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搜索文档
重磅!中方反制,对美加征34%关税、中重稀土出口管制!
证券时报· 2025-04-04 18:19
关税政策调整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实施 [1][2] - 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加征关税不予减免 [3] - 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前启运且在2025年5月13日24时前进口的货物不加征关税 [4] 稀土出口管制 -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2025年4月4日起实施 [5][6] - 管制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 [6] 出口管制措施 - 商务部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 [7][8] - 11家美国企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包括斯凯迪奥公司、BRINC无人机公司等,禁止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及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9][10][11][14][18] 贸易争端与诉讼 - 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措施,认为其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15][16] - 中方敦促美方取消单边关税措施,强调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 [16] 产品输华资质暂停 - 海关总署暂停1家美国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家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及2家禽肉产品输华资质,因相关产品存在检验检疫问题 [17][18]
如何解决发展痛点?上海金山区长与企业面对面:确保诉求件件有回音
澎湃新闻· 2025-03-26 13:47
活动概况 - "投资上海"会客厅——"区长面对面"活动于3月25日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 金山区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开展专题对接 [3] - 宇领星际 御风未来 丰羽顺途 心意植保等4家低空经济企业参与座谈 金山区长袁罡现场回应企业诉求 [3] 企业诉求与政府回应 宇领星际 - 企业背景:2019年成立于苏州的无人机设计企业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航空工业国家队 为头部eVTOL企业提供设计及试飞服务 [3] - 投资计划:受上海营商环境吸引 计划在金山建设年产100架飞行器产线 [3] - 主要诉求:融资 场地 水上测试需求 [3] - 政府回应:通过长三角国创中心拨投结合与市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形成组合基金解决融资 场地和测试需求获具体回应 [3] 其他企业 - 御风未来 丰羽顺途 心意植保提出拓宽应用场景 农业无人机人才紧缺等需求 [4] - 政府措施:整合企业诉求开放政务应用场景 安排职能部门进行专场人才政策解读 [4] - 未解决问题:要求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方案 确保诉求件件落实 [4] 活动意义 - 形式价值:面对面交流精准了解企业需求 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依据 [4] - 产业影响:增强企业在金投资信心 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助力打造产业高地 [4] 参与方 - 出席人员:金山区副区长罗明陨 市经信委重大装备处 区投促办 新金山发展公司负责人 [5]
机器人战争已经在欧洲上演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8 23:06
无人机战争新阶段 - 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北部协调使用约50架无人机摧毁俄罗斯阵地,标志着战争进入人类大量撤离前线的新阶段[4][5] - 行动涉及陆空协同作战,包括装有机枪/炸药的地面无人机和投掷弹药/侦察的空中无人机[3][11] - 乌克兰在俄罗斯5:1人力劣势下依赖无人机防御,推动战争形态快速演变[4] 技术应用与挑战 - 地面无人机面临泥泞地形和信号干扰问题,需配合空中无人机增强视野和信号传输[12][15] - 中国制造机器狗被测试用于跨越障碍物执行监视任务[18] - 美国NASA火星车车轮设计被借鉴改进地面无人机悬挂系统[27] 行业影响与发展 - 乌克兰行动推动全球武装力量及制造商加速测试无人地面车辆(UGV)[17] - 荷兰国防部长评价该部队运营模式类似"掩体内的科技初创公司",展示现代战争形态[20] - 多国开发AI蜂群技术,但当前仍需人工精确协调不同指挥所[20][21] 实战效果与改进 - 行动暴露地面无人机需改进悬挂系统和地形适应能力[7][26] - 乌克兰工程团队研发10款国产UGV,涵盖90磅炸药载具至1吨排雷车等型号[26] - 视频显示俄方FPV无人机反击,乌方用机枪还击并最终占领阵地[23][24][25]
奶茶“从天而降”!未来城市,是怎样的“天空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23:08
