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

搜索文档
直播电商标杆企业的 “幸福密码”:遥望科技工会书写暖心答卷
搜狐财经· 2025-07-03 12:11
公司发展概况 - 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 2018年A股上市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直播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公司凭借明星IP和全平台覆盖业务版图脱颖而出 [1] - 公司工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获得浙江省工人先锋号 浙江省新业态基层工会示范点等荣誉 培育出业内首个"浙江工匠" [1] 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 - 公司构建"共建互促 优势互补 党工青妇一体化"工作格局 党委书记方剑通过线上课程讲述行业使命 [3] - 党员主播结合助农直播故事传递爱岗敬业精神 将红色基因融入直播电商环节 [3] - 工会联合党委 妇联开展爱心助农直播 公益捐赠 青年交友联谊等活动 链接乡村振兴并彰显企业担当 [5] 人才培养体系 - 遥望学院拥有49名专业讲师 提供175门课程 覆盖新人培养到高管培训的定制化成长路径 [7] - 工会组织"互联网营销师"职业等级评价培训 69名员工晋级中级及以上技能人才 [9] - 傲丹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一年多为200余人提供专业培训 发挥"传帮带"作用 [9] - 2024年开展58场主播培训 覆盖800余名主播和商家学员 与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输送专业人才 [9] 员工福利与企业文化 - 工会签订多项合同协议 建立困难职工帮扶 爱心基金等制度 每年开展医疗互助 [10] - 针对女性职工设立专项权益保护制度 包括定制节日礼盒 "妈咪小屋"等设施 [11] - "职工之家"配备健身房 舞蹈室 职工书屋 组织篮球 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及心理解压服务 [11]
让党旗在互联网企业高高飘扬(第二季)| “党旗红”引领“数字蓝” 山东秀天下破浪网络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56
公司党建举措 - 2022年5月成立党支部 初始仅有3名党员 支部书记由业务骨干晋升为公司副总 实现"双向进入 交叉任职" [2] - 打造100平米党员活动室 设置"红色图书角"陈列党建理论及电商前沿书籍 [12][14] - 创造性构建"党员先锋岗"与"导师带徒弟"双轨机制 党员业务骨干担任"红色导师" [6] 业务发展成果 - 拥有近百名电商达人和专业直播运营技术团队 与淄博市融媒体中心 妇联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 [16] - 抖音账号"秀天下向党说"以青春语态讲述红色故事 [11] - 作为淄博市首家新业态直播电商党支部 主营新零售直播电商和短视频MCN业务 [3] 行业影响力 - 党员带头促成公司及同城130余名主播签署《直播电商行业自律承诺书》 [9] - 与淄博万象汇党支部共建 吸引70余家商户学习直播电商经验 [11] - 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硬支撑" 形成"红色引擎"驱动模式 [16]
杭州多措并举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7-03 10:08
杭州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 杭州现有综合类、垂直类头部直播平台32家 主播近5万人 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超1万家 数量列全国第一 带动就业超100万人 [1] - 杭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 直播行业在杭州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1] - 行业通过政策创新 技术赋能 生态培育实现规范化发展 2023年12月出台全省首个市级《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 [1] 行业合规化建设措施 - 杭州市司法局深入企业解读合规指引 涵盖5类主体 8方面高频涉法风险防范要点 提供在线答疑服务 [1] - 上城区构建"直播电商数字治理平台" 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行业自律引导机制 [2] - 出台《绿色直播间管理规范》《星级评定办法》《产品质量内控细则》 明确平台 商家 主播 MCN机构管理规范 [2] 行业治理与创新方向 - 上城区作为领先区域开展创新探索 通过合规要求保护企业利益 提升电商行业形象 [2] - 行业强调合规经营是发展基石 合规基础上的商业创新才能获得社会认同 实现高质量长效发展 [2] - 杭州市计划规范与创新并重 培植数字技术新应用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推动避雷与增效双赢 [2]
杭州慌了!广州直播新政太豪横!要抢“电商第一城”宝座!
