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呵护每一颗创新的种子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35
公司概况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6月 是新型研发机构 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 高端装备制造等省市优势产业开展创新研究[6] - 机构通过"早期拨转股+中期风险投资+成熟期产业资本介入"的持续助推孵化机制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6] - 截至2025年8月 已设立专业研究所 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公共服务平台等90余家创新单元[7] 创新机制 - 采用"拨转股"创新资金支持模式 前期以科研项目经费方式投入 后期在项目成熟后进行市场化融资时转成股权[6] - 通过该机制已支持数十个早期科创项目团队完成成果转化关键第一步[6] - 典型案例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暴发性心肌炎血液快速检测方案 目前已处于临床阶段并计划今年上市[6] 孵化成果 - 空地一体智能交通研究所执行所长邰鑫来团队在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两年间年订单量增长4至5倍[4] - 该团队员工人数从2023年初落户时的10人增加到30多人[4] - 武创院在产业化阶段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聚合 已为团队找到三家客户[4] 产业聚焦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产高蛋白玉米 电站巡检运维机器人 微创心肌旋切系统等创新产品[2] - 机构致力于链接国内外高校院所 行业龙头企业 头部投资机构等创新资源[6] - 形成"因聚而变 惟创则新"的创新生态 为光谷提供持续创新动能[7]
哈尔滨片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加速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1:32
制度创新与开放成效 - 累计形成自主创新案例292项 其中57项入选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企业许可"无感续证"入选国家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1] - 2022年至2024年末累计新设立企业1.22万户 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94.9% [1] -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14% 对俄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达74.8% 实际利用外资占省市比重分别增至20.6%和33.7% [1] 贸易结构优化与业态创新 -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扩大 广瀚燃气轮机获29.5亿元37台高端装备出口合同 创国内燃气轮机装备订单纪录 已交付27台 [2] - 累计出口二手车9144辆 金额9.66亿元 机电产品累计出口99.3亿元 同比增长62.8% [2] - 服务贸易创新成效显著 俄速通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与哈电国际智能运维项目分获2022、2023年服贸会案例奖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18家 对接11个俄罗斯高校科技项目 引入俄白等国领先技术成果并实现转化 [3] - 202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0家 累计达1323家(占全省26.3%) 三年实现数量倍增 R&D投入强度全省领先 [3] - 实施设备更新技改项目47个 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7个 推动老字号企业焕发新活力 [3]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围绕同创普润、博实自动化等链主企业集群化发展 新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3% [4] - 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占全省30%) 天晴干细胞、北科生物在细胞再生与生物合成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和技术突破 [5] -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大科学装置投用一年 为150余家企事业单位、1000余型宇航元器件研发提供测试服务 [5] 跨境平台与物流体系建设 - 哈尔滨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 全市首家跨境电商快件监管中心投入运营 [6] - 在莫斯科设立投资服务促进中心 实现离岸发证和营业执照跨境领取 成立全国首家对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跨境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6] - 构建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跨境物流体系 哈欧/哈俄班列常态化运营 "龙贸通"平台覆盖15个国家铁路运输数据 [6]
汇洲智能股价下跌2.64% 上半年营收增长19.28%
金融界· 2025-08-28 01:48
股价表现 - 股价报4.0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 跌幅2.64% [1] - 当日成交额5.48亿元 换手率6.62% [1]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041.31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6254.00万元 [2]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营收5.48亿元 同比增长19.28% [1] -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贡献营收4.91亿元 同比增长18.94% [1] - 大模型数据服务业务收入3646.37万元 同比增长52.41%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和大模型数据服务 [1] - 旗下齐重数控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产品包括重型立式车床、卧式车床 [1] - 通过并购上海壹亘拓展五轴加工中心业务 [1] - 子公司热热数据布局AI数据标注领域 上半年营收增长52.41% [1] - 近期逐步剥离传媒业务 聚焦两大核心主业发展 [1]
海目星: 2025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0:12
提升经营质量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 公司深度参与固态电池设备开发,成为业内首家同时布局"氧化物+锂金属负极"和"硫化物+硅碳负极"两条技术路线的企业,并向全球领先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前中段关键设备[1] - 在液态锂电池领域突破激光表面处理、激光干燥及轧辊清洗三项核心工艺技术,显著提升电池浸润效率和快充性能,降低涂布干燥能耗,改善极片开裂[2] - 圆柱电池制造方面提供揉平极耳/全极耳整线解决方案,新推出转塔揉平机、集流盘激光焊接机等设备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2] - 消费电子领域完成超宽金属卷料接带机与成型金属卷料智能接带机的技术攻关并实现交付,BST空间光系统在硬脆材料加工与增材制造应用中持续验证[2] - 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在医疗器械领域突破,研发出胰岛素泵自动化线,产出提升130%,人力需求降低75%[3] - 自研TOPCon背面激光减薄设备为行业首创,可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已获得批量订单,正面技术正在客户端验证[3] - BC电池大光斑激光开膜设备通过高精度激光图形化与除尘技术协同,提升客户端量产线光电转换效率[3] - 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完成应用测试平台搭建和实验室验证,获三甲医院专家高度评价[3] - 