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推动青岛、烟台等地形成海上航天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逐梦星辰的“海上摇篮”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5 09:25
海上发射成就 - 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于8月9日0时31分在山东省近海海域成功发射 实现一箭十一星并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送入LEO轨道 标志着海阳火箭发射第17次成功[3] - 东方航天港位于山东省烟台海阳市 是中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地及唯一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 已成功保障17次海上发射任务[3] - 捷龙三号01批批产火箭首战告捷 标志着中国火箭公司正式迈入商业火箭高效批量化生产时代[3] 发射能力与效率 - 捷龙三号从定制化迈向批量化生产 有效提升产能并降低成本 支持较高频率发射以满足商业航天低成本高频次需求[4] - 团队持续优化发射流程并依托海上机动发射点位灵活布局 提供更高性价比和更快履约组网服务[4] - 捷龙三号遥六、遥七、遥八火箭需在两个月内完成连续三次发射任务 进入密集发射阶段[4] - 首次启用山东日照近海发射点 是捷龙三号第五次开拓新发射点位 体现海上发射点位选择灵活性高和航落区安全性好优势[4] 技术突破与试验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于5月29日4时40分进行国内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并圆满成功 是国内首次成功的海上软着陆飞行试验[4] - 元行者一号为全尺寸薄壁不锈钢火箭 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 直径4.2米 总高度约26.8米 起飞质量约57吨 试验飞行时长125秒 飞行高度约2.5千米[5] - 完成点火起飞、满推力爬升、变推力调节、发动机一次关机、自由下降滑行、发动机二次启动、减速至海面悬停、海面软着陆8个工作阶段[5] - 箭元科技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技术突破的企业 填补我国液体火箭海上发射空白[5] 海上发射技术挑战 - 海上发射平台受海浪潮汐风力影响持续晃动 科研团队研发"海基发射动态补偿"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平台运动状态并结合高精度算法对火箭姿态动态修正[6] - 控制系统设计零位调整装置消除发射初始阶段姿态偏差 避免火箭起飞时与平台冲突[6] - 火箭需经历水平运输垂直起竖燃料加注等环节 流程复杂度远超陆地发射 液氧甲烷等低温推进剂储存和加注需应对海上高湿高盐环境绝热与防泄漏挑战[7] - 盐雾腐蚀是海上发射隐形杀手 中国团队采用吸湿性小材料喷涂三防漆电镀金属涂层等措施显著提升火箭耐腐蚀性能[7] - 发射窗口选择依赖精准气象数据 "海哨兵"波浪滑翔器可实时监测发射海域水文气象参数 但台风强对流等突发天气仍可能导致发射中断[7] 海上回收技术挑战 - 火箭回收需在返回过程中完成多次姿态调整和减速制动 每个环节都需精确控制[8] - 中国电科研发箭载导航装备实现分离体实时米级定位 使回收效率提升数百倍[8] - 海面软着陆须应对水冲击和高温羽流与海水相互作用 元行者一号采用"悬停→关机→水缓冲"模式利用空壳火箭浮力实现漂浮[8] - 需验证发动机喷管在接触海水瞬间抗热震性能避免因骤冷导致材料开裂 火箭溅落后快速打捞流程需形成标准化作业规范[8] - 海上回收易受洋流海生物附着等因素影响 需优化回收平台锚泊系统和防滑设计[8] - 液氧甲烷推进剂低温特性可能导致海面结冰 需研发防冰涂层或动态加热技术[8] 技术融合与创新 - 海上发射回收需融合航天动力学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9] - 鲁东大学团队将"航天+海工"技术结合研发适应海上环境动态补偿算法[9] - 机器学习方法用于优化动力着陆段轨迹规划以应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9] 产业影响与成本 - 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海上飞行回收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标志我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10] - 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价值在于降低发射成本 元行者一号不锈钢箭体预计可复用20次 单次发射成本有望降至3000美元/公斤以下接近SpaceX猎鹰9号水平[10] - 东方航天港规划"元行者一号"中型火箭 可支撑未来星链级星座高密度发射需求[10] - 试验带动国内液氧甲烷发动机高温合金涂层智能导航设备等产业链协同发展[11] - 箭元科技自主研发龙云发动机采用3D打印一体化喷注器将制造周期缩短60%[11] - 中国电科箭载导航装备实现分离体实时米级定位使回收效率提升数百倍[11] - 海上回收方案具备风险分散优势 溅落区远离航道与居民区避免陆上回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11] - 液氧甲烷推进剂清洁特性符合国际绿色航天趋势 为我国参与月球基地建设等国际合作项目提供技术背书[11] 国际竞争格局 - 全球海上回收呈现美国主导中国追赶其他国家跟进态势[12] - 美国SpaceX通过猎鹰9号建立商业壁垒 猎鹰9号一子级可承受7公里/秒再入速度高温热流冲击 复用次数达26次 单次发射成本低至1500美元/公斤[11][12] - 星舰计划目标将成本降至10美元/公斤 蓝色起源"新格伦"虽首飞受挫但仍推进可重复使用第二级研发[12] - 中国元行者一号与蓝箭航天朱雀三号星际荣耀双曲线三号形成技术互补 预计2026年前后实现轨道级回收[12] - 欧洲尚未开展海上回收试验 印度ISRO计划2027年测试可重复使用火箭但未明确海上回收方案[12] 未来发展方向 - 我国将在主动稳定技术升级等方面继续探索 进一步降低平台晃动对发射精度影响[12]
