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化工巨头再加码,这个新能源材料怎么突然“爆火”?
DT新材料· 2025-06-11 23:10
行业动态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与台湾泛亞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瑞翁将领投2000万美元(约1.44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支持SiAT扩大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能 [3] - 单壁碳纳米管因其高比表面积、电导率和分散性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纳米材料,尤其在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应用领域包括电动汽车、无人机、EVTOL飞机、AI服务器BBU、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自动化机器人)[3] - 碳纳米管产业爆火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材料升级带来的确定性需求增长,以及制备成本大幅下降推动其从实验室材料向批量应用材料转变 [4][5] 技术应用 - 碳纳米管在正负极材料中能构建三维连续导电网络,显著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尤其适用于厚极片、高面容量电池方案,主流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已将其纳入基础设计 [6] - 在硅碳负极中,碳纳米管通过"骨架支撑+电子通道"机制解决硅材料体积膨胀问题,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升级款已引入高比例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 [6] - 固态电池中,碳纳米管用于正负极界面修饰与复合电解质材料,赣锋锂业、清陶能源、比亚迪的固态技术路线均涉及碳纳米管设计 [7] - 碳纳米管在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体系中发挥协同材料作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8] 企业进展 - 国产企业天奈科技、德方纳米、卡博特已能提供性能稳定的导电浆料产品,天奈科技截至2024年碳纳米管浆料产能超4万吨,客户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 [9] - 俄罗斯OCSiAl是唯一实现单壁碳纳米管工业量产并具备1000吨级能力的企业,其TUBALL®产品系列广泛用于锂电池等领域,2023年宣布将在中国落地生产基地 [9] - OCSiAl已进入国内头部动力电池厂、消费电子电池厂和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链,并与本土材料企业进行工艺联合开发 [9] 行业活动 - DT新材料将于2025年7月3日-5日举办"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特邀OCSiAl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支沧海先生做主题报告 [10][14] - 大会议题涵盖全固态电池、硅基负极、AI辅助电池设计等,参会机构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 [15][16][17][18][19] - 同期活动包括参观吉利极氪工厂,限量100名 [21][22]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智能灵巧手首次实现类人水平的自适应抓取;众擎机器人公布人形机器人直膝行走专利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11 11:20
赛富乐斯发布T3系列全彩MicroLED微显示屏 - 赛富乐斯正式发布T3系列0.13英寸单片全彩MicroLED微显示屏,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量子点技术,在单片蓝光晶圆上通过量子点色转换实现RGB三色像素高度集成 [1] - 公司正与合作伙伴利亚德共同开发基于T1-0.13英寸单色微显示屏的AR眼镜,并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搭载T3-0.13英寸全彩显示屏的新一代AR眼镜 [1] 众擎机器人公布人形机器人直膝行走专利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种人形机器人直膝行走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专利,用于提升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直膝行走的表现 [1] - 专利技术包括采集人体步态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动作重定向处理 [1] 全球首条新型复合集流体高端材料生产线扬州投产 - 新型复合集流体高端材料生产线在扬州市江都区博恒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投产,为全球首条新能源专用超薄增强可金属化薄膜双向拉伸生产线 [1] - 生产线由扬州博恒科技联合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共同设计开发,主要生产2-6um厚度的新能源领域可金属化功能薄膜及1.2-1.9um超薄特种功能薄膜 [1] - 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完善锂电池行业原料产业链 [1] - 36条生产线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20亿元,利税总额33亿元,首批4条生产线总投资20亿元,2026年内全部达产 [1]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智能灵巧手实现类人水平自适应抓取 - 国际期刊《自然·机器智能》刊登突破性仿生灵巧机器手F-TAC Hand,在掌面70%面积上集成高分辨率触觉感知,首次实现类人水平的自适应抓取能力 [1] - 该系统实现了机器人智能与其在真实动态环境中交互能力的重大飞跃,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共同取得 [1]
洋浦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试生产
海南日报· 2025-06-11 11:10
项目进展 - 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首批合格品已开始送样,冶金段与湿法段生产线全流程贯通,进入试生产阶段 [1] - 项目总投资10.56亿元,自2022年底开工建设,是儋州洋浦首个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的项目 [1] - 冶金段于2023年2月投料试车成功,经过稳产调试后实现全流程贯通,首批产品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 [1] 生产规划 - 公司将进行持续调试和优化,以实现产品连续稳定生产,并逐步提升产能至设计产能 [1] - 同步推动下游客户对项目产品的品质认证工作 [1] - 计划2023年第四季度开拓国外市场 [1] 经济效益 - 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 [2] - 可带动本地群众就业超200人 [2] 战略意义 - 该项目是海南矿业"铁矿石+油气+新能源材料"三驾马车战略的重要一环 [2] - 儋州洋浦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关键项目 [2] - 海南自贸港新能源领域的前沿阵地 [2] 配套建设 - 洋浦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公共管廊项目顺利完成建设,为园区企业搭建稳定高效的能源输送通道 [2]
