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抛售257亿美债,特朗普发出警告,美国政府或在10月1号就关门
搜狐财经· 2025-09-22 00:44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 2024年7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57亿美元,持有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1] - 自2022年4月起,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跌破1万亿美元并持续下降[1] - 2022年全年减持1732亿美元,2023年减持508亿美元,2024年1月至7月已减持573亿美元[3] 减持动因与背景 - 减持主要动因是对美国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可靠性存疑[3] - 美国两党在预算问题上存在分歧,可能导致美国政府于10月1日停摆[5] - 尽管众议院通过了为期7周的临时拨款方案以使政府运营至11月21日,但该方案在参议院以44票赞成、48票反对被否决[7] 美元国际地位变化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超过70%下降至目前的57.7%[13] - 各国央行正增持黄金并推动本币结算,以降低对美元支付的依赖[13] - 欧盟建立了INSTEX系统,中国与欧洲央行签署了价值5400亿元的本币互换协议[13] 金融层面的战略意义 - 美国将美元及金融体系作为政治制裁工具,例如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削弱了美元的中立性[15] - 美国国债不仅是投资工具,也是美国全球金融话语权的基础,主要买家的撤离被视为一种金融层面的不信任投票[15] - 中国的减持行为被视为在金融和资源层面对美国单边施压的战略性回应,标志着中美较量升级至新维度[17]
债市机构行为周报(9月第3周):当前债市的两个“确定性”-20250921
华安证券· 2025-09-21 16: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整体维持陡峭,10Y到期收益率维持在1.85%附近震荡,1Y国债到期收益率维持在1.40%,30Y - 10Y、10Y国开 - 10Y国债期限利差有所走扩 [3][11] - 债市存在两个“确定性”,一是大行持续买入短债催化下短端表现更稳健,且四季度央行买债预期升温,资金面宽松下短债走势预计更稳健;二是资金宽松下信用债抗跌预计延续 [3][4][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机构行为点评:债市的两个“确定性” - 收益曲线: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1Y收益率下行1bp,3Y、5Y、7Y、10Y、15Y、30Y收益率分别上行约1bp、1bp、5bp、1bp、2bp、2bp;国开债收益率短端上行,中端下行,1Y收益率上行5bp,3Y收益率上行4bp,5Y收益率下行约3bp,7Y收益率下行约1bp,10Y、15Y收益率变动不足1bp,30Y收益率上行3bp [14][15] - 期限利差:国债和国开债息差倒挂加深,国债利差长端收窄,国开债短端收窄;国债1Y - DR001息差倒挂加深15bp,1Y - DR007息差倒挂加深9bp,3Y - 1Y利差走阔3bp等;国开债1Y - DR001息差倒挂加深5bp,1Y - DR007息差变动不足1bp,3Y - 1Y利差收窄1bp等 [16][17] 债市杠杆与资金面 - 杠杆率:2025年9月15日 - 2025年9月19日杠杆率周内震荡下降,截至9月19日降至106.91%,较上周五下降0.12pct,较本周一下降0.17pct [21] - 质押式回购情况:本周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7.2万亿元,较上周下降0.33万亿元;日均隔夜占比87.64%,环比下降0.79pct [27][28] - 资金面:银行系资金融出先降后升,大行与政策行9月19日资金净融出4.12万亿元;主要资金融入方为券商,货基融出震荡上升;DR007与R007均先升后降,二者利差减小;1YFR007与5YFR007均震荡上升,较上周有所下降 [3][32][33] 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久期 - 久期中位数:本周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久期中位数测算值去杠杆为2.68年、含杠杆为2.8年;9月19日久期中位数去杠杆较上周五下降0.01年,含杠杆较上周五上升0.02年 [44] - 不同债基久期: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含杠杆降至3.55年,较上周五下降0.12年;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含杠杆降至2.51年,较上周五上升0.03年;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去杠杆为3.32年,较上周五下降0.03年;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去杠杆为2.46年,较上周五上升0.01年 [47] 类属策略比价 - 中美利差:短端走阔,中长端收窄,1Y走阔5bp,2Y走阔5bp,3Y走阔约3bp,5Y收窄约4bp,7Y收窄2bp,10Y收窄7bp,30Y收窄5bp [52] - 隐含税率:短端走阔,中端收窄,国开 - 国债利差1Y走阔6bp,3Y走阔约3bp,5Y收窄3bp,7Y收窄约7bp,10Y收窄1bp,15Y收窄2bp,30Y走阔1bp [53] 债券借贷余额变化 - 9月19日,10Y国开债次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上升,10Y国债活跃券、10Y国债次活跃券、10Y国开债活跃券、30Y国债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下降;分机构看,除大行外均下降 [54]
债市仍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期货日报· 2025-09-20 06:22
三季度以来,国内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一方面中美贸易冲突缓和,市场避险情绪消退;另一方面"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弱现实+强预期"的宏观逻辑持 续发酵,对债市形成"供给收敛、物价回升、风险偏好提升"三大利空效应。内需方面,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育儿补贴、贴息贷款等)、两重项 目(雅江水电站等西部基建项目)、城市更新等是政策重心,从促结构角度帮助改善当前经济内生需求偏弱的矛盾。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市场对通缩的定价 明显减弱,内需向好的预期不断升温,从宏观叙事上对债市形成不利影响。 近期以基金为代表的交易盘抛压显著,且基金以抛售10年期以上超长期国债为主,买入1年期以内的利率债,债基久期快速下降。配置盘方面,保险及农商 行是主要的超长债配置机构。临近季末,大行或面临利率风险考核压力,制约其在二级市场上的承接能力,保险和农商行的债券仓位同样有限,配置盘对利 率债的边际拉动有所减弱。 9月中旬以来,市场对"反内卷"的定价预期再度走强,债市有所修复。但在宏观因素改善、交易盘抛压明显、配置盘力度有限的情况下,债市仍面临较大调 整压力。 图为30年期期债主力合约日线 笔者认为,7月以来本轮债市的调整与今年一季度时的调整 ...
超20万亿元!北京市西城区资管机构资管规模占全国1/8以上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20:23
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北京市西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驻区资管机构加快科技类权益资产配 置,深化ESG资管产品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发展,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 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继续加强金融支持,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中国资管高地是北京市西城区金融业发展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奋斗目标。接下来,北京市西城 区将积极促进多元化发展,持续优化资管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加快引进外资资管机构;不 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以更大力度引进资管机构、汇聚金融人才、优化营商服 务,努力把金融街建设成产业规模领先、开放水平引领、生态体系完善、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资产管 理高地。 目前,我国资管行业已形成了涵盖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行业、券商资管、私募机构等 多条子赛道的"大资管"行业版图。在北京市西城区,资管机构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资管新规实施以 来,北京市西城区共引进各类资管机构171家,占新引进金融机构50%以上。其中,仅在今年上半年就 引进资管机构10家。中国首家由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发起设立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保德信保险资管获 批开 ...
