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
搜索文档
招商证券:HVDC将成为数据中心供电主流路线 中国企业在供电升级中有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2:41
行业技术趋势 - ICT设备功率密度持续攀升,传统交流UPS系统在承载能力、空间效率和经济性方面已无法匹配需求 [1] - 更高效率、结构更简单、供电半径更适配的HVDC方案正逐步成为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主流技术路线 [1] - 数据中心一级电源通过UPS或HVDC系统实现稳压、滤波和不间断供电 [1] 海外HVDC技术发展 - 英伟达等企业加快营造800V HVDC生态,联合电源解决方案公司及上游功率器件供应商推动方案落地 [2] - 海外HVDC完整系统包含BBU、超级电容、PDU和Power Shelf,超级电容用于平抑AI负载"脉冲式"功耗带来的电流冲击 [2] - 海外HVDC方案中BBU提供微秒级备电保障训练连续性,PDU深度集成于Sidecar中提升系统紧凑性 [2] - 国内HVDC仍以传统架构为主,采用蓄电池备电、无超容设计、电压等级较低(240/336Vdc),且需额外配置列头柜 [2] 中国企业机遇 - 海外传统柜外供电厂商(如伊顿、维谛、施耐德)面临格局重塑风险,较多的研发周期促使它们寻求中国企业代工或合作开发产品 [3] - 中国公司过去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响应能力和优质工程师团队将成为关键优势 [3] - 中国企业有望通过代工OEM等方式进入海外体系,并获得优异回报 [3] 建议关注公司 - HVDC领域建议关注科华数据、麦格米特、科士达、阳光电源、中恒电气、盛弘股份、禾望电气 [4] - 配套领域建议关注蔚蓝锂芯、思源电气、江海股份、金盘科技、伊戈尔、四方股份 [4]
科士达20251011
2025-10-13 09:00
公司业务与行业概述 * 公司业务体系聚焦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两大领域 新能源业务涵盖充电桩 光伏逆变器 储能设备集成及户用储能 大型储能业务 公司致力于提供数据中心全站化整体解决方案[2] * 公司早期以UPS产品线为主 逐步扩展至光伏逆变器 充电桩及储能相关业务 发展历程与大部分电力电子企业类似 从单一产品扩展到多产品系列和多领域布局[3] 财务业绩与预期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约1.44亿元 同比增长超50% 超出市场预期 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业务板块 包括国内光伏抢装和海外储能放量[4][14]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净利润约1.5亿元 同环比均呈增长态势 将超过第二季度水平 主要受数据中心和储能业务拉动[2][7][26] * 光伏业务因531抢装 下半年增速放慢 但全年仍可实现正增长[2][7] * 基于主业盈利及AIDC板块贡献计算市值目标 预计2026年主业盈利约7亿元 以20倍估值对应市值140亿元 2027年AIDC板块利润贡献约6亿元 以30倍估值对应市值180亿元 总体市值目标约320亿元 较当前有30%以上空间[9][15][26] 业务营收结构 * 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 公司主要营收来自数据中心(占比60%)和光传输(占比37%) 数据中心内UPS占比最高 为80% 其他包括配套铅酸电池及精密空调 每年贡献1~2亿元营收[10][18] * 光传输业务分为光伏逆变器(21%) 储能(12%)及充电桩(4%) 还有一些配套产品收入 占总收入3%左右[10] * 储能业务地区收入占比为 欧洲占40% 东南亚占40% 非洲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占剩余部分[21] 数据中心业务布局与优势 * 公司在数据中心备电电源方案方面布局UPS HVDC和SST三种产品 目前主流方案是UPS[2][13] * UPS国内单机头价格约为0.4~0.5元每瓦 加上电池后约为0.6~0.8元每瓦 海外价格翻倍至约1.2元每瓦[13] * HVDC目前国内常用240伏和336伏解决方案 单价约为0.56元每瓦 未来可能采用800伏解决方案 总成本降低30%左右 单价在0.8到1.2元每瓦之间 海外翻倍至约2元每瓦[13] * SST固态变压器被视为终极解决方案 效率提高至98% 占地面积减少3倍左右 示范项目单位价值量7~8元每瓦 大规模化后降至5~6元每瓦[2][13] * 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早期以UPS和空冷为主 2025年开始逐步完善液冷产品布局 包括液冷板 CDU及液冷集成解决方案 还在预研HVDC SST相关业务[5] * 公司倾向于提供全站化整体解决方案 以减少客户问题解决时的复杂性 是未来在数据中心市场可能爆发的重要原因[2][5] 储能业务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储能领域具备三大优势 拥有SolarEdge核心客户对整体出货量有强支撑 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保障电芯供应优势 长期光伏逆变器经验带来的并网技术优势使其储能PCS更具竞争力[2][6] * 公司与SORA合作进行电池包ODM 2022年发货规模11亿元 2023年实际发货12亿元 高价电芯库存4万颗已于2025年8月初全部提完 对应收入超过3亿元 未来随着高价库存清理完毕 储能毛利率可能上升[4][23] * 2025年7至8月与大客户新签订单约1至2亿元 预计全年新签订单4亿元左右 2026年新签订单可能达到10亿元左右 户储板块将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因素[4][8][23] * 今年上半年工商储出货规模约5,000多万元 与去年全年相同 因此今年至少有翻倍以上增长预期 欧洲工商储增速较快[24] 市场空间与增长驱动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全球AIDC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0GW 20GW和30GW 