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
搜索文档
沪指年内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8-07 18:47
市场表现 - 2117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6] - 涨跌停比例为3:8 个股呈现涨少跌多的"二八分化"格局 [7] - 两市成交额达0.83万亿元 环比增长5.27% 未突破1.9万亿元关键阈值 [8] 板块动态 - 稀土永磁概念午后爆发 光刻机 脑机接口 汽车芯片概念轮番冲高 [7] - 医药股全线下挫 军工股多数调整 [7] - 光伏等板块持续下跌导致"赚指数不赚钱"效应 [10]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 散户资金呈现净流入状态 [9] - 机构进行"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调仓" 对高波动题材保持警惕 [10] - 散户呈现极端分化下的焦虑博弈 中小盘题材股吸引大量跟风盘 [10] 投资者行为 - 投资者加仓比例30.00% 减仓比例19.66% 按兵不动比例50.34% [16] - 55.04%投资者看涨下一交易日 44.96%看跌 [19] 市场特征 - 市场呈现"高热度交易与低信心持仓"并存的矛盾心态 [10] - 结构性分化显著 权重股与成长股背离 中小盘股活跃度提升 [8]
汽车芯片正在经历怎样的巨变?
半导体芯闻· 2025-08-07 18:33
汽车行业变革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定义向软件定义汽车的根本性转变,使产品更快上市并支持持续更新[2] -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设计、自动驾驶、座舱体验等全环节,成为行业差异化竞争关键[3][6][10] - 整车厂加速垂直整合供应链,重塑与传统供应商关系以掌控技术主导权[16] 软件定义汽车转型 - 软件定义方法突破硬件限制,支持功能迭代而无需物理变更,显著缩短开发周期[2] - 区域架构+集中式计算成为主流趋势,通过以太网通信减少线束重量/成本[4] - Arm推出SOAFEE倡议,引入云原生工具和虚拟原型环境实现"左移"开发[4][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ADAS系统采用CNN/YOLO/RNN等神经网络模型,L5级车辆需处理40+传感器数据[6] - 座舱AI实现儿童检测/DMS/语音交互等创新功能,LLM技术将嵌入车载系统[10] - 西门子使用AI预测AI性能,在芯片流片前完成系统验证[6] 芯片架构演进 - 小芯片技术受青睐,Cadence推出物理AI平台整合NPU/CPU小芯片实现灵活扩展[8] - 可扩展SoC架构需求激增,支持快速迭代设计并满足不同处理需求[7] - 能效成为关键指标,AI加速器需在性能与功耗间取得平衡[6] 自动驾驶发展 - 端到端AI驱动方案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超越传统ADAS功能[9] - Robotaxi商业化加速,Waymo/Tesla/Uber等布局L5级自动驾驶车队[10] - 安全飞地/信任根等硬件方案应对V2X通信风险,MIPI安全协议保障数据完整性[12][13] 行业生态重构 - 日本车企出现100%绑定特定供应商的垂直整合案例,控制核心技术[16] - 整车厂主导供应链趋势明显,中小型芯片公司获得新市场机会[16] - 传统分布式供应模式向福特式垂直整合回归,重塑产业权力结构[16]
沪指年内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8-07 17:07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16%并创年内新高 站稳3600点 但30分钟图出现顶背离且量能衰减显示短期上涨动力不足 [1] - 深证成指未提供具体涨跌幅数据 [1] - A股三大指数呈现震荡分化格局 沪指实现三连阳 [1] 个股涨跌分布 - 2117家个股上涨 但市场呈典型"二八分化"格局 赚钱效应显著降温 [2] - 涨跌停比未提供具体数值 [2] - 稀土永磁概念午后爆发 光刻机 脑机接口 汽车芯片概念轮番冲高 [2] - 医药股全线下挫 军工股多数调整 [2] 市场成交情况 - 两市成交额达1.9万亿元门槛但未突破 具体数值为5.279万亿元(注:原文1.4T A 5.279可能为排版错误 以1.9万亿元为准) [3] - 结构性分化显著 权重股与成长股出现背离 [3] - 若成交额缩量至1.7万亿元以下需关注3600点支撑位 [3]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1.56亿元 [5][6] - 散户资金净流入299亿元 [7] - 机构呈现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调仓 对杠杆资金推升的高波动题材保持警惕 [7] - 散户情绪极端分化 中小盘题材股有涨停潮但缺乏跟风盘 光伏等板块持续下跌 [7] 投资者仓位调查 - 投资者加仓比例30.00% 减仓比例19.66% 按兵不动比例50.34%(计算得出) [12] - 平均仓位为89.3% 满仓投资者占比25.52% [19] - 空仓投资者占比11.16% 半仓以下投资者占比14.39% [19] 投资者盈亏状况 - 资产已盈利50%以上投资者占比9.69% [21] - 已盈利20%~50%投资者占比7.16% [21] - 已盈利20%以内投资者占比27.48%(计算得出) [21] - 套牢20%以内投资者占比48.26% 套牢20%~50%投资者占比10.33% 套牢50%以上投资者占比13.81% [21] 投资者预期调查 - 看涨下一交易日投资者占比55.04% [14] - 看跌下一交易日投资者占比44.96%(计算得出) [15]
智能驾驶受追捧 汽车芯片股挖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1 10:18
