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

搜索文档
利润修复的持续性?——4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7 17:18
核心观点 - 4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2.9%,主要受益于成本、费用压力边际改善,其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增加2.7个百分点,费用贡献增加0.5个百分点 [3][9] - 实际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5.5%,对利润增速贡献4.9%,PPI小幅回落背景下仍具韧性 [3][9]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增加59.7个基点至84.3%,上行幅度弱于季节性(+103.4个基点),家具、服装、汽车等行业成本率显著回落 [17] - 石化链、冶金链成本率分别上行37.3个基点至86.5%、回落18.2个基点至87%,表现弱于2019年以来4月平均降幅(294.5、183.3个基点) [17] 营收表现 - 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当月同比较前月下行3个百分点至2.1%,回落幅度最大 [27] - "抢出口"支撑消费制造链营收保持较高增速,当月同比较前月回落1.5个百分点至7.8% [27] - 基建投资稳定带动煤炭冶金链营收增速仅较前月下行1.1个百分点至5.2% [27] - 食品、酒和饮料、农副食品营收增速显著上涨,当月同比分别较上月上行8.8、7.0、2.9个百分点至4.7%、10.9%、4.9% [50] 利润结构 - 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明显,同比分别较前月上行29.1、27.4个百分点至58.3%、33.1% [46] - 汽车、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利润同比回升,分别较前月上行25.8、18.1、14.3个百分点至-2.2%、30.8%、60.8% [46] - 外商企业、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当月同比分别上行1.7、0.4个百分点至1.9%、4.1%,而国企利润大幅回落10.2个百分点至-17.4% [55] 库存动态 - 4月工企名义库存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3.9%,实际库存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7.0% [61] - 上游、中游实际库存增速分别回升0.2、0.9个百分点至17.1%、5.8%,下游库存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至7.2% [61] 后续展望 - 关税扰动可能滞后体现,参考历史经验,加征行业利润率受资产周转率下滑和刚性成本上升影响,利润增速回落幅度或超过营收 [33] - 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消费制造链成本率维持高位,叠加出口不确定性,工业利润修复持续性存疑 [33][77]
东睦股份: 东睦股份关于子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7 17:14
子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 - 东睦股份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子公司董事的议案 同意对部分子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人选进行调整 [1] - 东睦(天津)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不设立董事会 委派闫增儿担任其董事 [1] - 各子公司根据章程约定履行相应的变更程序 [1] 工商变更登记完成情况 - 东睦(天津)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已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等工商登记手续 并取得换发后的《营业执照》 [1] - 变更后工商登记信息如下: - 名称:东睦(天津)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201117581428540 - 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 - 住所: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区赛达二大道16号 - 法定代表人:闫增儿 - 注册资本:15,200万元 - 成立日期:2004年7月9日 -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用于各类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动工具的粉末冶金制品及相关产品 并提供相关服务 [1]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同题共答?
新华社· 2025-05-27 16:06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同题共答?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一个顶刊好成果,为啥出了实验室却进入不了市场?科学家有成果,企业有需求,为啥总是匹配不上? 近日,记者旁听了一场特别的闭门研讨会。会上,数十位来自科研一线的青年科学家与数十位上市公司 负责人围坐一桌,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难点,坦诚交流、各抒己见,在碰撞中寻求"解题思路"。 《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相比之下,2022年的调查显 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我既是科研人员,也在学校里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当前我们在科研产业 化上面临的一大痛点。"作为最先发言的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强开门见 山。 近年来,从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到拓宽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从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到加快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记者在研讨会现场看到,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力量正在努力探索、改变,推动科学家和企业家同题共 答、双向奔赴、各得其所—— 深圳粤港 ...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审议通过,聚焦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三大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26 09:17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1] - 聚焦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共性技术攻关、政策优化及服务体系健全[1] 行动方案聚焦领域 -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覆盖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推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 - **新型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管理办法、修订行业规范)和废旧光伏组件(预研政策、布局回收能力)[2] - **清洁低碳氢工业应用**:突破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等多场景[2] 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 核心方向包括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2][3]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优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设备与工艺,提升能效并减少污染[4][5] 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需从生产端融入清洁能源,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产业与环保协同[6] 共性技术攻关与标准完善 - 突破共性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碳排放标准、绿色制造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7] 政策优化与服务体系健全 -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激励企业绿色转型,配套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技术认证服务[8]
青春“湘”聚,听金种子花开的声音
长沙晚报· 2025-05-26 07:09
