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央广网· 2025-08-11 10:59
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在总书记的擘画指引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作为、协同联 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发挥了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决定》从推动基础研究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开展 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优势。 紧扣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民生"幸福圈"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出行更便捷;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 网通办",27个城市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双向在线办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发源于安徽黄山的新安江,穿山越岭汇入浙江杭州千岛湖。一江碧水,见证着安徽与浙江不断创新 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今年5月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方厅水院通过综合竣工验收。 方厅水院位于上海、江苏、浙江交界处的太浦河上,承担国际论坛与会展等功能。作为全国首 ...
海南封关,对广东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20:29
海南自贸港封关对广东的影响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 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新阶段 [1] - 封关后海南与国际联系更便捷 加快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 [2] - 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向而行的重要一环 [2] 广东面临的机遇 - 促进消费升级 加强粤琼合作产业园区建设 形成人才流动新态势 [1] - "港""湾"联动加速 推动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1] - 粤琼通过制度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1] - 广东依托大湾区产业基础和海南政策优势 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 [1] 政策互补与要素流动 - 海南将成全国最大"境内关外"区域 享受零关税、低税率等优惠 [3] - 广东提供产业支撑 与海南形成政策梯度差异 [3] - 海南企业可开展更灵活跨境融资业务 不受内地跨境融资额度限制 [3] - 个人在海南工作满183天可享15%个税优惠 可能出现"人在海南纳税 人在湾区研发"现象 [4] - 两地共享企业信用数据覆盖120万个市场主体 [5] - 海南进口化妆品备案进入内地审批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15天 [5] 产业协作与布局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落地产业项目52个 总投资120亿元 [7] - 442家企业扎根园区 完成实际投资近14亿元 [7] - 康佳带动8家广东上下游企业在海口组团式发展 [7] - 产业链重组为"广东制造 海南增值 全球销售"模式 [7] - 珠海格力将压缩机运至海南组装空调 零关税出口东盟可降18%成本 [7] - 佛山陶瓷企业可将中低端生产线迁至海南 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9] 区域布局规划 - 湛江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2.99% [9] - 徐闻港升级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 承担海南九成物资入内地检验任务 [9] - 横琴成为制度对接"实验田" 高栏港综保区发展保税维修和融资租赁业务 [9] - 广州黄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海南医药和医疗产业 [9] - 深圳打造海南离岸贸易结算中心 联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9] 协作机制 - 省级层面设立粤琼"四张清单"联合工作组 [10] - 市场层面推广"湾区研发+海南政策"模式 [10] - 康佳将研发基地设在大湾区 加工增值环节落在海南 [10]
合肥量子产业综合实力全球第二,请看《浪尖周报》第36期
新浪财经· 2025-08-10 16:15
长三角产业动态 - 智通财经旗下智库澎湃研究所推出"浪尖计划" 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最新产业动态 精选181条9城主要报刊一周重要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浪尖周报》第36期将于8月11日发布 结合各城市产业发展重点精选产业头条与动态 [2] 产业头条 - 合肥量子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球第二 [2] 产业动态 - 上海具身智能产业目标三年产值破500亿 [2] - 南京软件产业上半年增长5.9% 万亿在即 [2] - 杭州全球首台20亿神经元类脑计算机"悟空"问世 [2] - 苏州昆山签约151亿具身智能项目 [2] - 宁波104家单项冠军企业领跑先进制造业 [2] - 无锡滨湖区2027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2] - 南通卫星智慧工厂实现年产百颗卫星批量化生产发射 [2] - 常州加速构建"三园五中心一平台"低空经济体系 [2]
宿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项目为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韧性强
新华日报· 2025-08-09 07:51
宿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223 1亿元 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 1% 居全省第三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2% 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1] - 三项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 [1] 重点产业发展 - 宿迁时代储能科技建成国内首条大宽幅阴离子交换膜生产线 实现电解液等核心材料自主可控 [1] - 泗阳盛虹新材料产业园每天处理2500万个废旧塑料瓶 生产再生聚酯纤维应用于服装航空等领域 [2] - 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形成"滚雪球"效应 推动千亿级产业扩容 [2] - 江苏双星彩塑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链条可视化管控 生产周期缩短15% 能耗降低12% [3] 重大项目建设 - 上半年新竣工项目175个 完成投资419 5亿元 其中12个为超10亿元重大项目 [2] - 江苏康纳精密科技一期项目快速投产 上半年产值超2000万元 订单排至9月份 [2] - 沭阳常坤智能科技30亿元项目进度提前4个月 将建成年产300万货位智能仓储基地 [3] - 泗洪众一能源科技项目竣工 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 [3] 科技创新成果 - 1-5月招引人才科技项目124个 实施产学研合作475项 转化高科技成果180项 [4]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三年保持年均20%增速 实施"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技术 [5] - 风云动画构建工业化创作体系 上半年产值约3000万元 [4] - 京东物流"碳中和智能物流园区"仓储自动化率超90% 碳排放降低25% [5]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中国经济时报特别报道
搜狐财经· 2025-08-07 16:15
编者按 盛夏时节,黑土地上绿意盎然,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7月中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跟随中宣部 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深入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延边等地,围绕长 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对外开放、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协同推进、农文旅融合创新、光电信息产业突 破等核心主题展开实地采访,用"点、线、面"结合的立体视角,深度挖掘吉林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鲜 活实践,系统揭示推动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生动记录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铿锵足迹。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 ...
