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华熙生物回应“点名券商”事件:透明质酸遭踩踏和抹黑,两大协会力挺“科学正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4:43
针对突然向券商"开炮",A股医美巨头华熙生物(688363.SH,股价53.21元,市值256.3亿元)作出最新 回应。 今日(5月20日)午间,华熙生物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独家回应。在回应中,华熙生物表 示:"透明质酸是中国在全球占据第一份额的优势产业,涉及到科研、医疗、医美、美妆、营养健康等 多个生命健康的相关领域,因此整个透明质酸产业都一直希望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可以带头发声,纠 正近年来针对透明质酸这一生命科学关键物质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 5月19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市场上流行 的"玻尿酸过时"的观点,进行了点名驳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点名几家券商机构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 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 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 ...
华熙生物:目前重组胶原主要需通过注射才有效果,涂抹类产品效果不可一概而论
财经网· 2025-05-20 14:18
行业倡议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医美和美妆行业健康生态倡议书 提出五大倡议方向:科学理性 科普认知 包容创新 诚信宣传 行业自律 [1] - 倡议要求以临床数据和国际研究共识为产品功效背书 抵制虚假宣传 组建行业自律联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评议公示 [1] 技术路线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质疑部分研报中"胶原蛋白强于玻尿酸"的结论 认为这类误导性结论与"玻尿酸过时论"形成舆论共振 损害中国透明质酸产业基础 [2] - 公司澄清对重组胶原蛋白的质疑主要针对涂抹类护肤品功效夸大 强调注射类三类械证产品才有效果 其投资的重组胶原企业产品为骨科注射类 [2] 产品功效定位 - 华熙生物旗下夸迪修复贴为二类医疗器械 按监管要求不应具有药理或代谢作用 功效限于创面保护而非组织反应 [3] - 公司战略仍以透明质酸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 向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延伸 认为细胞外基质ECM才是兼容多种物质的关键研究方向 [3] 科研证据评估 - 华熙生物指出当前科研证据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老机制中未达透明质酸的作用等级 因此未将其作为消费品主流技术路线宣传 [3]
华熙生物:以透明质酸为舟,开创抗衰领域的科学革命
和讯网· 2025-05-20 14:08
细胞外基质与透明质酸在衰老中的作用 - 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被列为第13大衰老标志物,揭示了其在人类衰老中的核心地位 [1] - 透明质酸(HA)是推动ECM被加入衰老标志物的关键因素 [1] - ECM由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成分构成,既是皮肤的"力学支架",也是细胞通讯的"信号枢纽" [3] - HA在ECM衰老过程中作用突出,既是胶原蛋白必不可少的共生成分,又通过CD44受体等信号通路激活成纤维细胞,驱动胶原再生 [3] 华熙生物的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透明质酸领域的领军者,深耕糖生物学20年,构建了独特的聚糖研发及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 [5] - 1992年公司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团队成功研发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产率达3g/L,该技术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 [5] 华熙生物的临床转化成果 - 2025年4月25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润百颜·玻玻」获批Ⅲ类医疗器械证,是国内首个获批"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水光产品 [7] - 2025年4月30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M型"(润致?缇透)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国内首款以"面部肤质改善"为适应症的合规动 [7] 华熙生物的发展战略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实验室发现→中国转化→全球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模式,加速全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7] - 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掌握了大量围绕工程应用的技术,夯实了中国在关键细分领域的地位 [7]
消费复苏主旋律下,关注“情绪消费”,港股消费ETF(513230)连续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2:23
5月20日,港股消费板块早盘震荡攀升,相关热门ETF中,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近1.5%。持仓股中,零跑汽车领涨超4%,小米集团、新秀丽均 跟涨超3%,巨子生物、思摩尔国际、阿里巴巴等涨幅居前。港股消费ETF(513230)近期回暖趋势较为清晰,已连续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持续受资金 青睐。 消息面上,2025年全国精品首发季暨"首发上海"系列活动日前正式在上海启动,邀请全球游客打卡首店、观赏首展、欣赏首秀,实地感受中国和上海消 费市场的巨大魅力。上海还同步发布了"首发上海3.0"政策,将试点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和首发进口化妆品快速通关模式,进一步优化全球新品 的首发环境。据悉,商务部将组织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精品首发活动,激发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将加大对首发经济的支持力 度,发挥好重点展会作用。 开源证券认为, 消费复苏主旋律下,关注契合"情绪消费"主题且品牌势能和竞争力边际提升的龙头公司,重点关注四条投资主线。(1)黄金珠宝:关 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深度洞察力的黄金珠宝品牌;(2)线下零售: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零售企业(超市、百货、连锁);(3)化 ...