赛事概况 - 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长沙举行,主题为"青春'湘'聚 竞创未来",设置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大赛道 [3] - 大赛共颁发16个金奖、32个银奖、48个铜奖和63个优胜奖 [3] 参赛项目亮点 - 传统产业赛道聚焦现代石化与绿色矿业升级,优势产业赛道展示工程机械智能化解决方案 [4] - 新兴产业赛道涵盖新能源与"文化+科技"融合模式,未来产业赛道聚焦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前沿领域 [4] - 芬兰大学刘喆团队凭借《空天星链NFIPC——新一代量子太空通讯及产业化》项目获新兴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致力于构建"星地量子链路闭环体系" [4] - 中南大学王奕彩团队凭借《吃'矸'渣净——建材冶金融合助力打破煤矸石综合治理困局》项目获传统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攻克煤矸石低碳高值化利用难题 [7] - 长沙学院刘保男团队凭借《"云途杖引"——杖尖智绘山河,云端探引幽途》项目获优势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研发的智能登山杖已在多个景区落地,单日营收突破2万元 [8] 长沙创业生态 -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5亿元,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与团队"合伙创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可豁免偿还投资 [10] - 湖南湘江新区提供高效企业注册服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高校创业者可享受最长3年的办公场地服务费减免 [11] - 长沙市已有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70家,在孵实体总数近6000个,计划打造200人的创业导师团 [11] - 长沙提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口号,鼓励大学生来湘留湘创业 [11]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突破?国常会发布新行动方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5:11
南都讯记者王玮发自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 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 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我国制造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整体仍面临绿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够优 化、资源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2024年10月23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也曾透露,下一步,将着眼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 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一批碳足迹核算标准。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聚焦废旧光伏组件等,提前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的 瓶颈制约,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会议强调,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 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 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要加强共 ...
《制造业绿色低碳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环球网· 2025-05-24 10:20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制造业绿色转型方向,绿色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1]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3] - 新兴产业需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碳足迹核算标准 [3] - 提前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加快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3]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 推动建立覆盖更全面、权责更清晰、方式更多元、治理更高效的补偿机制,细化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 [4] - 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拓展补偿领域,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其他生态环境要素补偿方式 [4] - 健全奖罚分明制度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研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4]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 - 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显示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4]
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05-23 23:16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 2027年)》,研究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关举措,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 草案)》。 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 业化绿色底色。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强共性技术攻关。 会议指出,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 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推动建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 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推进 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 升级。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会议还指出,要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相关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支 ...
国常会最新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5-23 20:49
国常会最新部署。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政策供给,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加 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锻造 产业绿色竞争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2024年10月23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曾透露,下一步,将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发 展机制,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 加快研制一批碳足迹核算标准。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聚焦废旧光伏组件等,提前 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 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研究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关举措,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 案)》。 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 业化绿色底色。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 ...
凯达重工拟A股IPO:65岁董事长许亚南修造厂工人出身,妹夫任副总、外甥女任董秘
搜狐财经· 2025-05-23 11:18
公司IPO进展 - 公司已完成北交所IPO辅导工作 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自2023年10月起共开展5期辅导 [2] - 民生证券与公司于2023年10月16日签署辅导协议 并按相关规定开展辅导工作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 注册资本1.65亿元 法定代表人许亚南 主营业务包括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2] - 公司股权结构为:国冶控股持股70.91% 嘉融创投和嘉德创投各持股14.55%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6亿元(45997万元) 同比增长1.85% 毛利率23.93% 较上年同期26.77%有所下降 [2][3] -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6274万元 同比减少3.94% 扣非净利润5929万元 同比减少4.73%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计算)14.77% 较上年同期17.07%下降 基本每股收益0.38元 同比下降5% [3] 公司治理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许亚南与万亚英夫妇 通过控股股东国冶控股间接控制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 [4] - 高管存在亲属关系:副总经理万伟华为许亚南妹夫 董秘蒋薇为万亚英外甥女 [4] - 除独立董事外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均为嘉融创投/嘉德创投有限合伙人 其中许亚南持有两家创投企业78.54%和68.96%出资份额 [4] 实控人背景 - 许亚南1959年出生 大专学历 拥有丰富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多家冶金相关企业 2001年起执掌国冶控股 2007年创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至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