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
搜索文档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3:52
深港通关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位居深圳口岸第一 [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7月13日罗湖口岸单日客流达29.7万人次创历史记录 [2]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港客占比达30%,餐饮业态占40%,永辉超市和米兜乐园成为港人消费热点 [4] 医疗跨境服务扩展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每月平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覆盖口腔科、骨科、中医科等多科室 [7]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服务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深圳医疗成本仅为香港五分之一 [8] - 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引进2款港澳药品和器械,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10] 产业协同与规划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罗湖产业方向一致,聚焦商贸、金融、新兴产业及口岸经济 [12] - B1地块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聚焦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领域 [2][13] - 罗湖提出"三力三区"目标,主攻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文旅与区域融合 - 2025年罗湖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电竞赛事等活动,展示新地标和文旅资源 [6] - 光之殿堂艺术地标将于明年年底亮相,设计包含礼堂、音乐厅等沉浸式体验设施 [7] - 深港中西医跨境转介合作在罗湖试点,推动两地医疗规则互通和远程诊疗 [10]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06
深港通关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 位居深圳各口岸第一[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 7月13日罗湖口岸单日客流达29.7万人次创历史记录[2] - 港人占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整体客流30% 商场40%业态为餐饮且多家首店成为引流利器[2] 港人消费场景扩展 - 香港消费者需求从餐饮延伸至高品质购物 永辉超市"胖东来版"成为热门选择[3] - 带娃家庭推动儿童娱乐需求增长 米兜乐园成为重要亲子场所[3] - 2025年罗湖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电竞赛事等多类型活动吸引港客[4] 跨境医疗发展现状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月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 覆盖口腔科/骨科/中医科等多科室[5]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服务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 增长超10倍[5] - 深圳医疗价格约为香港五分之一 性价比优势显著[5] 医疗规则互联互通 - 罗湖区人民医院2024年9月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机构 已引进2款港澳药品及多款器械[6] - 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包括磷酸芦可替尼乳膏/瑞玛奈珠单抗等新药[6] - 罗湖成为深港中西医跨境转介合作首个试点区 构建跨境医疗合作平台[6] 深港产业协同规划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罗湖产业方向高度契合 重点发展商贸/金融/零售及新兴产业[7] - 罗湖2023年提出创建"三力三区" 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定位为主攻赛道[7] - 深港合作进入4.0版本 涵盖产业/市场规则/民生生活三方面融合[7] 产业空间建设进展 - B1地块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聚焦生命健康前沿领域[9] - 总用地面积10.02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机制[9] - 联动香港沙岭数据中心 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首选试验场[9] 口岸经济升级改造 - 莲塘口岸附近第七工业园等老旧工业区启动升级焕新[9] - 文锦渡口岸货运功能转移后 将对超过20公顷土地进行升级开发[9] - 罗湖积极推动深港两地新兴产业相互衔接与融合发展[9]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04
口岸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 位居深圳各口岸第一[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 8月多次刷新单日客流记录[2]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港客占比达30% 餐饮业态占比40%[2] - 香港顾客消费需求从餐饮延伸至高品质购物与儿童娱乐[3] - 永辉超市"胖东来版"和米兜乐园成为港人热门消费场所[3] 医疗融合与跨境服务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每月平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5] - 香港患者就医范围从口腔科扩展至骨科、中医科等全科室[5] - 跨境就医价格约为香港的五分之一[5] - 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 已引进2款港澳药品和2款医疗器械[5] - 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并与香港保险机构对接跨境直赔系统[5][6] 产业协同与空间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1] - B1地块总面积10.02万平方米 聚焦生命健康与人工智能产业[8] - 联动香港沙岭数据中心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试验场[8] - 第七工业园升级焕新 文锦渡口岸20公顷土地开发[8] - 产业方向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南金融、北创科"规划高度契合[7] 文旅融合与区域联动 - 2025年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及电竞赛事[4] - 光之殿堂艺术地标将于2025年底亮相[4] - 从香港旺角至罗湖口岸仅需1小时车程[2] - 罗湖成为近半数香港人来深第一站[2]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2019-2023年)[5]
惠州设立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规模达2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0 15:40