智能驾驶行业概述 - 智能驾驶是汽车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其核心在于芯片[1] - 汽车芯片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组件 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追捧[1] - 汽车芯片股成为资本市场的"金矿" 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1] 汽车芯片需求分析 - 智能驾驶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L0到L5级别 随着级别提升 汽车对芯片依赖程度呈指数级增长[2] - L2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需要实时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 包括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2] - 环境感知环节需要芯片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以识别道路、交通标志和行人[2] - 决策规划环节需要芯片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导航信息规划最优行驶路线[2] - 车辆控制环节需要芯片精确控制加速、制动和转向等动作[2] - 随着L2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 汽车芯片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 主要企业分析 - 比亚迪在汽车芯片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既是整车生产企业又涉及汽车芯片设计[3] - 比亚迪芯片布局涵盖MCU、IGBT和功率半导体等多个关键环节[3] - 比亚迪拥有整车生产能力 在迭代整合方面沟通效率更高 能加快芯片迭代步伐[3] - 东芯股份是半导体存储领域领先企业 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有广泛应用[3] - 东芯股份凭借高性能存储芯片产品赢得市场认可 股价稳步上升[3] - 复旦微电在FPGA芯片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市场影响力[4] - FPGA芯片因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在智能驾驶决策层和控制层发挥重要作用[4] - 复旦微电FPGA芯片产品成功打入多家知名汽车厂商供应链[4] - 兆易创新在NOR Flash和MCU领域表现不俗[4] - NOR Flash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代码存储和数据存储[4] - MCU产品成为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核心[4] 财务数据表现 - 比亚迪总资产8405.27亿元 净资产2333.61亿元 货币资金1174.07亿元[9] - 比亚迪营业收入1703.6亿元 营业利润110.21亿元 净利润91.55亿元[9] - 复旦微电总资产92.18亿元 净资产60.36亿元 营业收入8.88亿元[9] - 复旦微电营业利润1.31亿元 净利润1.36亿元[9] - 兆易创新(北易创新)总资产194.67亿元 净资产167.96亿元 货币资金94.09亿元[9] - 兆易创新营业收入19.09亿元 营业利润2.34亿元 净利润2.35亿元[9] - 东芯股份营业收入1.42亿元 营业利润-0.66亿元 净利润-0.59亿元[9] - 士兰微营业收入30.23亿元 营业利润1.09亿元 净利润1.49亿元[9] - 紫光国微营业收入10.26亿元 营业利润1.29亿元 净利润1.19亿元[9] 行业发展驱动力 - 智能驾驶技术普及推动汽车芯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5] - 汽车芯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7]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7] - 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8]
汽车芯片,痛苦挣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6 09:17
汽车芯片市场整体状况 - 2025年汽车芯片市场不被看好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红海 特斯拉CEO承认将面临运营阻力 [1][2] - 行业经历18个月库存调整期 消化疫情期间超额下单带来的库存包袱 去库存速度远低于预期 [2] - 行业分化明显 高端汽车芯片需求稳定 传统大宗芯片市场持续低迷 [15] 德州仪器(TI)情况 - 德州仪器CEO表示汽车芯片市场尚未复苏 其他四大市场(个人电子/企业系统/通信设备/工业)已现复苏迹象 [4] - 第二季度营收超预期可能因客户规避关税提前下单 反映实际需求疲软 [4] - 客户订单行为保守 采用实时供应模式 反映供应链深度不安 [4] - 2025年资本支出维持50亿美元预期 2026年给出20-50亿美元宽泛区间 显示前景迷茫 [5] 恩智浦(NXP)情况 - CEO预计持续两年的汽车芯片库存过剩可能在今年结束 多数客户库存接近正常水平 [6][7] - 第二季度总收入29.3亿美元 同比下降6%但超预期2600万美元 [7]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30.5-32.5亿美元 中值同比下降3% [8] - 汽车业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受关税政策冲击明显 [8] 意法半导体(ST)情况 - 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亏损1.33亿美元 远低于预期的5400万美元盈利 包含1.9亿美元减值和重组费用 [10] - 股价单日下跌11%至24.11欧元 去年已累计下跌35% [10] - 第二季度营收下降14%至27.7亿美元 汽车芯片销售额低于预期 [11] - 已启动成本削减计划 裁员约6% [11] - 意大利和法国政府持有超25%股份 管理层面临政府压力 [12] 区域市场差异 - 欧洲电动汽车需求疲软 雷诺下调利润率预期 Stellantis公布上半年净亏损 [14] - 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激增但可能降温 客户为避关税提前拉货 [14] - 中国大陆市场深陷价格战 订单量有限价格压力大 [14]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汽车应用芯片需求稳定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动化等技术升级带来支撑 [15] - 行业面临深刻重构 技术创新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关键竞争力 [17] - 行业复苏后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 [18]