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5
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 8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质量强链经验 交流现场推进会上正式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以下简称"跨区域项目")。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21个跨区域项目既包括机器人、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 产业,也涉及纺织服装、工程机械、煤化工等传统产业。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跨区域项目的正式发布,有利于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有助于加强质量支 撑,从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从产业链布局看,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各有优势与不足: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转 型压力较大,产业附加值偏低;新兴产业增长迅猛、集群效应显著,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未 来产业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备受政策、资本青睐,但商业闭环尚未打通。 谈及跨区域项目的落地落实,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区域项目 所涉及的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质量技术创新资源,推动不同地方 之间质量政策联动、资 ...
火箭回收技术实现突破,明年底实现首飞入轨加回收
选股宝· 2025-08-24 23:11
公司技术进展 - 千亿航天自主研发ADHL火箭回收技术 通过气动减速实现火箭水平着陆 降低燃料消耗并提升发动机寿命 [1] - 该技术可在火箭再入大气层时将速度从高超音速降至亚音速 最终实现无动力减速与水平着陆 [1] - "玄鸟"系列运载火箭将采用该技术 运力损耗仅1% 可满足商业卫星发射和太空旅游等多场景需求 [1] - 公司已完成"玄鸟-R"总体设计 计划2026年底实现首飞入轨加回收目标 [1]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火箭回收市场规模2025年突破12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5% 成为全球商业航天增长最快市场板块 [1] - 可回收火箭技术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预计2030年中国可回收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降至传统火箭的20%以下 [1] - 技术为卫星互联网 太空旅游和深空探测等应用提供经济可行解决方案 [1] - 火箭回收技术正引领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可重复使用新时代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技术路径多元化发展 [1] 相关企业 -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包括航天电子和豪能股份 [2]
前瞻“十五五”:预期目标与产业机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4 17:13
经济目标与增长预期 - "十五五"期间GDP年均增速目标设定为4.5%-5.0%或底线4.5%以上,以确保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远景目标[8] - 2024年实际GDP增速为5%,"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达5.3%,2026-2035年需保持年均4.5%以上增速[8] 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高于7%目标值;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2020年为6.3件)[10]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0%,完成"十四五"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高于实际GDP增速0.6个百分点[10] - 