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

搜索文档
美国至6月27日当周EIA精炼厂设备利用率 94.9%,预期95.1%,前值94.7%。
快讯· 2025-07-02 22:31
美国EIA精炼厂设备利用率数据 - 美国至6月27日当周EIA精炼厂设备利用率实际值为94.9%,略低于预期的95.1%,但高于前值的94.7% [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向纵深,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8:2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升级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新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2] - 政策从"五统一、一破除"升级为"五统一、一开放",战略重心从破除壁垒转向开放赋能,体现从内部整合向内外协同的系统性转变 [3] - 新要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制度型开放成为关键 [3][4] 政府行为尺度统一 - 会议重点聚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涉及规范政府采购招标、地方招商引资、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领域 [5][6] - 法治政府评估显示70%城市存在政府采购歧视性条款,如设定不合理资格条件或地域限制 [6][7] - 司法部推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施行强化法治基础 [7]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1-5月全国出口维持韧性,对欧盟出口增12%、对非洲增33%,但需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 [8][9] - 商务部强调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双循环关键,将培育优质企业并打通内销通道 [8][9] - 需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拓展海外市场,避免内贸企业价格战 [9][10] 行业竞争治理 - 汽车、电商等领域"内卷式"竞争受关注,会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并淘汰落后产能 [11] - 发改委点名炼油、钢铁等行业需淘汰低效产能,防止煤化工、氧化铝盲目新建 [11] - 专家建议通过技术研发和兼并重组解决新能源、光伏行业过度竞争问题 [11]
中国需求平台期,中长期油价至拐点
华泰证券· 2025-07-01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天然气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且结构分化,原油需求稳定在7.6 - 7.7亿吨/年,同比增速降至0.5% - 0.6%,总需求增长至8.0 - 8.2亿吨/年,同比增速为0.9% - 1.3%,增长引擎由“燃料主导”切换为“材料主导”[14] - 交通领域电气化冲击燃料需求,汽柴油消费量或已于2024年见顶,航煤需求温和增长,船运行业燃料油需求拐点显现;化工原料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新引擎,烯烃、芳烃等需求有望提升[15] - 中国石油需求“平台期”来临,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量贡献减弱,中长期油价下行拐点显现,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边际成本影响的买卖双方均衡时代;国内炼油行业供给格局优化,炼厂副产物或现结构性供需缺口[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们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柴油需求在2030年前仍将小幅增长;报告认为中国石油总需求或将于2025 - 2027年进入平台期,汽柴油消费或均已于2024年达峰,较市场预期提前[17] - IEA或低估新能源商用车渗透速度和化工领域煤头和气头路线对传统油头工艺的挤压影响[17]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中国石油需求即将进入“平台期”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下降,石油占比提升,原油加工量近20年复合增长率达4.9%;石油需求从“燃料为主”转向“燃料与化工原料并重”[18][22] -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60双碳目标,新能源替代重塑石油需求格局,IEA预测中国石油需求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中期增长核心引擎[23] - 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完成低基数反弹,2024年增速放缓;预计2025 - 2027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0.5%/0.6%/0.5%至7.61/7.65/7.69亿吨,石油需求同比增长1.3%/1.1%/0.9%至8.01/8.10/8.17亿吨[28][34] - 供给端OPEC协同意愿趋弱,南美、非洲等低成本增量释放,中国需求“平台期”或使中长期油价中枢难回高位,5 - 10年内原油市场进入买卖双方均衡时代[59] 道路燃料石油需求或将于2024年见顶进入下行周期 - 中国汽油和柴油消费主要由汽车贡献,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影响石油需求路径[60] - 中国汽车保有量整体稳增,预计2030年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分别增至3.45亿辆、200万辆、3463万辆;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挤出燃油车,预计2025/2030年燃油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保有量合计为2.91/2.56亿辆[62][64] - 汽油和柴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于2024年达峰,2025/2030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61/1.41亿吨,车用柴油为1.58/1.37亿吨[74] 航空运输需求稳步增长,船运燃料或迎来结构性转变 - 2023年以来中国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快速反弹,预计航煤需求将温和增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短期对传统航煤替代效应较弱[75][78] - 预计2025 - 2027年中国航煤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5.0%/4.0%/3.0%至4171/4338/4469万吨,航煤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4.1%/3.4%/2.7%至6062/6268/6437万吨[78] - 