文章核心观点 技术、市场与场景创新推动无人机从航模“玩具”发展为生产力“工具” 深圳凭借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势成为无人机产业集聚地 组合式创新使无人机与多领域技术融合并拓展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发展需建立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 深圳探索构建三维都市新范式 [1][6][9][14][17] 无人机行业现状 - 中国是无人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和应用大国 2024年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达218.7万架 同比增长101.8% 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 稳居全球首位 [1] - 自无人机至eVTOL 新能源汽车企业入局 深圳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 拥有多家龙头企业 [2] 深圳无人机产业发展历程 - 2006年汪滔在深圳创办大疆创新 初衷是做稳定的遥控直升机飞控系统 后飞控系统取得突破 推动行业升级 [3] - 航模运动曾辉煌 珠三角曾占中国70%以上航模产业份额 有产业链积淀 大疆初代产品在航模爱好者论坛售卖 [5] - 受航模启发形成的无人机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链结合 吸引创业者 底层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6] - 深圳实现从“手撮”到规模化生产 成为“无人机之都” 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全球的70%、50%以上 [7] 无人机创新与应用 - 组合式创新整合多技术 形成多维度创新范式和“场景爆炸” 我国无人机产业爆发式增长 [9] - 无人机与AI等技术深度融合 如鹏锦科技结合AI视觉识别优化飞行 大漠大智控实现万架无人机集群控制 [10][11] - 无人机与市场结合实现场景创新 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和防治作业面积增长近25% 果园和丘陵山地应用发展 [12] - 深圳以“场景试点”开辟新应用 包括外卖配送、低空物流、无人机表演、城市空中交通等 [13] 低空经济发展 - 业界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应参照地面交通 发展eVTOL等新型航空器 深圳直升机飞行量领先 但eVTOL技术未成熟 [14] - 长三角大飞机项目带动通航产业链发展 大湾区通过特区立法建立城市场景化空域管理机制 [15][16] - 深圳提出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 开展全域低空空域评估 力争到2025年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 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16] 产业变革意义 - 深圳通过立法赋权、基建重构等组合拳 推动城市发展向三维都市新范式转变 低空经济有望突破传统产业边界 实现城市治理全场景渗透 [17]
大疆、美的强制下班,大厂这次真的不逼打工人卷了?|焦点分析
36氪· 2025-03-13 08:01
企业降本增效趋势 - 大疆和美的近期因"强制下班"政策引发关注 美的佛山总部规定18:20后禁止加班 并禁止餐后返岗[3] - 美的集团1月已签发内部文件 要求简化工作方式 包括限制PPT使用 严禁非规定团建 禁止下班开会等形式主义[3] - 大疆自2月27日起实行"不准加班"政策 深圳总部晚上9点催下班 上海办公楼9点关灯[4][5] 互联网行业先行实践 - 腾讯光子工作室群2021年推出加班管理机制 包括周末双休 周三6点下班 工作日不晚于9点离开[7] - 字节跳动实行"1075"工作制 每天10点至19点工作 周末双休[9] - 互联网大厂在增长放缓背景下主动打破"996"机制[10] 企业战略调整背景 - 大疆2024年底取消夜间加班打车报销 关闭健身房等设施 缩减团建经费 改为每月500GT币(约500元)补助[10]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趋于饱和 大疆创始人曾表示200亿元是收入门槛 2017年营收已达1757亿元[11] - 美的海外收入占比超四成 2024年上半年国外营收同比增长131%至9108亿元 增速高于国内[13][14] 全球化布局影响 - 美的完成对欧洲ARBONIA climate的收购 需提升ESG形象[14] - 名创优品 海尔等出海企业同步推行简化流程 双休制等改革[15] - 企业降本增效与全球化战略形成协同效应[14][15] 国际对比视角 - 日本2019年《改正劳动基准法》规定月加班不超45小时 年不超360小时 违规最高可判6个月监禁[18] - 欧洲多国试行四天工作制 冰岛将周工时减至35-36小时且不降薪[19] - 美国硅谷企业2022年取消远程办公 推特要求每周至少40小时办公室工作[19]
深度|SemiAnalysis万字长文:中国机器人已经遥遥领先,美国若错失机器人革命恐全盘皆输,制造业回流再无可能
Z Finance· 2025-03-12 18:21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革命 -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正在引发深刻的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制造业及关键任务行业的面貌,实现24/7无间断高效运转,其产出效率远超人类[1] - 中国是全球唯一有望掌握这一层次自动化的国家,若美国未能跟进,生产能力扩张将仅惠及中国,导致美国在所有领域被超越[1] - 机器人技术是通用技术,将对纺织、电子、消费品等所有制造业部门产生横向影响,其影响呈指数级增长[2] 中国制造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内部经济体,已实现规模经济,在电池、太阳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电动汽车领域迅速推进[2] - 中国机器人本土化进程顺利推进,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0%提升至接近50%,并开始接管高端市场[3] - 美国制造机械臂成本是中国的2.2倍,且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材料,目前尚无规模化替代方案[4][5] 无人机市场案例 - 中国商用无人机企业DJI占据全球市场超过80%份额,美国消费市场高达90%,通过规模经济/过剩供应战略巩固地位[8] - 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是关键优势,如DJI可在几小时内获取深圳工厂部件,而GoPro需数周时间跨洲迭代[9] - DJI凭借成本优势导致市场供应过剩,GoPro因"利润率挑战"解散Karma项目,许多竞争对手倒闭[10] 机器人硬件与供应链 - 机器人硬件市场由少数关键参与者主导,美国在许多领域明显缺席,中国在高质量高速电机用永磁体市场占据90%份额[37][48] - 日本Nabtesco提供全球近60%的中大型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中国Leaderdrive用14年占据国内应变波减速箱市场90%份额[46][47] - 