政策聚焦国家实验室体系、民营企业创新(如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和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12] 绿色转型目标 - "十五五"碳排放强度需较2025年累计下降23%,年均降幅5.2%,高于"十四五"要求;202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仅下降7.5%[19]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25%;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15万亿元(2022年为8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25][37] - 抽水蓄能装机目标1.2亿千瓦(2024年底为5850万千瓦,完成率48.8%)[37] 产业机遇领域 - 海洋经济2024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7.8%;海洋旅游(占比37%)、交运(19%)、船舶(增速14.9%)、电力(增速14.7%)为重点领域[33] - 节能环保产业2025年规模预计达10.6万亿元,"十五五"需释放4万亿元增长空间,年均增速6.4%以上[37] -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2024年规上增加值增速11.8%)、创新药(2024年上市和在研新药全球第二)[28] 民生与消费升级 - 2024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释放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需求[14] - 政策推动个人所得税抵扣(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育儿补贴、学前教育费用减免[14] 区域与安全战略 - 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17] -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300多项改革举措,2029年前完成,与"十五五"规划重合4年[16] 服务业发展 - 中国居民消费中批发零售、信息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低于美国,存在提升潜力[30] - 生产性服务业(科学技术、金融、信息服务)感应力系数偏低,政策推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30] 风险提示 - 政策理解偏差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风险[3][39]
SpaceX正争取拓展中东机上Wi-Fi业务;国内首台套136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成功交付用户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24 11:54
钙钛矿光伏技术 - 全球首个5兆瓦商用级钙钛矿光伏实证基地在青海省共和光伏园区建成投产 标志着钙钛矿光伏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迈向规模化示范应用 [2] - 项目将验证钙钛矿光伏在强紫外高辐照环境下的发电性能与可靠性 支撑技术迭代升级 [2] 纯电动矿用装备 - 国内首台套136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成功交付 集大电量、长续航与快速充电于一体 [2] 燃气轮机技术突破 - 自主研制F级燃气轮机透平一级动叶累计服役等效运行超2000小时 创造国产动叶实际运行时长新纪录 [2] - 透平一级动叶涉及高温合金材料研发设计、精密铸造加工等核心技术工艺 属于重型燃机热端关键零部件 [2] 卫星通信业务拓展 - SpaceX正与中东豪华航空公司磋商星链合作 已与阿联酋航空展开谈判 并与沙特航空进行高级别谈判 [2]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46
《商道创投网》2025年8月22日从官方获悉:极光星通近日完成了由国开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国开科创")独家投资的A3轮融资。 《商道创投网》创业家会员·单位简介 极光星通诞生于2020年,专注为商业航天打造"星间光链路"。公司把激光通信拆成光、机、电、热、 软、通六大模块,全部自研,已让多颗在轨卫星实现"秒级握手、Gbps传输"。 《商道创投网》创投家会员·本轮投资原因是什么? 国开科创董事长张君表示:"激光星间链路是卫星互联网皇冠上的明珠。我们看中极光星通两点:技术 闭环——从芯片到整机全栈可控;商业闭环——已有在轨订单并拿到海外意向合同。团队兼具航天工程 化和商业落地能力,符合'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国开定位。" 《商道创投网》创投生态圈·本轮投融观点是什么? 商道创投网创始人王帥表示:"发改委、工信部今年密集出台商业航天支持文件,地方政府配套基金跟 进迅速;国开科创作为国家级LP代表,用真金白银响应国家战略,履行'受托人'责任;极光星通敢于把 实验室技术搬上太空,验证了民营航天的执行力。赛道还早,风险仍在,但激光互联的星辰大海值得尊 敬与耐心。" 《商道创投网》创业家会员·本轮融资用 ...