对应HVDC市场空间分别为120亿元 290亿元及490亿元左右 对应CDU市场空间分别为50亿元 125亿元及225亿元左右[15] * 假设到2027年公司全球市占率HVDC占比4% CDU占比2% 净利润率25% 对应利润贡献总计约6亿元[15] * 公司股价主要驱动因素是储能和AIGC两大板块 近期上涨与为NV做代工 推出液冷产品 Q2业绩预期较好以及储能行情拉动有关[11][12] * 未来市值空间受益于AIDC业务和附属业务双轮驱动 以及出海扩展和渗透率提升带来的业绩增量[4][26] 客户合作与渠道策略 * 在国内市场 公司为阿里巴巴提供UPS巴拿马电源 工业规模几千万元 预计二季度进入转名单后进行小项目试验 投标规模预计几千万元 为腾讯提供转换器但进展较慢[19] * 在北美市场 公司与英伟达达成合作 UPS代工订单已超过1亿元[20] * 公司海外出口以ODM为主 通过与本地制造商和经销商合作提高市场份额 也有少量附属自由品牌出口 以经销模式为主[4][25] 行业动态与风险 * 根据SPE数据预测 2025年欧洲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到29.7 GW 同比增速约35% 但户储装机规模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大约下降10%[22] * 2025年9月德国储能装机规模306兆瓦时 同比下降30% 其中户储装机规模260兆瓦时 同比下降34% 但欧洲库存去库节奏较快 公司9月排产达到0.5至0.6 GWh[22]
科华数据:以“算电协同”引领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变革
证券时报· 2025-10-13 08:1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2024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高达1660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1] - 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预计将达到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相比2024年用电量将大涨2倍以上 [2] - 高算力需求与高能耗之间的矛盾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挑战之一 [1][2] 公司战略与解决方案 - 公司提出“智算+光储”融合创新理念以及“绿电+AI+光充储算一体化”理念,旨在利用绿电为算力提供清洁能源,并通过AI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 [1][2] - 公司业务在“智算中心”、“智慧电能”、“清洁能源”三大赛道融合布局,致力于打造数据中心与“光储”融合的解决方案 [1][6] - 公司管理层强调做“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流的利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 智算中心业务 - 公司持续加大液冷技术研发,与头部国产GPU厂商联合推出高密度液冷算力POD,以支撑AI训练、推理等多样化场景 [2] - 针对AI业务场景的高密度算力POD液冷微模块实现了模块化、高弹性的灵活交付模式,并借助“AI+智能化”运维实现绿色节能 [3] -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硬件自主能力强大,正致力于打通软硬件全栈生态 [5] 智慧电能业务 - 公司自2008年进入民航领域,已成为民航数智化、绿色化建设的领军企业,被评为“2013—2024中国机场建设优秀供应商” [3]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50多座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建设项目,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过电力监控和能源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3] - 中国在智慧电能领域的核心控制和设备层面实现了深度国产化,并持续向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拓展 [5] 清洁能源与储能业务 - 公司以全域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响应市场需求,其构网型储能PCS通过中国电科院15项构网型指标全验证,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全功能验证的企业 [4] -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已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全自主产业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定义行业标准 [5] 市场拓展与竞争优势 - 公司实施出海战略,已在东南亚、中亚、欧洲、北美等地实现数据中心产品交付,推动“AI智慧电能”、“液冷”等业务出海 [6] - 在国内市场,客户看重产品的自主可控、安全合规及与本土生态的融合能力;在国际市场,客户更关注产品的绝对性能、性价比及对全球标准的兼容性 [6]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领先的产品与技术,当前中外差距主要体现在“从有到优”的卓越性以及生态系统构建上 [6]
科华数据:以“算电协同”引领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变革
