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数”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韧性强 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
央视网· 2025-06-30 14:41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7%,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 [2] -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4] - 新订单指数为50 2%,重回扩张区间,采购量指数也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市场供需两端均有所扩张 [4] - 随着一系列政策实施,制造业供需两端逐步改善,新订单指数再次回升到50%以上 [6]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扩张区间内环比小幅上升,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8] - 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8]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10] - 受专项债投向扩围影响,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活动明显回升并保持在扩张区间 [10] 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 二季度中国经济在短期冲击后迅速回稳,展现出较强韧性,内生动力持续发力 [12] - 上半年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扩张,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具备持续向好基础 [12]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继续增强 [12] - 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市场内生动力增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14]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韧性增强
央视网· 2025-06-30 14:34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7%,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 [3] - 新订单指数为50 2%,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 [3] - 制造业供需两端逐步改善,经济增长韧性进一步增强 [3]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5%,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扩张步伐加快 [6] - 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6]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稳中向好趋势日益明显,韧性增强 [10] - 5月份和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 [10]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运行在50%以上,上半年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扩张 [10]
49.7%、50.5%,改善、扩张!从6月份“指数”透视中国经济发展亮点
央视网· 2025-06-30 11:51
制造业PMI数据 -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 7%,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1][3] - 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扩大[3]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和50 2%,较上月上升0 3和0 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3] - 企业采购量指数为50 2%,较上月上升2 6个百分点,采购意愿增强[3] 重点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5] - 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产需两端活跃[5] - 高耗能行业PMI虽低于临界点,但景气水平有所回升[5]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5%,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8] - 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8]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明显回升,土木工程建筑业连续三个月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8] 市场动态与专家观点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明显回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改善[7] - 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提高,大型企业扩张势头加快,对整体支撑作用显著[7] - 专项债投向扩围带动建筑业活动回升,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保持扩张区间[10]
刚刚发布,49.7%!
天天基金网· 2025-06-30 11:29
制造业PMI运行情况 - 6月制造业PMI为49.7%,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持续改善[1] - 大型企业PMI为51.2%(环比+0.5pct)维持扩张,中型企业PMI 48.6%(环比+1.1pct)改善明显,小型企业PMI 47.3%(环比-2.0pct)回落[1] - 生产指数51.0%(环比+0.3pct)和新订单指数50.2%(环比+0.4pct)均高于临界点,显示生产加速与需求回暖[2][3] - 装备制造业(51.4%)、高技术制造业(50.9%)和消费品行业(50.4%)连续两月扩张,其中装备制造业产需指数均超53%[21] 非制造业PMI运行情况 -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5%,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保持扩张态势[6]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2.8%(环比+1.8pct),土木工程业连续三月高于55%高景气区间[7][23]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1%(环比-0.1pct),金融相关行业(银行/保险/资本市场)指数超60%表现突出[7][23] - 新订单指数46.6%(环比+0.5pct),其中建筑业新订单44.9%(环比+1.6pct)改善显著[10] 综合PMI与行业动态 - 综合PMI产出指数50.7%,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扩张加速[16][24]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8.4%(环比+1.5pct),石油煤炭行业受国际油价推动明显回升,黑色金属行业价格双降[20] - 21个制造业行业中11个处于扩张区间,较上月增加4个,食品饮料、专用设备等行业连续两月扩张[19] -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5.6%,建筑业预期指数53.9%(环比+1.5pct)显示行业信心回升[11][23]