中国最新减持257亿美元美债!美联储降息,会引发各国抛售美债吗?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08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TIC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全球各经济体对美债的持有格局再度发生显著变化。根据美国财政部每月中旬 公布的惯例,当前披露的是截至7月末的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7月期间大幅减持257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从6月的7564亿美元骤降至7307亿美元,这一变动与6月几乎无变化的持仓形成鲜明对比。 | Country | 2025- | 2025- | 2025- | 2025- | 2025- | 2025- | 2025- | | --- | --- | --- | --- | --- | --- | --- | --- | | | 07 | 06 | 05 | 104 | 103 | 02 | ا01 | | Japan | | | | 1151.4 1147.6 1135.0 1134.5 1130.8 1125.9 1079.3 | | | | | United Kingdom | 899.3 | 858.0 | 809.4 | 807.7 | 779.3 | 750.3 | 740.2 | | China, Mainland | 730.7 | 756. ...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期货日报网· 2025-09-18 20:07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会上提到,科技离不开金融的 大力支持。"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 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形成了科技金融 高质量发展的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实现了"破题"。 具体来看,一是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二是推动银行信贷更大力度的支持科 技创新。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截至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6万亿元,同比增长 22.9%,增速比其他各类贷款增速高16%。三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健全资本市场"绿色 通道"机制,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提供便利;推出了 科创板改革"1+6"措施,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正式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 技型企业提供更长期、更低利率的融资渠道,目前已经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 券 ...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52
全球资本市场最近上演了一出"你扔我债、我扔你债"的戏码。 一边是外国投资者加码买入美国国债,6月一个月就净增了802亿美元,总持仓飙到9.13万亿美元——创 了历史新高。 另一边,中国债券市场遭遇"冷风",外资上半年减持达3700亿元,仅5月就撤了900多亿。 这种双向甩卖是资本在"哪里更稳、哪里机会大"的衡量下,做出的现实选择。那些看起来像是"抛弃"的 动作,背后其实藏着精细的计算。 所以问题来了:外资到底在盘算什么?中国债券真被"看空"了吗?而这波涌向美债的热潮,又真能撑起 美元的"避风港"地位多久? 资本不讲感情,它只信风险和回报的比例。理解这场债券"互扔"的背后,才是看懂全球金融风向的关 键。 美债走红,不是美国更强,而是别人更乱 这一轮"美债热",其实是各种不安叠加出来的结果。 特朗普卷土重来,嘴里喊着"解放日"关税计划,把全球市场吓得够呛。股市波动像过山车,没人敢 赌"下一秒更好",于是机构一头扎进美债市场,找点安全感。 美国国债本来就被视为避险资产里的"王牌"。不光规模大、流动性强,还有历史信誉兜底。 就算经济不稳,美债也能"撑一阵"。所以,当市场慌了,美债自然成了"默认选项"。 接下来就是利率 ...
香港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多项创新举措拼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41
推动内地企业国际化与区域合作 - 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协助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拓展新兴市场 [3] - 推动包括内地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以辐射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3] - 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并计划在明年“香港海运周”期间举办“丝路海运”联盟高峰会 [3] 巩固与拓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并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以鼓励更多企业在港发债 [5] - 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应用场景 [5] - 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业务,发展大豆离岸现货市场并研究试验跨境碳交易结算 [3][5] 发展低空经济与航天科技 - 制订“发展低空经济规划行动纲领”,推展核心基建、年底前推出专用频谱,并为重逾150公斤的“非传统飞行器”制订专用法例 [5] - 保险业界将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以推进低空经济生态圈建设 [5] - 简化低轨卫星牌照审批,并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进与商业航天和太空经济相关的投资 [5] 促进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 引入欧洲领先航空服务公司、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并推动香港首个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6] - 重视以科技创新带动高增值制造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6] 发展海洋经济与支持本地企业 - 利用香港1180公里海岸线和263个岛屿的优势,发展游艇经济,放宽对访港游艇要求 [5] - 与广东省政府商讨“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便利措施,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系统建设 [5] - 推出11项措施支持本地经济,包括减收非住宅用户50%水费及排污费、鼓励银行弹性处理还款能力良好企业的信贷需要 [8] 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 - 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统筹园区营运、工程审批和大学城筹划建设工作,以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并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 [8]
信息量超大!李家超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8:57
金融体系强化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重回全球第三 [3] - 推动股票市场发展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3][24] - 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 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推动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建设 [3][24] - 设立新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 利用与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协议支持实体经济使用人民币 [4][24] - 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 研究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 [5]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 吸引基金落户 [5]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 优化QFLP机制引进境外资金 [5] - 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门槛 非住宅物业投资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 [5][24] 金融科技创新 - 推进Ensemble 7项目 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 [5] - 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恒常化 [5] - 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 制订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立法建议 [6][24] - 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类型 [6] - 引入自动化汇报和数据监测工具构建数字资产风险防线 [6] 新兴产业发展 - 重点培育四大产业: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 [7][22] - 引进飞机回收企业及人才培训 [7][22] - 