朗姿股份(002612):营收承压 盈利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37
公司业绩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3.99亿元 同比减少7.77%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同比增长5.12% [1] - 综合毛利率59.7% 同比提升0.61pct [1] - 销售费率39.6% 同比增加0.07pct 管理费率8.14% 同比降低0.02pct 研发费率1.87% 同比增加0.06pct [1] - 归母净利率6.81% 同比提升0.83pct [1] 业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拥有41家医疗美容机构 运营品牌包括"米兰柏羽""韩辰医美""晶肤医美"等 [1] - 医美并购基金整体规模达28.37亿元 助力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1] - 业务结构优化与规模效应推动盈利改善 [1] - 形成时尚女装 安全医美 绿色婴童等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 [2] - 通过线上线下互通 板块轮动协同的产业演进战术实现多维时尚资源共享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2.48/67.92/73.04亿元 对应增速9.8%/8.7%/7.5%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3.03/3.40亿元 对应增速7.6%/9.5%/12.1% [3] - 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3/0.69/0.77元/股 [3]
2025年中国医美行业抗衰专题白皮书
沙利文· 2025-05-20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医美市场迈入合规化发展阶段,监管政策利好业内企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容,民营机构主导优势凸显 [7][11] - 抗衰类医美服务市场处于“技术超前于市场教育”阶段,全层联合治疗 + 周期管理抗衰类医美服务将向核心疗法演进 [34] - 分层抗衰时代来临,将推动中国医美抗衰行业从传统单一服务跃升为以科技为驱动的皮肤健康管理生态 [5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览 - 政策环境利好行业发展,监管政策从产业供给和消费需求两个维度协同推进,保障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增强消费者信任、引导理性消费、拓展消费群体,加速合规洗牌,头部企业构建战略护城河 [7][8][9] -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民营机构主导优势凸显,预计 2029 年民营化率接近 86%,民营机构在个性化服务、预约便利性、市场响应和运营策略等方面具有优势 [11][14][15] 消费者洞察 - 样本人群分为抗衰先行者、抗衰进阶派和抗衰新生代,抗衰意识在目标人群中高度一致,消费者对抗衰和美肤类医美项目的偏好呈现“需求分层迁移”特征 [20][23][25] - 抗衰消费受即时效果与设备参数迷信双重夹击,行业缺乏系统化抗衰方案,具备抗衰经验的先行者群体对周期性多项治疗的认可度低于进阶派群体,新生代存在认知偏差 [28][31] - 抗衰类医美服务市场存在认知鸿沟,消费者对系统性抗衰医美服务持正向态度,但对全层联合治疗 + 周期管理抗衰类医美服务方案认知空白,缺乏个性化整体抗衰方案是消费者的主要痛点 [34][35] 抗衰解析与展望 - 医学共识认为衰老为多因素、跨层级的结构性退化过程,抗衰需分层可视 + 分层治疗,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41] - 面部皮肤衰老源于身体系统性退变,由表皮、真皮、脂肪、筋膜、肌肉和骨膜层的变化共同引发 [44] - 当前医美项目呈现单层次干预特性,无法覆盖全层修复,导致局部短暂改善与深层持续衰变并存 [49] - 医学共识与消费者之间存在鸿沟,消费者聚焦浅层抗衰、期望短期内看到显著效果、易选择不恰当的抗衰方案 [50] - 分层抗衰时代通过技术迭代、数字化赋能、市场格局重塑与品牌效应四大维度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51][52]
“618”大促提升消费板块关注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5:23
618大促销售表现 - 天猫618开售首小时超1.3万个品牌成交额翻倍 43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 较前一年增长超50% [1][2] - 李佳琦直播间预售首日美妆GMV达25亿元至35亿元 实现同比正增长 [2] - 电商平台优惠力度加大 天猫官方立减8.5折 京东每日可领1000元补贴 抖音最高可领2280元消费券 [2] 二级市场表现 - 美容护理(申万一级)行业最近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4.07% 涨幅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第一 [3] - 宠物经济 动物保健精选 医美 电子商务等概念板块最近5个交易日涨幅居市场前列 [3] - 部分个股5月19日盘中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3] 行业投资机会 - 美妆板块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功效护肤与国货品牌崛起具备持续成长逻辑 [1][3] - 黄金珠宝品牌快速崛起 高端中式黄金和小件时尚黄金等细分品类受益 [4] - 线下零售龙头通过提升服务体验和情绪价值 有望实现困境反转 [4] - 医美产品渗透率 国产化率 合规化程度有望提升 关注重组胶原蛋白 再生类 毛发类赛道 [4] - 国产宠物品牌凭借产品创新 精细营销等战略持续崛起 宠物食品出口趋势向好 [4] 电商平台策略变化 - 今年618呈现"周期拉长+玩法简化"特征 预售开启时间较上年同期提前 [2] - 电商平台从"满减免单"到"立减优惠"缩短消费者决策路径 提升体验感 [3]
报名!皮肤管理-胶原蛋白专题活动
思宇MedTech· 2025-05-19 15:59
