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
搜索文档
亚翔集成: 亚翔集成-关于公司对外投资产业基金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5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2000万元参与投资联和四期基金,约占基金总认缴出资额的4% [1][5] - 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人民币50,000万元,存续期限为5年投资期+2年退出期+2年可延长期 [1] - 基金主要投资领域为半导体产业、ICT产业、新材料产业及其他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投资金额不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70% [6] 投资标的详情 - 基金类型为创业投资类,通过增资、老股转让等方式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并通过上市、股权转让、并购等方式退出 [6] - 单一项目投资不超过基金认缴规模的20%,基金采用封闭式运作,托管人为农业银行厦门分行 [6][7] - 基金管理人为厦门市联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登记编码P1066751 [2] 投资决策与影响 - 本次交易已通过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5] - 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基金及管理人与公司无产权、业务、人员等关联关系 [2][5][6] - 投资有助于布局集成电路及先进制造产业链,使用自有资金不影响正常经营,暂不涉及新增关联交易或同业竞争 [7]
广应科成立三大产业学院 精准赋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8:05
产业学院合作概况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5年与华为、科大讯飞、优必选合作成立三大产业学院,首批计划招生1000人,包括数智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科大讯飞AI产业学院、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 [1] - 合作模式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协同新格局,涵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联通和就业服务共担 [2] 数智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 - 开设三大创新班:华为人工智能创新班(计划招生200人)、华为大数据创新班(计划招生100人)、华为鸿蒙创新班(计划招生100人) [3] - 创新班聚焦AI大模型、数据挖掘与算法实践、鸿蒙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学研互促、奖教励学、就业赋能"育人体系 [3] 科大讯飞AI产业学院 - 首批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生300人),下设智能系统开发、前端应用开发等五个方向,依托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和"讯飞星火"大模型技术优势 [4] - 实施"以岗定标"培养模式,提供AI全流程实验室与"星火码上平台"资源,联合亚信科技、软通动力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4] 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 - 首批开设机器人工程(计划招生200人)和自动化(计划招生100人)两大专业,引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天工开源计划" [5] - 构建"理论教学-虚拟仿真-企业实战"三级课程体系,联合奥比中光、大族激光等160余家产业链企业搭建人才生态圈 [5] 招生计划与专业设置 - 科大讯飞组软件工程专业省内招生300人,学制4年,学费36800元/学年 [9] - 华为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创新班)招生200人,通信工程(鸿蒙创新班)招生100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创新班)招生100人 [9] - 优必选组机器人工程(智能机器人创新班)招生200人,自动化(智慧物流机器人创新班)招生100人 [9] 战略意义 - 三大产业学院深度重塑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核心学科群内涵,构建对接数字经济的现代化学科体系 [6] - 依托头部企业技术势能,破解ICT、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技术转化瓶颈,为粤港澳大湾区年输送近千名实战型人才 [6]
钢铁与AI融合新纪元:南钢“元冶·钢铁大模型”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6-24 07:49
