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推动支点能级跨越 力争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08:56
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1] - 提出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左右的目标[1] - 部署投资、消费、市场主体培育、金融创新、质量强省、供应链建设6方面重点工作[1] 省属企业发展 - 14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44.1亿元,同比增长27.8%[2] - 利润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9.4%[2] - 完成投资752.59亿元,同比增长25.67%[2] 未来投资规划 - 计划完成各类投资超3000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00个[3] - 实施战新产业燎原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完成战新和未来产业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3] - 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0亿元,新增融资5000亿元[3] 金融发展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36.2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4] -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9%,绿色贷款增长18.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27.7%[4] - 计划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4]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超370亿元[5] - 限上零售和餐饮零售额分别增长11.1%和10.6%,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4.3%[5]
多业共兴 激活城市新脉动(现场评论)——向转型要活力④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6
产业转型策略 - 铜川通过关退23处煤矿、拆除41座水泥窑、整合非煤矿山企业从300余家减至42家实现产业质量提升[2] - 剩余7家水泥厂完成低碳绿色升级,煤矿实现从"人控"到"数控"的智慧化改造[2] - 构建"煤炭-发电-炼铝-深加工-灰渣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闭环利用[1]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2024年非煤产业占比达87%,形成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2] - 光电子集成产业园集聚30余家上下游企业,涵盖金属遮光片、特种激光器等产品[2] - 汽车零部件产业定位"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商业航天领域采用"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模式[2] 传统产业升级案例 -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从煤矸石荒坡转型为铝加工基地,实现精密零部件"微米级"精度生产[1] - 柴家沟煤矿完成"少人化→无人化"智慧升级,效能显著提升[2] 文旅与城市价值重塑 - 药王山融合中医药与康养产业,建成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3] - 陈炉古镇耀州瓷结合现代设计,非遗工坊产品远销海外[3] - 照金红色旅游打造"初心之旅"IP,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80天[3]
二线城市,起势这么猛
投资界· 2025-05-03 15:38
一二线城市博弈格局变化 - 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强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深圳通过产业和人才政策快速崛起,一线城市地位面临挑战 [3] - 成都、合肥、贵阳等城市在楼市、人口、消费等领域展现出超一线城市的增长潜力 [6][12][13] 成都楼市异军突起 - 成都商品房成交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一二手成交均超上海北京,2025年一季度月均成交2.9万套(上海2.3万套) [7] - 新房单价突破16.98万/平(金融城交子馒华项目),土拍楼面价两个月内从3万跃升至4万+ [7] - 产品力驱动市场,麓湖项目通过水景和社群运营占据高端市场,2024年4000万级市场占比超60% [8][10] - 异地购买力强劲,外地客户占比超30%,辐射西部1.3亿人口,库存去化周期仅11个月 [10][12] 合肥与贵阳的人口回流 - 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2万,增速1.51%超深圳(1.12%),安徽人口净流入24万大学生+120万农民工 [15][16] - 贵阳通过大数据产业(贵安新区)吸引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实现"无中生有"的产业转型 [17] - 两地均采用强省会战略,合肥通过中科大、京东方、蔚来等产业投资,汽车产量76.17万辆居全国第一 [16][17] 重庆消费市场超越上海 - 2025年1-2月社零总额2831亿元(上海2777亿元),首次成为全国消费第一城 [20][21] - 县域经济贡献显著,4个县级单位进入TOP10,乡村消费增速4.2%高于城镇(3.1%),荣昌区卤鹅产业带动线上销量增长105% [22][23] - 奢侈品销售额增长52%,解放碑商圈试点"即买即退税"政策吸引国际品牌 [22] 武汉的产业承接优势 - 2025年1-2月企业净迁入296家(全国第一),全年跨省市迁入企业5701家,光谷成主要承接区 [25][27] - 光电子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九省通衢区位+120万大学生储备,用工和土地成本低于东部沿海 [28][30] 宁波的制造业与民营经济 - 舟山港年吞吐量13.77亿吨(全球第一),384家制造业企业中110家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 [3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TOP5,2025年GDP达1814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曾增长23.4% [32] - 藏富于民特征显著,37人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如丁磊2400亿元),22家企业总部在甬 [32]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十五)
