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健品
icon
搜索文档
交大昂立上市24周年:利润下滑四成,市值较峰值腰斩
金融界· 2025-07-02 12:08
公司概况 - 交大昂立自2001年7月2日上市至今已24年,上市首日收盘价31 3元,市值62 60亿元,当前市值70 75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参制品等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3] - 核心产品收入结构中其他占比51 36%,保健品占比48 45% [3] 财务表现 - 2001年归母净利润0 55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0 30亿元,累计利润增长-44 22% [3] - 24年间有6年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增长年份15年,占比62 5% [3] - 2020年营收3 43亿元,2024年营收3 25亿元,营收规模基本稳定但波动较大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0 90亿元,2024年0 30亿元,利润水平大幅下滑 [3] 市值变化 - 2015年6月15日市值达到峰值138 31亿元,股价44 33元 [5] - 当前股价9 13元,市值70 75亿元,相比峰值市值减少67 56亿元,蒸发48 85% [5]
研判2025!中国葡萄籽保健品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者需求升级,葡萄籽保健品行业规模不断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1 09:03
行业概述 - 葡萄籽保健品是从葡萄籽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保健食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及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改善皮肤健康、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3] - 产品形态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等,按功效可分为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等类型,使用场景涵盖日常保健、美容养颜、运动营养等 [5] - 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为50亿元,2024年增长至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 [1][1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葡萄种植及提取环节,中国葡萄产量从2015年1316.41万吨增至2023年1616.61万吨,为原料供应提供保障 [10][12] - 中游生产环节采用溶剂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提升提取物纯度,如原花青素(OPC) [10]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药店、专卖店及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显著 [10][26] 政策环境 - 2023年《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拓展功能性食品市场,2024年《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完善保健食品标准体系 [6][9] - 2024年《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深化特殊食品注册改革,鼓励产品创新 [9] 竞争格局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康恩贝、同仁堂等,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份额 [18][19] - 国际品牌如Nature's Way、NOW Foods参与竞争,小型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创新突围 [18] 代表企业 - 汤臣倍健2025Q1营收17.92亿元(同比-32.29%),推出含PCC1成分的葡萄籽维生素C加E片 [19] - 康恩贝2024年特色健康消费品收入6.4亿元(同比+10.37%),主打葡萄籽提取物与维C/E复合配方 [21] 发展趋势 - 需求端:女性及18-35岁年轻群体占比达83.7%,推动产品多元化 [24] - 技术端:纳米技术、微封装技术提升产品吸收率,如汤臣倍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抗衰物质 [25] - 渠道端:电商与实体店融合加速,国际化布局增强 [26][27]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健康消费站上风口
中国证券报· 2025-07-01 04:55
健康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绿道12.8万公里、新增健身设施18万件 [1] - 国家体育总局就《城市体育消费活力提升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1] - 专家认为政策将推动健康消费市场规模增长、业态创新和结构优化 [1] 健康饮食与健身消费趋势 - 北京地区"轻食餐厅"搜索量同比增长145% "健身月卡次卡"搜索量增长31.6% [1] - 商务部将提升健康饮食消费列为首要任务 功能性饮料、保健品需求上升 [1][2] - 京东买药数据显示婴童营养品、鱼油、氨糖为"618"成交额靠前品类 [2] 体育旅游产业增长 - 中研普华预测2025-2030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13.3% [3] - 云南泼水节搏击赛、广东龙舟赛等体育文旅项目带动区域消费 [2] - 深圳计划举办特色骑行活动 上海发展房车露营等新业态 [3] 企业参与与金融支持 - 国内现存15.54万家康养企业 2024年新注册1.4万家(同比+6.5%) [4] - 现存5.85万家户外运动企业 2024年新注册1351家(同比+3.21%) [4]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支持健康消费数字化与集群建设 [4]
从卖「保健品」到卖「潮玩」,量子之歌生态边界何在?
