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超
icon
搜索文档
物美加入“2025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成为合作采购商
新浪财经· 2025-05-15 13:48
博览会概况 - "2025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3] - 博览会主题为"美好生活新场景,内外循环新动能",旨在整合"产、供、销、服"全链路资源 [4] - 主办方为新浪财经,联合主办方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头部电商平台 [4] 展会特色与目标 - 首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搭建产品/服务企业与流通渠道的直连平台 [4] - 汇聚全球优质供应链资源与国内消费力量,构建商品交易平台并展示高端产品与创新技术 [4] - 目标包括推动全民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化品牌战略跃升 [4] 参与企业 - 物美集团作为全国头部商超企业已加入博览会并成为合作采购商 [4] 展会功能 - 构建融合服务展示、交易采购对接与品牌传播赋能的一体化平台 [4] - 实现全球贸易智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打造消费最优撮合场景 [4]
于东来清白了,但谁会成为下一个“奸商”?
商业洞察· 2025-05-14 17:33
核心观点 - 舆论对企业家的评价呈现极端化趋势,应从商业本质而非道德角度进行客观评价 [1][7] - 胖东来被过度神化导致公众期望过高,其成功本质是商业逻辑而非道德光环 [3][6] - 企业家既非圣人亦非恶魔,应回归商业理性讨论 [7] 事件背景 - 视频博主"柴怼怼"指控胖东来销售玉石存在"低成本、高利润、品质差"问题,引发舆论风暴 [2] - 官方检测显示胖东来1-4月玉石销售明码标价,鉴定证书有效,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2] - 造谣者被平台封号处理,事件平息但暴露舆论脆弱性 [2] 胖东来商业模式 - 核心竞争力源于商品质量、客户服务、购物环境、企业信誉构成的完整体系 [3] - 建立远高于同行的作业标准与管控体系,包括事无巨细的员工手册和严苛惩罚机制 [6] - 员工待遇显著优于行业水平,但配套严格管理制度 [6] 舆论演变机制 - 媒体过度渲染"善待员工""有钱不挣"等道德标签,导致创始人被塑造成"圣人"形象 [4][6] - 极端化评价体系下,企业家易从"天使"快速转变为"魔鬼",典型案例包括马云、钟睒睒、雷军等 [7] - 舆论讨论常脱离商业经济与法制框架,陷入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 [7] 行业观察 - 商超行业普遍存在服务不佳、商品同质化问题,胖东来成为差异化标杆 [3] - 玉石商品领域长期存在品质参差、鉴定标准模糊等行业痛点 [2] - 自媒体时代加速舆论两极分化,企业声誉管理面临新挑战 [2][7]
被卷入胖都来碰瓷胖东来风波!ZARA母公司回应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16:08
胖都来与胖东来商标争议事件 - 胖都来公司表示法务正在处理律师函及与胖东来沟通事宜 改名和征名事项已在规划中 [1][2][7] - 胖东来已向胖都来成功邮寄律师函 胖东来为河南本土知名商超 拥有30年历史 在许昌 新乡和禹州共有13家门店 今年2月宣布进军郑州 [2] - 胖都来官方抖音账号目前被封禁 解封日期为2023年6月9日 [6] 品牌授权争议 - 胖都来声称获得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授权 但Inditex集团回应称中国区为直营模式 没有总代理 且报道提及人物非集团员工 [7][9] - 胖都来提供授权证书显示 北京颇受青睐品牌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授权其销售ZARA等Inditex集团折扣品 该公司自称是Inditex大中华区合作伙伴 [9] 艺人参与争议 - 多位艺人如赵亮 孙浩然 丁勇岱 刘仪伟等曾为胖都来录制开业祝福视频 部分艺人已公开致歉 称未收取任何费用 [10] - 艺人孙浩然表示录制视频出于私人情谊 未收取费用 并称遭受网络暴力 [10] - 胖都来创始人表示大多数录制视频的艺人未收取公司费用 员工也遭受辱骂电话骚扰 [11] 法律层面分析 - 律师认为胖都来侵权概率大 指出"胖东来"为注册商标 具有较强显著性 且胖都来有明显傍名牌的主观故意 [12] - 针对商标局受理即可使用的说法 律师解释受理仅代表形式审查合格 能否授权需实体审查 使用商标需避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 [13] - 律师分析周大福与周六福共存案例 指出商标权为私权 需权利人主动维权 胖东来已采取积极维权措施 [13] 公司背景信息 - 胖都来为浙江盈中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 法定代表人为都建明 [2] - 胖都来创始人曾表示去河南胖东来学习考察 认可其商业模式 [12]