中国控制全球80%的电池芯供应,成本比北美低24%,欧洲低33%,CATL和比亚迪合计占据电动汽车电池市场53%份额[59][60] 工业机器人现状 - 全球已安装超过四百万台机器人,其中90%为传统工业机器人,10%为协作机器人,后者份额正在快速上升[30] - 协作机器人通过牺牲负载能力换取更高安全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设置[28][29] - 工业机器人需要隔离工作,因缺乏灵活性,环境微小偏差可能破坏流程,如汽车焊接任务需极高精确度[27] 移动机器人发展 - 移动机器人包括自动导引车(AGV)、移动机械臂、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AGV已被广泛部署,其他形态处于早期阶段[35][36] - 人形机器人旨在在人类居住领域发挥作用,中国Unitree G1已在美国上市,售价仅16,000美元,远低于竞争对手10-20万美元价位[75] - 中国在2024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超过27款不同人形机器人,优必选计划2025年底大规模生产近1000台[75] 中国机器人产业崛起 - 中国机器人安装量从2018年未进全球前十,到2024年以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23年全球安装量的51%来自中国[70][72] - 《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核心部件国内含量从2020年40%提升至2025年70%,聚焦自动化机床与机器人等十大优先领域[72][73] - 中国工信部发布四年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战略引擎,计划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2027年成为经济增长引擎[74] 全球竞争格局 - 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为FANUC(日本)、ABB(瑞士/瑞典)、Yaskawa(日本)和KUKA(原德国现中国),但研发投入比例较低[64][67] - 中国企业如埃斯顿、埃夫特、新松快速崛起,埃斯顿95%核心部件自产,埃夫特计划建设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超级工厂"[69] - 中国机器人公司在2023年筹集7.69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超9.9亿美元,国家支持力度远超西方[74]
低空经济专题策略报告:改革推进,上下游迈向高质量发展-2025-03-11
华西证券· 2025-03-11 19:42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到2035年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 [4][19] - 空域改革推进,为低空发展提供保障,央地政策部署加快,试点城市有望扩大 [5][6] - 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今年基建先行,投资额年均千亿以上 [7][8] - 推荐受益标的,涵盖硬基建、通用飞机等多个领域 [10] 01低空市场前景广阔,央地加快部署落地 - 低空经济是以航空器为载体、低空活动为牵引的多产业融合新经济形态,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强 [16] - 低空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政策全方位推进支持,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 [18][19] - 国家空域管理试点有序推进,首批试点城市优势明显,预计第二批试点城市将公布,提升低空空域利用率 [23] -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包括消费、作业、运输、应急安全类,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4][26] - 各省市积极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围绕基建规划、运营和生产奖补等方面 [27] 02 EVTOL和无人机未来或是低空经济的“主角” - 无人机和eVTOL成本低、灵活性高,未来或成低空经济主要载体,现阶段以无人机为主,未来以eVTOL为主 [29][30] - 低空飞行器应用于公共服务、旅游和物流领域,“十五五”企业将建立适配商业模式 [33] - 直升机可垂直起降、军民两用,但噪音大、成本高,国产直升机有发展空间 [34][36] - 固定翼飞机用于客货运输,速度快、机动性高,但起降场地要求高、价格昂贵 [37][39] - 无人机灵活性高、成本低,民用无人机成主力机型,大疆占全球消费级市场7 - 8成 [40][42] - eVTOL噪声小、出行高效,成本优势将显现,与直升机和无人机相比有独特优势 [43][44] 03 产业链企业争先布局,各显身手 - eVTOL单机价值链条长,推进系统价值量占比最高,单机价值量为250万美元 [47] - eVTOL整机公司中,中国与欧美积极布局,亿航智能率先取得三证,多数企业处于适航取证阶段 [50] - eVTOL推进系统及能源系统制造企业不断迭代升级产品 [51] - eVTOL电池多采用锂电,成本低,多家企业参与制造 [53][54] - eVTOL机身结构与内饰多使用复合材料,众多企业提供相关产品 [55][56] - eVTOL航电与飞控系统是核心部件,多家企业参与研发制造 [57][58] - 2024年至今多家eVTOL企业获得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美元不等 [59][60] 04“低空+”场景应用广,物流配送有望率先商业化 - 低空+物流配送短期内商业落地性强,2025年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4500亿元 [62][66] - 低空+旅游娱乐中期市场潜力大,2030年低空文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eVTOL成破局关键 [67][70] - 低空+载人交通长期空间大,2035年载人eVTOL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飞行汽车进入商业落地倒计时 [71][73] 05低空硬基建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年,软基建220亿元/年 - 我国通航能力尚处早期,通用机场数量稳步增长,但与美国相比成长空间巨大 [75][76] - 低空飞行硬基建每年投资额近1000亿元,2024 - 2027年起降场硬基建年均投资910 - 1020亿元 [80] - 通用机场投资测算,到2030年累计投资约5613亿元,年均规设费用约42亿元 [81][82] - 起降点/场投资测算,每年投资额110 - 220亿元,各省市已规划大量起降点 [85] - 梳理基建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华设集团、深城交等,各公司积极开展低空业务 [89] - 低空空管系统每年产值最高超220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约6.9亿元,2027年增长至228亿元 [90][91]