格隆汇· 2025-06-30 19:07
公司战略转型 - 量子之歌以2.35亿元收购深圳熠起文化有限公司(Letsvan)61%股权,正式进入潮玩市场[1][2] - 公司创始人表示将"以潮玩IP为核心发力点",同时保持在线学习基本盘,拓展多元消费场景和全球化布局[2] - 公司尝试通过财商课、保健品、潮玩三大业务覆盖全年龄段用户,构建贯穿用户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31][32] 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71亿元,同比下降39.6%,在线学习服务收入4.672亿元,同比下降43.6%[18] - 保健产品收入在整体业务下滑中实现小幅增长[24] - 2024财年实现净利润3.86亿元,扭转此前连续三年亏损局面[16] 潮玩市场动态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229亿元增长至2024年7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5.1%[2] - 泡泡玛特通过补货LABUBU系列主动降温二级市场炒作风潮,导致股价下跌[6][7] - 潮玩行业出现套现潮,泡泡玛特董事三轮减持套现21.17亿元,52TOYS CEO套现6000万元[10] 运营数据 - 一季度研发开支2090万元,同比下降46.2%,销售与市场开支3.95亿元,同比下降45.8%[29] - Letsvan旗下WAKUKU IP具备一定市场价值,但不及泡泡玛特LABUBU的破圈效应[26][28]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讲真"产品相关投诉达10348条[20] 行业风险 - 潮玩市场金融属性溢出,泡泡玛特市盈率近百倍,远超茅台、腾讯等企业[5] - 公司保健品业务存在代加工模式,涉及吉林、安徽、山东等多地供应商[25] - 财商课业务曾因诱导老年人使用网贷支付被央视曝光,存在合规风险[22][23] 社会评价 - 2024年末因"银发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获人民日报、新华社表扬[24] - 此前因理财课骗局被央视报道,老年保健品业务仍面临公众信任挑战[22][24]
【民生调查局】养生直播尽头是高价保健品!记者卧底:私域课堂如何“围猎”老人钱包?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22:02
行业现状 - 养生讲座从线下转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通过食疗调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吸引老年群体,以免费学习为饵将老人引流至私域平台[1] - 直播间不再鼓吹"仙丹神药",转而用"提升免疫力""心脏舒服了"等笼统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千元"秘方保健品"[1] - 多个直播间内容高度同质化,均围绕"小糖人怎么吃""百岁老人妙招""中医博士建议"等主题展开[3] 商业模式 - 主播通过公益直播引流,引导用户点击链接加入专属养生群,后续通过打卡奖励(如0.3元/课红包)增强黏性,最终推销高价产品如2880元的"参薏十四味金芝丸"[2] - 私域直播间采用"免费体验营+高价课程"模式,例如1元报名7天体验营后,诱导用户购买6980元的90天营养修复营[3][6] - 存在专门销售养生栏目的卖家,提供从栏目包装、产品供应链到社群运营的一体化服务,代理门槛仅需营业执照,无需囤货[16] 产品与宣传 - 高价产品实际为普通食品,如"参薏十四味金芝丸"是调制豆谷制品(SC11413068301031),驼奶粉、三七精华等均无"小蓝帽"标识[6][11][13] - 产品宣传存在夸大功效,如宣称枸杞能"强力补肾"、覆盆子能"起阳治痿"、桑葚能"让白发转黑"[14] - 部分产品由代工厂生产,如河北百消丹药业代工的三子浓浆、秋梨阿胶糕等,代理价低至8元/瓶[13] 运营手段 - 直播间采用录制视频强制观看策略,进度不可调节,中途退出需重看,且链接当日失效[8] - 利用AI水军模拟互动,通过"一键跳转小卡片"规避平台封号风险,精准导流至私域[16] - 通过伪造"成功案例"增强说服力,如宣称7天调理改善白内障、多蚊症等[8] 监管与行业问题 - 主播宣传"三品一械"(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医疗器械)行为未纳入有效监管,导致虚假宣传频发[17] - 部分企业通过买断代理权控制渠道,如三子浓浆全国代理需2000万元以上交易额[13] - 平台回应称已关注相关直播间,但未采取实质性措施,涉事直播间仍在运营[16]
可替代药物清除幽门螺杆菌?帕米奥益生菌宣称“抗幽”涉嫌违规