“胖都来”,不能都这么来
36氪· 2025-05-13 10:29
事件概述 - "胖都来"商超在浙江嘉兴开业,因名称与知名品牌"胖东来"仅一字之差引发商标侵权争议 [1][2] - 开业活动邀请多位明星站台,包括赵亮、叶璇、丁勇岱等,进一步扩大事件影响 [2] - 社交媒体上浙江惊现盗版胖东来话题迅速发酵,公众质疑声浪不断 [2] 商标争议 - "胖东来"已对"胖都来"行为取证并投诉,同时邮寄律师函 [2] - "胖东来"表示其名称由"胖子店"和创始人于东来名字组合而成,经过近30年发展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 [3] - "胖都来"解释其名称中"胖"寓意丰盈,"都"取自董事长姓氏,但公众不认可这一解释 [4] - "胖都来"招商PPT中出现"对标胖东来运营模式"的描述,证实模仿意图 [4] 商标注册情况 - 中国商标网检索显示"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名下无商标注册结果 [5] - 其股东"浙江艺淘服饰有限公司"在2025年1月提交多个类别的"胖都来"商标申请,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5][6] - 业内人士指出"胖都来"商标申请在与商超相关的服务类别上获得注册难度很大 [6] 事件影响 - 抖音平台对"胖都来"账号进行处罚,内容被清空并禁止发布作品至2025年6月9日 [7] - 浙江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7] - "胖都来"卖场公开电话无法接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内容被删除或清空 [7] 明星站台影响 - 站台明星赵亮发表声明称祝福视频无商业合作,因考虑不周致歉 [8] - 赵亮的"德子土鸡"外包装商标为"德子土",被质疑误导消费者 [8] - 三德子公司表示新包装已无"德子土鸡"字样,主要使用"三德子"或"三德子好甄选"商标 [8] 相关商标信息 - 成都三德子好甄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曾申请"三德子"、"德子土"等商标 [9] - "德子土"商标于2024年1月注册公告,2024年5月转让至该公司 [9] - "德子土鸡"、"德子土鸭"、"德子土猪"商标于2024年11月申请被驳回,处于等待驳回复审状态 [9][10] - "三德子"商标将于2025年5月13日获注册公告 [11]
京城传统商超加速改造升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3 05:19
行业变革趋势 - 实体商超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 传统大卖场关店与本土超市升级改造同时进行[1] - 永旺超市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将于5月16日终止经营 卜蜂莲花金源店也将于5月底停业[1] - 永辉 物美等商超加速升级 新改造店接连亮相[1] 传统大卖场退潮 - 永旺超市将退出北京市场 其朝阳大悦城店和昌平永旺国际商城店已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关闭[2] - 永旺超市陆续关闭广州 武汉 深圳等多地门店[2] - 卜蜂莲花在京门店从8家缩减至2家 金源店将结束20多年经营[2] - 外资大卖场优势被削弱 本土超市选品和服务提升 生鲜电商 社区团购分流消费者[2] 本土商超新生 - 永辉超市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已超60家 北京顺义首家和大兴第二家调改店先后开业[3] - 调改店优化购物环境 商品陈列方式升级 过道拓宽 货架高度降低 购物效率提升[3] - 永辉通州万达店将于5月22日恢复营业 丰台千禧店将于5月30日恢复营业[3] - 物美首家学习胖东来的调改店3月在海淀开业 预计5月底前还将有新调改店亮相[3] 转型挑战与破局 - 永辉2024年营业收入67574亿元 同比减少1407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465亿元 连续第四年亏损[4] - 永辉调改店初期客流火爆 但后期明显回落 能否扭转亏损仍是未知数[4] - 胖东来式爆改短期提升口碑和竞争力 但无法根本解决传统商超困境[5] - 胖东来和山姆会员店通过自有品牌站稳中高端市场 奥乐齐采用低价路线 精简商品优化供应链[5]