证券时报· 2025-10-13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时代高算力需求导致数据中心能耗激增,行业面临高算力与高能耗之间的核心挑战 [1] - 公司提出“智算+光储”融合创新理念,通过“绿电+AI+光充储算一体化”模式,为行业提供平衡高算力需求与高能耗矛盾的新路径 [1][3] - 公司在“智算中心”、“智慧电能”、“清洁能源”三大赛道融合布局,在算力爆发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浪潮下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 “算电协同”:重新定义能源与算力关系 - 2024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预计到2030年用电量将达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4.8%,未来6年耗电量将大涨2倍以上 [1][3] - 公司通过“绿电+AI+光充储算一体化”理念,利用绿电为算力提供清洁能源,并借助AI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构建光、充电、储能和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模式 [3] - 在智算中心领域,公司加大液冷技术研发,与头部国产GPU厂商联合推出高密度液冷算力POD,为AI训练、推理等场景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保障 [3] - 针对AI业务的高密度算力POD液冷微模块实现了模块化、高弹性的灵活交付模式,并结合AI智能化运维实现绿色节能 [4] 智慧电能与清洁能源的应用拓展 - 在智慧电能领域,公司已成为民航数智化、绿色化建设的领军企业,被评为“2013—2024中国机场建设优秀供应商”,已在50多座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建设中贡献力量 [4] -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项目中,公司通过电力监控、能源管理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统一平台全局监控,以AI智能管理为客户降本增效提质 [4] - 在清洁能源领域,公司以全域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形成技术、产品、场景的全链条突破,其构网型储能PCS通过中国电科院15项构网型指标全验证,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全功能验证的企业 [5] -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公司管理层强调做“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流的利润” [5] 国产突围:从“替代者”到“定义者” - 在智算中心、清洁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正从“国产替代者”走向“全球标准定义者”,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已成规模,硬件自主能力强大 [7] - 在智慧电能领域,中国在核心控制和设备层面实现深度国产化,并向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拓展;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已形成完全自主产业链,并在全球定义行业标准 [7] - 公司推动“AI智慧电能”、“液冷”、“算力”等业务出海,已在东南亚、中亚、欧洲、北美等地实现数据中心产品交付 [7] - 公司已实现数据中心与“光储”融合,推出数据中心光储解决方案,并通过智慧能源系统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 [7] - 国内外客户关注点不同:国内市场看重产品自主可控、安全合规及与本土生态融合能力;国际市场更关注产品绝对性能、性价比、稳定性及对全球标准的兼容性 [7] - 技术实力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外差距是“从有到优”的卓越性差距及从单点突破到全局引领的生态系统差距 [8]
麦格米特:公司为电力电子制造型企业,国内外均有完善的产能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10-10 15:43
公司产能布局 - 公司为电力电子制造型企业 国内外均有完善的产能布局 [1] - 公司泰国自建产能正在逐步投入生产 [1] 生产运营策略 - 公司采用柔性化产线设计 可适配多种品类产品的制造需求 [1] - 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节奏和批量 [1] - 公司当前产能建设与布局旨在提升产能利用率 推动精益生产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1]
儒竞科技:接受汇丰资管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8:29
公司调研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接受汇丰资管等投资者调研 由董事兼副总经理邱海陵参与接待并回应问题 [1] 业务构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00%来源于电力电子行业 [2] 市值表现 - 公司当前市值达100亿元人民币 [3]
思源电气(002028.SZ)拟不超4亿元参设合资公司 经营基于IGCT器件平台的电力电子相关技术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9:51
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和第三方在北京市怀柔区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思源怀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1] - 公司投资额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 [1] - 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基于IGCT器件平台的电力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1] 合资结构 - 合资方包括以怀柔实验室为代表的技术方和以公司为代表的产业方 [1] - 技术方以知识产权形式出资 知识产权出资比例暂定为30% [1] - 产业方以现金形式出资 出资比例暂定为70% [1] - 公司现金出资额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 [1] 交易状态 - 本次投资暂未签署正式协议 [1]
