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乘政策东风 赋企业动能 广州以政策创新定向赋能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 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州日报· 2025-05-19 03:09
经营主体增长 - 截至2024年12月底广州实有各类经营主体367.07万户 同比增长7.97% [1][3] - 2024年广州新登记经营主体60.3万户 增速11.6%领跑全国重点城市 [1][3]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省出台《若干措施》包含12方面政策 涵盖引导性/协调性/激励性/保障性政策 [2] - 政策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广州强化"三业友好"营商环境建设 提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理念 [9] 资金支持措施 - 省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万亿元 年度贴息贷款总额达2000亿元 [4] - 广州农商银行"12218"产业贷款余额570亿元 较年初增长41亿元(增幅近10%) [4] -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2.1%/6.5% [5] 企业案例 - 凌度智能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超50% 贴息政策显著降低融资成本 [4] - 某电子科技公司通过贷担联动机制获3000万元授信支持 [6] - 千机科技无人机表演业务形成商业闭环 政府关联客户占比30% [8] 用地保障 - 全省划定600万亩工业用地控制线 预留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7] - 广州规划15-20平方公里工业集聚区 每个聚焦3-5个主导产业 [7] - 前瞻布局18个科创集聚区 提供灵活拿地方式优化筹建服务 [7] 场景创新 - 计划2027年前建成10个场景创新试验区 每年促进100项新技术首用首试 [8] - 低空经济/工业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 [8] 人才引进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 推行"一人申请全家落户"政策 [9][10] - 凌度智能与华南理工共建博士后基地 新政打通高校-企业人才通道 [10] - 钛动科技CEO指出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技术红利"阶段 [11]
申昊科技(300853) - 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8 13:18
公司展望与战略 - 2025 年公司将推进“AI 机器人 + 工业大健康”战略,在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优化技术与产品,完善布局,拓展新场景应用,推动行业垂类模型发展 [2] - 公司规划“人工智能 + 工业大健康”战略目标,确立“海、陆、空、隧”全方位布局,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及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8] - 公司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 工业大健康”发展战略,保持在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投入,探索储能、智算等新兴板块 [10] 产品与业务情况 - 产品毛利率下滑原因包括产品结构变化、产量下滑、售后服务费用会计科目调整 [4] - 2024 年度收入结构中,省内外业务占比分别为 24.97%、75.03% [6] - 警务四足机器人已取得少量订单,占营收比例较少 [7] - 公司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及水下传感器等部分产品已小范围应用,有小量订单落地,占营业收入较少 [7] 机器人发展前景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场景化应用,电网智能化建设、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生态环境数智化建设是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5] - 基础设施维护人力需求大且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人类服务及数据为人类服务的方向不变 [5] 公司决策与计划 - 若触发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公司将召开董事会审议并及时披露信息 [6] - 未来公司综合多因素,在保障经营和发展前提下考虑分红事项 [7] - 未来公司计划聚焦核心行业、打造研发产品体系、优化管理体系提升业绩 [8] - 公司将与行业伙伴在技术研发、渠道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拓展市场 [10]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转化,建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校企联合科研平台 [11] - 公司与云深处科技在业务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正在进行中 [12] - 公司未来保持对人工智能研发投入,研究大模型在工业场景应用,探索具身智能关键技术 [12] 市场机遇把握 - 工业场景智能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变更“双轮驱动”,拓宽产品技术和服务边界 [13]
十五运365天365人|李睿:广州打造“城市合伙人”生态 将吸引更多企业共建“未来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07:09
城市合伙人计划 - "城市合伙人"计划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 将赛事机遇转化为城市发展长期动能 降低运营成本 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创新 [2] - 企业可通过技术赋能和公益捐赠获取品牌曝光 政策支持和场景应用机会 拓展新市场空间 [2] - "奋斗共同体"概念推动企业与城市从"单向输血"转变为"共生共赢"的长期伙伴关系 促进大湾区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 [2] 赛特智能的参与 - 公司在广州市17个全运会场馆及周边区域完成环卫机器人部署 全面承担赛事期间清扫保洁任务 [3] - "智赛洁"环卫机器人和消杀机器人可承担场馆清洁任务 降低人力成本 保障赛事环境卫生 [2] - 采用纯电无人设备 与十五运会"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 为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范本 [2] 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 - 赛事结束后推动"机器打工人"成为城市治理常态化力量 [2] - 赛事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新应用场景 推动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产业在大湾区落地生根 [3] - 期待赛事带动体育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创造跨产业合作机会 [3] 赛事意义 - 本届全运会是历史上首次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意义非凡 [3] - 广州第三次举办全运会赛事 体现城市在智能环卫领域先进应用水平 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广州样板" [3]
城市24小时 | 大环线呼之欲出,“金三角”跑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00:00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汉襄宜"金三角"不是一个新概念,其雏形来自于2003年,湖北"一主两副"区域发展战略——武汉作为全省的龙头与中心城市,襄阳(当时称襄樊)、宜昌 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彼时,武汉GDP为1662亿元,襄阳、宜昌分别为503亿元、491亿元,三者之和占当年全省经济总量(4757亿元)的55.8%。 时至今日(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到2.11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也双双突破6000亿元大关,分别位居中部非省 会城市第1位、第2位。同期,湖北跨过6万亿元经济台阶,当前的新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到2030年,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 元左右。 此时,这个"金三角"再次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极。以汉襄宜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区,被认为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版图 中的黄金地带。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此后发布的《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 案》提出,将汉襄宜"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 5月15日上午,随着55103次检测 ...