曾经的百亿零售巨头将退市,人人乐缘何“乐”不起来?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0:31
公司退市公告 - 公司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股票拟终止上市交易 [2] - 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结果,触发退市条款 [5] - 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但实际业绩从预盈4亿转为亏损,期末净资产触发退市 [7] 公司历史与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曾是深圳零售头部企业,2010年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130亿元 [7] - 2021-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2023年财报被出具带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 [6] - 2024年底门店数量仅剩32家,全年关闭45家,停牌前总市值16.24亿元 [7] - 2019年起6年内三换董事长,战略频繁调整导致业务萎缩 [8] 行业挑战与转型困境 - 行业毛利率普遍不足20%,租金上升叠加电商冲击(如盒马、叮咚买菜)加剧竞争 [8] - 传统商超过度依赖"通道费"模式,削弱供应链把控能力 [8] - 新零售品牌通过会员制、餐饮+零售等创新业态抢占市场(如山姆单店坪效为传统商超3倍) [9] - 公司曾尝试高端超市Le super但内部管理未落实,转型失败 [8] 行业转型案例 - 永辉通过数字化升级供应链(合作胖东来) [9] - 大润发与阿里合作实现线上订单占比超35% [9] - Costco和山姆会员店以高黏性会员制模式突围 [9]
“胖都来”“胖南来”“胖西来”,为什么都来“蹭”胖东来?
搜狐财经· 2025-05-11 19:52
胖东来现象分析 - 胖东来在过去一年内登上热搜12次,平均每月一次,成为商超行业"顶流" [1] - 2024年10月单店盈利超过所有商超上市公司的数据曝光事件登上微博热搜首位 [1] - 2024年11月员工结婚政策(如禁止收彩礼)引发争议,微博话题阅读量达9.2亿次 [1] 蹭名牌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 "智猪博弈"模型显示:大猪(胖东来)承担行动成本时,小猪(蹭名牌者)可通过"搭便车"获得4单位收益 [8][10] - 现行规则下,小猪不参与行动是其最优策略,导致大猪被迫承担全部成本 [10][12] - 模型揭示蹭名牌行为本质是制度缺陷下的理性选择 [4][6] 规则优化方向 - 奖励策略:调整分配比例或行动成本,使小猪参与行动可获得3单位收益(原为1单位) [12] - 惩罚策略:对不参与者实施禁令,如禁止未按按钮的小猪进食 [14] - 税收政策类比显示:差异化成本分担可激励各方参与(富人高税率/穷人低税率) [12] 山寨品牌现状 - 市场已出现"胖都来"、"胖南来"、"胖西来"等明显蹭流量的山寨品牌 [16][18] - 现行法律对商标侵权认定存在争议空间,但道德层面应予以抵制 [16] - 需通过制度设计(如立法)阻断蹭名牌行为的获利通道 [14][16]
被指“蹭胖东来流量”后,胖都来被禁止发布作品!账号内容已清空
北京商报· 2025-05-11 12:04
品牌名称争议 - 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都建明表示公司名称可以更换,并向网友征集建议 [1][3] - 胖都来抖音账号被禁止发布作品,此前账号内容已清空 [1][3] - 胖都来因名称与知名商超胖东来高度相似被指蹭流量 [3] 法律行动 - 胖东来已向胖都来寄送律师函,并向浙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3][5] - 胖东来认为胖都来的宣传行为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已对胖都来的视频号、抖音进行取证 [5] - 胖东来表示将持续跟进此事,并通过官方账号公示阶段性结果 [3] 公司背景与回应 - 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20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位于浙江省嘉兴市 [6]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日用百货销售、服装服饰批发等 [6] - 胖都来卖场工作人员回应称命名源于老板姓都,售卖商品以服装和日用百货为主,否认刻意模仿胖东来 [6] - 公司社交账号曾解释名称含义,"胖"寓意丰盈富足,"都"取自董事长姓氏 [6]
谁在毁掉于东来?
