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

搜索文档
利润修复的持续性?——4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29 09:12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2.9%,主要受益于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二者对整体利润的贡献分别+2.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9][3] - 实际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5.5%,对整体利润增速的贡献为4.9% [9][3]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增加59.7个基点至84.3%,上行幅度明显弱于季节性(+103.4个基点)[17][3] 行业表现 - 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回落幅度较大,当月同比较前月下行3个百分点至2.1%,而消费制造链营收保持较高增速,当月同比较前月回落1.5个百分点至7.8% [27][4] - 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幅度较大,同比分别较前月上行29.1、27.4个百分点至58.3%、33.1% [46] - 食品、酒和饮料、农副食品营收增速涨幅较大,当月同比分别较上月上行8.8、7.0、2.9个百分点至4.7%、10.9%、4.9% [50][5] 所有制差异 - 外商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增速有所回升,当月同比分别较前月上行1.7、0.4个百分点至1.9%、4.1%,而国企利润有较大下行,当月同比较前月回落10.2个百分点至-17.4% [55][57] 库存情况 - 工企名义库存同比较上月下行0.3个百分点至3.9%,实际库存当月同比下行0.1个百分点至7.0% [61][5] - 上游、中游实际库存增速回升(分别+0.2个百分点至17.1%,+0.9个百分点至5.8%),而下游实际库存增速有所回落(-0.9个百分点至7.2%)[61] 后续展望 - 关税落地后加征行业利润率受资产周转率下滑、刚性成本上升的影响,可能出现超额下行,利润增速回落幅度超过营收 [33][77]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消费制造链成本率仍在高位,后续工业利润修复情况仍待观察 [33][77]
利润修复的持续性?——4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28 00:08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2.9%,主要受益于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其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增加2.7个百分点,费用贡献增加0.5个百分点 [3][9] - 实际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5.5%,对利润增速的贡献为4.9%,PPI小幅回落背景下仍具韧性 [3][9]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增加59.7个基点至84.3%,上行幅度弱于季节性(+103.4个基点),家具、服装、汽车等行业成本率显著回落 [17] - 石化链、冶金链成本率分别上行37.3个基点至86.5%、回落18.2个基点至87%,表现弱于2019年以来4月平均降幅(294.5、183.3个基点) [17] 营收分析 - 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当月同比较前月下行3个百分点至2.1%,煤炭冶金链营收增速下行1.1个百分点至5.2%,消费制造链营收回落1.5个百分点至7.8% [4][27] - 食品、酒和饮料、农副食品行业营收增速显著提升,当月同比分别较上月上行8.8、7.0、2.9个百分点至4.7%、10.9%、4.9% [5][50] - 外商企业、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速分别回升1.7、0.4个百分点至1.9%、4.1%,国企利润回落10.2个百分点至-17.4% [55] 行业表现 - 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利润改善明显,同比分别上行29.1、27.4个百分点至58.3%、33.1% [46] - 汽车、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行业利润同比回升25.8、18.1、14.3个百分点至-2.2%、30.8%、60.8% [46] - 上游、中游实际库存增速分别回升0.2、0.9个百分点至17.1%、5.8%,下游库存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至7.2% [61] 后续展望 - 关税扰动可能导致利润率超额下行,参考历史经验,加征行业利润增速回落幅度将超过营收 [33]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使消费制造链成本率维持高位,抢出口对营收的支撑存在不确定性 [33]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6.1%,PPI回落0.2个百分点至-2.7%,量价贡献减弱 [36]
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利润修复的持续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7 22:23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pct至2.9%,主因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营收贡献大,其他损益贡献回落至-0.8%[3][13] - 4月工业企业成本率86%,同比回落12.6bp,下游消费行业成本压力改善大,石化、冶金链成本率表现弱于往年[3][20] - 4月PPI偏弱,实际营收增速回落1.6pct至5.5%,煤炭冶金链与下游消费行业支撑大,石化产业链回落幅度大[4][26] - 关税扰动或滞后体现,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后续工业利润修复有不确定性[4][31] 常规跟踪 - 4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上行0.4pct,利润率拖累好转,量价贡献回落,部分行业利润改善幅度大[5][33][40] - 4月工企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回落1.8pct至2.6%,食品饮料等行业营收涨幅显著[5][47] - 4月外商、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国企利润下行[49] - 4月工企名义库存同比下行0.3pct至3.9%,实际库存同比下行0.1pct至7.0%,3月上游、中游实际库存增速回升,下游回落[7][54] 风险提示 - 外部环境变化、国际油价超预期上行、国内工业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8][56]
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25.04):利润修复的持续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7 17:50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pct至2.9%,主因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营收也有较大贡献[2][8] - 利润率回正受益于成本、费用改善,贡献分别为+2.7pct、0.5pct,其他损益贡献回落1.1pct至-0.8%[2][8] - 关税对盈利扰动或滞后体现,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后续利润修复有不确定性[3][23] 成本情况 - 4月工业企业成本率86%,同比边际回落12.6bp,下游消费行业成本压力改善大[2][15]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增加59.7bp至84.3%,上行幅度弱于季节性[15] - 4月石化链、冶金链成本率分别上行37.3bp至86.5%、回落18.2bp至87%,表现弱于往年[15] 营收情况 - 4月实际营收增速回落1.6pct至5.5%,煤炭冶金链与下游消费行业对营收支撑大[3][20] - 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回落幅度大,当月同比较前月下行3pct至2.1%[3][20] 常规跟踪 - 4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上行0.4pct,受益于利润率改善[4][23] - 4月工企营业收入当月同比较前月回落1.8pct至2.6%,食品饮料行业营收涨幅显著[4][31] - 4月工企名义库存同比下行0.3pct至3.9%,实际库存当月同比下行0.1pct至7.0%[4][36]
利润修复的持续性?——4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7 17:18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2.9%,主要受益于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其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增加2.7个百分点,费用贡献增加0.5个百分点 [3][9] - 实际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5.5%,对利润增速贡献4.9%,PPI小幅回落背景下仍具韧性 [3][9]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增加59.7个基点至84.3%,上行幅度弱于季节性(+103.4个基点),家具、服装、汽车等行业成本率显著回落 [17] - 石化链、冶金链成本率分别上行37.3个基点至86.5%、回落18.2个基点至87%,表现弱于2019年以来4月平均降幅(294.5、183.3个基点) [17] 营收表现 - 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当月同比较前月下行3个百分点至2.1%,回落幅度最大 [27] - "抢出口"支撑消费制造链营收保持较高增速,当月同比较前月回落1.5个百分点至7.8% [27] - 基建投资稳定带动煤炭冶金链营收增速仅较前月下行1.1个百分点至5.2% [27] - 食品、酒和饮料、农副食品营收增速显著上涨,当月同比分别较上月上行8.8、7.0、2.9个百分点至4.7%、10.9%、4.9% [50] 利润结构 - 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明显,同比分别较前月上行29.1、27.4个百分点至58.3%、33.1% [46] - 汽车、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利润同比回升,分别较前月上行25.8、18.1、14.3个百分点至-2.2%、30.8%、60.8% [46] - 外商企业、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当月同比分别上行1.7、0.4个百分点至1.9%、4.1%,而国企利润大幅回落10.2个百分点至-17.4% [55] 库存动态 - 4月工企名义库存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3.9%,实际库存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7.0% [61] - 上游、中游实际库存增速分别回升0.2、0.9个百分点至17.1%、5.8%,下游库存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至7.2% [61] 后续展望 - 关税扰动可能滞后体现,参考历史经验,加征行业利润率受资产周转率下滑和刚性成本上升影响,利润增速回落幅度或超过营收 [33]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消费制造链成本率维持高位,叠加出口不确定性,工业利润修复持续性存疑 [33][77]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同题共答?