创业板亏损企业上市,第三套标准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22 17:38
上市标准调整 - 亏损或零营收企业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市值要求仅40亿元[1][6]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从生物医药扩宽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领域[1]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1] 创业板财务指标要求 - 创业板提供三套市值和财务指标标准 企业可任选一套适用[2] - 第一套标准要求最近两年盈利且净利润总额达1亿元 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3][7] - 第二套标准要求最近一年盈利(金额不限) 营收不低于4亿元 市值达15亿元[4][8] - 第三套标准不要求盈利 但要求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预计市值达50亿元[5][8][9] 板块标准对比 - 创业板盈利指标要求普遍高于科创板 如第一套标准净利润要求显著高于科创板同类标准[3][4]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市值要求50亿元 显著高于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的30亿元市值要求[5][6] - 创业板技术要求低于科创板 但财务指标门槛整体更高[9] 创业板定位与行业要求 - 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 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10] - 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深度融合[10][13] - 明确禁止产能过剩行业 学前教育 学科类培训 类金融业务企业在创业板上市[14] 成长性与研发要求 - 近一年营收未达3亿元的企业 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11] - 另有研发投入增长率或研发投入金额等补充要求[12] 股权结构要求 - 发行人股份权属需清晰 不存在导致控制权变更的重大权属纠纷[15] - 复杂股权架构或股权收购价格合理性问题可能导致上市失败 即使财务指标达标[16] - 上市审核中财务资料审查三年 股权问题追溯终身[17]
民生证券:我国卫星进入高峰发射期 关注商业航天下半年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3:54
星网发射效率提升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17日21天内星网连续完成5次低轨卫星组网发射任务 共发射38颗卫星 [1][2] - 此前GW星座01至04组34颗卫星发射耗时7个月 当前发射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1][2] - 卫星制造端涉及航天五院 上海微小 银河航天 火箭发射端动用长六甲 长八甲 长十二 长五B等中大型火箭 [2] 可回收火箭商业化进展 - 2025年成为可回收火箭商业化关键节点 回收复用后发射成本较一次性火箭下降30%-50% [3] - 垣信卫星一箭18星发射服务中标候选人包括蓝箭航天 天兵科技和中科宇航 中标火箭均为可复用液体火箭 [3]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计划下半年实施首飞及回收试验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八月底首飞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下半年首飞 [3] 卫星互联网应用发展 - SpaceX与T-Mobile手机直连服务于7月23日上线 第一阶段支持卫星短信彩信 10月1日第二阶段支持数据流量 [4] - 华为MateX6典藏版为全球首款支持三网卫星通信手机 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 [4] 产业链投资标的 - 重点推荐标的包括信科移动-U 震有科技 上海瀚讯 海格通信 [5] - 卫星产业链建议关注广电计量 西测测试 ST铖昌 臻镭科技 乾照光电 [5] - 火箭产业链建议关注超捷股份 航天动力 高华科技 九丰能源 斯瑞新材 [5] - 地面基建及终端建议关注通宇通讯 信维通信 蓝盾光电 天基算力建议关注顺灏股份 普天科技 [5]
A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国产芯片概念集体高开
凤凰网财经· 2025-08-22 09:37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上涨0.03% 深成指下跌0.15% 创业板指下跌0.31% [1] - 国产芯片概念集体高开 寒武纪涨幅近4% [1] - 算力及时空大数据概念跟随走强 液冷概念延续调整 [1] - 金融科技 稳定币 稀土板块小幅下跌 [1] 券商策略观点 - 市场短暂震荡后情绪修复 股票型ETF及杠杆资金持续流入 [2] - 关注隐含波动率变化 中报业绩增长或成交易线索 [2] - 新开户需求旺盛 券商通过降费让利及多平台营销加速获客 [2] - A股券商指数PBLF为1.67x 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 H股中资券商指数PBLF为1.00x 处于2016年以来76%分位 [2] - 建议关注业绩增长稳健的头部券商 财富管理转型领先公司及估值较低中型券商 [2] 商业航天产业 - 广东 上海 北京出现集群化效应 可回收火箭及低成本卫星技术突破 [3] - 预计3年内中国商业航天运输成本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 [3] - 低空经济及太空旅游纳入示范场景 下游应用场景覆盖城市空中交通及工业生产 [3] 能源金属价格趋势 - 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临近 稀土及钴报价稳步上涨 [4] - 碳酸锂价格因江西供给扰动大幅上涨 [4] - 多家稀土大厂密集招标 磁材企业排产延至10月中旬 [4] - 钴中间品进口6月大幅下降 冶炼厂开工率持续下调 [4] - 锂矿减产导致月度级别短缺 价格易涨难跌 [4] AI服务器散热技术 - 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成本低 配合高导热相变化金属片可提升散热性能 [5] - 液态金属TIM材料兼容GPU/CPU导热需求 适用于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 [5] - 液冷方案将成为AI服务器主流散热方式 [5] - 建议关注氟制冷剂 电子氟化液龙头企业及液态金属TIM材料相关企业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