创业家· 2025-05-10 18:05
核心观点 - 胖东来因抖音网红"柴怼怼"指控玉石业务暴利陷入舆论危机,公司公开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2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50% [4][8][10] - 创始人于东来强烈反击并威胁关闭企业,抖音账号设为私密引发关注,平台最终对网红账号采取限制措施 [12][13][14] - 同期遭遇品牌侵权事件,浙江"胖都来"商场涉嫌名称抄袭,公司已采取法律行动 [16][18] - 公司以极致员工福利著称:员工持股90%、工资为同行两倍、强制带薪休假、2024年推出"不开心假",2024年营收170亿元,利润8亿元,员工流失率仅2.01% [46][47][51] - 商业模式依赖中小城市低成本基础(员工成本为一线城市1/3)和创始人个人魅力,全国扩张面临供应链与文化复制挑战 [67][68][70] 事件发展 - 4月初网红发布指控视频,五一期间二次发酵引发信任危机 [4] - 公司公开详细财报数据:珠宝部黄金毛利率14%、银饰20-25%、和田玉等15-16% [10] - 5月2-3日创始人连续发布激烈回应,5月3日账号设为私密 [12][13] - 5月7日创始人表示需要反思休息,风波暂缓 [14] 商业模式 - 坚持区域深耕策略,仅布局许昌和新乡,拒绝进入郑州等大城市 [40][41] - 服务差异化:商品明码标价并加盖防伪印章,承诺假货包退 [38] - 员工成本占比显著高于行业:2024年人均成本较一线城市低67% [68] - 高透明运营模式在舆论场中易受攻击,自媒体时代面临流量恶意炒作风险 [69] 财务数据 - 2025年Q1和田玉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20% [8] - 珠宝品类综合毛利率:黄金14%、银饰20-25%、10万元以上玉石15%、10万元以下20% [10] - 2024年整体营收170亿元,净利润8亿元,净利润率4.7% [51] 品牌保护 - 对"胖都来"商标侵权事件快速反应:5月1日完成取证并提交市场监管投诉,同步发送律师函 [18] - 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确认13件和田玉商品资质合规 [62] 行业影响 - 获永辉超市等竞争对手公开声援,俞敏洪等企业家高度评价其经营理念 [60] - 零售业面临电商挤压背景下,公司高服务成本模式难以规模化复制 [69]
渠道品牌的边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22:00
渠道品牌崛起趋势 - 渠道商加速布局自有品牌 2022至2024年每家零售商年均新增自有品牌产品分别为83个、111个、142个 年均更新率达80% [2] - 国际案例显示渠道品牌贡献显著 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占其销售额三分之一 沃尔玛全球30%销售额和50%以上利润来自自有品牌 [4] - 本土零售商积极跟进 永辉目标自有品牌销售贡献率达40% 万店连锁鸣鸣很忙推出自有品牌 步步高注册自有品牌商标 [4] 渠道品牌对行业的影响 - 改变零售业态结构 渠道品牌崛起引发零售业生态重塑 成为零售商差异化竞争和获取高毛利的核心手段 [4] - 挤压第三方品牌空间 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货架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 [4] - 价格战压力传导 渠道品牌低价策略迫使品牌商降价竞争 代工厂需平衡走量与利润的关系 [5] 渠道品牌发展模式探讨 - 理想模式为共创差异化商品 渠道商通过消费趋势判断与品牌商/代工厂合作开发商品 实现共存并带动动销 [5] - 能力要求较高 成功依赖专业选品开发能力 精准消费趋势判断及供应链掌控力 [6] - 存在发展边界争议 学者认为上游整合存在限度 如奥乐齐90%自营产品属少数案例 因难以满足全市场需求 [6] 行业争议与未来方向 - 监管干预提议 建议通过"货架公平比例"指标限制自有品牌占比上限 [6] - 竞争本质未变 无论渠道商或品牌商 最终需通过产品抢占消费者心智 [8] - 业态创新必然性 渠道品牌是零售业创新发展及零供关系变化的必然产物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