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

搜索文档
富士康郑州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3-03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富士康在郑州设立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聚焦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为区域经济和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1][2] 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情况 - 2月27日上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 [1] - 新事业总部是富士康聚焦新兴产业的起点、集团转型发展的核心,承载推动公司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作用 [2] - 新事业总部成立后设立了多家公司,注册资金超人民币25亿元 [2] 富士康发展战略 - 加速布局以新能源汽车、储能为代表的“3 + 3战略”新兴产业 [2] - 依托郑州新事业总部基地,整合全球技术储备和产业链资源,重点布局电动车、储能等新兴产业 [2] 智能手机面板价格预测月度报告情况 - 覆盖尺寸大于10.1英寸 [6] - 报告格式为Excel [6] - 更新频率为每月 [6] - 调查对象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面板制造商/品牌 [6]
【电子】华勤技术:AI云、端全线卡位,全面受益于AI落地——AI行业跟踪报告第58期(刘凯/王之含)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2-27 21:48
点击注册小程序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AI PC渗透率持续提升,利好ODM营收增速及盈利能力提升 2025年AI PC渗透率有望提升至60%。2024年,PC品牌推出了多个AI PC解决方案,如基于Qualcomm的 Snapdragon X Elite系列的型号、AMD的Strix Point系列和Intel的Lunar Lake系列,2024全年AI PC已占据 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 27% 的份额,counterpoint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0%。在个人电脑领域,华勤技术已 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公司注重生产运营和研发部门在技术 开放面的紧密配合,注重创新型的技术研发,将手机等产品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到PC产品中,不断提升研 发效率至行业领先地 ...
预登记火热进行中!即刻报名,锁定NEPCON China 2025未来新赛道、新商机、新趋势!
半导体芯闻· 2025-02-26 18:04
第三十三届NEPCON China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将于 2025年4月22日-24日 在 上 海世博展览馆 举办。展会以 "电子制造新商机 New Business, New Opportunities" 为主题,汇聚 500家 全 球电路板组装供应商,展示覆盖电子、汽车、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多个 应用行业的先进解决方案。通过举办展览、会议、竞赛、奖项发布、贸易对接等活动,为各领域专业人士 打造集创新展示、贸易合作和趋势探讨于一体的高价值服务平台。 同期将举办 超20场 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飞行等热门话题跨国、高阶 峰会,一系列电子制造赛事活动也将轮番登场,更有 2大创新拆解区 精彩亮相,共同探索电子制造新边 界,抢占未来先机! 观众预登记 火热进行中! 聚焦高端电子制造技术,解锁高增长行业新业务 NEPCON China 2025 HIGHLIGHTS 展会亮点 随着市场对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高性能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制造在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上不断寻 求突破。NEPCON China 2025聚焦高端电子制造,展 ...
三星关闭15年工厂!
国芯网· 2025-02-26 12:49
三星电机业务调整 - 三星电机已完成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清算工作 正式退出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 [1] - 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企业状态于2023年10月24日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1] -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 自2010年6月起开始HDI量产 曾是三星电机HDI产品核心生产基地之一 [1] 业务调整背景 - 市场环境变化及成本压力导致HDI业务盈利能力低下 三星电机于2019年12月宣布计划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 [1] - 三星电机决定转向更高附加值产品线 包括先进半导体基板和贴片电容(MLCC) 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1] 三星在华工厂现状 - 东莞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作为三星集团在华首家工厂 已于2023年底清算完毕 [1] - 目前三星电机在华工厂仅剩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和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 [1]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比亚迪电子:比亚迪核心供应商,数据中心+机器人业务未来可期