证监会发布· 2025-04-30 20:52
湖北证监局走访工作成效 - 2024年10月以来走访上市公司40家次,推动解决15项诉求,此前已累计解决106项诉求[3] - 分层走访模式:省领导带队调研万润新能、马应龙等龙头企业,证监局联合职能部门走访困难企业,各级政府走访8家公司[5] - 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新一轮走访收集20项诉求,针对共性问题开通绿色通道,推动兴发集团等11家公司申请增持回购再贷款[5] - 2024年10月以来辖区10家次上市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和春节前现金分红总额7.47亿元,84家开展股份回购或大股东增持[7] 海南证监局走访工作进展 - 2024年常态化走访覆盖超七成上市公司,省委领导带队调研葫芦娃、海航控股、金盘科技等企业[9] - 2024年辖区1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20亿元(同比+54%),4家回购5.43亿元,3家大股东增持3.42亿元[9] - 中钨高新成为深交所首单适用快速审核机制的并购重组项目[9] 重庆证监局走访机制创新 - 2024年启动四轮专项走访覆盖64家次上市公司(覆盖率61.54%),解决48项问题中的41项[11] - 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举措》,赛力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为"并购六条"后A股首单新能源车产业并购[11] - 2024年6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50.18亿元(同比+49.83%),其中18家春节前分红55.42亿元,增持回购规模19.36亿元[11]
罗博特科(300757) - 300757罗博特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09:42
公司业绩与业务概况 - 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下游需求大幅缩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2024年度光伏业务板块综合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有所提升,2025年一季度业绩进一步承压 [3][4] - 光伏市场处于低位震荡,过剩产能有效出清后才可稳定发展,海外市场有不确定性,光伏业务阶段性持续承压 [4] 光伏业务对策 - 加大拓展印度市场力度,有望支撑光伏业务板块 [5] - 为硅光子行业提供整线自动化、整产智能化解决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已获客户认可 [5] - 深化无银化技术开发和优化,推进客户端测试进程,为量产化机遇蓄力 [5] ficonTEC行业发展与业务规划 - 随着AI对算力需求驱动,光子领域硅光、CPO、OIO等技术方向快速发展,2026年CPO进入商业化进程并快速发展,2025年开始客户投入设备和打造生态系统,2026年进入量产爬坡阶段;硅光子在星链激光通信器件、生物芯片领域应用有发展预期 [6] - ficonTEC从项目管理体系转为产品体系,涉及测试、光纤预制、耦合封装三个产品线 [7] - 公司看好光电子业务板块未来发展,实际控制人对ficonTEC未来三年业绩作出承诺,重组交易完成后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产能全球化布局 [7] 问题交流答复 - ficonTEC未来业绩有硅光、CPO、OIO等方向商业化进程支撑,实际控制人已签订业绩承诺及补偿协议 [8] - 公司选择“无银化”技术路径,对太阳能铜电镀业务深度布局,独创技术有优势,将推进量产化进程 [9] - 美国关税政策对ficonTEC光模块设备影响很小或基本没有影响,设备主要交付地不在美国,且合同多以EXW贸易条款结算 [11] - 虽未来会有竞争者进入市场,但ficonTEC基于长期积累的知识密集型经验及技术优势,在技术领先性和某些领域设备唯一性格局难以被打破 [11] - ficonTEC国产化无实质性障碍,过往未受德国政府限制且做了国产化准备,核心零部件自制、原材料主要采购自欧盟,公司将推动国产化进程改善业绩 [15][16]
长江产业集团将与东风汽车合作设立百亿产业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4-29 17:00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 公司将实施"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计划",以奥特佳、航特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集中资源快速发展 [1] - 公司谋划与东风汽车合作设立百亿产业基金,联合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 [1] 营收目标及产业升级 - 力争到今年底,公司汽车产业板块营收超过400亿元,现代化工、光电子产业板块营收分别超过100亿元 [3] - 通过基金与产业板块联动、实体与高校研发联动,支持参控股3000多家科技企业裂变焕新,加快向战新产业升级 [3] 投资基金体系 - 公司将重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体系,聚焦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产业链和创新成果转化三个方面 [5] - 力争全年新设产业投资基金30支,总规模超过300亿元,新增基金投资超过100亿元 [5] - 发挥国资母基金放大效应,联动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长期资本体系 [5] 战略发展目标 - 公司将聚焦"七大战略",以打造省级产业集团为目标,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底盘 [5] - 以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增强竞争力,以资产证券化提升企业价值,建设国内一流产业投资集团 [5]
发展“根企业”位列第一条
长江日报· 2025-04-28 16:59