贝壳财经· 2025-06-29 13:01
产品宣传与功效 - 多个平台销售的"Purmeo养胃益生菌胶囊"宣传中暗示产品可替代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如直播间使用"好胃无幽"字样,主播称"不用吃三联四联,单独吃完全可以" [1][3][4] - 电商平台客服宣称产品含有Pylopass专利成分,是"物理除幽方案",可"全方位搞定"胃部问题,并展示临床结果增强可信度 [7][18][20] - 产品包装显示主要成分为Pylopass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他植物提取物,产自德国,属于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或保健食品 [8][11][12] 临床试验与专家意见 - 商家展示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ylopass联合抗生素使用根除率在54.3%-86.2%,但单独使用效果不明确,且白皮书明确指出不能替代抗生素 [20][24] - 专家表示益生菌仅能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现有科学证据不支持其根除功效,推荐菌株包括罗伊氏乳杆菌PYLOPASS等 [25][33] - 医生强调幽门螺杆菌检测数值下降不代表好转,只有转阴才代表成功根除,且需停药4周后检测确认 [32][35] 公司背景与法律风险 - 销售主体为复星开心购(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是复星开心购(深圳)旗下孙公司,专注于跨境进口电商,拥有PURMEO商标 [16][17] - 律师指出商家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普通食品宣称医疗效果属违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17][26][36] - 公司回应称产品页面明确表示不可替代药物,已开展内部核查优化宣传内容,但截至发稿平台仍存在暗示疗效的表述 [26][38][40]
深夜警报:90后,00后吞下7成“助眠药”!千亿市场背后,谁的睡眠在被偷走?
新消费智库· 2025-06-27 21:28
睡眠经济市场概况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2016年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4955.8亿元,预计2027年达6586.8亿元 [9] - 保健助眠领域在电商渠道呈现双位数高增长,褪黑素是膳食营养品中人气最高的品类 [9] - 90后和00后占褪黑素消费群体的70%以上,其中18-29岁年轻人占比超30% [6][7] 褪黑素产品发展现状 - 褪黑素在中国市场自1997年通过脑白金进入,近年销量持续上升,2024年1-3月唯品会平台销量同比上涨30% [6] - 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BuffX、同仁堂与国际品牌Swisse竞争,新锐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褪黑素睡眠喷雾)实现月销300%增长 [17] - 线上渠道占市场份额70%以上,天猫、京东为核心销售阵地,年轻消费者偏好电商和直播带货 [19] 消费者画像与需求 - 睡眠经济消费主体为23-40岁人群(占比83.2%),其中23-30岁占34.9%,31-40岁占48.3% [12] - IT、金融、医疗从业者及学生是失眠高危群体,73.4%新媒体从业者日均工作超10小时,K12学生日均睡眠不足7小时 [13] - 需求场景分化:加班族调节生物钟、Z世代熬夜补救、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差旅人群应对时差 [21]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剂型零食化:褪黑素软糖(如BuffX咖啡味款)月销超50万盒,通过口味创新降低"吃药感" [28] - 成分复合化:添加维生素B6、茶氨酸等成分,满足"健康睡眠"进阶需求 [28] - 场景精准化:结合智能设备(如睡眠手环)提供定制化剂量方案,或搭配眼罩、白噪音耳机形成组合解决方案 [29][34] 市场竞争痛点 - 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功能、成分、剂型及目标客群重叠度高,缺乏精细化人群划分 [22] - 即时性需求未充分满足:深夜场景下传统电商配送时效不足,需强化即时零售渠道 [29] - 替代品威胁:GABA类助眠产品分流对褪黑素安全性存疑的消费者 [33]
银发“她经济”崛起,得“姐姐”者得天下?