便携式紫外线光疗仪成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进入销售阶段[3] - 钣金领域研制大幅面单平台高速机、HF-G高速激光切割机等创新产品,高速激光切割机效率较市场均值提升30%以上,钣金业务订单同比增长174.7%[4] - 新型显示领域实现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高速定位与精准对位突破,巨量焊接设备完成G2.5代面板开发并实现小批量量产,激光修复设备攻克芯片去除等关键技术[5] - 与福州大学研制出国内首款晶圆级非接触电致发光检测样机FED-NCEL,突破Micro LED巨量检测技术瓶颈[5] - 实现多材料高精度打印技术,同一平台四材料同步打印[5] 持续自主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8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3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授权专利1,102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13件[5] - 不断改进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和业务开拓力度,整合优秀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加快研发成果转化[5] 完善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积极筹备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部分监事会职权,调整三会架构,系统性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5] - 完善第三届董事会建设,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聘职工代表董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专门委员会职能,提升独立董事履职效能[5]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与履职 - 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多层级对控股股东、董监高人员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等领域加强监督[6] -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合规培训,提升全员守法合规意识,组织专项主题培训并安排专题小结考试,每半年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6] 投资者回报与长期价值提升 - 高度重视股东投资回报,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利润分配政策、决策程序及调整机制,强化回报股东意识[6]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因此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不断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在确保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升长期可持续的投资价值[7]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沟通 - 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原则,优化内外部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机制[7] - 形成信息披露层级把关负责机制,通过多人交叉审核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和准确高效[7] - 通过投资者热线、邮箱、上证e互动、分析师会议、现场参观及业绩说明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8] - 2025年上半年举办1次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累计完成24次投资者调研与路演,参加约16次券商投资策略会[8] - 通过公众号、发布会、媒体矩阵等渠道精准覆盖重大事项,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与品牌价值深植[8] 持续评估与市场形象维护 - 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良好业绩表现和规范治理积极回报投资者[9]
IPO变革两周年:IPO结构性回暖 A股科技属性愈发显著
贝壳财经· 2025-08-27 16:25
IPO市场回暖表现 - 2025年截至8月27日66家企业成功IPO 首发募集总额达65268亿元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3] - 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且未出现一例破发 [3] - 2025年上半年IPO数量和融资额实现双增长 工业、科技和新材料领域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总量86%和89% [6] 政策与监管变革 -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推动注册制从量到质的深层改革 [1][3] - 2024年推出并购重组六条 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本运作路径 推动市场向动态平衡转型 [3] -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意见要求交易所坚守板块定位 严格执行审核标准 [7] -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重点支持卡脖子企业和新兴产业 [5] 市场结构变化 - 硬科技企业成为上市主力军 近两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70% [2][6] - 申报企业因财务问题撤回材料比例下降 具备核心技术企业成为市场主流 [6] - IPO终止情况放缓 2025年撤回IPO企业数量81家 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77% [7] 未来发展趋势 - IPO市场将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硬科技与先进制造领域 [6] -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将获得更多上市机会 [6] - 监管审核重心侧重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创新成色和内在价值 [10] - 未来IPO将建立更稳定可预期的发行机制 伴随慢牛行情理性回升温和放量 [9][10]
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召开—— 业界共探制造业智能化新生态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14:36
大会核心内容 - 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在北京召开 聚焦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驱动制造模式革新 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1] - 会议主题为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驱动制造模式革新 旨在探索制造业智能化生态建设路径[1] 政策导向与战略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过去十年中国智能制造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 解决方案能力跨越和标准引领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 - 面对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技术浪潮 需加快建设创新引领 安全可靠 开放协同的解决方案体系[1] - 提出三方面重点举措:强化技术融合打造自学习自决策行业解决方案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国产高端装备与工业软件集成创新 拓展全球合作建立技术交流与标准共建长效机制[1] 技术发展趋势 - 数字孪生作为信息物理系统与数实融合理念的深度体现 正从根本上重塑智能制造未来路径[2] - 真正智能工厂需将数字孪生贯穿企业研发 生产 服务等全流程 通过AI 物联网 大数据技术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2]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创新 具身智能突破解决方案物理边界[2] - 通过感知-决策-行动闭环实现自学习自优化 将物理不确定性转化为数字可控变量 满足石化 钢铁 汽车 高端装备等行业复杂应用场景需求[2] 人才与生态建设 - 智能制造本质是"人-信息-物理系统" 核心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工程技术队伍[2] - 需培养掌握细分行业制造知识且具有工程实施经验的供应商 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2] - 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良性发展生态》倡议 启动供应商服务等级认证工作[3]