推动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 吸引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 [7][22] - 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 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立法建议 [8][22] -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7][22] - 推动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 预留10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9][22]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企业 [9] - 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数据园区发展用地招标 提供先进算力设施 [9] - 金管局与数码港推出第二期AI沙盒计划推广至金融机构 [9] - 金管局建立AI模型评估方法强化金融系统安全测试 [9] 产业招商政策 - 制订优惠政策包覆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吸引高增值产业和企业落户 [7][22]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及投资推广署灵活运用政策包洽谈企业落户细节 [7] - 研究建立更灵活机制容许行政长官及财政司司长制订符合国际规则的税务优惠措施 [7] 融入国家发展 - 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整合外地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出海 [10][24] - 推动银行业尤其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11] - 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优化税务宽减措施 [11] - 香港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创立达10亿美元新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出海到沙特 [11] - 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 [11] - 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 [11] - 香港交易所与东南亚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东南亚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 [11] - 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 [12] 北部都会区建设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提升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 [13][21] - 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性法例授权政府简化法定程序 [21] - 下设三个工作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财政司司长任组长)、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政务司司长任组长)、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13] 国际中心建设 - 国际航运中心:建立铁海陆江货运网络推动内地省市货物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 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发展 [24] - 国际航空枢纽:扩大机场城市发展推进亚洲国际博览馆二期工程 分阶段完成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永久设施 [24] - 国际贸易中心: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埃及和秘鲁探讨签订新投资协定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 成立吉隆坡经贸办扩展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 [24]
信息量超大!李家超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8:50
金融体系强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重回全球第三[5] - 将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及蓬勃货币市场 促进保险业与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发展[7] - 设立"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 利用与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协议向企业提供长期人民币融资[7] - 研究推动人民币与区内本币在港进行更便利外汇报价与交易[7] - 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并研究以人民币支付政府开支[8] 股票市场改革与上市机制优化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7] -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7] - 推动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7]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7] - 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7] 基金与财富管理发展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优惠税制[8] - 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8] - 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机制 加强与前海和上海合作[8] - 港投公司通过直接或共同投资培育本地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8] 投资移民与资产配置 -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中非住宅物业投资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8] - 住宅物业投资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8] 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创新 - 推进Ensemble 7项目 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8] - 协助政府将代币化债券发行恒常化[8] - 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 制订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发牌制度[9] - 研究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类型[9] 新兴产业培育与招商政策 - 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飞机回收、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与数据科学[11][12] - 制订优惠政策包涵盖批地、地价、资助或税务减免优惠[12] - 2026年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12] - 预留十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13] AI产业投资与基础设施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企业[13] - 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数据园区发展用地招标[13] - 金管局与数码港推出第二期AI沙盒计划并扩展至金融机构[13] 内地企业出海支持体系 - 整合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和驻内地办事处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15] - 推动银行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吸引内地企业设立财资中心[15] - 香港金管局与沙特PIF创立10亿美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出海沙特[15] - 带领银行及中小企业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拓展商机[15] 国际协作与市场拓展 - 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16] - 香港交易所与东南亚交易所深化合作 吸引东南亚发行人来港第二上市[16] - 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17] 北部都会区开发与治理革新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 简化行政流程并订立专项法例[19][23] - 采用跨地域建造方法、材料和装备以实现安全省钱省时目标[19] - 设立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发展营运模式、大学城建设及规划发展[19] 政府效能提升与AI应用 - 成立"AI效能提升组"由政务司副司长统筹政府部门AI技术应用[23] - 建立更严谨公务员表现评核机制[23] - 扩大"公务员叙用委员会"职能以独立调查系统性问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