基金概况 - 惠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近日注册成立,规模达2亿元 [1] - 该基金是惠州市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旨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产业化 [1] 出资与运营模式 - 基金由惠州市政府联合粤科创投、东江实验室、惠州市国投、博罗县建工集团等多方共同出资成立 [1] - 基金注册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 [1]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1]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将结合惠州市"2+1"产业体系进行投资,即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产业 [1] - 基金瞄准大型科研平台、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技成果,推动其落地转化 [1] 考核机制 - 基金注重整体效能评价,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目标 [1] - 对已严格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但仍产生的投资损失,给予最高50%的风险容忍度 [1]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惠州作为制造业大市,拥有大量科技型企业,基金将促进其快速发展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 -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被视为关键 [1] - 惠州已逐步形成"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的投融资基金链条体系 [1] - 目前惠州正推动仲恺高新区组建人工智能培育发展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 [1]
华邦健康: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9 17:14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为59.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9.22亿元微增0.3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增长23.90%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未披露具体数值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10%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969元/股,同比增长24.15%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7%,较上年同期提升0.99个百分点 [1]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为296.5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6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7.48亿元,同比增长4.41% [2] - 资产负债率为46.17%,较上年末的47.46%有所改善 [4] 股东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3,829户 [2] - 控股股东重庆汇邦卓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8.71%,持股数量3.70亿股,其中质押1.85亿股 [2] - 实际控制人张松山直接持股5.91%,持股数量1.17亿股,其中质押6,191万股 [2]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1%)及多家机构投资者 [2] 债券情况 - 公司存在"华邦EB"可交换公司债券,债券代码117227,发行规模6亿元,票面利率0.1% [4] - 该债券发行日为2025年4月22日,到期日为2025年4月22日 [4]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9.17,较上年同期的7.07有所提升 [4] 公司治理与分配方案 - 董事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19.80亿股扣除回购股份后的数量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 [1] - 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1] - 所有董事均出席审议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1] - 报告期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6]
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创廊道
北京晚报· 2025-08-19 16:43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7.1%的高增长 [1] - “十四五”时期全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 [6] 科技创新与研发实力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 [2] - 沙河高教园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北航空天产业园、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已投用,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 [2] - 南口镇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年内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 [2] - 马池口镇依托北大“新校区+新工科”,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承载空间年底将封顶 [2] - 南口、马池口两大“创新极核”建成后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高水平编制南口、马池口科学家小镇规划,借鉴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级大学城建设经验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医药健康产业集聚企业2854家,获批1类创新药11个,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达9.7% [4] - 先进制造产业2023年全区收入突破16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实现翻番、达到15% [4] - 先进能源产业聚焦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赛道,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个,2023年产业收入达2532亿元 [4] - 大尺度规划G6科创走廊、G45产业走廊以及京北生态走廊 [4] - 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以生命科学、数字智能和科教集群为特色 [4] - G45产业走廊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由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等多个组团支撑 [5] - 京北生态走廊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生态空间 [5] 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 - 五年来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个 [6] - “清香未来城学校”将于2024年9月开学 [6] - 获批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托育园和全市首家普惠医养融合服务中心 [7] - 在回天地区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 [7] - 回天行动计划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7.8%的居民对提升效果认可 [7] - 目前正在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 [7]
15家境外企业来深寻找好项目
深圳商报· 2025-08-19 15:25