剑道电子· 2025-02-26 09:13
核心观点 - 比亚迪电子是全球领先的平台型高端制造企业,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型智能产品、汽车电子及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3] - 2023年公司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营收分别达到974.2亿元和140.96亿元,分别占比75%和11%,同比增长19%和52% [3] - 公司通过收购捷普加深与苹果合作,有望受益AI换机浪潮 [4] -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背靠母公司比亚迪,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预计汽车电子业务将保持约40%的年增速 [5] - 新型智能业务多领域协同布局,已切入英伟达产业链 [6] 业务布局 消费电子业务 - 公司2002年起布局电子零部件制造,2013年成功研发塑胶与金属混融技术(PMH) [10] - 2016年进入手机组装业务,2022年位列全球EMS厂商第六 [10] - 为iPad/iPhone/Apple Watch等产品供应零部件和组装服务,2023年底收购捷普移动制造业务 [4] - 2023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974亿元(YoY +18%),其中组装收入838亿元(YoY +23%),零部件收入136亿元(YoY -4%) [17] 汽车电子业务 - 早期涵盖电池外壳及模具、塑胶元件等基础零部件 [11] - 2021年推出汽车智能座舱系统,2022年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实现量产出货 [11]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41亿元(YoY +52.18%),占比11% [17] - 产品涵盖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热管理系统等 [19]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 - 包括户用储能、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数据中心等 [12] - 2023年新型智能产品收入184亿元(YoY +21%),占比14% [17] - 服务器产品线涵盖企业级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及液冷散热方案 [6] - 为英伟达合作伙伴,合作进行液冷研发 [6] 汽车电子技术布局 智能驾驶 - 比亚迪采取自研+第三方合作的双线并行模式,"天神之眼"是比亚迪全栈自研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4] - 比亚迪研发人员超10万,智能驾驶领域工程师5000余名,其中300余名博士 [25] - 比亚迪L2及以上智能驾驶搭载车型已突破440万辆,智驾行驶里程超37亿公里 [26] - 2024年1-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NOA累计标配量达175万套,渗透率提升明显 [22] 智能悬架 - 比亚迪云辇技术包含五套系统,分别为云辇-C、云辇-A、云辇-P、云辇-X和云辇-Z [31] - 云辇是比亚迪历时五年,耗资数十亿元全栈自研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31] - 2023年国内空气悬架月度装载量渗透率达2.8%,2024年6月渗透率高达4.4% [34] - 比亚迪电子在悬架系统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自主性和成本优势 [35] 热管理系统 - 比亚迪e3.0引入热泵系统,冷媒直冷直热方案大幅提升换热效率 [40] - 海狮07 EV匹配"16合1"一体化热管理系统,可为全车5个温度需求分系统提供服务 [40] - 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约2300元/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约7000元 [38] 市场战略 - 比亚迪旗下有多个品牌,王朝和海洋两大产品线系比亚迪核心基本盘,2024年累计销量403万辆 [42] - 2024年10万以下区间比亚迪份额约45%,10-20万区间份额接近一半 [43] - 30-50万区间比亚迪市占率不足10%,主要通过腾势、方程豹及仰望等高端品牌发力 [44] - 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2024年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30% [46]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比亚迪电子:比亚迪核心供应商,数据中心+机器人业务未来可期
剑道电子· 2025-02-26 09:13