创新链全球 科创筑高地——长沙加快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0:58
中新网长沙8月7日电 (唐小晴 罗萱轩)2023年6月,长沙岳麓峰会上,中部省份湖南首次提出"把长沙打 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部署被列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以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为例,这个湖南"4+4科创工程"的重要组成机构,布局了潇湘、麓山、衡山、洞 庭4个节点实验室,致力在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形成示范效应。 两载奋进,长沙以创新为核,加速锻造"研"值新名片,一股澎湃的科创力量正重塑产业格局: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争相崛起,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携手共进。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分别较2022年提升9位、11位;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获历史最好成绩。 亮眼数字和排名背后,是创新之城长沙走出了一条高含"新"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沙城市 风貌。邹麟 摄 夯实平台"支撑力":崛起科创"长沙方阵" 蓝图变实景,平台是支撑。长沙把重大科创研发平台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关键支撑,牵引带动创 新能级持续攀升。 一组数据可佐证:重组建设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湖南"4+4科 ...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4:0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清晰支持路径 [1] - 宏观层面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 [1] 总体目标与关键措施 - 到2027年目标: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联动衔接紧密,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及规模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提升 [2]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推动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 [4] 重点支持领域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5] - 支持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 [5]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外贸金融产品,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6] 长效机制建设 - 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与产业园区双向派驻人才,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员 [8][10] - 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10]
新一轮全市“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六大引擎,推进镇江制造加“数”前行
镇江日报· 2025-08-06 07:36
近日,《镇江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锚定新方向,明确实施智能工厂培育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 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水平提升、发展环境完善提优等六 大行动。 "这是继上一轮全市'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推出的最新升级版。"市工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 示,这份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行动计划》,既是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部署要求、系统推进"智改数 转网联"的关键举措,更是为镇江产业强市战略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核心引擎。 当前,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制造业 格局。镇江清醒认识到,深化"智改数转网联"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 业体系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行动计划》的出台,正是我市 主动适应和引领这场深刻变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新一轮《行动计划》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 持企业主体、场景牵引、需求导向,加快数实深度融合,明确到20 ...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06 07:2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 - 目标到2027年建立成熟的金融体系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服务适配性 [1]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1] 多元融资支持措施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2] - 到2027年目标: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提升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显著提高股权融资水平 [2]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为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增至8000亿元 [2] - 为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3]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推动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 [3] 差异化金融服务政策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实施有扶有控的授信政策 [4]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升级 [4]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融资服务 [4] - 健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授信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服务 [4] 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 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5] - 扩大外资企业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 [5] 金融服务机制建设 -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建立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 [6] -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6]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机制,防止"内卷式"竞争 [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发布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5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1]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1] 多元融资支持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目标到2027年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2]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2]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增加至8000亿元,需进一步优化工具使用方向 [2] 直接融资与长期资本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3]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有扶有控授信政策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引导银行按有扶有控原则优化授信政策,支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4]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 [4] 跨境金融服务 - 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 [5] - 有序扩大外资企业再投资免登记试点范围,完善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 [5] 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建立重大产业融资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协调解决融资问题 [6] - 防止"内卷式"竞争,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