英伟达引爆800V革命!阳光电源押宝 AIDC电源,能否挑战“算力供电” 老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4:05
AI数据中心投资与市场前景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支持AI数据中心扩张 [1] - 瑞银预计2028年AI数据中心电源系统潜在市场规模达240亿美元 [4] - 中国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价值量占总投资的30%至40% [4] 技术路线演进与能效对比 - 英伟达推动800V高压直流架构 预计2027年实现全面量产 [2] - HVDC系统能效约95% 巴拿马电源能效达97.5% [6] - HVDC建设周期缩短至6个月 巴拿马架构仅需3个月 [6] - 传统AC UPS系统效率约93% 存在占地大和损耗高问题 [6] 国内企业战略布局 - 阳光电源成立AIDC事业部 瞄准海外市场 计划2026年推出产品 [2][4] - 德业股份开发固态变压器 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和微电网场景 [4]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6.06%提升至2024年40.21% [2] - 公司布局涵盖直流微电网创新方案 包括高压侧和低压侧 [4] 产业链价值分布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中 中低压配电设备每GW价值4-6亿元 [5] - UPS设备每GW价值6-8亿元 服务器电源每GW价值10-40亿元 [5] - 中低压设备代表企业包括明阳电气和施耐德 [6] - UPS领域代表企业为科华数据和科士达 [6] 技术协同与跨界竞争 - 光伏逆变器与HVDC在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算法存在共通性 [11][12] - 阳光电源具备电源端技术沉淀 但缺乏IGBT设计制造能力 [12] -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成为技术方向 英诺赛科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 [12][13] - 竞争对手包括麦格米特(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和科华数据 [13][14] 市场发展预期 - 储能新增装机预计2025年达130GWh 2027年将增长至210GWh [3] - AI服务器机架单柜功率正从千瓦级向兆瓦级演进 [9] - 全球数据中心能源趋紧 绿电解决方案成为关键优势 [10]
爱科赛博股价涨5.09%,华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41万股浮盈赚取10.2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14:08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2日股价上涨5.09%至39.01元/股 成交额达6218.52万元 换手率1.84% 总市值45.0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精密测试电源业务占比62.98% 电能质量控制设备占比17.25% 特种电源占比16.85% 其他业务合计占比2.93% [1] - 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19日 2023年9月28日上市 主营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富天鑫灵活配置混合A(003152)二季度持有5.4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6.74% 位列第三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0.23万元 最新规模2474.5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12.3% 近一年收益61.98% 成立以来收益81.64%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王羿伟累计任职3年330天 管理基金总规模4.22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83.06% 最差回报-32.32% [2]
欣锐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23:1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研发 率先在车载电源领域应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技术并实现量产[1] - SiC技术可提升产品在高压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安全性 可靠性 同时实现小型化与轻量化[1] - 技术具备高效率 高功率密度 高可靠性特性 与低空飞行器能源系统的长续航 高安全 轻量化要求高度契合[1] 技术应用与扩展性 - 公司SiC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具有通用性和扩展性 可适应多种电力电子能量变换需求[1] - 产业合作与开拓将基于市场需求审慎判断和技术可行性[1] - 技术方向覆盖无人机 eVTOL等低空飞行器领域[1] 发展理念与定位 - 公司秉持"锐意进取 协同创新"理念 持续深耕SiC技术创新[1] - 技术布局聚焦高端化 轻量化发展方向[1] - 合作情况以公开披露信息为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