大疆强制员工9点下班
盐财经· 2025-03-10 17:10
本文转载第一财经 值班编辑| 宝珠 视觉 | 诺言 此前,大疆是一家被贴上"最卷""加班严重"等标签的科技公司。社交平台上能佐证其加班文化的主要是 三类人:一类是深夜拍大疆总部深圳天空之城格子间灯火通明的照片,并附文"刚下班"的员工;一类是 离职赛道里,坦言自己身体熬不住,下定决心离开的前员工;还有一类是大疆家属,"控诉"对象凌晨一 两点下班是常态,周末见上一面又要继续加班。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打工人晒出了自己被"赶"下班的经历;有员工直呼"人生第一次被赶出公司";还有 的员工喜迎强制下班晚高峰。 据经济观察报,这场"不准加班"运动从2月27日开始,已实行一周有余。 大疆深圳总部技术部门员工蔡珉告诉记者,2月27日,主管在部门组会上提出,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 不提倡过度加班,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就早点下班回家,"必须9点下班"。 一到晚上9点,每个部门的HRBP(各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到每层楼、每个工位上赶人,受宠若 惊的员工们这才知道强制下班的实感:一分钟内收拾东西开溜,整层楼的人几分钟内走光,像正进行消 防演练;9点多,楼下车库全空了;第一次体验晚高峰的地铁;以前下班时间地铁都停运,现在网约车 痛 ...
“不准加班”!大疆,冲上热搜!
证券时报· 2025-03-09 23:08
无人机巨头大疆也开始反内卷了! 近日,有消息称,从2月27日开始,大疆开启了"不准加班"运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这一消息还一度登顶热搜。 上述消息称,大疆深圳总部一到晚上9点,主管和HR分三轮赶人下班,禁止员工加班。此外,上海区域更直截了当,办公楼到晚上9点准时关灯。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从一位大疆员工处了解到,上述信息属实。 多个大厂开启反内卷 无人机巨头大疆在过去多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有关于大疆"常年加班"、"凌晨两点的深圳湾我都见过无数次"、"每次打车回家司机师傅都以为我是去赶 早班机的"等类似吐槽却不断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 但现在的社交平台上,却有越来越多大疆强制9点下班的消息。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996"曾成为常态的互联网和制造行业,越来越多公司加入到"反内卷"行动中来。 今年1月,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发布一份《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的文件,旨在减少职场中的"表演式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份文件强调,所有不以 客户和业务为中心的工作都应被简化,节省下来的时间要用于创造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文件内容涵盖六项严格要求,包括:禁止使用PPT进行内部沟通,要求员工亲自撰写材料, ...
比亚迪+大疆,大动作!
证券时报· 2025-03-02 22:05
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 - 比亚迪与大疆共同研发的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正式命名为"灵鸢",成为全球首家量产车载无人机的车企[3] - "灵鸢"系统采用全球首创的智能停机坪方案,融合无人机定位模块、车顶摄像头、定制两用手柄等硬件,支持动态起降、一键返舱、智能跟飞和自动快充功能[3] - 系统停机坪展开面积0.29㎡,厚度21.5cm,最高车高<2.05m,支持25km/h车速下的动态起降和2km内的自动返回[3] - 比亚迪全品牌将搭载该系统,仰望品牌采用换电版,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采用快充版[3] 比亚迪近期智能化战略布局 - 方程豹豹5智驾版上市,融合比亚迪"天神之眼"和华为"乾崑智驾"两大高阶智驾系统,价格区间23.98万-32.98万元[4] -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采用自主研发芯片与算法架构,整合英伟达、华为、地平线等计算平台[4] - 公司计划从10万元级到20万元级车型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推动"全民智驾"时代到来[4] - 公司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未来2-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标配配置[4] 比亚迪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2月销售322846辆,同比增长164%,其中王朝及海洋销售304673辆,方程豹4942辆,腾势8513辆,仰望105辆[5] - 公司2023年"油电同价"、2024年"电比油低"、2025年"全民智驾"战略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5] - 公司智能化战略将加速高速NOA智驾功能渗透,但城市NOA领域华为、理想、小鹏等仍保持领先优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