700.6万件,增长!激活“沉睡专利”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央视网· 2025-08-27 12:53
知识产权数量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53.1万件 [1] - 有效注册商标量达700.6万件 [1] - 两项指标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1]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 新建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宁夏/新疆/广西柳州/四川绵阳 [4] - 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 [4] - 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4] 企业培育与专利转化 - 全国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入选2361家西部高成长性企业 [7] - 西部企业数量占全国总入选量的25% [7] - 陕西高校科研机构盘点存量专利近9万件 [10] - 其中6.3万件进入全国可转化专利资源库 [10] - 近3年高校科研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转让专利超1.2万件 [10]
这个中部小县善做国际生意
新华网· 2025-08-27 10:02
走进位于江西进贤产业园的隆莱生物合成车间,30余台反应釜高速运转,正在加紧生产心血管药物 的中间体。"这是隆莱生物的主营产品,70%以上出口到欧美地区和印度,广受全球仿制药客户群体青 睐。"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葛亚东说。 这是一家不太起眼的内陆企业,却和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保持长期合作,靠的是在原料药和关 键中间体方面的创新力。 "以市场上畅销的降压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例,我们凭借行业领先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技术优 势,一举拿下这款仿制药的关键中间体项目。"葛亚东介绍。 隆莱生物研发与生产的产品主要覆盖慢性病和肿瘤领域。葛亚东说,作为创新驱动型企业,公司将 研发人才梯队建设视为企业发展命脉,每年研发投入占企业营收10%以上,逐步将手中80余项国内外发 明专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把中国的纸和土变成世界夜空的璀璨烟火、传承千年的毛笔衍生出精致时尚的美甲 笔……进贤这个中部内陆县城,创新力在不断转化为看得见的竞争力。(记者 刘婧宇) 科技创新正成为进贤县产业崛起的新引擎。医疗器械、钢构网架是当地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 群,被形象地称为"一根针""一张网"。为有效激发产业升级动力,进贤县科技工信部 ...
润邦股份股价微跌0.56%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12.2%
金融界· 2025-08-27 02:00
股价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7.0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6% [1] - 当日盘中波动区间为6.86元至7.11元 [1] - 成交额1.71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36亿元 同比微降0.42% [1] - 扣非净利润1.64亿元 同比增长12.2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同比增长208.89%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制造 [1] - 涵盖物料起重搬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配套领域 [1] 运营指标 - 存货较上年末增长42.61% [1] - 合同负债增长70.22% 显示订单储备增加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75.31万元 [2]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5010.99万元 [2] 股东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部分股东持股比例有所上升 [1]
攻克可控核聚变“卡脖子”技术 合锻智能上半年营收增8%,净利却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1:5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8.23% [1][2] - 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 同比减少11.39% [1][2] - 色选机收入4.89亿元 液压机收入3.04亿元 机压机收入1.46亿元 三者合计占营收比重95%以上 [2] - 其他产品收入763.96万元 [2] 业务构成 - 高端成形装备和智能分选设备为主业 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等产品 [1] - 高端成形机床应用于汽车、家电、锻造、船舶、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1] - 智能光电分选设备用于农产品及工业品领域 [1] 可控核聚变业务进展 - 2024年中标聚变新能BEST真空室项目1-4段 总金额2.09亿元 [2] - 2025年5月完成"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 [3] - 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 [3] - 真空室扇区制造进入最终成环准备阶段 [3] - 参与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 承担重要角色 [3] - "聚变堆真空室精准成型及高性能焊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3] 行业地位与治理 - 董事长严建文担任聚变产业联合会理事长及总工艺师 [2] - 兼任聚变新能董事长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 [2] 核聚变行业前景 - 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 [3] - 已进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 Q值突破可能引爆商业化革命 [3]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3314.9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511.1亿美元 [3]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479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8.1% [3] 行业投资动态 - 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吸引投资超过71亿美元 [4] - 美国三大公司CFS、TAE、Helion合计融资达43亿美元 [4] - 微软与Helion签署协议 计划2028年起采购聚变电力 [4] - 中国聚变新能注册资本增至145亿元 [4] - 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初创企业获数亿元融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