又一银行股权被转让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18:51
股权转让 - 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被挂牌转让 转让方为二股东长城资产及一致行动人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合计持股40.92% [1][3] - 转让底价为43.32亿元 涉及股份数量94259万股 [2][3] - 股权转让已获长城资产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财政部批准 将导致实际控制权转移 其他股东已放弃优先受让权 [3] 股东结构 - 截至2024年末 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0.96% 长城资产持股19.96% [3] - 其余股东包括德阳发展控股、丰谷酒业等 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 [3] - 小股东深圳市佳德投资持有的2750万股股份此前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流拍 [7] 银行背景 - 长城华西银行成立于1998年 前身为德阳银行 2014年底引入长城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 2016年更名为长城华西银行 [4] - 截至2024年末 资产总额1511.81亿元 负债总额1406.73亿元 存款余额1096.63亿元 贷款余额953.51亿元 [6] - 2024年资本充足率14.07% 流动性比例105.53% [6] 经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 净利润6560.04万元 [6] - 2022-2024年净息差持续下降 分别为1.6%、1.54%、1.28% [6] - 同期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分别为1.8%、1.62%、2.03% 2024年末超过2% [6] 战略调整 - 股权转让旨在引入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战略投资者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5] - 受让方需为综合实力强劲、财务状况良好、持续盈利的企业 [5] - 2025年3月完成换帅 选举高焱为新任董事长 [6]
央行将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潘功胜公开演讲提及稳定币
华夏时报· 2025-06-18 20:14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2]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将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跨境支付和跨境贸易发展,对上海金融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4] -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将与稳定币形成国际竞争[2][8]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 - 数字人民币试点遵循渐进式原则,已覆盖人民币对内对外支付结算的全部场景[3] - 截至2024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全国17个省(市)的26个地市,试点区域覆盖全国五分之一人口[3] - 苏州、深圳、上海等地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上各有侧重点:苏州深耕智能合约应用,深圳聚焦跨境支付创新,上海试点硬钱包刷卡功能[3] 上海金融开放举措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发展离岸贸易[5] - 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5] - 离岸贸易试点将成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试验田,探索用数字货币结算离岸大宗产品贸易[5] 跨境支付与人民币国际化 - 香港处理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是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6] - 香港在稳定币业务上的先行先试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金融业务发展[6]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将突破SWIFT体系耗时长、成本高的弱点,激活离岸市场,强化人民币资产吸引力[7] 新兴技术与跨境支付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发展,实现"支付即结算",重塑传统支付体系[7] -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演进[7]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7]
交通银行: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交通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6-18 19:19
公司概况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3月30日,注册资本7,426,272.6645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任德奇,注册地址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城中路188号 [1] - 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A股股票代码601328,H股股票代码03328 [1] - 公司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等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4,900,717百万元,负债合计13,745,120百万元,股东权益合计1,155,597百万元 [3] - 2024年度营业收入259,826百万元,营业利润103,351百万元,净利润94,229百万元 [3]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348百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8,089百万元 [3]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31%,拨备覆盖率为201.94%,资本充足率为16.02% [5] 行业分析 - 公司所属行业为"J金融业-J66货币金融服务",主要经营经批准的商业银行业务 [2] - 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点,大型商业银行凭借资本实力和业务网络占据主导地位,中小银行通过区域深耕和创新服务寻求差异化竞争 [6] - 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剧了市场竞争,金融科技布局成为竞争关键因素 [7] 发行方案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2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4] - 发行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中国双维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价格为8.51元/股 [25][26] - 发行数量为14,101,057,578股,财政部认购13,210,347,826股,中国烟草认购538,183,313股,双维投资认购352,526,439股 [26] - 发行对象认购的股票自取得股权之日起五年内不得转让 [27] 风险因素 -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 - 监管政策变化和国际监管规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6] - 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降低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影响盈利能力 [8] - 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等方面 [9]