政策发布 - 武汉市发布《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民营经济政策20条),聚焦创新、人才、融资、企业培育、市场、环境6大关键领域 [1] - 政策提出发展"根企业",即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生态引领能力和长期成长性的企业,与城市发展高度契合 [1] - 目标是用10年时间培育一批在本行业本领域领军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1] 重点行业 - 政策将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开展支持 [2] - 每年组织开展线下民间资本推介会100余场,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 [2] 创新支持 -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根企业",提升专项资金支持比例 [2] - 推动科技平台服务,实施"科技副总"计划 [2] - 市科创局将加大筛选高质量成果纳入重点项目库,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向民营企业转移转化 [2] 人才政策 - 秉持"人才企业说了算"理念,创新评价机制 [2] - 建设服务平台,给予青年人才租房优惠 [2] 融资支持 - 开展多项贷款试点,支持基金成立,发展耐心资本 [2] - 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将充分运用股贷债保担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企业培育 - 实施"种苗工程",选好创新创业"种苗" [2] 市场开拓 - 政府项目优化招标,开放应用场景 [2] - 助力企业融入国家战略 [2] 发展环境 - 推行"免申即享"等模式,优化政务服务 [2] - 开展沙盒监管 [2]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10:29
董事会决议 - 董事会审议通过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议案 表决结果为6票同意 0票反对 3名独立董事回避表决 [3][4] - 通过202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履职评估及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责报告 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 0票反对 [5][6] - 批准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 0票反对 [8][9] - 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授权议案 分红金额上限为当期归母净利润50% 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1][12][13][14] - 审议通过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 0票反对 [15][16] 关联交易 - 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总额1,050万元 涉及采购、销售及劳务等业务 [18][111][112] - 关联交易定价采用市场价或成本加成方式 前次实际发生额392.02万元未达披露标准 [113][116] - 关联方包括北京百卓网络、南京华飞光电等4家企业 交易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114][115] 财务运作 - 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额度不超过2亿元 期限12个月 用于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123][126][128]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余额6.89亿元 以简易程序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余额1.59亿元 [85][86][88] - 使用7亿元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主要投资存款类产品 [93][94][95] - 2024年累计使用3,83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97] 信息披露 - 披露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符合上交所自律监管指引要求 [22][23] - 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经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 [25][27] - 续聘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 2024年审计费用815.16万元 服务81家上市公司 [70][72][83] 监事会决议 - 监事会审议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认为方案符合公司发展需求 [45][46] - 批准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专项报告 确认资金管理合规 [48][49] - 支持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 认为有助于提升财务稳定性 [65][66][133]
运能翻倍!中亚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 湖北产汽车和光电子产品畅销中亚各国
长江日报· 2025-04-13 08:43
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 - 中亚班列(武汉)X9011次列车于4月12日从吴家山站始发,装载石材、卷钢、瓷砖、空调等物资,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全程10天左右 [1] - 这是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的首趟列车 [1] - 4月10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货物列车运行图,武汉至中亚货运班列纳入固定运行线路,实现每周1列常态化开行 [1] 运能提升与物流优化 - 常态化开行使武汉发往中亚地区的铁路货运能力增加了一倍 [1] - 装运物资由之前的散货向汽车、钢材等大宗物资转变 [1] - 固定发车时间和运行线让企业可以有计划地生产、装车和发货 [1] - 班列在运输时间、成本和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明显,进一步压缩了物流成本 [1] 运营保障措施 - 湖北铁路集团、武铁汉西车务段、武汉铁路物流中心、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等单位根据开行计划及时组织货源并制定运输组织方案 [1] - 各单位全力保障中亚班列开行"一路绿灯" [1] 贸易发展与区域经济 - 常态化开行为湖北搭建了新的跨境物流通道 [1] - 湖北和周边地区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增长为班列常态化开行创造了条件 [2] - 常态化开行有助于湖北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 [2] - 提升了中部地区国际陆路运输能力,助力企业"走出去" [2] 出口产品结构 - 湖北生产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光电子、农产品等受到中亚各国欢迎 [2] - 常态化开行为湖北本土制造开辟了安全、稳定、快捷的外贸新通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