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工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宏大(002683)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7:58
矿服业务 - 截至上半年在手订单超350亿元 [1] - 今年新签矿服订单已超百亿元 [1] - 服务矿种结构稳定 聚焦重要区域市场和国际布局 [1] - 主要客户包含紫金矿业、国家能源集团、鞍钢矿业等 [1] 防务装备板块 - 公司坚定向军工转型 大力发展高端智能武器装备系统 [2] - 布局航空装备领域 收购长之琳完善产业链 [2] - 宏大卫星目前在轨1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 未来3年内计划再发射20颗卫星 [4] - 推动卫星项目与防务装备业务协同 [4] 战略收购 - 收购长之琳系聚焦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收购雪峰科技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协同和把握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机遇 [3] - 公司已作出解决同业竞争承诺 具体进展以相关公告为准 [4] 重大项目参与 - 公司在雅鲁藏布江地区拥有民爆器材产能共1.5万吨 [3][4] - 积极准备参与雅下水电站和新藏铁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3][4] - 项目参与尚存在不确定性 [3][4] 投资者关系 - 公司举办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加强交流 [4] - 持续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4]
高德红外股价涨5.4%,国泰海通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41.01万股浮盈赚取147.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4:46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9日股价上涨5.4%至11.90元/股 成交额9.85亿元 换手率2.50% 总市值508.22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红外综合光电及完整装备系统占比96.47% 传统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占比2.95% 房屋出租占比0.27% 其他业务占比0.25% 技术服务占比0.06% [1] 基金持仓情况 - 国泰君安中证500指数增强A(014155)二季度持有241.0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21% 位列第一大重仓股 当日浮盈约147.01万元 [2] - 该基金规模14.5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9.36% 近一年收益66.11% 成立以来收益26.31% [2] 基金经理信息 - 胡崇海累计任职3年280天 管理规模85.12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73.72% 最差回报0.63% [3] - 邓雅琨累计任职1年127天 管理规模21.32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43.01% 最差回报12.17% [3]
军工装备板块异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10:16
军工装备板块市场表现 - 军工装备板块在9月19日早盘异动走高 [1] - 航亚科技股价涨幅超过10% [1] - 中航成飞、北方长龙、天秦装备、航宇科技、内蒙一机等公司跟随上涨 [1]
广东宏大(002683)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8 19:5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1.50亿元,同比增长63.83%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22.05% [3] - 民爆板块产能达72.55万吨 [3] - 股份回购金额1.23亿元 [7] 业务板块战略 - 矿服板块发展现场混装业务,实行国内国际双轮驱动 [3] - 民爆板块正式进军海外生产领域 [3] - 防务装备板块布局国内及国际军贸两大市场 [3] - 国际化战略遵循"军贸牵引,矿服先行,民爆落地"原则 [7]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知名军工企业、全球矿服龙头及全国民爆产能龙头 [7] 防务装备发展 - 防务装备产品已具备销售条件 [7] - 通过市场化机制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 [4] - 产品体系包含装备、控制及后勤保障系统 [5] - 未来将持续加大防务装备投入并开展产业链外延扩张 [6][7] - 通过军贸公司推进海外订单落地 [5] 投资与股权布局 - 宏大卫星为参股企业,公司系第一大股东 [7] - 并购方向围绕防务装备配套领域展开 [7] - 已实施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7] - 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 [7]
振华海科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备案,67岁董事长巫进控股81%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03
巫进,1958年出生,今年67岁,早年任泰县辅机厂工人、泰县海鸿机械厂工人、技术员、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 厂长;1992年7月至今,在振华海科及其前身就职,历任公司副厂长、厂长、执行董事、 董事、总经理、党总支书 记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业绩方面,2024年振华海科营业收入为5.79亿元,增长率为4.1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0.58亿元,增长率 为-21.92%。 振华海科表示,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受近年来军方单位及下游军工集团对军品价格因素的敏感度增加、主要原材 料铜价格上涨以及 2024年补充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等因素的影响,但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向好,预计未来仍能 继续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盈利能力。 瑞财经 严明会 9月16日,江苏振华海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海科)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 案,拟北交所IPO,辅导机构首创证券。 振华海科成立于1979年,至今已46年历史,注册资本1.145亿元,主营舰船类武器装备专用泵、专用电机以及船用环 保设备、风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董事长、总经理巫进直接持股30.83%,同时通过担任美华投资的执 ...