活动概况 - 龙华区投资推广中心主办"链通境外·聚势龙华——2025境外优质项目产业合作交流会" [1] - 15家境外企业代表与深圳市前海德成产业服务、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领域社会机构参与 [1] - 活动形式包括政策解读、项目路演、实地考察 [1] 产业展示 - 龙华区宣传片集中展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时尚创意四大主导产业 [1] - 活动重点推介"龙舞华章"人才政策,涵盖科研配套、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全链条支持 [1] 企业路演与对接 - 15家境外企业代表围绕医药、AI科技、生物技术、大健康等领域展开路演 [2] - 企业提出"共建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落地"等具体合作方向 [2] - 政企座谈环节深入探讨合作模式、要素保障等议题 [2] 实地考察 - 与会嘉宾走访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美团科技有限公司及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 [2] - 参观内容包括双创服务模式、科技企业成果及城市规划展示 [2]
48万人干出444亿!浙江最年轻县级市冲刺500亿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3:04
城市发展背景 - 2019年撤销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 成为全国首个"镇改市" [2] - 2024年GDP达443.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GDP超125亿元 同比增长6.7% 高于浙江省同期增速 [2] - 常住人口不到48万人 [2] 印刷产业演变 - 上世纪90年代印刷业年均增速超80% 90年代末企业总数近800家 从业人员4.5万人 行业总值超30亿元 [3] - 产业曾面临"低小散"发展瓶颈 存在低价竞争和知识产权问题 [3] - 通过引入环保设备及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2024年印刷包装全链条产值约200亿元 较2019年近乎翻番 占GDP六成 [4] - 印刷业持证技工从2019年1人增至2024年3859人 [4] - 产品延伸至文创潮玩、儿童图书、IP盲盒等高附加值领域 [4][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69.16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55.5% 同比增速15.8% [6] - 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3家 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15家 分别为2010年末的5倍、4倍、4倍 [6] - 重点布局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落地华润电力超洁净能源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和蓝科途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超50亿元)等重大项目 [7]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 - 推行"大部制+扁平化"改革 党政机构数量仅为同类单位40% [8] - 实现企业审批全领域"一枚印章盖到底" [8] - 2024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2万户 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2.05万户 相当每四位常住人口中有一位从商 [8] - 创业环境被形容为"开公司像网购一样方便" [9] 发展模式总结 - 成功要素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红利三者协同 [9] - 发展路径包含传统优势革新、新兴产业规模化及改革深化 [9]
万亿投入撬动创新生态!浙江持续打造科创高地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22:19
科技创新投入量化目标 - 到2027年全省科技创新投入超9000亿元 到2030年突破1.1万亿元 [1] - 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超3600亿元且占GDP比重3.4%以上 2030年超4500亿元占比3.5%以上 [2][6] -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2027年达1500亿元以上 企业投入占比近八成约7000亿元 [3][4] 政府投入机制 - 财政科技资金增幅需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各级政府科技投入预算原则上只增不减 [2] - 将产学研合作项目及顶尖人才自主选题项目纳入省重大科技计划 要求横向经费累计实际到账300万元以上 [3] - 建立国企研发费用刚性增长机制 要求省属国企研发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 [4] 企业激励措施 - 对研发强度高且基础研究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按研发费用比例给予财政奖励 [4] - 通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上升为省重大科技计划 [3] - 实施11个设区市研发经费占比均超全国平均目标 强化区域协同 [3] 高校与科研机构改革 - 高校科研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需合计投入超900亿元 [4] - 通过双一流196工程和科技副总计划推动人才向企业流动 每年遴选100名高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4] - 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 解决企业技术攻关能力不足问题 [4] 科技金融创新 - 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 做大省科创母基金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 创新开发概念验证贷和中试贷等金融产品 支持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和先投后股保险 [5] - 鼓励金融机构单列科技企业信贷规模 实行差异化管理 制定科技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清单 [5] 重点产业布局 - 聚焦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建设 [2][6] - 依托杭州医药港和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6] - 通过深化研判机制及时调整投入方向以匹配产业需求 避免撒胡椒面式投入 [6]
江苏扬州各地力拼发展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9:27
地区经济发展 - 江都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8亿元 同比增长6.4% [3] - 邗江区推动装备制造 微电子 生物健康等重点产业壮大规模 全年开票目标分别超500亿元 250亿元 100亿元 [4] - 广陵区力争全年招引科技型企业215家 推动金属新材料 数控装备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4] 产业创新与转型 - 邗江区构建"四位一体"推进体系 聚焦"智改数转网联"作为转型发展关键增量 [4] - 广陵区迭代升级"科创政策2.0"和"人才政策4.0" 推动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 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做大规模 [4][5] - 生态科技新城聚焦高水平创新主体 高能级科创平台 高质量科技园区和高浓度科创生态建设 [5] 文旅产业发展 -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上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522.6万人次 其中购票游客565.9万人次 同比增长2.4% [5] - 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 同比增长2.5% 重点围绕"引客入扬"和消费牵引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