,向高而行战略清晰 - 践行软硬一体模式,具备高阶智驾全栈解决方案能力,覆盖高价值链环节,综合竞争力强 [100][103] - 打造全栈高阶智驾解决方案战略清晰,成长曲线持续加速 [105] 以全新J6芯片及Nash BPU打造坚实底座 - J6系列芯片可提供中高低阶智驾解决方案,旗舰版J6P对标英伟达下一代Thor系列 [106][107] 投资价值 我们与市场普遍观点的不同 - 市场担心主机厂自研芯片限制公司市场空间,低估公司智驾软件算法能力,忽视海外市场拓展和长期愿景 [8] - 公司智驾芯片龙头地位持续验证,2025年HSD高阶智驾解决方案有望刷新认知,2026年中低阶智驾海外或规模放量,长期愿景潜在拓展空间大 [8] 盈利空间 - 2025年J6M/E芯片放量,中长期HSD高阶方案贡献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6年营收分别达34.1、58.0亿元,同比分别+43.1%、+70.1% [9] - 未来3 - 5年营收复合增速有望达50%,2026年开始减亏,2027年有望季度盈利,2028年总营收有望达120亿元,净利润超10亿元 [9] 投资空间 - 公司作为AI端侧科技创新标杆享受估值溢价,智驾平权打开赔率空间,高阶智驾成胜负手,给予“买入”评级 [10]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动态跟踪报告:J6E/M站稳中阶智驾市场,HSD首发奇瑞星途打响高阶智驾第一枪
光大证券· 2025-05-14 16: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4年ADAS一体机市场份额第一,25年“智驾平权”有望推动硬件累计出货量破千万,短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叠加解禁和入通后将具备更多流动性注入,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背景下,具备一定的标的稀缺性和溢价空间 [2] 核心业务进展 短期 - 占据中国高级辅助驾驶(ADAS)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在中国独立第三方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 [9][11] - 2024年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达290万件,累计交付量达770万件,预计2025年征程系列硬件累计出货将超1000万件,24年取得100+车型定点,截至2024年底累计车型定点数增加至310+ [9][11] - J6E、J6M成为大部分OEM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首选,已获得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多款车型定点 [11] - BPU架构不断优化,J6系列芯片的BPU为“Nash”架构,面向全场景NOA,适合环境时序检测、复杂环境交互式规则等任务 [13] - 城区NOA下沉至15万 - 25万价格带,车企智驾平权趋势推动公司J6E/M出货提升,预计2025年J6E/M出货量有望突破200万 [21] 短期至中期 - L2持续渗透,L3有望随政策出台迎来向上拐点,全球和中国ADAS+AD解决方案的总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30年中国的高阶自动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 [22] - 2025年4月发布旗舰级智驾SoC J6P,算力达560TOPS,性能较J5大幅改善,单价提升将带动整体硬件ASP上行 [26] - HSD是高阶智驾系统,与J6P“软硬结合”,首发三大黑科技,实际驾驶体验出色,已与大众展开合作,2025年4月首发搭载于奇瑞“猎鹰方案”,将于25Q3量产 [28][29] - 创新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满足未来城市NOA升级迭代需求,支持车企选择不同的芯片配置方案 [34] 中期 - 和多家国内外Tier - 1展开合作,与大陆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发布两款辅助驾驶产品,已获得数家主机厂定点 [39][41] - J6B与博世合作,面向全球市场,预计2026年起J6B将放量出货,成为公司低阶智驾SoC的重要收入来源 [41] 长期 - 2024年1月分拆AIoT团队成立子公司地瓜机器人,专注机器人开放生态建设,与母公司基于统一的底层计算架构 [42] - 以旭日智能计算芯片和RDK机器人开发者套件为核心,提供多层级智能计算平台,旭日5芯片已量产,搭载于科沃斯割草机器人和云鲸逍遥002洗地机 [47] - 推动技术与生态融合的创新模式,深度融合DeepSeek,推动定制化智能,RDK系列开发者套件成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51] 资本市场情况 限售股解禁情况 - 2025年4月23 - 24日限售股解禁,4月23日软银、百度等基石投资者限售股解禁,当日股价上涨超10%;4月24日pre - IPO股东限售股解禁,当日股价收盘下跌4.27%;解禁后股价仍具备较强支撑 [55] - 2025年10月24日预计还有4.34亿股解禁,占总股本3.29%,股份占比较低 [55] 港股通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市值、流动性均符合进入港股通条件,预计5月26日进入港股通,届时南下资金将有更多买量需求 [57][58] - 已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伴随解禁股份自由流通,6月指数权重调整后,指数权重将上升,ETF被动投资基金资金将带来更多流动性注入 [58] 