A股今日走势分化,A500ETF易方达(159361)、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产品助力布局核心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9-15 20:30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中证A500指数上涨0.3% 沪深300指数上涨0.2% 创业板指数上涨1.5%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涨0.2% [1]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2% [1] - 全市场成交额超2.3万亿元 [1] 板块表现 - 涨幅居前板块包括游戏 猪肉 影视院线 汽车零部件 CRO概念股 [1] - 跌幅居前板块包括贵金属 军工装备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股 [1] - 港股科技股表现活跃 创新药概念股冲高回落 [1] 沪深300指数特征 - 指数由50只市值大 成交活跃股票组成 行业覆盖广泛 [4] - 可选消费 金融 信息技术 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超85% [4] - 当前滚动市盈率10.8倍 估值分位处于66.3%水平 [4]
调研速递|天秦装备接受投资者调研,聚焦盈利与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20:18
盈利水平与未来展望 - 净利率同比下降受产品结构变化 原辅材料价格波动 新增股份支付费用及战略投入等因素影响[1] - 公司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成本控制 技术创新与价值链延伸等措施提升业绩[1] 定向增发与外延并购 - 再融资计划需综合公司发展现状 资本市场环境和行业动态考量[2] - 公司围绕军工产业链 新材料及先进制造方向寻找优质资产 通过合资 战略投资及并购等方式实施外延拓展[2] 新兴领域布局 - 工程塑料和聚酯材料产品在人工智能算力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应用空间[3] - 正探索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在无人机 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无人装备领域的应用[3] 产业园与产能规划 - 新建产业园所有主体结构已完成 主要进行配套设施施工 预计2025年底竣工投产[4] - 新厂房建成后将提升产能 扩大产品品类 助力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5] 行业前景与业务发展 - 军工行业增长趋势明显 公司具备优质客户资源和齐备行业资质[4] - 防务装备行业景气度上升 下半年生产计划稳健连续[5] - 民用领域部分产品已应用 未来将加大市场开拓投入[5] 投资者关系管理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 注重股东回报 已进行股份回购[5] - 将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增加回购计划[5]
反无人机深度:铸造无人装备时代钢铁穹顶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反无人机行业 涉及探测与杀伤技术研发 涵盖激光 高能微波 电子干扰 雷达及智能抓捕系统 中国军工央企及约20家上市公司布局该领域[1][8][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FPV无人机作战效费比极高 单架成本约5000-6000元人民币 可摧毁价值近3000万元坦克 作战消费比达两三千倍[1][5] * 传统电子战反制手段因光纤通信和AI技术应用而失效 需结合声光电雷达多模式探测与高能微波 激光等杀伤手段[1][5] * 无人蜂群作战构成新威胁 需通过发烟掩护 高能微波/激光武器及地面火力综合应对[1][6] * 全球反无人机市场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4.7% 地面应用占比91% 其中静态装置58% 单兵背负装置26% 车载装置16%[4][10] **其他重要内容** * 乌克兰蛛网行动(2025年6月1日)使用FPV无人机摧毁俄方至少42架军机(13架完全摧毁) 凸显高价值目标在非战场场景的脆弱性[3] * 乌克兰战争推动需求激增 乌克兰2025年无人机采购量预计达450万架 同比增长近三倍[4][13] * 美国 俄罗斯 以色列在反无人机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 中国在2025年阅兵中展示反无人机体系[7][8] * 关键企业包括激光领域的锐科激光 联创光电 星光光电 高能微波领域的6912公司 雷达领域的纳瑞雷达 国睿科技等[9][11][12] **风险提示** 行业面临需求不及预期 新技术挑战及军费预算不确定性等风险[12]
直击国科军工业绩说明会:无人机助推器已见成效 101项在研项目赋能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9:1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9.21% 在导弹固体发动机、智能化弹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并签订7.39亿元年度订单 为业绩提供支撑 同时通过产能扩张和国际市场拓展推动未来增长 [2][3][5][6][7] 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达5505.46万元 同比增长29.21% 重点聚焦武器系统、智能弹药、无人作战平台及导弹动力模块等领域 [3] - 在研项目101项 包括60项工程研制和41项关键技术研究 预计总投资规模5.17亿元 累计投入3.94亿元 [3] - 突破新一代长时间发动机设计技术、低成本发动机设计技术及高可靠性后包覆技术 并应用于新型导弹动力模块 [3] - 新增无人机助推器业务 按"四个一代"研产体系推进 已取得成效 [2][3] - 与科研机构新增2509/JK项目合作 确定6个科研项目意向 涵盖3型弹药和3型引信研制 [4] - 新增授权专利8项 累计授权专利184项 含31项发明专利(20项国防专利) 拥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多个省级技术中心 [4] 订单与产能 - 全资子公司签订7.39亿元(含税)年度订货合同 涉及两型主用弹药等产品 [5] - 定深爆炸声源产品通过政府招标获取订单 客户包括自然资源部下属海洋研究所、军工央企及军方科研单位 [5] - A区、B区专业化产线产能逐步释放 自动化产线提升弹药产能及生产效率 [6] - 动力模块产能改造优化目标提升20%以上 保障扩能项目建设需求 并完成航天动力建设项目土地置换及增购方案 [6] 战略规划 - 目标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6.8%、7.3%和7.8% [2][6] - 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军贸业务 与多家军贸公司建立合作意向 参与国际防务展览 [6][7] - 推动现有型号产品出口 开发多场景适配新型弹药及低成本制导火箭弹 [7] - 拓展航天动力产业链 强化固体发动机总体研产能力 布局中口径弹药及无人化智能化产品 [6] - 目标"十五五"期间营收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