打破室外全域工作“盲区”!广和通双目视觉算法将赋能云深处科技机器狗“慧眼”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5 19:10
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广和通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利用自研双目视觉模块RV-BOT提升四足机器人在室外场景的定位精度,解决依赖单一传感器导致的定位偏差或数据缺失问题[1] - 双目视觉算法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厘米级连续定位,结合卫星定位实时校准,在信号受限区域仍保持稳定性[1] - 动态环境自适应技术采用深度学习优化立体匹配模型,识别多径干扰并修正RTK定位偏差,增强复杂场景鲁棒性[2] - 边缘计算优化使算法在本地完成实时图像处理,降低延迟并保障机器狗响应效率与安全性[3]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巡检:机器狗在非结构化地形中自主跨越障碍,精准识别设备状态,提升任务可靠性[4] - 灾害救援:双目视觉深度感知能力支持灾后废墟、易塌建筑及有毒环境下的侦查工作[4] - 城市服务:算法预判高动态人流中的障碍物轨迹,实现安全自主物资运输[4] 行业协同创新价值 - AI视觉算法与机器人硬件协同创新为行业提供新突破方向,端-云协同架构支持算力优化,在有限功耗下运行复杂算法[6] - 双目视觉与运动控制深度耦合推动机器狗从执行工具升级为环境交互智能体,加速视觉算法融合方案的行业探索[6] - 视觉感知技术将深化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普及,支撑智能化升级需求[6] 产业链企业列举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企业[9] - 医疗机器人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1家企业[9] - 人形机器人集合优必选科技、云深处等18家企业[9] - 具身智能企业包含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7家[11] - 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2家[12]
打破室外全域工作「盲区」!广和通双目视觉算法将成就云深处科技机器狗「慧眼」
雷峰网· 2025-05-15 18:13
广和通双目视觉算法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双目视觉算法RV-BOT显著提升室外场景定位精度,为国产足式机器人智能化应用开辟新路径[1][2] - 算法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视觉特征点与卫星定位实时校准,在信号受限区域仍保持厘米级连续定位[2] - 动态环境自适应技术采用深度学习优化立体匹配模型,可识别多径干扰并修正RTK定位偏差[3] - 依托端侧AI部署能力,算法在本地完成实时图像处理,降低延迟并保障响应效率[5] 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应用场景 - 工业巡检:机器狗通过多模视觉定位自主跨越非结构化地形,精准识别设备状态[8] - 灾害救援:双目视觉深度感知能力协助在灾后废墟、易塌建筑及有毒环境中开展侦查[8] - 城市服务:算法预判高动态人流中的移动障碍物轨迹,实现安全自主物资运输[8] 行业协同创新价值 - 端-云协同架构支持算力优化,使机器狗在有限功耗下运行复杂视觉算法并为功能扩展奠定基础[9] - 双目视觉与运动控制深度耦合推动机器狗从执行工具升级为环境交互智能体[9] - AI视觉算法与机器人硬件协同创新加速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9]
粤商代表与省长面对面 为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献策建议组建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共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5 15:45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东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 - 产业链条齐全、制造能力强、应用场景多、研发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等优势突出 [2]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发展战略与布局不够明晰 [6] - 前沿技术积累与人才优势不够突出 [6] - 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未充分发挥 [6] - 产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6] - 企业面临巨大研发成本和算力投入费用,特别是云端算力、本地算力和物理大模型投入 [3]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建议 - 建议引进行业顶尖大模型团队,推动科研机构开源体系发展机器人实验室 [3] - 建议组建全栈国产化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创新联合体,攻克AI机器人芯片、智能自主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 [3] - 建议建设智能机器人综合检测平台,制定动力组件及整机相关标准 [4] - 建议整合广深莞佛制造业集群资源,打造"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平台 [9] 应用场景拓展建议 - 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产机器人技术在大型国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场景应用 [8] - 建议发布分级分类场景清单,聚焦20个高价值领域如半导体封装、灾害救援、手术机器人等 [8] - 广东正开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行动,首批50个"人工智能+"名单已发布,"机器人+"名单计划6月发布 [8] 人才培养与资本支持 - 建议出台具身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全方位培养不同维度各类技能水平人才 [9] - 智能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需强化产业基金投入,推动政府与市场化基金联动 [9] - 建议培育壮大专项资本、战略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投入 [5][9]
“新”潮澎湃
辽宁日报· 2025-05-15 09:53
