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19
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 日照市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产业升级 [1] - 2024年日照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 [1] - 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14处,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1000余个,大型智能桁架式网箱2座 [1] 海洋牧场建设与生态修复 -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边长3米、重达10吨的混凝土构件)修复海洋生态,促进藻类生长和鱼类聚集 [2] - 采取底播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近海鱼群数量显著增加 [2][3] - 立体养殖模式(底层养海参鲍鱼,上层养贝类)实现生物链循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提高养殖效益 [3] 渔旅融合与产业延伸 - 岚山区海钓业年收入超过2亿元,建有2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海洋牧场 [4][5] - 官草汪居开发海钓旅游、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滨海旅游地 [5] - 2024年官草汪居集体年收入超52万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5] 科技赋能现代渔业 - 投放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网箱(高约11层楼),预计年产三文鱼900吨,采用一类海水水质养殖 [5][6] - 网箱配备数智化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指标,智能化投喂系统避免饲料污染 [6] - 实现"南鱼北育"技术突破,膨腹海马养殖苗种成活率达90%,2024年鲜海马产量2075.8万尾 [7]
城市24小时 | 事关海洋经济,最新定调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0:06
海洋经济发展政策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和海运业[1]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1] - 广东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石化、船舶、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2] - 上海计划出台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设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2] - 山东提出到2027年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海洋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3] 区域经济发展动态 - 粤港两地商讨推进"粤车南下"和优化"港车北上"安排[4] - 河南推进贾鲁河复航工程,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5] - 上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大飞机、船舶海洋等产业链[6] - 中山开通"深圳大中华机场—中山客运港机场"直升机航线,实现18分钟低空直达[8]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1%[9] - 《哪吒2》最终票房154.46亿元,观影人次3.24亿,创中国影史纪录[9] - 三四线城市贡献《哪吒2》票房85.02亿元,占比过半[12] - 广东省以17.47亿元成为《哪吒2》票房最高省份[1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证监会发布· 2025-07-01 15:38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 - 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2]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3] -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3] -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3]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3] - 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3] - 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4]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4] - 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4]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4]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4]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4]
中央财经委员会: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快讯· 2025-07-01 15:10
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1] -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沿海港口整合与规划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财联社· 2025-07-01 15: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2] -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2] - 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1]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2] - 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3]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3]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3]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3]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快讯· 2025-07-01 15:06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1] 海洋科技与产业 - 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包括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以及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1] -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海湾经济与港口整合 - 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 -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1] - 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并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1] 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1]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7 10:42
科技创新 -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海试成功,连续稳定运行超过240小时,制氢纯度达99.99% [4] -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标志中国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能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4] - 鳍源科技消费级水下机器人FI-FISHP3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获数千万订单,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4] - 潜行创新在东盟市场销售额过去3年增长率分别达25%、30%和35%,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4] - 深圳建成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集聚370余个涉海科研团队 [4] - 2024年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领域支持实施50余个专项资金项目 [4] 科研平台与创新主体 -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期工程生活区主体结构完成95%、科教区地基基础基本完成 [5] - 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深圳研究院,推动建设海洋信息领域高水平实验室 [5] - 全市涉海创新载体达75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26个,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 [5] - 全市高校设立18个海洋领域研发平台,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5]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实现海洋技术与工程项目自主招生并在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建成联合培养基地 [5] - 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获批,海洋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人才 [5] 高端装备产业 - 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合计269家,2024年增加值预计达240亿元 [8] - 孖洲岛基地2024年修船产值25.9亿元,完成船舶维修改装242艘,位居全国第二 [8]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8] - 招商局工业集团在西太平洋完成6000米级采矿车原位海试,最大作业水深5566.7米 [8] 