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德方创域再度引入战投 投后估值为21.97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1:53
公司融资动态 - 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德方创域引入国信资本、成都产投、芯云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合计增资1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435.57万元,取得4.55%股权,投后估值21.97亿元 [1] - 增资完成后德方创域注册资本由9131.89万元增至9567.46万元,德方纳米持股比例降至42.84%但仍保持控制权 [1] - 2025年内德方创域已发布三则增资公告:1月投后估值19.47亿元,3月增资1.5亿元投后估值20.97亿元,6月最新估值21.97亿元 [2] 战略投资者背景 - 国信资本为深圳市国资委下属公司,成都产投为成都市国资委下属企业,芯云基金具有四川国资背景 [1] 业务发展情况 - 德方创域主营补锂增强剂业务,产品可提升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且不增加瓦时成本 [2] - 截至2024年末已建成5000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 [2] - 补锂增强剂是固态/半固态电池重要材料,在部分客户中已实际应用,固态电池体系添加比例高于液态电池 [3]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537.86万元,2024年营收5019.43万元(同比增长226%),2025年1-4月营收1334.6万元 [3] - 2023年净亏损1.7亿元,2024年净亏损1.31亿元(收窄23%),2025年1-4月净亏损4451.64万元 [3] 市场表现 - 2024年补锂增强剂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0%,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 [3] - 2024年多个定点项目产品陆续发布 [3]
鼎胜新材: 江苏鼎胜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9 20:59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9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5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发出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张伟刚主持,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3人,董事会秘书列席 [1] - 会议召集和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合法有效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监事会同意公司对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进行调整,认为其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规定 [1] - 关联监事张伟刚回避表决,非关联监事全票(2票)通过回购价格调整议案 [2] - 监事会同意回购注销部分激励对象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认为程序合法合规且不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及股东利益 [2] - 关联监事张伟刚回避表决,非关联监事全票(2票)通过回购注销议案 [2]
向海图强 广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21:44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西将向海图强作为战略指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扩大向海开放合作,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1] - 广西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线1600余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1] - 广西各地凝聚向海共识、强化向海思维,加快建设平陆运河,持续推进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1] 广西海洋经济数据 - 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792704.9亩用海面积获批复 [1]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1] -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向海经济核心区城市GDP从6565.12亿元增长到10929.91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区GDP增速 [1] 各城市向海经济发展举措 - 北海市积极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2] - 钦州市通过综合保税区、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港口物流和航运发展 [2] - 防城港市发挥边海优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2] 玉林市向海经济发展 - 玉林市"借地"建港、借港出海,在北海铁山东港区开发建设玉林海港码头,将龙潭产业园区作为向海图强的主阵地 [2] - 玉林市打造了锂电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临港产业链,开创了广西内陆城市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发展新模式 [2] - 2023年底,玉林海港码头建成开港,打通了向海发展的大通道,玉林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2] - 玉林将持续畅通道、强产业、扩开放,推进"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新三件大事,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2] 活动与成果展示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主场活动期间,发布《2024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 [1] - 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展、玉林市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成果展,并深入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玉林海港码头等地开展现场学习调研 [2]
总投资10亿元!安徽这一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公示
鑫椤锂电· 2025-06-06 15:38