预计2025年营收持续高速增长,短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超一致预期,预计2025年营收受中高阶智驾出货带动,2024年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毛利率下降 [64] - 研发开支持续增加,研发费用率处于高位,预计2025年针对HSD和新款SoC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 [69] - 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降低 [69] - 现金充沛,能满足经营 + 投资现金所需,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资产流动性较好 [75]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6亿/53.6亿/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49%/50%/48%,毛利率分别为65%/62%/61%,OPEX费用率持续下降,有望在2027年接近或实现盈亏平衡 [76] 相对估值与投资建议 - 公司PS估值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5和2026年的PSG估值低于可比公司PSG均值 [78] - 基于公司市场份额、成长逻辑和流动性等因素,认为公司具备一定的标的稀缺性和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78]
车展速递|黑芝麻智能发布“安全智能底座”,武当芯片预计2025年底达到量产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20:00
核心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发布"安全智能底座"方案 以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为核心 通过硬件级安全隔离架构实现功能安全域隔离 满足ASIL-D最高安全等级 [2] - 武当系列芯片与专注自动驾驶的华山系列(含A1000/A2000家族)共同构成"双核驱动"技术矩阵 覆盖L2+到L3+全场景智能驾驶需求 [5] 战略合作进展 - 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 联合推出"舱驾融合平台" 深度整合英特尔智能座舱技术与公司辅助驾驶算法优势 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参考设计方案 [2] - 与东风汽车、均联智行联合开发的舱驾一体化方案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基于武当C1296芯片的方案将率先搭载于东风汽车多款新车型 计划2025年底达到量产状态 [5] 市场表现与技术布局 - 华山A1000芯片已在吉利银河E8、领克07、东风奕派eπ007等多款车型实现量产 覆盖更高等级辅助驾驶应用 [5] - 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 公司凭借A1000芯片出货量以12.15%市场份额位列2024年中国市场传统自主品牌乘用车NOA行泊一体域控计算方案供应商第三名 [5] - 公司深化"技术创新+开放生态"双轮战略 通过优化带宽性能和混合模型架构突破端侧大模型推理效率瓶颈 并以汽车领域为基点向机器人、边缘计算等场景延伸技术能力 [5]
地平线余凯提出的五大「反共识」,可以成为智驾行业的「共识」
雷峰网· 2025-04-21 21:25
核心观点 - 城区辅助驾驶是验证公司通往"未来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的试金石 [1][5] - 公司从芯片商转型为软件商,核心战略是软硬件结合系统以提升效率 [3][4] - 目标3-5年内主导智能驾驶市场,5-10年拓展机器人业务 [4] -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公司芯片,市占率达33.97% [6][13] 发展历程 - 2015年成立时选择机器人芯片赛道避开移动互联网红海 [7] - 2019年经历至暗时刻,裁员1/3后All in汽车领域 [7] - 关键突破:2018年与长安合作UNI-T车型年销16万辆 [8] - 2021年与理想合作,300人团队支持J3芯片量产 [10] - 当前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覆盖200+车型 [13] 产品技术 - J6P芯片算力560TOPS,存储带宽205GB/s [24] - 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 [26] - HSD方案分300/600/1200三个版本覆盖全价格段需求 [26] - 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支持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 [24] 行业认知 - 智能驾驶本质是功能价值,未来将延伸情绪价值 [15] - AI时代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而非连接 [16][17] - L3定义应具备清晰ODD边界+L2全场景能力 [21] - 技术护城河来自长期研发积累而非算法创新 [20] 市场策略 - 与奇瑞合作HSD方案2025年9月量产 [28] - 预计3年内城区辅助驾驶将普及至10万级车型 [26] - 采取"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对标英伟达Thor芯片 [19] - 用户信任度公式:(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28]