生物医学精密光学滤光片 -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医学精密光学滤光片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应用于荧光检测法等医学诊断设备 [1] - 该产品通过200至300层薄膜的精密沉积制造,能够精确控制特定波长光的通过,捕捉检测物中的荧光信号 [1] - 产品在体检血液化验等医疗场景中有广泛应用,起到光学"闸门"的关键作用 [1]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专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1] - 目前辽宁省已有4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显示区域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1] 钠离子电池产业 - 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拥有世界首条钠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其钠电池储能集装箱产品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2] - 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 [2] - 公司计划拓展移动式供电、孤岛式供电等新型应用场景 [2] 高端装备制造 - 沈阳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跨尺度纳米测量装备可实现头发丝直径十万分之一级别的检测精度 [2] - 该装备主要应用于半导体产业,特别是芯片制造领域 [2] 战略性新兴产业 - 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区展示了多项高端前沿创新成果,反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趋势 [1][2]
挑战全球顶豪天花板,广州这位女企业家,亚洲唯一
搜狐财经· 2025-05-14 21:15
中国在全球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引领地位 - 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国际秩序重塑等领域占据全球话语权,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和新标准制定者 [1] - DeepSeek、哪吒、宇树机器人、神舟二十号、黑神话悟空、小米、华为、新能源车等代表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创新突破 [1] 中国顶豪市场的转型与广州的领先地位 - 中国顶豪市场过去30年对标纽约、伦敦、洛杉矶、迪拜等地,现转向输出中国样板 [3] - 广州成为顶豪创新中心,将推出第三座全球顶豪"香江1号",由女性企业家打造,开创亚洲先河 [4] - 广州同时拥有三座世界级顶豪(星河湾半岛五號、鹏瑞1号、香江1号),成为中国顶豪标杆城市 [31] 企业家"1号作品"的核心特征与价值 - 企业家亲自操刀的"1号作品"具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长期主义等优势,能突破行业天花板 [5] - 马斯克、刘强东、导演饺子等案例证明企业家深度参与是打造现象级标杆的关键 [6][7] - 广州企业家黄文仔、徐航、翟美卿通过跨界经验(建筑文化、科技创新、艺术美学)重塑顶豪标准 [8][13] 女性企业家在顶豪领域的独特贡献 - 翟美卿成为亚洲首位打造顶豪的女性企业家,填补行业空白 [16][23] - 女性在空间美学、情感共鸣、多维感知方面具有细腻优势,全球顶豪如海德公园1号、迪拜世界岛等均由女性主导 [16] - 翟美卿将艺术风格(诗意韵致)、文化资源(艺术展览、讲座)、社会影响力注入香江1号 [23][25][27] 顶豪市场的艺术赋能与高净值需求 - 超80%高净值客户愿为艺术赋能的住宅支付25%-35%溢价 [25] - 翟美卿整合全球艺术资源(米兰设计周、布加迪工厂考察),提升项目艺术价值 [27][28] - 香江1号目标定位全球人居艺术1号作品,融合科技、文化、生态等多元维度 [31] 广州顶豪三杰的行业影响 - 星河湾半岛五號(黄文仔)、鹏瑞1号(徐航)、香江1号(翟美卿)共同推动中国顶豪标准国际化 [31][32] - 三项目从产品设计、功能配套到服务体验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参与国际顶豪规则制定 [34] - 企业家"1号作品"成为城市发展推动力、世界人居标尺和中国创领象征 [36][37]
申昊科技3年1期亏损 2020年上市两募资共11.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5-14 11: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59.20%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35.81% [1][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09.39% [1][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67.24万元,同比改善43.09%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86.45万元,同比增长62.18% [2][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4009.63万元,同比亏损扩大21.40% [2][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13.87万元,上年同期为9063.43万元 [2][3]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3.91亿元,2023年降至3.86亿元 [1] - 2022年净利润为-6492.65万元,2023年扩大至-1.01亿元 [1]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977.96万元,2023年改善至-3632.33万元 [1] 募集资金 - 2020年IPO募集资金净额5.7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 [4] - 2022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5.42亿元 [4]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1.71亿元 [4][5] 分红与股本 - 2024年未进行现金分红、送股或转增股本 [1] - 2021年实施每10股派3.6元现金并转增8股 [5] 上市信息 - 2020年7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30.41元/股 [3] - 发行数量2040.7万股,募集资金总额6.21亿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