项目概况 - 安徽元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建设1万吨/年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总投资100000万元 环保投资539万元 [2] - 项目位于安徽阜阳太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增用地面积45492平方米(68.2亩) 建筑面积44457.6平方米 [2] - 新建三元厂房、综合站房、固废仓库等设施 购置数智化道窑、混合机组、粉碎机组、自动包装生产线、DCS系统等设备 [2] 产能规划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万吨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2] 行业动态 - 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行业会议 会议主题涉及锂电产业链 [2]
龙蟠科技: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Eve Energy Malaysia Sdn. Bhd.签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2 17:19
合同概述 - 公司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Eve Energy签署《生产定价协议》,预计2026至2030年间向后者销售15.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同总销售金额超人民币50亿元(按预计数量及市场价格估算)[1][2] - 合同允许买方在满足提前通知期限的前提下调整需求量,具体单价逐季度确定,最终金额以实际销售订单为准[1][2] - 合同签署后生效,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董事会及股东会审议[2][3] 交易对方情况 - Eve Energy Malaysia Sdn Bhd 2024年未经审计数据:资产总额1685.63亿元,负债总额1012.01亿元,净资产673.63亿元,净利润亏损5844.03万元[4] - Eve Energy与公司在产权、业务、人员等方面无关联关系,资信状况良好[4] 合同核心条款 - 供货期为2026-2030年,卖方需接受买方在浮动范围内的订单调整,交货时间、地点及期限需按约定执行[4][5] - 销售价格受原材料波动影响,双方逐季度确认单价[5] - 违约方需承担协议约定的责任,争议解决适用马来西亚法律,仲裁地为深圳,采用一裁终局制[5] 对公司影响 - 合同有助于稳定产品销售,与下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若顺利履行将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2][5] - 合同履行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不会对交易对方产生依赖性[5]
同行多个项目接连终止,这家公司却要募8亿扩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5-29 21:56
公司融资与项目投资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8亿元用于投建28万吨/年电池级精制磷酸项目 总投资11.94亿 投资回收期为6.55年 [1] - 本次定增已获上交所受理 [2] - 控股股东铜化集团拟以现金方式认购不超过9653万股 认购后持股比例不超过30% [9] 传统业务现状与挑战 - 公司主营磷复肥及精细化工产品 拥有磷酸一铵产能45万吨/年 磷酸二铵64万吨/年 尿素30万吨/年 复合肥155万吨/年 [5] - 磷肥和复合肥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分别贡献26.80亿元(42.88%)和21.83亿元(34.93%)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下滑 分别为75.49亿/69.33亿/62.51亿 [5]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 从2.37亿降至0.23亿 2024年小幅回升至0.25亿 [6] - 毛利率从2021年14.85%降至2023年8.05% 2024年回升至9.36% [6] 行业背景与转型动因 - 2014-2023年中国磷肥施用量从845.34万吨降至536.30万吨 因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 [5] - 公司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 计划生产电池级精制磷酸作为磷酸铁锂前驱体原料 [8]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募投项目将新增28万吨/年电池级精制磷酸产能 推动磷资源向高端磷化产品开发倾斜 [9] - 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高增长驱动精制磷酸市场需求 [9] 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 2024年多家企业终止磷酸铁锂相关项目:云图控股终止15万吨精制磷酸项目 国际实业终止4GWh储能电池项目 [10] - 芳源股份终止30亿电池级碳酸锂及磷酸铁锂项目 已实际投资9700万元 [10]
天际股份:小家电跨界新能源,“拿来主义”的“蜜糖与砒霜”
全景网· 2025-05-29 21:26
公司发展历程 - 天际股份成立于1996年,最初以小家电业务起家,产品包括陶瓷隔水炖、陶瓷电炖盅等,2015年上市时营收规模达5亿元,利润近8000万元 [2] - 2016年公司以27亿元收购六氟磷酸锂企业江苏新泰材料,进入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形成"家电+锂离子电池材料"双主业模式 [2] - 2023年公司以4.6亿元收购新特化工100%股权,切入磷化工领域,丰富新能源材料产品结构 [4] 新能源业务表现 - 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达3.7万吨/年,位居行业前三,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并出口多个国家 [3] - 2022年公司收入达32.75亿元,其中六氟磷酸锂收入28.58亿元,占比87.29%,较上市初增长超5倍 [3] - 2023年公司营收21.93亿元,同比下降33%,净利润3664万元,同比暴跌93% [5] - 2024年公司营收20.55亿元,同比下降6.32%,净利润巨亏13.61亿元 [6]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80万元/吨跌至16万元/吨,跌幅超80%,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1万元/吨跌至7万元/吨 [7] - 2024年六氟磷酸锂销售均价5.34万元/吨,同比下降50.04%,尽管销量增长70%至25706吨,收入仍下滑 [7] - 2024年天际股份六氟磷酸锂毛利率为-12.04%,而多氟多、天赐材料毛利率分别为12.60%、17.45% [9][10] - 2024年底全球六氟磷酸锂实际有效产能39.0万吨,中国37.1万吨/年,2025年国内需求量仅24.9万吨 [13] 业务结构与商誉风险 - 2024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超10亿元,其中对新泰材料计提9.85亿元,对新特化工计提0.63亿元,剩余商誉余额7.27亿元 [11] - 小家电业务2024年毛利率28%,呈现逐步提升趋势,但收入规模不及上市初的50% [12] 未来展望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40%,行业增速趋缓,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24.4% [13] - 行业供给过剩局面持续,产品价格将维持底部震荡 [13] - 公司需提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应对行业竞争,否则难以把握未来行业复苏机遇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