专家访谈汇总:两月涨幅超30%的核聚变,能引发能源革命吗?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30 18:14
创新药催化剂频现 - 药监局发布《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创新药获得6年数据保护期,改良药和首仿药为3年 [3] - 政策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包括加快审批速度、医保定价、药品进院等支持措施 [3] - 减重大品种预计2025年落地并快速放量,PD-1/IL-2等药物有望带来未来增长空间 [3] - 泽布替尼持续超预期,BCL2、BTK、CDAC、ADC/PROTAC等新药管线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支持 [4] 智驾平权时代来临,国产芯片替代浪潮开启 - 地方政府推动L3自动驾驶落地,北京和武汉在法律层面支持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4] - 智驾系统成本大幅降低,15万元以上车型将标配高阶智驾系统,并向低于20万元车型渗透 [4] - 地平线征程5和征程6系列芯片广泛应用,预计2025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 [4] - 城市NOA渗透和中高阶智驾普及推动中大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4] 可控核聚变-国际堆建设及国内招标大年 - 核聚变行业吸引大量企业和资本参与,如海陆重工、复鑫力、聚变新能等企业获得大额融资 [4][5] - 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核聚变产业建设,上海和安徽出台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4][5] - 美国CFS公司建造世界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ARC,国际装置在等离子体约束等领域取得进展 [5] - 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加大政策支持和融资投入,推动全球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5] 关注铬盐在军工领域的应用 - 铬盐在传统领域如电镀、颜料需求稳定,新兴领域如燃气轮机带动需求结构变化 [5] - 金属铬在燃气轮机热端材料中应用广泛,全球燃气轮机订单预计从2023年40GW/年增长至2026年80GW/年 [5] - 铬盐需求预计从2024年8.6万吨增长至2026年17.1万吨/年 [5] - 铬盐在航天领域应用扩展,高温合金是火箭和飞机发动机核心部件 [5] 化工行业动态 - 化工产品价格2024年8月急剧下降,行业库存水平较低,预计2025年迎来去库存底部 [5] - 化工龙头企业利润率2024年Q3达历史底部,全球产能成本曲线陡峭,预计盈利反弹 [5] - 化工板块机构持仓降至较低水平,预计供需改善和财政政策加码将推动补库存周期 [5]
地平线机器人-W系列三-年报点评: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4%,智能平权时代征程6系列芯片加速放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29 22:0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53.6%,净利润23.5亿元(2023年为亏损67.39亿元),主要受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6.77亿元影响[10][14] - 经调整经营亏损14.95亿元,较2023年16.87亿元收窄11.4%,毛利率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至77.25%,其中授权及服务业务毛利率达92%[4][18] - 汽车解决方案收入23.12亿元(+57.2%),其中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16.58亿元(+70.9%),非车解决方案收入0.72亿元(-11.6%)[14] 业务里程碑 - 2024年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290万套,累计交付达770万套,取得100多款车型定点,累计定点总数超310款[6][27] - 在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市场份额超40%,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居独立第三方第二[24] - 征程6系列芯片2025年2月量产,已获BYD天神之眼C首发搭载,预计2025年超100款车型将搭载该芯片上市[7][33] 产品与技术 - 征程6系列采用7nm工艺,搭载新一代BPU®纳什架构,算力达410KDMIPS,支持L3+级自动驾驶,覆盖全场景需求[31][33] - Horizon SuperDrive(HSD)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方案获iF设计奖,拟人化驾驶体验接近人类水平,预计2025Q3量产[40][42] - 推出六大产品矩阵实现"全阶覆盖",城区NOA功能下探至15万元价格带,高速NOA进入10万元以下市场[34][36] 合作伙伴生态 - 与博世、大陆、知行科技等Tier1合作开发基于征程6的域控制器,其中知行科技方案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37] - 四维图新推出基于征程6B/6E/6M的全套智驾方案,轻舟智航基于征程6M实现15万元级城市NOA[37] - 覆盖超20家车企包括BYD、理想、上汽、大众等,预计2025年征程系列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件[33][36]