海洋能源产业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3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全市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预计超600亿元 [8] - 建成3座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16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8] - 2024年深圳港LNG接卸总量达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8] - 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项目核准批复 [8]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 全市海洋信息服务企业5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 [9] - 累计建设覆盖海域5G基站867个,有效信号覆盖可延伸至25千米范围 [9] - 培育出朗诚科技、碧兴物联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 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 [9] - 建成1个省级、9个市级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载体 [9] - 拥有HW130注射液等3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9] 港口与航运 - 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1%,稳居全球第四 [12] - 组合港、内陆港总数增至62个,通关效率提升60%,节省货主报关成本约30% [12] - "渝深图定班列"实现成渝货物2天至盐田、3天抵香港 [12] 清洁能源与绿色港口 - 2024年深圳港LNG吞吐量为1336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13] - 盐田港全年LNG加注量达30万立方米,2025年一季度加注量超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倍 [13] - 建成61套岸电设施,覆盖86个泊位,覆盖率达80% [13] - 建成启用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拖车换电站 [13] 船舶租赁与法律服务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地区首位 [13] - 累计落地39单船舶租赁业务,租赁资产达160.3亿元 [13]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2024年受理海事案件165宗,同比增加50% [14] 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5 [15] - 2024年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邮轮运营36航次,位列全国第四 [15] - 西涌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15]
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能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日报· 2025-06-11 06:1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州将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以珠江为纽带的海洋创新发展带[2] - 计划高水平打造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形成点上开发、适度集聚、优近拓远的发展格局[2] - 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深入挖掘发展潜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塑造海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3] 海洋产业布局 -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远洋运输、航运交易、海洋旅游等产业优势[2] - 大力发展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船舶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 - 聚焦港、船、能、药、游等赛道,推动船舶和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邮轮游艇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建好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高水平建设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广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深耕深海极地、水下无人系统等关键领域[3] - 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深海空天融合发展[3]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 - 全面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中船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 - 推动船舶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基地[2] - 完善本地配套,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强强链补链延链靶向招商和企业培育[2][3] 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洋能、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 -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
2025年世界海洋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举办 粤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全国居首
深圳商报· 2025-06-07 02:15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主场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口号为"世界湾区领航蓝海" [1] - 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围绕全球视野、科技赋能、中国故事展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成效 [1] - 活动包括专题新闻发布会、代表分享交流和海洋科技成果展 [1][2] 海洋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1] - 海洋经济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 - 活动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2025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1] 科技成果展示 - 海洋科技成果展集中呈现近30项广东海洋经济新质发展成果 [2] - 展品包括我国首艘高端湾区游轮"大湾区一号"模型、国内唯一全国产的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全球首款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潜鲛X100 [2] - 重点展示广东在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的技术突破 [2] 分会场活动 - 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举办海事专业研讨会,汇聚境内外知名海事海商行业及法律专家 [3] - 南山区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传递保护理念 [3] - 深圳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国放鱼日)启动仪式在深圳南澳渔港举行,联合香港在深港交界海域共同举办 [3]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开展海洋研学基地暑期海洋研学及南海科考产品发布活动 [3]
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破2万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20:04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名义增长5.4% [1][3] - 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3] - 广东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通过"向海"、"耕海"、"下海"、"亲海"、"护海"五大策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 海洋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广东海洋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682.1亿元(+3.8%),第二产业增加值6202.6亿元(+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6.2%) [5]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5012.4亿元(+4.9%),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7.4%),拉动海洋经济名义增长2.7个百分点 [5] - 截至2024年底,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5.0%),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5]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建设了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 [6] - 海洋科技成果展展出近30项成果,包括"大湾区一号"游轮模型、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潜鲛X100水下机器人等 [6] - 重点展示领域涵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等技术突破 [6] 海洋主题活动与公众参与 - 深圳推出系列海洋日主题活动:海洋科普大篷车巡展(6月6-8日)、海洋主题灯光秀(6月13-14日及20-21日)、地标建筑主题亮灯打卡(6月6-8日)、执法船开放日等 [8] - 活动设置四大主题科普展区,通过互动项目提升公众海洋意识 [6][8] 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 广东将持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0] - 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