钢铁行业与信息技术融合 - 南京钢铁集团与华为合作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标志着钢铁行业与ICT领域跨界合作的新里程碑 [1] - 活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江苏省数据局指导,凸显政策支持力度 [1] 南钢数智化转型战略 - 公司以"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为核心战略,打造国际一流智慧生命体 [3] - 构建"一脑三中心"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贯通,优化能源管理、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 [3] - 率先实施数据治理311工程,成为首批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 [3] 智能化阶段进展 - 启动"人工智能百景千模"三年计划,已开发投用超过120个AI模型 [4] - 2025年3月与华为开展"钢铁大模型百日会战",加速行业级大模型架构建设 [4] 元冶·钢铁大模型技术特点 - 采用多模型协同方式,融合AI模型与行业机理模型,形成双向驱动智能模型集群 [6] - 构建"云-边-端"三位一体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质量校验 [6] - 建立企业级数据中枢,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治理和智能监控运维能力 [6] 数智化应用成果 - 智慧研发领域通过AI4S能力降低研发成本并缩短周期 [8] - 钢材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实现实时在线预测,提升产品成材率与交付效率 [8] - 视觉大模型显著提升质检效率,强化产品质量保障 [8]
国泰海通证券首次覆盖伟仕佳杰(00856.HK):受益AI浪潮,承接东南亚算力出海
格隆汇· 2025-06-20 09:01
公司概况 - 伟仕佳杰是亚太地区领先的科技产品渠道开发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商,服务网络覆盖一带一路区域,通过50000家渠道伙伴服务19亿人群 [3] - 公司与300多家世界500强科技企业合作,包括华为、阿里、腾讯、微软、苹果等,业务覆盖云计算、AI、网络安全等十二大领域 [3] - 2015-2024年收入/扣非归母净利CAGR分别为7.7%/9.9%,1Q25营收同比增长16-17%,毛利增20-21%,股东净利增28-29% [3] 业务亮点 - 传统IT分销业务受益AI浪潮,佳杰云星AI算力平台、SAAS OA系统已完成对DeepSeek大模型的适配升级 [4] - 采用「全栈服务+生态协同」战略,构建覆盖云全生命周期的多厂商云服务体系 [4] - 东南亚市场本地化运营成熟,在泰国、新加坡等五国份额领先,支撑国产科技品牌出海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30.30/1183.70/1365.14亿港元,年增速15.7%/14.9%/15.3% [2] - 同期EPS预测为0.86/1.08/1.43港元,目标价10.32港元基于PE和PS估值法 [2]
盈利走弱,债务攀升,紫光股份赴港寻“转机”
新浪财经· 2025-06-19 17:57
公司背景与上市计划 - 紫光股份前身为"清华紫光",1999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现计划赴港二次上市完成"A+H"双平台布局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全栈智能ICT基础设施产品,2024年在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市场排名第三、网络市场排名第二、计算及存储基础设施市场排名第二 [1] - 股权结构显示公司无实控人,西藏紫光通信持股28%(由北京智广芯100%控股),其他A股股东持股72%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法国巴黎银行、招银国际,募资用途包括智能计算中心研发、云及AI数字化解决方案、战略收购、海外扩张及营运资金 [1] 二级市场表现 - 截至6月18日A股收盘价23.10元/股,市值661亿元,较年初高点34.35元/股下跌超30% [2] 财务业绩分析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737.52亿元→775.38亿元→790.2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逐年下滑(21.58亿元→21.03亿元→15.72亿元) [3] - 2025年Q1营收207.90亿元(同比+22.25%),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15.75%),延续"增收不增利"趋势 [3] - 主营业务结构变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62.7%提升至70.5%,ICT分销收入占比从37.1%降至29.3% [3] - 2024年净利润下滑主因:营收成本增加、毛利减少、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损失净额增加 [3] 毛利率变化 - 2022-2024年整体毛利率持续下降(19.8%→18.5%→16%) [4] - 数字化解决方案各分部毛利率三年累计降幅:智能计算及存储-3.6pct、智能连接及安全-2.9pct、云服务及系统集成-8pct,ICT分销业务毛利率累计-2.9pct [4] 海外业务与债务压力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持续增长(23.23亿元→26.96亿元→30.6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3.1%升至3.9% [5] - 子公司新华三国际业务表现突出:2024年收入29.16亿元(同比+32.44%),2025年Q1收入10.51亿元(同比+71.83%) [5] - 2020年及2023年120亿元定增计划均失败,2016年后九年未融资,2024年以21.43亿美元收购新华三30%股权导致债务攀升 [6] - 2022-2024年总负债激增(362.4亿元→472.2亿元→727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从15.9%飙升至132%,流动比率从1.5降至1.1,速动比率从1.0降至0.5 [6][8] - 截至2025年3月末现金及等价物76亿元,短债110亿元,存在34亿元短债缺口 [6] 战略发展展望 - H股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中泰证券认为此举可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增强研发投入 [5][7]
IDC Directions:ICT市场趋势论坛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6-19 14:41