小鹏图灵AI芯片获国际权威车规级认证
快讯· 2025-07-23 20:59
小鹏自研AI芯片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图灵AI芯片已通过国际车规级认证体系 [1] - 芯片获得ASIL-B功能安全认证和AEC-Q100可靠性测试 [1] - 功能安全符合ISO26262 ASIL-D最高标准 [1] - 生产流程符合IATF16949车规质量体系 [1]
本土自给率仍不足10%? 车企加码芯片自研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48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蔚来自研5纳米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应用于ET9等车型,单颗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 X,但乐道L90仍采用英伟达芯片因供应充足和数据复用优势 [3] -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超90%,计算控制类芯片达99%,功率存储类达92%,本土自给率不足10%但有望提升至30%-35% [4] - 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7亿元(占总收入36.7%),年销量3.62亿颗车规产品,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出货9亿颗 [5][6] 行业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推动模拟芯片需求,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71亿元增至2029年858亿元 [6] - 纳芯微在三电系统领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覆盖主驱逆变器、OBC、BMS等,建立多品类产品矩阵 [6] - 零跑汽车自研凌芯01智驾芯片累计搭载超30万颗,性能超越Mobileye Q4 [7] 车企研发路径分化 - 造车新势力倾向自研:蔚来克服供应链中断风险提前完成芯片研发,零跑因市场缺芯自主研发凌芯01 [7] - 传统车企选择合作:吉利通过芯擎科技推出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东风牵头联合体量产国产高性能MCU芯片DF30 [8] - 上汽集团投资芯驰科技等企业,其座舱SoC产品应用于荣威车型 [9] 国际厂商动态与行业挑战 - 英特尔逐步收缩汽车业务,此前投入包括150亿美元收购Mobileye、推出第二代AI增强型SDV SoC芯片(性能提升10倍) [10] - 车规芯片认证周期长达2-4年,需满足AEC-Q100等严苛标准(如2000小时测试),研发投入大且回本周期长 [11] - 蔚来自研芯片使单车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四颗Orin芯片成本超3亿美元,2024年换自研芯片后毛利显著提升 [11]
高通Nakul Duggal:以“骁龙数字底盘”驱动汽车行业创新,携手中国生态共塑出行未来
环球网资讯· 2025-06-30 15:12
高通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汽车业务已发展20年,从车载网联与信息娱乐系统领域排名第一的生态系统供应商延伸至座舱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 [3] - 2025年是公司成立40周年,也是汽车业务发展的第20个年头 [3] 生态合作与市场覆盖 - 公司与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及众多中国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包括北汽集团、德赛西威、长安、奇瑞、吉利、理想、蔚来、上汽通用、小鹏等 [3] - 在中国市场,公司生态系统覆盖智能座舱、车联网、ADAS等多个领域,见证了中国汽车厂商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及电动化转型的全球引领地位 [3] - 2025年上海车展上,超过100款基于公司平台的车型设计或解决方案亮相 [9] 骁龙数字底盘与技术布局 - 公司提出"骁龙数字底盘"概念,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聚焦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及消费级生态引入,打造覆盖全球市场的可扩展平台 [4] - 公司将"行业首创"持续引入中国,包括5G、C-V2X、骁龙平台在座舱的大规模应用以及ADAS领域的技术合作及Flex平台布局 [4] ADAS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 公司在ADAS领域从芯片性能、本土化软件支持和安全架构三方面构建竞争力 [5] - 芯片性能:专注于安全性、性能、每瓦特性能及性价比,确保技术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5] - 本土化软件支持:提供契合中国汽车生态需求的软件和开发工具,并配备工程支持团队 [5] - 安全架构:以"本质安全"为原则设计底层技术模块,覆盖设计、软件流程、压力测试等全环节 [5] - 公司与宝马达成合作,2025年7月起为BMW新世代车型提供计算机视觉软件栈、联合开发的驾驶策略栈及Snapdragon Ride平台,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软件定义汽车与模块化架构 - 公司构建高度复杂、可扩展且模块化的架构,支持数字座舱和ADAS功能,以及可同时支持座舱和辅助驾驶的Flex芯片 [6] - 统一的软件和平台架构能释放性能优势,实现工作负载隔离,提供安全性和功能安全保障 [6] - 架构的可扩展性体现在5年内实现从入门级平台到双骁龙8797解决方案的演进 [7]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支持同一平台架构覆盖豪华、高端到入门级的全车型需求 [7] 技术落地与中国市场 -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工程投入,将创新转化为实际产品,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9] - 公司展现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态合作为抓手的汽车业务战略,进一步融入本土生态,在全球出行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9]
四维图新:美对华芯片管制让车企成本压力日益增长
巨潮资讯· 2025-06-25 10:54
行业趋势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升级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促使车企强化成本管控,并倒逼本土企业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和国产芯片认证上车进程 [2] - 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处于智能化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2] - 智驾平权成为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大众市场"胜负手",技术下沉将使其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车企策略 - 除少数全栈自研头部OEM外,多数车企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路径,以掌握核心技术并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2] - 自主及合资品牌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增加,车企需加快智能化节奏以应对竞争 [2] 公司业务与盈利 - 智驾订单盈利水平取决于开发成本、软硬件占比、采购成本及出货量等因素,需按车厂个案分析 [3] - 主机厂倾向生态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公司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3] - 近3年人效从78万/人提升至168万/人,研发投入和期间费用有效控制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3]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加速
半导体芯闻· 2025-06-18 18:09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 中国计划到2027年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汽车芯片,至少有两家中国汽车品牌将于明年起量产搭载100%国产芯片的车款[1] - 中国政府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各大车厂定期自评国产芯片采用率,目标从2024年的25%迅速提升到2027年的100%[1] - 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品牌表示愿意优先采用国产芯片,即使外资芯片在中国设厂生产,车厂仍倾向选择完全自主的中国品牌[1] 国产芯片面临的挑战 - 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仍高度依赖Nvidia和高通等美国供应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1] - 中国芯片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与国际一线品牌有明显差距[1] - 中国芯片企业需克服严格的国际安全标准与资料保护规范,性能普遍存在显著劣势[2] 行业应对策略 - 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消费级芯片应用于车载资讯娱乐等非核心功能,降低成本并缩短测试与认证时间至6-9个月[2] - 中国汽车业界积极与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合作,重新审视整个芯片供应链并验证国产替代方案的可行性[1] - 广汽集团等企业强化与晶圆厂的合作关系[1] 全球供应链变化 - 英飞凌、恩智浦等全球芯片大厂加强与中国晶圆厂合作,以满足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增长的在地化生产需求[2] - 中国芯片企业如芯驰科技开始拓展国际市场,计划明年为欧洲车厂提供自主开发的智慧座舱芯片[2] - 中国在成熟制程节点的快速扩张已造成微控制器和类比芯片等市场的价格压力[2]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整体半导体自给率预计2025年仅能满足国内市场17.5%的需求[2] - 车用芯片制造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几年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的全球产能占比有望提升[3] - 中国汽车芯片自主化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未来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因中国自主芯片崛起而出现重大变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