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20cm速递|创业板50ETF(159375)涨超2.0%,科技板块或带来新一轮的投资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12:32
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成长企业 - 资本市场改革将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成长企业发展的机制 重点关注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优质公司 [1] -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改革措施包括科创成长层的设立 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的重启以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启用 将显著提升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1] AI与科技产业链投资机遇 - 下半年为AI预期的底部区域 AI算力产业链预期会不断复苏 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1] - AI算力产业链边际改善 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方兴未艾 具体子板块表现在运营商 光通信 卫星互联网及量子科技等方面 [1] 创业板50ETF与指数表现 - 创业板50ETF国泰跟踪创业板50指数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 创业板50指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 选取创业板市场中市值较大 流动性较好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 反映创业板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公司表现 [1] - 该指数覆盖多个行业 尤其侧重于科技创新型企业 包括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高成长性领域 [1]
总规模破千亿!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又有新动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20:05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共5只 总规模155亿元 已进入实质性组建阶段 [1] - 至此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出资组建的产业专项基金累计达41只 总规模跃升至1069亿元 实现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1] - 其中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江苏)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发起 是江苏省战新母基金与央企集团合作设立的首只产业专项基金 [1] 重点合作类基金详情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将依托江苏在新材料 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扎实基础 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创新源头 为早中期科技项目及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 [1] - 该基金将进一步深化央地全方位合作 推动央企产业链落地江苏 更好发挥战新基金集群"撬动"效应和协同效应 [1] 设区市专项基金布局 - 第三批设区市产业专项基金共2只 分别落地徐州和镇江 总规模40亿元 [2] - 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由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发起 重点聚焦新能源 集成电路 新材料 绿色环保 安全应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 - 10亿元的江苏镇江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由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发起 [2] 全省产业覆盖情况 - 江苏战新基金集群已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重点投资新能源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 新型电力(智能电网) 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 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2] - 江苏省农垦集团发起10亿元的江苏农垦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 围绕医药健康 生物农业 特色新型食品等相关领域开展直投 [2] 天使投资专项基金 - 5亿元的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由江苏高投集团和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发起 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3] - 重点推动通用智能 先进计算 第三代半导体 量子科技 合成生物 前沿新材料 深海 深地 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 [3] 基金运作成效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运作一年来成效显著 前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规模914亿元已全部组建落地 累计投资项目86个 [3] - 成功引导国投招商 中信建投 中车基金等央企及头部投资机构资本汇聚江苏 [3]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将吸引更多资本汇聚江苏 [3]
成为全球第一科技超级大国的中国无需再谦逊
新浪财经· 2025-07-12 19:23
科技实力排名 - 中国在"自然指数"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研究机构前十名中占据八席 [1] - 自2014年自然指数发布以来,美国长期保持第一,中国从2024年开始首次超越并持续领先 [1] - 中国专利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与自然指数排名高度吻合 [1] 科技领域优势 - 中国在5G/6G、量子科技、高铁、航天、AI、无人驾驶、新能源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 应用科技发展优先于基础研究,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 [2] - 自然指数被视为衡量科技实力的综合指标,专利、应用与产业变革是主要衡量标准 [2] 研发投入与效率 - 2023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为468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7 1% [3] - 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增至4960亿美元,达到美国2023年投入额的81 7% [3] - 中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平均是美国的4倍,航天发射等领域达到10倍 [3] 经济与汇率影响 - 按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约为19 3万亿美元,实际汇率计算则超过38 5万亿美元 [3] - 美元被高估约一倍,实际汇率应为3 5:1而非市场汇率7:1 [3] - 按实际汇率计算,中国2024年科技研发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64 7% [3] 企业创新环境 - 中国企业享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地价优惠等政策支持 [4] -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获取巨额利润,成为自主创新的动力 [4] 体制优势 - 中国体制有利于科技快速进步,包括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长期战略 [4] - 国企民企协作、军民协作、产学研协作形成新型举国体制 [4] 制造业与问题牵引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全产业链覆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大量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5] 全球竞争态势 - 中国科技实力超越被视为必然结果,需在美西方面前展现强硬姿态 [6] - 中国具备"反卡脖子"能力,可遏制美西方的冒险行为 [7]
