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便利店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百货(600729):百年品牌焕新 多措并举见效
新浪财经· 2025-09-01 12:50
核心业务战略调整 - 百货业务采取一店一策调改策略 构建奥莱加购物中心模式以应对招商压力和渠道多样化冲击[1] - 超市业务分为精致生活馆 品质超市和生鲜折扣社区超市三种店型 分别针对高质价比 高性价比和薄利多销社区模式[2] - 电器业务通过世纪通加盟体系开拓下沉市场 实现全品类销售大幅增长 采用店商加电商加零售服务商模式[2] - 汽贸业务通过关停并转优化经营结构 重点发展新能源车代销模式与二手车业务[2] - 便利店定位社区便利加即时服务 满足一日五餐需求 采用轻资产加盟形式并依托超市物流网络[2] 投资收益表现 -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投资收益持续增长 2022至2024年分别达5.96亿元 6.62亿元 7.11亿元 同比增长36% 11% 7.4%[3] - 预计2025至2027年投资收益将保持稳定增长 分别达到7.82亿元 8.45亿元 9.12亿元[3] 财务业绩预测 - 预计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85亿元 170.73亿元 183.07亿元 同比变化-4.40% +4.20% +7.23%[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5亿元 15.68亿元 17.38亿元 同比变化+9.92% +8.47% +10.89%[4] - 基于业务多元性和投资收益表现 给予2025年12倍目标估值 对应市值173.41亿元 目标价39.37元[4]
从烟柜到冰柜,便利店的库存正压垮个体老板
虎嗅APP· 2025-08-30 21:32
行业整体表现 - 便利店行业门店数量持续增长 TOP100企业门店数达19.6万家 较2023年净增1.4万家 增幅7.7% [20] - 行业单店单日营收同比下降2.0%至4698元 客单价总体回落 [20] - 2023年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增长7.0% 但增长主要来自大型连锁品牌和数字化先行者 [20] 个体经营困境 - 暑期旺季营业额显著下滑 雪糕进货额从近3万元降至不足4000元 降幅近10倍 [7] - 单日营业额常仅数百元 难以覆盖月租金5500元的成本 [11] - 香烟库存压力剧增 个别店铺库存达100万元 超过30元/盒的高档烟动销困难 [8][12] 市场竞争态势 - 零食折扣店渠道加价率仅20% 远低于传统便利店50%的水平 造成价格敏感客户流失 [23] - 线上渠道占比突破30% 即时零售平台对实体便利店形成显著分流效应 [23] - 社区商业密度过高导致客源稀释 出现"三步一小店 五步一大店"的过度竞争局面 [14] 成本结构挑战 - 一线城市便利店年运营成本超35万元 而年营业额仅维持在40万元左右 [19] - 增加热食等品类会推高成本和损耗 但周边餐饮内卷严重导致销售预期不佳 [19] - 经营者面临库存积压和房租攀升的双重压力 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低水平 [12][14]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会对比折扣店和线上价格后放弃购买 [7] - 购买商品数量减少 停留时间变短 传统"随手购买"消费模式正在消失 [18] - 消费结构转向理性 中高档商品销售受阻 20元以上香烟成为动销分界点 [19][22]
宜宾市翠屏区花未棉副食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9 17:24
公司基本信息 - 宜宾市翠屏区花未棉副食便利店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李馥蓉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1] - 公司性质为个体工商户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食品销售和现制现售饮用水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1] - 一般项目包括预包装食品销售 外卖递送服务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 家用电器销售 租赁服务 农副产品销售 日用品批发与销售 [1]
南宁市武鸣区元气先锋沐阳清饮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9 15:22
公司基本信息 - 南宁市武鸣区元气先锋沐阳清饮便利店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陆雪峰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1] - 经营主体为个体工商户 经营范围涵盖日用百货销售 食品销售 保健食品销售 食用农产品零售 农副产品销售 健康咨询服务 化妆品零售 直饮水设备销售 家用电器销售 建筑装饰材料销售 劳务服务[1]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现制现售饮用水 酒类经营 食品销售[1] 业务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包含预包装食品 保健食品 农产品 化妆品 家用电器及建材销售[1] - 服务类业务涉及健康咨询(不含诊疗)和劳务服务(不含派遣)[1] - 特许经营需经批准项目为现制现售饮用水 酒类及食品销售[1]
从烟柜到冰柜,便利店的库存正压垮个体老板
36氪· 2025-08-29 09:44
行业经营现状 - 便利店行业面临旺季不旺现象 暑期营业额不理想 经营者普遍将希望寄托于后续节假日 [1] - 雪糕类产品销量大幅下滑 某店去年夏季进货近3万元 今年不足4000元 同比下降近10倍 [3] - 烟草库存积压严重 某店库存达40多万元 同行库存高达100万元 高价烟动销困难 [3][8] - 休闲食品销售疲软 63元订单被视为"大单" 消费者转向折扣店和网购渠道 [5][6] - 单店日均营业额出现数百元情况 难以覆盖月租金5500元的成本压力 [8] 行业数据表现 - 2024年TOP100便利店企业门店总数达19.6万家 较2023年18.2万家净增1.4万家 增幅7.7% [18] - 2023年便利店单店单日营收4698元 同比下降2.0% 客单价总体回落 [18] - 2023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但线下便利店面临困境 [18] - 2023年1-7月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增长7.0% 增长主要来自大型连锁品牌升级店和数字化先行者 [18] - 2025年全球便利店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 但个体经营者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18] 竞争环境变化 - 市场竞争加剧 零食折扣店渠道加价率仅20% 传统便利店达50% 价格敏感顾客流失 [20] - 线上渠道占比突破30% 对实体零售形成显著分流效应 [20] - 即时零售平台兴起 迭代便利店的时空便利性 [22] - 店铺密度过高 客源被稀释 出现"三步一小店 五步一大店"现象 [11] 成本与盈利压力 - 单店年经营成本超过35万元(租金/水电/人力) 营业额仅维持在40万元左右 盈利空间狭窄 [16] - 增加热食等品类会带来额外成本和损耗 但周边餐饮店内卷严重 预期销售效果有限 [16] - 经营者采取降价策略 部分商品够本就卖 利润极低 [13] - 创新投入成本高且风险大 多数经营者选择节省成本或关店转让 [22] 历史对比与趋势 - 2006-2013年为行业黄金期 货品流转快 盈利能力强 2013年后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5] - 消费者行为变化明显 购买商品数量减少 停留时间变短 随机性消费减少 [14] - 消费结构深度调整 消费者更趋理性 追求性价比成为主要特征 [20]
消费者去哪了?