全球及中国ICT市场趋势 - IDC全球及中国ICT市场最新洞察显示AI正深刻影响工业、智能驾驶和安全市场 [1] - IDC首次介绍全球AI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论 包含成熟度模型、行业对标研究等30余本报告 [2] - 2030年AI累计产生的全球经济影响将达22.3万亿美元 占全球GDP的3.7% [3] AI转型战略与实施 - 企业需优先保障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及系统优化等关键领域投资 [2] - AI大转型需转变战略、员工与组织 建议把握政府政策、提升AI价值认知 [3] - 技术提供商应协助客户战略重塑 聚焦价值导向场景设计 构建可持续AI能力底座 [3] 人工智能体(AI Agents)发展 - AI Agents正重塑基础设施、服务、软件与安全领域 驱动创新与价值创造 [4] - 中国AI智能体开启爆发式增长 标准协议重塑技术融合与产业协作底层逻辑 [4] - Agentic AI自主程度将随信任、技术和政策成熟而增加 需明确业务目标和场景 [4] 智能终端制造商出海策略 - 5G和AI技术强劲驱动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消费者行为显著变化 [5] - 出海挑战包括政策法规差异、品牌文化碰撞、供应链物流复杂化等 [5] - 应对策略需精准选择目标市场 实施本地化设计 推进生态合作 [5]
在杭电,不止一个数字产业特色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6:38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康威视合作开设嵌入式特色课程班,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打通"理论课程-实践操作-实习就业"链路 [5] - 海康威视提供20多位研发专家团队、实操设备和课程资源,课程全部免费 [5] - 三年来共招收148位学员,优秀学员直接获得海康实习offer,第一届实习学员中有7人最终入职 [6] 产学研协同成效 - 合作共建"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6] - 近四年超300名杭电毕业生通过早期接触企业成为海康技术骨干 [6] - 与华为合作开发69门次融合课程,覆盖学生超1万人次,培育2门金课和两本国家级优秀教材 [7] 产教融合拓展 - 学校牵头成立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建成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9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 [6] - 与华为、大华、长川科技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开发8门课程及2个实验平台 [6][7] - 近五年70%毕业生进入数字产业,80%服务省内企业 [7] 就业支持体系 - 校领导带队访企拓岗累计550家,开拓就业岗位2600余个,实际签约150余人 [7] - 线上就业系统包含六个工作室提供一站式服务,职业形象体验中心免费提供形象设计 [8] - 开放各专业近三年就业升学数据,建立大学生生涯体验馆展示七大职业探索板块 [8][9]
新股前瞻|紫光股份A+H上市:营收超700亿、盈利波动,这家ICT巨头投资价值究竟如何?
智通财经网· 2025-06-04 21:32
公司概况 - 紫光股份是紫光集团旗下子公司,前身为"清华紫光",1999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为首批科技类上市公司之一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主要业务包括数字化解决方案及ICT产品分销 [1]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市场排名第三,在中国网络市场排名第二、在中国计算及存储基础设施市场排名第二 [1] 业务布局 - 公司产品覆盖"云-网-安-算-存-端"全栈智能ICT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旗下四大子公司包括新华三、紫光数码、紫光软件和紫光云,其中新华三贡献最大,是能与浪潮信息、华为齐名的AI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制造商 [2] - 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为收入支柱,2024年营收占比达70.5%,ICT产品分销收入占比29.3% [3][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737.52亿元、775.38亿元、790.24亿元,逐年稳步增长 [3] - 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2022年463.06亿元增至2024年557.35亿元,占比从62.7%提升至70.5% [3][4]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内利润分别为37.42亿元、36.85亿元、19.8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9.8%、18.5%、16.0%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3.17亿元 [5] 行业前景 - 全球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1.5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6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1% [7]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美元,2024-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12.7% [7] - 中国市场的政策牵引和集中推动特点加速数字化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 [10] - 云计算和AI技术突破成为全球数字化浪潮的重要驱动力 [10] 竞争与挑战 - 面临华为、中兴在运营商市场的竞争,服务器领域面临浪潮、超聚变价格战 [11] - 互联网云厂商自研硬件比例提升(如阿里云磐久服务器占比超40%)挤压品牌厂商空间 [11] - 高端GPU供应受地缘政治限制影响AI服务器交付能力 [11] 发展战略 - 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研发计划、战略投资及/或收购、海外扩张及全球市场渗透、一般营运资金等 [11] - 凭借政企基本盘+运营商突破+全栈能力,有望处于产业升级核心位置 [11]