虎嗅· 2025-06-27 18:38
银发"她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50~69岁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储蓄率达45%,形成超4万亿元消费蓝海 [1] - 该群体人口规模达1.9亿人,亲历改革开放与互联网发展,正重构消费逻辑 [1][3] - 日本参考案例显示50岁以上女性贡献化妆品市场46.7%份额,中老年美妆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2] 三大核心消费赛道 美丽经济 - 50岁以上女性抗皱眼霜使用率达78%,抗衰需求分层:45~55岁偏好"轻龄化"护理,60+群体侧重"技能型抗衰" [4] - 薇诺娜5%玻色因面霜通过皮肤检测仪展示效果,线下转化率提升65% [4] - 一线城市退休教师年均服装消费1.2万元,"新中式轻礼服"复购率65%,珠宝品类中戒指/和田玉/珍珠成交额同比增3.3倍/187%/129% [5] 健康经济 - 57.7%银发女性担忧健康问题,比例高出男性10.7个百分点 [6] - 银发族营养保健消费活跃,智能手环销量同比增235%,血压计/血糖仪购买中女性占比高 [7] 体验消费 - 50岁以上女性旅行订单增速达205.6%,人均支出高于男性 [10] - 老年大学女性学员占比超60%,2025年南昌市老年大学招收2.14万人次,新增1800人 [11] 核心驱动力 财富积累 - 60后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用户数/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238%/187%/105% [13] 社会角色转变 - 家庭结构核心化释放女性时间,互联网普及拓宽视野 [16][17] 技术赋能 - 适老产品中助浴椅/电动床成交额同比增202%/152%,内衣裤清洗机/即热饮水机增长超4倍/57% [20] - 科技适老化案例:90岁女性通过AI实现语音操作 [19]
澳大利亚华商:一直视中国为亚太地区重要战略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0:35
公司战略与市场布局 - Homart集团视中国为亚太地区重要战略市场,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1] - 集团通过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渠道拓展销售网络,产品已进入全国多地药房、母婴及零售终端[1] - 已取得5个海外保健品蓝帽和8个宠物健康产品的合规大贸进口资质[1] - 集团正筹备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2] 行业活动与品牌展示 - Homart集团作为澳大利亚保健品协会(CMA)展馆代表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1] - 参与展会期间多项专业交流与对接活动,展示澳大利亚健康产品领域最新成果[1] - 创始人叶蓓玲出席CMA展馆开幕仪式并与澳大利亚保健品协会主席、澳驻沪总领馆副总领事等嘉宾共同剪彩[1] - 展会期间参与品牌交流专场和商贸对接活动,围绕产品合规、渠道合作、市场趋势等议题发表演说[2] 公司背景与资质 - 集团自1992年成立以来专注健康营养领域,在澳新地区建立多家通过cGMP认证的生产基地[2] - 获得TGA、FDA、清真、有机生产等国际认证[2] - 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2]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中国正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市场对高品质营养健康产品需求持续增长[2] -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保健品重要输出国之一,在品质监管、产品研发方面具有优势[2] - 中澳在健康领域的合作潜力正不断释放[2]
护肝意识催生需求 我国肝脏健康市场今年有望突破800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57
肝脏健康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有超1.5亿人存在脂肪肝、肝炎等肝脏健康问题 [1][2] - 2023年我国肝脏健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 [1][5] - 护肝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自2012年以来快速增长 [4] 消费人群特征 - 90后买走了45%的护肝片,15%的护肝片下单于凌晨 [2] - 35%的护肝营养品消费群体集中在26岁-35岁 [4] - 护肝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中青年男性工薪阶层和中老年群体占比较大 [4] 产品类型与消费趋势 - 90后最热衷的养生产品中阿胶、枸杞、养生茶、红枣、蜂蜜占比达55.21% [2][4] - 电商平台护肝产品包括养肝茶、护肝片、护肝胶囊及保健软糖等 [6] - 富含天然成分的护肝产品备受青睐 [4] 渠道变化与品牌表现 - 电商渠道在保健品市场占比逐渐提升 [7] - 多个本土品牌保健品2023年度成交额突破5亿元 [7] - 江中牌肝纯片在2023年中国护肝类保健食品市场销量排名第一 [7] 产品功效与技术 - 江中牌肝纯片每100g含总黄酮达30g [7] -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酒精肝损伤、睡眠剥夺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