搜狐财经· 2025-07-02 12:19
广州市直播电商新政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广州市政府计划将广州打造为全国直播电商的领先城市[2] - 政策核心目标是争夺人才、企业、项目和行业话语权[2] - 到2027年目标包括:建成10个年销售超10亿的直播电商园区、打造30个大型直播电商基地、引进培育300家重点企业、打造100个广货网红品牌、培养10万个带货达人[5] - 网上零售额目标为3100亿元[5] 财政激励措施 - 企业首次进入"鸿鹄"企业名单奖励100万元[5] - 网上零售额突破30亿奖励150万元、突破100亿奖励250万元、突破200亿奖励400万元、突破500亿奖励600万元、突破1000亿奖励1000万元[5] 创新业务模式 - 提出"直播+"概念,包括直播+专业批发市场、直播+商超、直播+夜经济等场景[7] - 政策强调AI技术与直播电商的结合[7] 发展基础与前景 - 广州具备千年商都底蕴、完善供应链、便利交通和开放包容文化等优势[10] - 政策力度显示广州在直播电商领域的决心[10]
中新网评:没试过就敢卖?网红直播带货乱象该管管了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09:18
直播带货行业问题 - 直播带货行业存在假发试用失败、产品效果翻车等问题,暴露出行业乱象 [1] - 网红带货的基石是"人设"和"信任",但此次事件显示带货内容与真实体验之间存在断裂 [4] - 行业竞争白热化,消费者更注重真实性而非网红形象,信任崩塌可能导致人设失效 [4] 主播与团队问题 - 主播团队未做充分准备,带货流程不严谨,导致试用环节失败 [2] - 主播在直播中承认未提前试用产品,坐实团队缺乏专业性 [2] - 头部主播的成功依赖于严格选品、亲自试用和专业讲解,此次事件显示主播未达到这一标准 [4] 商家与平台问题 - 商家在事件发生后迅速与主播划清界限,暴露合作前缺乏明确约定与风控机制 [2] - 行业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虚假宣传、售后无保障等问题,已引起平台与监管部门重视 [4] 行业反思与建议 - 带货行业需回归专业本位,主播应承担更多责任,避免"摆拍式试用"误导消费者 [4] - 行业需通过主播专业、商家质量、平台监管三方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5] - 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丧失可能难以挽回,行业需以真实性和责任感为核心 [5]
“乡村网红”集训,打造“网络强村”广东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3:03
乡村网红培训项目 - 广东启动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项目 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共1000名学员 分5期开展 目标培育具备账号运营 直播带货 短视频创作复合能力的人才队伍 [1] - 培训由广东省委网信办 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 在中山大学开班 作为"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的关键举措 推动"手机变农具 直播变农活 流量变农资"的数字化农业转型 [1] 培训课程设置 - 课程体系围绕数字技能 产业融合 合规风控三大核心构建 邀请腾讯 拼多多 抖音 小红书等平台运营专家授课 内容涵盖AI爆款短视频制作 乡土IP人设打造等硬核技能 [2] - 产业融合专题设置"农产品电商运营全攻略""乡村名片打造"等课程 聚焦荔枝等"粤字号"土特产 助力精准对接全国大市场 [2] - 合规课程由网信 市场监管部门专家讲授 包括网络舆情素养 直播营销合规指引等内容 [3] 学员构成与案例 - 参训1000名学员涵盖村两委年轻干部 返乡创业青年 非遗传承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多元群体 [4] - 典型案例包括汕头毛衣"大V"探索帮乡亲拓展新销路 非遗盐焗鸡传承人林裕民学习直播推广非遗工艺 [3] - 广州市花都区朗头村党总支书记通过手机记录乡村振兴获国际关注 参训目标是将文旅流量转化为实际收益 [4] 政企协同机制 -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京东 邮政建立运费协商机制 搭建农产品免检通关平台 解决物流降本与国际渠道拓展问题 [5] - 韶关市率先启动"网络名人进村联建" 发挥乡村网红流量优势宣传农文旅资源 [6] 后续配套措施 - 培训后将建立动态人才库 联动"网络强村"工作 持续深化数字营销转型 [5] - 广东整合政府 市场 社会力量构建覆盖技能培训 产业对接 风险防控的全链条新农人赋能网络 [4]
职业弹幕首次遭罚,商家不要再动“歪脑筋”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3:19