虎嗅APP· 2025-08-27 17:36
核心观点 - 传统大卖场因成本高企、供应链低效及组织老化陷入衰退,消费者向多元化、数字化渠道迁移,引发零售行业价值重构 [2][3][4] - 新兴渠道通过极致效率(如折扣店、社区团购)或极致体验(如山姆、Costco)精准分流客群,重塑消费场景与供应链模式 [6][16][18] - 厂商与经销商需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网络,通过数据共享、多品类整合与区域深耕适应渠道裂变 [54][59][69] 渠道霸权失灵原因 - **地段霸权失效**:大卖场租金年增8%-12%,人力成本年增6%-8%,而零食很忙等新业态租金仅3%-5%,人力成本3%-4%,社区团购坪效达传统门店3倍 [6] - **价格霸权瓦解**:京东超市通过产地直采实现15%-20%价格优势,李佳琦直播间单场GMV达5亿元且化妆品价格低至7折,消费者比价效率提升300% [7][30] - **认知霸权逆转**:算法时代下消费模式变为"需求驱动",盒马通过用户数据48小时推出露营火锅套餐,首周销量破10万份 [10][11] 消费场景重构 - **计划性消费转向无限货架**:京东超市等平台SKU达500万,2023年1-9月粮油调味成交额较2019年增70%,华东华南大卖场粮油销售额60%被电商分流 [13][14] - **即时需求分钟级响应**:62%的30岁以下消费者非计划酒水消费依赖30分钟达场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达7800亿元,酒类渗透率从2023年1%升至2025年3% [16][17] - **体验需求升级为生活方式提案**: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36亿元(区域监测),为同区域大卖场20倍,线上占比超50%且80%订单1小时送达 [18] 替代渠道分流 - **垂直杀手精准切片**:零食专营品牌(如零食很忙)SKU达1500-2000,毛利率15%-18%,致大卖场休闲食品销售额跌25%;叮咚买菜前置仓损耗率仅4%(行业平均15%),2025年Q1 GMV达59.6亿元 [22][23] - **社区团购下沉冲击**:2023年用户数6.78亿,交易规模3228亿元(生鲜占比60%),县域大卖场生鲜销售下滑超30% [25] - **折扣临期业态崛起**:好特卖等自有品牌占比30%-40%,坪效达800-1200元/㎡(传统大卖场2-3倍),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预计401亿元且复购率50% [27] - **直播电商内容化**:抖音电商品牌自播占比从2023年50%降至2025年30%,货架场景占比升至70%,某美妆品牌通过自播将会员转化率提至35%且复购率高2倍 [29][30] - **即时零售近场化**:7-Eleven即时配送订单单店日均破200单,盒马奥莱坪效1200元/㎡(大卖场1.5倍),2025年非生鲜品类占比达18% [31][32][33] 代际消费逻辑分化 - **Z世代(18-25岁)**:78%购物决策依赖社交平台,62%酒水消费为30分钟达场景,夜间订单占比超40%,愿为社交时效支付5-10元溢价 [36][37] - **新中产(31-45岁)**:年均家庭收入超50万元,23%预算投向山姆/Costco(SKU仅4000+),年均购买精品咖啡20次且客单价30-50元 [38][39] - **银发族(46岁以上)**:65%交易仍在线下,但线上占比三年从18%升至35%,偏好线上下单+线下自提,价格敏感度高 [40][41] 大卖场衰退深层问题 - **成本结构僵化**:2024年TOP100超市闭店率约25%,坪效跌破800元/㎡(盈利需1200元/㎡),库存周转天数60天(盒马28天、山姆35天),生鲜损耗率15%(叮咚4%) [44] - **供应链低效**:生鲜直采率仅20%-30%(叮咚/钱大妈超80%),配送响应时间72小时(电商24小时),无法快速响应动态需求(如露营热) [45][46] - **组织老化**:决策层平均年龄52岁,5级审批流程致创新滞后(社区团长自提需6个月审批,社区团购仅1周),数字化成功率不足30%(山姆75%) [47] 未来转型路径 - **高端化(情绪药房)**:山姆卓越会员续卡率92%,黑钻系列商品GMV年增30%,线上占比超50%且80%订单1小时送达 [49][50] - **社区化(效率+近场)**: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缩至1500-3000㎡(传统1/5-1/3),SKU精简至5000-8000,华东同店销售额增5.9% [51] - **折扣化(价格杀手)**:永辉Bravo通过农超对接将生鲜直采率提至70%,损耗率从15%降至6%,坪效达1200元/㎡增40% [52] 厂商与经销商协同 - **厂家赋能**:某饮料巨头建20个区域云仓,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18天;宝洁等成立多品类联盟,助经销商SKU从200扩至1500 [56][57] - **经销商转型**:湖北经销商从啤酒批发转型多品类(SKU从100扩至800),覆盖县域200家便利店,营收增40%;浙江经销商同时服务山姆、社区团购与夫妻店 [59][61] - **数据驱动协同**:乳企开放用户复购数据,经销商针对性备货致区域销量增22%;啤酒厂家与经销商约定临期商品回购50%,铺市率从50%提至85% [66][67]
宜宾市翠屏区龙扬副食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宜宾市翠屏区龙扬副食便利店,属于个体工商户 [1] - 法定代表人为杨龙 [1] - 注册资本为1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一般项目包括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外卖递送服务、气体及液体分离设备销售、家用电器销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农副产品销售、日用品批发与销售 [1] - 许可项目包括现制现售饮用水和食品销售,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1]