公司概况 - 比亚迪电子是全球领先的平台型高端制造企业,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型智能产品、汽车电子及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5] - 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7年从比亚迪分拆并在港交所独立上市,2020年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5][12] - 2023年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营收分别为974.2亿元(占比75%)和140.96亿元(占比11%),同比增长19%和52% [5] 消费电子业务 - 公司为苹果、安卓系及鸿蒙系手机提供金属、3D玻璃等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6] - 2023年底收购捷普移动制造业务,加深与苹果合作,切入iPhone钛框架制造 [6][107] - 2023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974亿元(YoY +18%),其中组装收入838亿元(YoY +23%),零部件收入136亿元(YoY -4%) [30] 汽车电子业务 - 公司背靠比亚迪,产品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悬架、热管理系统等 [7][33] - 2023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141亿元(YoY +52.17%),预计未来将保持约40%的年增速 [7][34] -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分为Dipilot-100/300/600三个级别,覆盖不同价位车型 [47]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 - 业务包括户用储能、智能家居、无人机、机器人、数据中心等,2023年收入184亿元(YoY +21%) [8][30] - 公司为英伟达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液冷散热方案及AMR机器人 [8][101][104] - AMR机器人搭载英伟达Jetson Orin模块,具备实时避障导航能力 [104] 数据中心与AI业务 - 公司切入英伟达服务器供应链,提供液冷散热解决方案 [101] - 掌握浸没式液冷技术,未来计划推出相关服务器产品 [101] - 全球AI服务器需求激增,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FY2025 Q1同比增长427.54% [95] 智能驾驶与悬架技术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L2及以上智驾车型已突破440万辆 [46] - 云辇悬架系统包括C/A/P/X/Z五个版本,覆盖不同价位车型 [57][58] - 主动悬架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4.4%提升至2025年的10% [60] 热管理系统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约7000元,是传统车的3倍 [69] - 比亚迪e3.0采用16合1一体化热管理系统,支持-30~60℃宽温域管理 [73] 市场与品牌布局 - 2024年王朝和海洋系列销量403万辆,占比亚迪总销量95% [80] - 10万以下市场比亚迪份额45%,10-20万区间份额接近50% [82] - 高端市场通过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品牌布局,其中仰望U8定价109.8万元 [85][86] 研发与全球化 - 比亚迪研发人员超10万,智能驾驶团队5000余人 [44] -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出口128万辆 [89]
骏亚科技(603386) - 骏亚科技:关于在越南投资新建生产基地的进展公告
2025-02-25 16:15
市场扩张 - 2024年5月28日审议通过在越南投资新建PCB生产基地议案[2] - 项目计划投资不超3亿元[2] 进展情况 - 已完成越南孙公司设立登记[2] - 已取得广东省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3] - 已取得广东省商务厅《企业境外投资证书》[3] 风险与对策 - 越南生产基地存在管理、运营和市场风险[5] - 将关注越南法律政策动向并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防范风险[5]
中国放弃了1000亿美元海外大单
商业洞察· 2024-10-27 17:06
东大基建优势 - 东大基建狂魔称号源于国内高效基建和全球支援建设 包括特高压技术实现近半个地球电网国产化和一带一路基建外交 [6] - 产业升级带来竞争优势 使公司在国际工程招标中常先拔头筹 [7] 印度高铁项目问题 - 2023年8月印度千亿美元高铁项目招标遇冷 中企和法日企业均缺席 因需垫付800亿美元且回款承诺不靠谱 [7][8] - 印度地铁长期亏损 高铁盈利前景存疑 招标要求中标方转让配套技术 [8][10] - 日本2014年以0.1%年利率50年期5万亿日元贷款中标孟买高铁项目 但截至2022年仅完成2%工程(10公里/508公里) [12][14] - 征地问题(需80%地主同意) 派系斗争 政府频繁变更要求导致成本激增 工程烂尾 [18][19][20][21] 印度外资环境 - 2014年"印度制造"计划吸引外资超500亿美元 电子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25] - 印度通过追溯征税等手段收割外资 2020年400项中企投资仅20%获批 封禁60多款中国APP [29] - 2022年以洗钱等名义对小米 Vivo OPPO开天价罚单 沃尔玛 亚马逊等外企均遭巨额罚款 [30][32] - 世界银行认定印度为全球最难做生意国家之一 [33] 当前动态 - 2023年9月英媒报道印度制造业规模难扩大 6月印媒承认中印紧张致150亿美元损失和10万岗位流失 [35] - 2023年7月起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和投资限制 西方舆论配合推动中企返印 [35][36] - 2022年美印推出6000亿美元印欧铁路计划 日本被迫承担600亿份额 [39][41] - 印度市场被形容为血肉磨盘 外资难以全身而退 [43]