中国船舶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上升,船运需求有望稳定;全球船运行业对传统燃料需求拐点显现,LNG等清洁能源替代趋势明显[79][88] - 预计2025 - 2027年交运、邮政和仓储业燃料油消费量分别同比下滑3.0%/3.5%/4.0%,燃料油产量对应的石油需求为4417/4291/4147万吨[90] 进口替代叠加需求释放,化工原料有望引领石油需求增长 烯烃:自给率持续提升,气头煤头路线替代加速 - 烯烃是化工行业基础性原料,中国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及自给率显著提升,2024年乙烯/丙烯需求当量分别同比+4%/+9%至6566/5678万吨,自给率分别同比+1.3/2.3pct至72.8%/94.1%[92][94] - 烯烃生产工艺包括油头、气头和煤头三种路线,油头路线仍为主流,但预计2025 - 2027年油头烯烃产量占比将逐年下滑[97] - 预计2025 - 2027年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为7.6%/7.0%/5.3%,丙烯为9.2%/7.1%/6.6%,烯烃石油需求合计同比增长4.3%/6.3%/3.4%至6507/6916/7149万吨[105] 芳烃:结构性供需缺口仍存,非石油路线替代进程缓慢 - 芳烃终端领域广泛,需求有望持续爬升;中国传统炼厂催化重整装置比例低,芳烃整体产出率偏低,但民营大炼化布局助力PX进口依赖度降低[107][111] - 非石油路线替代芳烃难度较大,短期内对传统石油路线替代影响有限;预计2025 - 2027年芳烃类产品对应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12.1%/8.0%/6.1%至7252/7832/8307万吨[113] LPG: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燃料等需求预计温和增长 - LPG兼具能源与化工原料属性,中国LPG进口依赖度逐年提升,2024年达40.1%[120] - 仅考虑炼厂副产的燃料用途LPG,假设2025 - 2027年LPG表观消费量以8.0%的同比增速温和增长,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5.0%/14.0%/13.0%,炼油副产LPG对应的石油产量分别为5314/5498/5708万吨,同比增长3.2%/3.5%/3.8%[127] 其他产品:基建地产景气有待进一步回暖,电解铝需求仍存韧性 - 沥青受基建和地产领域影响,2024年产量和表观消费量下滑,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分别同比变化 - 1.8%/0.4%/2.6%至2331/2340/2400万吨[129] - 石油焦下游需求中电解铝预焙阳极占比达57%,受产能红线影响电解铝未来增速或放缓,锂电需求带动负极材料用焦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2.7%/4.0%/3.8%至3154/3279/3405万吨[134] - 硫磺下游需求中磷复肥占比超50%,农业及新能源产业带动需求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产量将同比增长3.1%/1.2%/1.1%至1149/1162/1175万吨[139] 供给优化下主营炼厂有望受益、副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 - 中国炼油能力接近10亿吨政策上限,独立炼厂原油使用配额持续下滑,成品油出口配额集中在主营炼厂,未来主营炼厂有望受益[148] - 国内成品油需求达峰,炼化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沥青、石油焦及硫磺等炼油副产物需求韧性仍存,但2024年行业开工率处于低位,未来供给弹性受限,结构性供需缺口或显现[155] - 中国化工品出口有望保持韧性,石化行业将迎来原料路线多元化、布局重整装置、出海布局等发展机遇[164][167] 重点推荐公司 - 预计2025 - 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8/62美元/桶,2027年维持在62美元/桶,长期布伦特油价中枢60美元/桶有望得到支撑[168] - 以中国石化(A/H)、恒力石化为首的一体化综合型炼化龙头推进“减油增化”,中长期油价止跌企稳后或具配置机遇;推荐具备天然气业务降本增量的中国石油(A/H)[169]
亚洲炼化大会热议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13
行业趋势 - 炼化行业面临"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等多重挑战,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2] - 低碳智慧炼化是石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分子工程是实现高效精准加工优化的关键技术方案 [2] - 化工产品供大于求背景下,低成本炼油和高值化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低碳转型路径 - 源头减碳需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构建可再生能源主导、核能与化石能源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 [2] - 过程减碳需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2] - 尾端减碳依赖CCUS技术,需构建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集群 [2] 企业转型策略 - 能源转型需推动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构建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布局 [3] - 资源利用需加强二氧化碳、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 - 过程优化可从电气化、流程再造、数智化、高效分离四方面发力 [3] 技术创新方向 - 低成本炼油需采用灵活炼油技术、低物耗低能耗工艺,引入低碳/负碳原料 [3] - 高值化产品开发需增强产业链韧性,挖掘中间产品价值(如尼龙-6中间产品延伸至尼龙-66产业链) [3] - 石油分子工程为低碳智慧炼化提供精准加工优化支持 [2]
以色列遭袭的海法炼油厂部分恢复生产
快讯· 2025-06-30 06:54
海法炼油厂恢复生产 - 以色列最大炼油厂运营商巴赞集团宣布海法炼油厂已部分恢复生产 [1] - 该炼油厂在6月15日伊朗导弹袭击中受损 导致3名员工死亡 [1] - 袭击造成炼油厂的管道和输电线路受损 [1] - 预计今年10月前恢复全面运营 [1] 袭击事件影响 - 袭击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 [1] - 炼油厂生产中断时间持续约两周 [1] - 部分产能已恢复 但全面恢复仍需数月 [1]
伊朗国家媒体:伊朗塔布里兹炼油厂上升的烟雾是由氮气罐爆炸引起的。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塔布里兹炼油厂正常运行。
快讯· 2025-06-29 22:10
伊朗国家媒体:伊朗塔布里兹炼油厂上升的烟雾是由氮气罐爆炸引起的。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未造成人 员伤亡。塔布里兹炼油厂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