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万辰集团蝶变:零售之王,万店起航
华尔街见闻· 2025-04-20 20:13
核心观点 - 万辰集团2024年财报表现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1][2][3] - 公司四季度表现尤为强劲,收入同比大涨166%,净利润同比上升894% [4][5] - 公司在量贩零食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优异成绩,验证了其盈利能力的含金量 [9] - 万辰集团战略布局不限于量贩零食,正朝着"县域经济+情绪价值"的方向发展,目标是成为"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的合体 [11][12][13] - 公司通过IP授权和代言人营销等方式,展示了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 [16][18][21] - 公司在县域经济中的布局和未来业态改革(如折扣超市)被市场低估 [26][30][32] - 万辰集团在2025年有望迎来新的认知重估,其成长性可能被市场忽视 [34][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248%至323.3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增长至2.94亿元 [2] - 四季度单季收入117.16亿元,同比大涨166%;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上升894% [5] - 按单季年化表现推算,2025年净利润有望触及10亿元大关 [5] - 毛利率整体平稳,保持在11%上下,四季度ROE达到20%,相比三季度翻倍 [6] 业务发展 - 好想来线下门店数已突破1.3万家,仍在高速扩张 [6] - 公司在苏皖地区市场占有率超60%,正向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扩张 [27] - 首家"来优品"省钱超市在合肥开业,面积300平,SKU数量翻倍 [30] - 公司与哪吒合作IP授权,推出系列盲盒(软糖+玩偶组合售价8.9元) [16] - 签约代言人檀健次,推出精美周边产品,助力加盟商当日销售增长5万元 [18] 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方向是"县域经济+情绪价值",结合蜜雪冰城的下沉市场覆盖和泡泡玛特的高毛利业务 [12][13] - 在县城经济中,公司先通过量贩零食抓住流量和基本盘,再通过情绪价值创造高毛利业务 [16] - 公司展现出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这是与传统销售渠道的最大差异化 [21][22][23] - 量贩零食行业核心优势是成本领先(低毛利、高周转、大规模),头部企业有望进化成为"国产版山姆" [32] 市场认知 - 公司业务主要在县城布局,导致高线城市投资者感知较弱,存在信息差 [27][29] - 市场可能低估了公司在业态改革(如折扣超市)和供应链优势方面的潜力 [30][32][33] - 作为零售体量大的公司,其成长性容易被市场忽视,但实际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4][35] - 2025年公司有望迎来新的认知重估,万店规模可能只是起点 [35]
盒马把菊花打造成餐桌上的“爆款”
华尔街见闻· 2025-04-09 19:05
盒马春菜战略与可食用菊花新品 - 公司今年3月首次将中山小榄可食用糖心菊引入零售市场,覆盖40多个城市,成为春菜系列销售榜首 [2] - 可食用菊花历经十年品种改良,实现四季稳定产出,上市一周售罄且复购率居春菜首位 [2] - 公司春菜系列已拓展10余个可食用鲜花品种,2025年整体销量同比上涨70% [2][4] 供应链与物流创新 - 公司采用"产地直采+航空直运+气调保鲜"技术,将菊花从采摘到门店链路压缩至12小时 [3] - 2024年升级三级仓网体系,新增短保蔬菜专属冷链仓,实现"采摘即预冷、运输零中转" [3] - 该模式使鲜花损耗率从30%降至8%以下,榆钱槐花等品类销售期从1个月延长至两个半月,产地成本降30% [4]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公司聚焦盒马鲜生与盒马NB两大业态,目标冲击千亿规模,2024年新开72家门店创五年新高 [6][7] - 2024年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且实现双位数增长,顾客数增长超50%,总门店数近430家覆盖50城 [6] - 2025财年计划新开近100家门店并进驻数十个新城市 [7] 行业竞争壁垒构建 - 公司通过数字化基因、全渠道融合及自有商品能力构建差异化优势,生鲜品类巩固消费者心智 [8] - 可食用菊花案例验证物流链路优势,精细化运营成为行业高质量增长的核心路径 [5][8] 区域合作与市场潜力 - 中山市政府与公司2023年11月达成合作意向,菊花基地因供不应求正扩产第二茬预计7月上市 [2][3] - 中山菊花借助文化历史与健康功效形成市场潜力,通过粤菜工程等推广提升知名度 [2]
全球资本何以重估中国?这篇文章讲通透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0:0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价值,其低成本、开源特性颠覆AI领域竞争格局,赋予中国资产AI溢价[3][4] -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获国际认可,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创新2.0"进程应获更高估值,港股科技龙头年内累计上涨35%[5][6] - 中国形成"杭州六小龙""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等创新集群,涵盖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创新成果呈现爆发态势[8][9] 产业生态与系统优势 - 中国具备全球唯一同时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产业基础,拥有数字社会、工业互联、先进电池等支撑体系[13] - 深圳展现独特创新生态,规模效应与技术转化效率形成"中国系统力量",苹果等国际企业难以复制的产业链协同优势[15] -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51%,本土品牌市占率达47%,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技术全球领先[19] 企业全球化与价值链攀升 - 中国企业从锚定本土市场转向全球定价,汽车、电子、船舶等产业加速抢占国际市场,出口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迁移[16][18] - TikTok、Shein等成为世界级应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无人机产业主导国际市场[11] - 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代表中国企业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17] 政策与制度支撑 - 国家设立20年期万亿规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科技板"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达8000-10000亿元[12] -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与新兴科技公司形成创新矩阵[8][12] - 制造业产量占全球33%,超越美日德总和,完备工业体系支撑技术快速迭代[12] 市场动能转换 - 地产调整压低的资产价格正被新质生产力替代,恒生科技指数上涨反映价值重估从预期步入现实[7] - 14亿人口市场催生《哪吒2》、泡泡玛特等文化IP,内需潜力通过"两新两重"政策加速释放[2] - 消费电子领域联想推出太阳能PC,阿里云、腾讯云在国际展会展示AI解决方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