新华社· 2025-05-27 16:06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两者差距显著[1] -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科研产业化面临的主要痛点[1] - 科学家思维更关注技术先进性,企业则需兼顾产品性价比和市场前景,双方存在天然鸿沟[2] 产学研合作挑战 - 科研人员缺乏与投资人对接的渠道,需要搭建更多交流平台[2] - 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常处于平行状态,需企业作为桥梁找到结合点[2] - 部分科研机构已转变思维模式,从技术导向转为需求导向,半年解决3个合成数据产业化难题[2] 创新合作机制 - 成立"青年科学家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联合近200家上市公司和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3] - 采用产业沙龙、孵化营、项目对接等模式推动"需求牵引型"成果转化[3] - 首批聚焦机器人、生物制造、AI应用三个细分领域进行精准对接[3] 成功合作案例 - 电子皮肤、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通过联合体实现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3] - 康养产业技术需求与科研团队成果快速匹配,从对接到成立合资公司效率显著提升[3] - 中重科技与高校合作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2]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审议通过,聚焦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三大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26 09:17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1] - 聚焦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共性技术攻关、政策优化及服务体系健全[1] 行动方案聚焦领域 -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覆盖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推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 - **新型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管理办法、修订行业规范)和废旧光伏组件(预研政策、布局回收能力)[2] - **清洁低碳氢工业应用**:突破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等多场景[2] 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 核心方向包括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2][3]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优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设备与工艺,提升能效并减少污染[4][5] 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需从生产端融入清洁能源,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产业与环保协同[6] 共性技术攻关与标准完善 - 突破共性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碳排放标准、绿色制造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7] 政策优化与服务体系健全 -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激励企业绿色转型,配套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技术认证服务[8]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突破?国常会发布新行动方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5:11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1] - 会议提出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1] - 会议指出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1] - 会议明确需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1] 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国家层面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20%,能耗、水耗达行业先进水平[1] - 近三年绿色工厂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项目万余项,总投资超2500亿元[1] - 国家层面累计培育491家绿色工业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1] - 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超95%,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可持续发展[1] 制造业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制造业整体面临绿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2] 未来政策方向 - 工信部将制定《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碳足迹核算标准[2] - 针对废旧动力电池,将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 - 针对废旧光伏组件,提前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准备[2] - 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瓶颈,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2]
《制造业绿色低碳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环球网· 2025-05-24 10:20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制造业绿色转型方向,绿色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1]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3] - 新兴产业需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碳足迹核算标准 [3] - 提前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加快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3]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 推动建立覆盖更全面、权责更清晰、方式更多元、治理更高效的补偿机制,细化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 [4] - 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拓展补偿领域,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补偿方式 [4] - 健全奖罚分明制度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研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4]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 - 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显示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4]
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05-23 23:16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与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1][3] - 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将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3][4] - 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及资源循环利用,提前布局废旧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 [3][4]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会议提出健全覆盖更全面、权责更清晰、方式更多元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原则 [2][5] - 重点推进大江大河干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生态要素补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5] - 中国已施行全球首个《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但当前横向补偿仍存在市场机制不优、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 [5]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此前已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 [3] - 生态环境部强调以深化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