地平线机器人-W系列二:地平线征程6量产上车,共启全民智驾时代新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10 13:13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专题 - 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地平线机器人-W和黑芝麻智能的投资价值被重点分析 [2] - 地平线征程6系列全方位覆盖智能驾驶全阶应用,推出六个版本(6B/6L/6E/6M/6H/6P)针对不同场景优化 [2][6] - 征程6系列已获超20家车企平台化定点,2025年起将助力超100款车型搭载中高阶智驾功能上市 [16] 地平线征程6系列产品矩阵 - 低阶市场:征程6B主打极致性价比,联合索尼推出全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 [6] - 中阶市场:征程6M为普惠城区最优解,6E专注高速NOA,提供SiP模组和Matrix 6域控参考设计 [6] - 高阶市场:征程6P集成六大技术制高点,单芯片支持全栈计算任务,重新定义全场景NOA效率 [6][16] - 全系列采用统一硬件架构/工具链/软件栈,实现同代一致、代际兼容、系统最优 [3] 技术突破与量产进展 - 征程家族累计出货超700万套,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 [16] - 征程6旗舰版已完成投片,Q1计划回片点亮 [16] - SuperDrive解决方案实现三网合一感知架构,在复杂城区场景通过率超90% [10] - 国内首发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市NOA、支持漫游模式的城区NOA、自主规避拥堵的城区NOA三大黑科技 [12] 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落地 - 合作伙伴覆盖博世、大陆、四维图新等Tier1,以及比亚迪、理想、上汽等车企 [17] - 知行科技基于征程6的域控制器将在2025下半年量产,搭载于头部车企两款主力车型 [17] - 轻舟智航基于征程6M的方案获新势力定点,实现城市NOA下探至15万元车型 [17] - 四维图新推出基于征程6B/E/M的完整产品矩阵,包含L2升级版至城市NOA方案 [17]
黑芝麻智能系列二:黑芝麻智能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4%-60%,A1000芯片助力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10 13:13
黑芝麻智能业绩表现 - 预计2024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4.5-5亿元,同比增长44%-60% [2][3][4] - 预计2024年实现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净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3年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48.55亿元 [2][4]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增加(包括OEM合作、商用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车路云一体化收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 [2][4] 华山A1000芯片技术及市场应用 - 华山A1000芯片于2020年6月推出,算力达58TOPS (INT8),支持L2至L3级别自动驾驶,是国内最早基于自研车规级核心IP开发的自动驾驶高性能芯片 [2][5] - 已规模化量产,应用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集团、江汽集团等头部车企,量产车型包括领克08、合创V09、东风eπ007等 [2][5][8] - 单颗A1000芯片支持完整的行车和泊车功能,是市场上成熟的行泊一体单芯片平台 [5] 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合作 - 华山A1000方案助力吉利"千里浩瀚H1"系统,全系标配两颗A1000芯片,支持高速NOA及自动泊车APA功能 [2][8][9] - "千里浩瀚"系统共5个版本,H1采用10V5R传感器方案,高阶版本支持城市NOA、全场景D2D领航辅助等功能 [9] 客户合作与量产进展 - 与吉利合作:2025年3月"千里浩瀚"系统发布,2024年领克08/07等车型搭载A1000芯片实现高速NOA、自动泊车等功能 [8][9] - 与一汽合作:2025年2月A1000家族芯片获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定点,预计2025年量产 [8] - 与东风合作:2024年eπ007/008车型搭载A1000芯片,支持高速NOA、超视距泊车等功能 [8] - 与合创合作:2023年10月V09车型搭载A1000芯片,支持行泊一体功能 [8] 产品线与生态布局 - SoC芯片产品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及跨域融合场景,包括华山系列(自动驾驶)和武当系列(跨域计算) [2] - 提供自动驾驶配套软件,支持客户定制化开发,合作方涵盖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头部OEM及一级供应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