【IPO前哨】国产ICT巨头赴港!紫光股份能否获得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41
公司概况 - 紫光股份成立于1999年,同年登陆深交所,主营业务为ICT基础设施产品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云-网-安-算-存-端"全产业链 [3] - 公司产品分为数字化解决方案(智能计算及存储、智能联接及安全、云服务及系统集成)和ICT产品分销两大类别,其中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新华三品牌为主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37.52亿元、775.38亿元、790.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8亿元、21.03亿元、15.72亿元,2024年净利润下滑主要因收购新华三股权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及政府补助减少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25%至207.9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75%至3.49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9.30%至4.09亿元 [4] - 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2年62.7%提升至2024年70.5%,其中智能计算及存储收入占比从30.7%增至42.1%,ICT产品分销收入占比从37.1%降至29.3% [4][5] 资本结构 - 2024年斥资21.43亿美元收购新华三30%股权,持股比例增至81%,剩余19%股权存在潜在收购义务 [6] - 借款从2022年47亿元飙升至2024年200亿元,资本负债率从15.9%激增至132.0%,2024年财务成本同比增170.1%至8.58亿元 [6][7]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为73.17亿元,流动比率从1.5降至1.1,速动比率从1.0降至0.5 [7][8] 运营数据 - 存货从2022年189亿元增至2024年34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111.3天延长至163.8天,主要因增购原材料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增长 [8] 行业前景 - 全球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4.8万亿美元,2024-2029年CAGR为12.7%,中国市场预计2029年达4.4万亿元,CAGR为18.9% [9][10] 上市计划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智能计算中心、AI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战略投资/收购、海外扩张及营运资金 [11]
紫光股份港股IPO:全栈智能ICT龙头的全球化野望与AI时代的“卖铲人”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04
公司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ICT基础设施 提供全栈智能化ICT基础设施和万卡级集群网络互联方案 踩中AI算力革命核心痛点[2] - 在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市场收入排名第三 万卡级集群网络互联方案为全球少数能实现超大规模AI算力集群无缝互联的技术之一[3] - 控股子公司新华三国内政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07% 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 体现国内外市场同步扩张能力[3] 财务表现与战略投入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7.9亿元 同比增长22.25% 增速在传统硬件厂商中亮眼[3]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3%至3.49亿元 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5% 反映战略主动选择[5] - 研发费用率提升至7.2% 重点投向AI服务器和智算网络等前沿领域[6] - 毛利率下滑4.3个百分点 主因低毛利通用服务器出货增加 但高毛利AI服务器占比提升后利润率有望反弹[7] 港股IPO战略意义 - 2025年5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核心目标为推进全球化战略[4] - 当前国际业务占比不足10% 港股上市可带来品牌溢价 融资便利和地缘避险三重红利[4] - 联席保荐人包括法国巴黎银行 暗示对欧洲和中东市场的拓展野心[4] - A股市盈率约50倍 低于海外同行 港股上市有望引入国际长线资金重塑估值体系[9] 行业机遇与发展前景 - 全球AI算力投资年均增速超30% 中国"东数西算"工程进入落地期 政策与市场双重东风[9] - ICT行业具有临界点效应 市场份额突破阈值后边际成本大幅下降[7] - 公司有望成为同时受益中国红利和全球红利的硬科技龙头 站在新时代起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