全球货币支付断崖:美元涨至49.07%,欧元降到21.58%,那人民币呢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27
美元霸权现状 - 美联储降息导致美股剧烈波动,但美国经济依然稳定,根源在于美元在国际货币支付体系中的绝对霸权地位 [1] - 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的49.07%,远超欧元的21.58%和人民币的4.69% [3][14] - 美国通过美元霸权轻松发行巨额债券维持赤字财政,其他国家难以效仿 [5] 美元霸权历史 - 美元霸权根基可追溯至二战时期,最初与黄金挂钩,后转为与石油挂钩 [7] - 美国通过金融战、贸易战甚至热武器战争维护美元主导地位,打压潜在挑战货币如日元、欧元、英镑 [7] - 美联储加息推高美元价值,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进一步巩固美元霸主地位 [7] 去美元化趋势 - 多国开始去美元化进程,但短期内难以改变美元主导局面 [3][9] - 金砖国家探讨建立独立货币支付结算体系,减少对美元依赖 [9]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全球支付占比升至4.69%,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14][16] 欧元现状与挑战 - 欧元在全球支付中占比降至21.58%,受欧元区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 [3][11] - 欧元使用受限于成员国经济差异和货币政策不一致问题 [13] - 欧元避险功能弱于美元,导致其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比下滑 [14]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达4.69%,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14] -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 [14] - 各国央行积极推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未来重要性将增强 [16]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破局美元信用危机的战略窗口|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0 18:3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挑战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支撑全球近30%制造业产出,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仅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2年18%升至2024年一季度30%,资本项下收支占比达73%,而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仅2.4% [2] - 美元和欧元垄断全球支付体系80%以上份额,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经济实力严重错配,导致中资企业面临汇率风险加剧、融资约束难解、清算障碍凸显三重压力 [4] -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份额3.79%,全球外汇交易第五,但离岸市场定价权旁落,80%离岸存款集中香港,在岸外汇交易规模仅为离岸四分之一 [5][11] 美元信用动摇带来的机遇 - 美联储推动稳定币试点动摇美债安全资产地位,全球80多个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历史性窗口 [1][6] - 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东盟区域人民币使用增长显著 [2][9] - 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占比仍超40%,但CIPS系统份额仅3.79%,各国对美元体系可靠性担忧催生多极货币需求 [6][9]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路径 - **资本项目开放**:2024年熊猫债发行近2000亿元同比增32%,试点资本项目负面清单,发展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 [8][12] - **区域锚货币建设**:在东盟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与40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支持香港发行高等级主权债 [9][13] - **金融基础设施升级**:扩容CIPS系统(现有1467家参与者),试点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构建"一带一路"本币结算走廊 [9][13] 五年量化目标与实施举措 - **支付结算**:目标全球份额从3.79%提升至6%,超越日元,加速CIPS系统覆盖 [10][16] - **储备货币**:目标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4%提升至5%,重点签署与资源国本币贸易协议 [10][16] - **资本开放**:债券市场外资持有比例从3.5%提升至8%,离岸资金池从1.5万亿扩容至5万亿元 [16] - **定价权突破**:建立能源、金属人民币定价机制,推动油气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人民币期货品种 [11][12][13]
【专家观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破局美元信用危机的战略窗口
新华财经· 2025-06-09 17:03
新华财经北京6月9日电题: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破局美元信用危机的战略窗口 作者:中财绿金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锋 当今全球金融体系呈现一个巨大悖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支撑着全球近30% 的制造业产出和供应链网络,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却仅徘徊在4%左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 比从2022年的18%快速攀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30%,资本项下人民币收支占比已达73%,但人民币在全 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仅约2.4%。美元、欧元仍垄断着全球支付体系80%以上的份额。 中国的货币地位与经济实力在全球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中严重错配,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严重滞 后,矛盾愈发尖锐。这种错配不仅扭曲了中国资产的全球定价,更成为企业出海和金融安全的战略瓶 颈。当下正值美元信用根基动摇之际,美债作为传统安全资产锚的地位因美联储推动发行稳定币试点而 受到前所未有质疑,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困局的绝佳历史契机。 一、美元信用动摇期:人民币国际化滞后已成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短板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早已超越"世界工厂",成为供应链的核心枢纽和贸易网络的中心节点。中国与 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往来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