乐平市临港董家焰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2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7 11: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乐平市临港董家焰便利店 法定代表人为董家焰 注册资本为2万人民币 [1] - 公司性质为个体工商户 经营范围涵盖许可项目和一般项目 [1] 公司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烟草制品零售 烟花爆竹零售 酒类经营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在许可有效期内开展 [1] - 一般项目为食品销售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 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1]
大东方: 大东方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简报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13
商业零售门店分布及变动情况 - 江苏地区新设2家食品专卖店:三凤桥硕放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40㎡,2025年4月9日开业)和三凤桥东北塘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5㎡,2025年4月14日开业)[1] - 湖北地区新设2家便利店:中南医院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30㎡,2025年6月3日开业)和中南医院二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41.95㎡,2025年6月3日开业)[1] - 湖北地区注销1家便利店:新发展国际中心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22㎡,2025年5月30日注销)[1] - 江苏地区关闭1家食品专卖店:三凤桥中南路店(租赁物业,建筑面积16㎡,2025年6月4日闭店)[1] - 截至报告期末,湖北7-11便利店共43家门店(直营店9家、加盟店34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共48家门店(直营店40家、加盟店8家)[1] - 自有物业门店分布:江苏百货1家(建筑面积8.2111万㎡)、超市1家(建筑面积0.0947万㎡)、餐饮2家(建筑面积0.5856万㎡)[1] - 租赁物业门店分布:江苏超市2家(建筑面积0.2602万㎡)、餐饮1家(建筑面积0.1183万㎡)、食品专卖店40家(建筑面积0.1375万㎡),湖北便利店9家(建筑面积0.0896万㎡)[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数据 - 百货零售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下降24.62%,毛利率40.75%,同比上升6.20个百分点[1] - 餐饮与食品销售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12.64%,毛利率44.98%,同比下降0.80个百分点[2] - 医疗服务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下降0.26%,毛利率9.70%,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2] - 商业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无锡地区,医疗服务覆盖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山东、北京、重庆、深圳、江苏、广东、云南、河北、天津、山西、安徽等18个省市[2]
大东方(600327) - 大东方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简报
2025-08-26 16:33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百货零售营收236136974.21元,同比降24.62%,毛利率40.75%,升6.20个百分点[7] - 2025年1 - 6月餐饮与食品销售营收103068756.03元,同比降12.64%,毛利率44.98%,降0.80个百分点[7] - 2025年1 - 6月医疗服务营收1429783062.65元,同比降0.26%,毛利率9.70%,升1.48个百分点[7] 门店数据 - 2025年4 - 6月新增4家门店,江苏2家食品专卖店、湖北2家便利店[1] - 2025年4 - 6月减少2家门店,湖北1家便利店、江苏1家食品专卖店[3] - 报告期末江苏百货自有物业门店1家,建筑面积8.2111万平米[4] - 报告期末湖北7 - 11便利店43家,直营店9家、加盟店34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48家,直营店40家、加盟店8家[4][5] 未来展望 - 2025年7 - 9月计划新开2家“三凤桥食品专卖店”、5家“7 - 11”便利店[6] 市场扩张 - 商业零售主营业务集中在以无锡为核心的江苏省内地区[8] - 医疗服务涉及上海、浙江、湖北等多地布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