聚焦量子信息、气象赋能、复杂系统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三场专题论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7:51
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 - 论坛主题为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质生产力 [2] - 专家探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化路径 [2] - 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架构及技术路线优劣被系统阐述 [2] - 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形式及在感知窃听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被介绍 [2] - 宇宙射线相关误差在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的直接证据被重点分析,未来可能成为显性挑战 [2] -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最新进展及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如量子密钥随机数产生)被展示 [2] - 中国电子学会将持续搭建量子科技领域顶尖科学家与产业界的交流平台 [2] 气象赋能交通强国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低碳与交通、高影响天气与交通、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议题 [5] - 探讨交通气象精密观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 [5] - 推动气象与交通深度融合及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5] - 专家呼吁打破行业壁垒,加强合作以应对高影响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 - 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应用,推进气象科技与交通科技协同发展 [5] 复杂系统自学习'逆最优'理论与方法专题论坛 - 论坛围绕复杂系统最优运行建模等非共识议题展开 [7] - 专题报告涵盖智能增强预测控制、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等方向 [7]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科学智能(AI4S)在电力系统数智化中的应用被讨论 [7] - 圆桌论坛探讨大模型推理技术赋能智能控制、闭环式感知决策控制实践等热点议题 [7] - 具身智能逆最优理论在机器人系统控制中的实践与挑战被分析 [7]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的研究进展被分享 [7]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量子纠缠光源
环球网资讯· 2025-07-11 15:04
研究成果 -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提出全新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 [1] - 研发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式新型微纳量子纠缠光源 [1] - 研究成果于7月9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1] 技术突破 - 采用"人造原子"结构实现自发双光子辐射,双光子产生概率从小于0.1%提升到约50% [2] - 设计超高品质光学微腔,在微纳尺度上精细调控光子产生过程 [2] - 突破"光子辐射的二阶量子过程必然远弱于一阶过程"的传统认知 [2] 应用前景 - 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1] - 该技术可提升量子通信安全性、量子计算可靠性、量子计量精度 [2] - 实现按需触发式纠缠光子对源制备 [2]
纳米“双光子工厂”问世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
快讯· 2025-07-11 09:22
纳米"双光子工厂"技术突破 -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提出全新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 [1] - 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 [1] - 研发的微纳量子纠缠光源保真度高达99.4% [1] 量子技术应用前景 - 该成果为新一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1] - 研究成果将推动功能化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的构建 [1] - 相关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1]
挖掘“中水区”前沿科技,上海“超前孵化”打通任督二脉|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10 21:02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 - 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 [1][2] - 孵化器建设主体中民营(含混合)占比达75%,运营团队偏重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甚至超前孵化 [2] - 超前孵化指关注细分赛道新趋势,跟踪基础研究项目,从论文和知识产权入手实现超前布局 [2][7] 孵化器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 [5] - 2024年1~5月孵化器营收达6500万元,同比增长15%,专业服务收入占比51%,为全市科创载体平均水平的2倍 [5] - 同期在孵企业总营收超6亿元,R&D经费投入超5亿元 [1][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高于全国6.91%的水平 [3] - 2023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顶刊发表论文158篇,占中国大陆总数30%,2024年1~6月发表101篇,占比提升至31.6% [3] - 复旦大学团队孵化的原集微科技启动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其"无极"处理器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芯片 [8][9] 典型案例与模式创新 - 莘泽"智星港"培育的维昇药业专注内分泌罕见病治疗,2025年3月港股上市 [4] -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的青心意创研发OrcaⅠ机器人,实现全球首创"拟人直膝"行走 [4] - 中科创星采用超前孵化模式,已落地七八个项目,如华科冷芯公司的无槽液体-电磁耦合悬浮微泵项目 [9][10] 政策与生态支持 - 上海2017年启动"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3年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2024年5月推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4] - 长三角在上海引领下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区域共同体,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第二 [3] - 建议利用上海产业应用场景优势,推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转化孵化 [10][11]