行业趋势 - 皮肤管理正从传统美容护理转向以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精准抗衰阶段[1] - 胶原蛋白是皮肤健康与组织再生领域的关键材料[1] 活动概况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5月23日14:00-16:30[2] - 活动地点在北京朗诚大厦且仅限现场交流[2] - 主办方为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2] - 参与对象包括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和投资人等[2] - 活动免费但采用限额审核制[2] 主办方背景 - 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整形外科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平台[4] - 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 - 聚焦材料、器械和药械结合类创新[4] 活动议程 - 开场介绍由八大处整形集团副总经理姚贵金主持[2][3] - 专题分享由张贵锋研究员主讲胶原蛋白在皮肤管理中的科学基础与创新路径[4][5] - 张贵锋研究领域涵盖止血、细胞支架、水凝胶与3D打印等方向[5] - 分享内容将包括皮肤衰老机制、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以及个性化产品研发趋势[5] 讨论方向 - 胶原蛋白在皮肤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与研究趋势[6] - 从护肤品到医用材料的跨界产品设计逻辑[6] - 疤痕修复的临床痛点与材料创新机会[6] - 多路径组合方案的监管与市场挑战[7] - 科研落地到可持续商业模型的路径[7] - 皮肤管理与疤痕修复的协同发展[7] - 海外市场对比视角下的中国机会[7]
深夜开炮!华熙生物发文驳斥 “玻尿酸过时论”,多家券商研报被点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5:36
华熙生物驳斥"玻尿酸过时论" - 公司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明确反对"玻尿酸过时"的市场观点 [1] - 文章指出"透明质酸过时论"是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目的是引导资本转向新题材 [2] - 公司认为这种论调试图绕开中国产业发展的进阶过程,用"新贵登场"塑造虚假繁荣 [2] 针对券商研究报告的争议 - 公司直接点名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批评其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内容 [2] - 指出这些研报通过"对比研究"刻意贬低中国透明质酸产业,为某重组胶原企业营造更大预期 [2][3] - 强调这些误导性结论被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形成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负面舆论共振 [3]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曾达到309.43元/股的历史高点,但自2021年7月底长期处于下行趋势 [3] - 截至5月19日收盘价为50.6元/股,微涨0.22% [3] - 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股价波动是综合因素导致,未直接回应是否受研报言论影响 [3] 各方回应 - 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对成分功效和应用范围的认知可能存在差异,目前公众号文章未引发纠纷 [3] - 关于是否对误导性言论采取维权行动,公司表示需看下一步安排 [3] - 西部证券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未注意到此事,研报内容问题需联系研报产出部门 [3]
太突然!昔日千亿巨头点名多家券商,称“遭遇谎言与践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5:24
华熙生物驳斥"玻尿酸过时论" - 公司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强烈驳斥市场关于"玻尿酸过时"的观点,认为这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1][4] - 文章指出透明质酸产业是中国几代科学家努力的成果,近期却遭遇资本市场概念切换中的谎言与践踏 [1] - 公司批评部分资本试图用"神话过时"论调引导资源转向新题材,实质是在构建"沙土高楼" [4] 券商研报争议 - 公司直接点名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认为其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内容 [5][6] - 指出这些研报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进行"对比研究",散布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负面结论 [6] - 公司表示这些误导性言论与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形成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损害了产业发展基础 [6] 市场表现与业务状况 - 公司股价从2021年7月的历史高点309.43元/股持续下跌,截至5月19日报50.6元/股,市值从1400亿元缩水至244亿元 [9][12] - 核心业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4年收入25.69亿元,占比47.92%,但同比下降31.62% [11] - 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70.6% [11][12] 行业竞争格局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市值近900亿港元,锦波生物市值达460亿元,两者均呈现业绩与股价齐升态势 [15] - 华熙生物2024年收入53.7亿元,同比下滑11.6%,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5.85%至56.8亿元 [11] - 公司2024年毛利率74.07%,净利率3.14%,负债率20.9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