晚点财经丨谁在领涨这轮中概股行情;Temu用户数逼近亚马逊;科技巨头反垄断,美国效仿欧盟
晚点LatePost· 2024-10-09 17:44
中概股行情 - 10月8日A股交易额达3.48万亿元创新高 港股成交额5037亿港元同样创新高 但两大市场均高开低走 上证指数收盘涨幅回落至4.59% 恒生指数收盘跌9.41% [1] - 美股中概股同日开盘大跌 KWEB指数基金跌10% 阿里、拼多多、京东均跌超5% [1] - 26家市值超百亿美元的中资民营公司中 富途证券以91%涨幅领跑 中芯国际涨67% 拼多多涨49% 贝壳涨幅超40% 腾讯市值仍超5000亿美元 [1] - 区域性基金和对冲基金中的本土机构积极参与行情 全球资金则保持观望态度 境内投资者倾向利用反弹卖出 [1] 科技与制造 -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在墨西哥建设全球最大GB200芯片工厂 英伟达旗舰AI芯片需求旺盛 预计四季度量产交付 [4] - 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子公司Ett Expansion AB申请破产 主因集团暂停瑞典超级工厂扩建计划 欧洲本土电池供应商面临中国竞争压力 [8] 电商与消费 - 京东推出历年力度最大双十一前低价活动 包括1元洗地机、2349元iPhone 14等商品 部分需好友助力抢购 [5] - Temu用户数达亚马逊91% 覆盖84国中53国用户偏好领先 欧洲30国中28国更偏爱Temu 但美国市场亚马逊市占率40% Temu仅2.3% [7] 科技监管 - 美国法院要求Google开放Android生态 允许第三方商店上架并访问Play全部应用 11月1日生效 有效期3年 Google已提起上诉 [6] 资本市场动向 -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减持任天堂 持股比例从8.58%降至7.54% 期间卖出1730万股 [9]
晚点财经丨腾讯半年经营利润超千亿元;比亚迪和富士康在郑州“抢”人;上汽通用7月销量跌至1.5万辆
晚点LatePost· 2024-08-14 23:50
腾讯半年经营业绩 - 腾讯二季度经营利润507.32亿元,半年合计1032亿元,不含投资的经营利润规模可能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上半年[2] - 二季度营收1611.17亿元,同比增长7.98%,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0%[5] - 游戏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9%,《无畏契约》和《地下城与勇士:起源》推动增速转正[5] - 递延收入达到1069.44亿元新高,主要来自游戏充值、音乐、长视频订阅和直播打赏[4] - 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带动公司毛利率达到53.31%的2016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水平[7] - 微信视频号电商GMV去年约1000亿元,二季度小程序GMV同比两位数增长[7] 比亚迪与富士康郑州用工竞争 - 郑州比亚迪8月启动大规模招聘,港区需招聘操作工和技工4000人,薪资上限分别为7500元和9000元[9] - 富士康港区工价从7月底的27元/小时降至25元/小时,返费从8800元降至7500元[9] - 比亚迪郑州基地一期产能40万辆,二期60万辆,新车型宋L DM-i首周销量破万[9] - 郑州富士康用工高峰已从十年前的近30万人下滑至20万人[9] 上汽通用销量下滑 - 7月批发销量1.5万辆,同比下跌82%,零售终端销量4.5万辆[10] - 前7个月累计产量22.11万辆,年化产能利用率仅20%[10] - 2019年引入三缸发动机后,主力车型英朗销量下滑三分之一[13] - 凯迪拉克降价策略导致品牌定位下滑,挤压别克和雪佛兰价格空间[13] - 前7个月累计批发销量24万辆,同比下滑55%[10] 昂跑业绩增长 - 二季度净销售额5.67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28%,净利润3080万瑞士法郎,增长近10倍[13] - 亚太市场增长74%,中国和日本表现突出[13] - 市值年初至今上涨38%,规模达到耐克十分之一[13] 华为手机业务 - 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60万部,同比增长近五成[14] - Mate和Pura高端机型及折叠屏手机推动批发平均售价和批发收入创历史新高[14] 原奶行业现状 - 澳亚集团、中国圣牧、现代牧业上半年业绩均预告亏损[15] - 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同比下跌28个月,8月第二周均价3.21元/公斤[15] 万科评级下调 - 穆迪将万科债务评级下调至垃圾级,标普和惠普此前也已下调[18] - 万科积极处置商业资产回笼资金,设立22亿元基金清理非主营业务[18] Shopee东南亚市场 - Shopee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达48%,Lazada为16%[19] - Temu和TikTok Shop扩张对Shopee影响有限,主要市场依赖国内销售[19] 美国芯片人才缺口 - 麦肯锡预计到2029年美国芯片业工程师缺口8.8万人,技术人员缺口7.5万人[21] - 目前每年仅约1500名工程师和1000名技术人员加入芯片行业[21] 其他公司动态 - 英特尔二季度出售Arm股份118万股,约筹得1.47亿美元[22] - Shein聘请欧盟前高级官员加强IPO游说,承诺五年内在欧洲投资2.5亿欧元[23] - Google发布新AI手机Pixel 9系列,起售价799美元至1799美元[25] - 法官考虑分拆Google和安卓作为反垄断惩罚[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