两部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快讯· 2025-07-09 15:01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方案旨在通过计量技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1][2] - 实施周期为2025-2030年,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8] 重点领域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 - 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新型显示产品测评等方向,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 [2] - 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量评价平台建设,研制国内先进的信息领域计量基标准 [2] 人工智能 - 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建设跨领域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 [1][2] - 提升算法性能评估、模型安全性测试、智能装备评价能力,推动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 [1][2] 航空航天 - 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商用飞机智能制造等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测量技术 [3] - 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样机,解决空间站真空泄漏测量难题 [3] 新能源 - 覆盖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七类能源,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光伏组件寿命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建设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实现多元协同发展 [4] 新材料 - 针对先进钢铁、高温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九类材料,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制 [5] - 建设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材料稳定性和服役寿命 [5] 高端装备 - 聚焦智能交通装备、工业母机、原子级制造等领域,攻克环境感知、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 [6] - 建立交通装备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平台,补齐国产化技术短板 [6] 生物医药 - 开展药品、疫苗、基因测序、医疗机器人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应用 [7] - 加速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 [7] 量子科技 - 开展量子传感、量子调控技术研究,攻克计量基准量子化、标准小型化等关键技术 [8] - 提升极端条件下精密测量能力,选取典型领域示范应用 [8] 集成电路 - 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12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 [9] - 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 [9] 仪器仪表 - 开展毫米波、太赫兹仪器等高端计量技术研究,解决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测试需求 [10] -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10] 组织实施机制 - 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10个左右重点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8] - 建立季度督导和年度评价制度,对成效显著项目倾斜资源分配 [9] - 通过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发布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和战略任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家能源局· 2025-07-07 14:22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要义,需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平衡性,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开放发展畅通双循环,共享发展巩固内需主体地位[4][5]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路径,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应对14亿人口规模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6]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重大举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低于2000-2019年3.7%的历史平均水平,需通过构建新格局化解外部冲击[7]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 - 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2024年人均GDP为1.34万美元,与欧元区4万美元、美国8万美元相比增长潜力巨大[11] - 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22.5%提升至2024年30%,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全产业链优势[11] - 科技支撑充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4年第11位,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加速应用[12]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 - 提振消费方面,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和消费能力保障行动,建立育儿补贴制度,促进服务消费,定向增发限购城市购车指标[13] - 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14]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促进兼并重组淘汰低效产能[15] - 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研究电信、金融等领域开放举措[16] - 城乡区域协调方面,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经济大省要素保障[17] - 经济安全方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18]
量子科技行业周刊:量子技术进入加速创新爆发期,行业尚处萌芽期
产业信息网· 2025-07-07 13:26
行业政策动态 - 欧盟委员会启动量子技术战略,目标2030年前使欧洲成为全球量子领域领导者,预计2040年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岗位,全球市场价值突破1550亿欧元 [4] - 战略聚焦五大支柱:科研创新、量子基础设施、生态培育、航天与两用技术、量子人才 [5][7] - 德克萨斯州通过HB 4751法案启动"得州量子倡议",2025年9月生效,内容包括成立咨询委员会、制定战略框架和设立专项基金 [6][8] 技术研发进展 - 国际团队研制全球首台太空运行的光子量子计算机,卫星已发射至550公里轨道 [22] -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团队提出新方法模拟容错量子计算中的GKP编码,突破传统计算机模拟限制 [23][24][25] - 中国科大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保真度超84%,覆盖2-5模系统 [31][32][33] - C12公司与ENS大学在碳基电路中实现量子态相干控制,相干时间达1.3微秒创纪录 [35] 企业合作与产品 - IBM发布Qiskit SDK v2.1,新增C API支持,预测2026年实现实用量子优势 [37][38] - Xanadu与三菱化学合作开发EUV光刻量子模拟算法,优化芯片微缩工艺 [40][45] - AWS开源量子芯片设计工具DeviceLayout.jl,支持17量子位处理器设计 [43] - Orientom与EQ Tech Energy合作开发全球首个量子电网系统,目标2030年代中期商业化 [44] 投融资活动 - 量子纠错公司QEDMA获2600万美元A轮融资,IBM参与投资 [47] - D-Wave完成4亿美元股票增发,现金储备增至8.15亿美元 [48][49] - 荷兰Groove Quantum获1000万欧元EIC加速器资金,专注锗基量子比特研发 [50] - Omnes Capital募资1.12亿欧元扶持欧洲量子/AI等深科技企业 [51] 应用场景拓展 - 中电科30所与北邮演示16节点量子接入网,采用无源光网络架构解决"最后一公里"安全通信 [17] - "本源悟空"团队开发量子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算法,在乳腺癌筛查中提升精度 [18][19][20] - CSIRO首次展示量子机器学习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欧姆接触电阻建模优于传统AI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