直播电商虚假弹幕事件 - 北京某公司因雇佣"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发布夸大产品减肥效果的虚假信息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0万元罚款 这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 [1] - 虚假弹幕通过营造火爆抢购假象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 导致消费者购买到与宣传不符的商品 [1] - 此类行为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 还污染网络消费环境 导致直播行业不正当竞争 [1] 行业监管与规范 - "职业弹幕人"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黑灰产链条 包括定制话术模板、批量注册账号、定时发送弹幕等"一条龙服务" [2] - 仅靠单次处罚难以根治问题 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平台强化内容审核 多方协同治理 [2] - 此次处罚为网络交易经营者敲响警钟 要求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 [1] 行业发展方向 - 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减少虚假宣传 真诚和产品价值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2] - 商家应注重产品打磨和质量提升 而非操控评价和虚假宣传 [1]
西藏第二届直播电商大赛落幕 直播带货成高原经济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21:44
西藏直播电商大赛 - 大赛以"藏品出藏·西藏好物云端来"为主题,采用"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为西藏特色产品开辟新销售渠道 [1] - 吸引西藏七市地140余名主播参与,累计销售额1385.88万元,其中初赛881.66万元,决赛2小时达504.22万元 [1] 西藏电商行业数据 - 2024年西藏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94.7亿元,同比增长7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 [1] - 2024年1-5月直播电商网上零售额42.71亿元,同比增长39.45% [1] 特色产品与企业影响 - 推动青稞制品、高原牦牛肉、藏香藏药等500余种特色产品线上销售 [1] - 带动70余家本地企业产销对接,直接促进农牧民增收 [1] 大赛成果与未来规划 - 评选出11名"优秀主播"、6名"藏品星推官"和1名"退役军人藏品星推官" [2] - 计划完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推动电商与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深度融合 [2]
直播电商强化非遗“造血”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8
非遗商品市场表现 - 2024年抖音电商非遗商品年销售量超65亿单,超10个非遗商家店播破千万元 [1] - 手工小麻花、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非遗商品热销 [1] 直播电商对非遗行业的推动作用 - 直播电商以实时互动、场景还原、即时反馈等特点提升非遗商品曝光度和用户黏性,推动非遗消费爆发式增长 [1] - 直播电商革新非遗产品销售渠道,线上可视化使文化属性和技艺属性得到更直观展示 [1]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直播电商平台解说技艺,实现科普与传播 [1] 非遗与年轻群体的连接 - 直播电商年轻化、场景化和潮流化的特性成功搭建非遗与年轻群体沟通的桥梁 [2] - 古老非遗通过文化创意和场景营造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重新打开,表达现代生活方式 [2] - 非遗从静态标本转型为动态生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从保护性传承到创造性转化的价值观重构 [2] 非遗市场化路径 - 电商平台以市场化方式介入非遗保护,提供持续发展的商业动力 [2] - 形成文化保护与市场活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
直播电商新规征求意见 剑指直播间“套路”
新华社· 2025-06-27 22:04
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总量已接近36万家 [3] -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 [3]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评价造假、刷单、机器人互动等黑产操作 [3][5] 直播电商行业问题 - 从业人员鱼龙混杂,部分缺乏运营、品控、售后经验 [3] - 部分MCN机构联合商家刷单骗取平台流量扶持 [3] - AI数字人主播被用于录播带货且未明确提示,尤其在老年人保健品直播间更普遍 [5][7] 监管政策《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 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及主播建立选品、纠错制度,确保商品介绍真实准确 [6] -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警示、限流、停播、封号等措施,严重者纳入黑名单 [6] - 将数字人主播等AI生成内容纳入监管,防止其传播虚假信息 [6][8]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监管趋严将促进行业洗牌,优质主播和商家将脱颖而出 [8] - 消费者信任是行业基石,需建立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 [8] - AI技术应用不能凌驾于网络安全之上,需防范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欺诈风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