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

搜索文档
618大促“收官” ,拼多多“超级加倍补”单日订单量突破376万单
广州日报· 2025-06-19 22:48
电商平台618大促表现 - 今年618大促实现商家与消费者"双向奔赴",拼多多在"千亿扶持"计划支持下推动新质供给上行并释放消费潜力 [2] - 大促期间生鲜、手机、数码、家电、美妆等数十个类目销量创新高,"百亿补贴"活动农货商家和新质商家同比翻倍增长 [2] - "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助力中小商家突破 [2] 重点品类销售增长 - 生鲜类目中山竹、榴莲、荔枝等时令水果销量翻倍增长 [2] - 美的、小米、海尔等品牌空调销量实现2倍以上增长 [2] - 美妆、护肤、母婴、宠物等品牌通过"百亿补贴"实现爆发式增长 [2] 区域与政策驱动效应 - "政府补贴"专区覆盖23个地区,"国补"商品销量环比增长177% [3] - 三四线城市家电换新需求持续满足 [3] - 广东茂名桂味荔枝上线百亿补贴后销量突破10万斤,日销量有望达10000单 [3] 产业带与新质转型 - "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深入晋江鞋服、广东相机等上百个产业带,推动中小商家新质转型 [3] - 借助大促消费引擎加速产业带高质量发展 [3] 活动时间 - 拼多多年中大促持续至6月20日24点 [4]
还是抖音电商会玩儿
半佛仙人· 2025-06-19 17:01
核心观点 - 抖音电商618的核心策略是通过好内容撬动流量,再用流量撬动销量,与传统618的"叫卖式"促销不同,抖音电商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和内容营销 [13][118] - 商家选择平台的关键标准是"赔率",即投入产出比,赔率高的平台才能吸引商家 [2][3][5] - 抖音电商618通过搭建特色活动舞台,让商家展示内容创意,将购物节拆解为无数个"小剧场",提升用户参与感和购买转化 [9][11][13] 特色品类活动 - 榴莲大作战:通过"保4房"榴莲和坏果包赔服务解决消费痛点,结合AI测房型等创意玩法,活动期间榴莲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124%,话题播放量超40亿 [20][24][39] - 非遗好物大赏:通过非遗文化故事和沉浸式体验吸引用户,如一脉香传企业店直播间观看PV环比提升1000%,成交环比提升885% [45][53] - 全民票选清凉搭子:艾美特风扇在草莓音乐节直播,观看PV环比增长186%,直播小时看播PV环比增长144% [55][57] - 乘风破浪的夏天:户外直播打榜赛,如沃鼎渔具的全明星挑战赛冲到热点总榜TOP2 [59][68] 宝藏原产地营销 - 家具商家"一二理想家"在佛山乐从镇沙漠咖啡馆天台直播,标杆场GMV爆发1470%,破2025年类目自播和场观双纪录 [77][80] - 佳沃直播间在火山荔枝园直播,霓虹灯海打造赛博果园效果,破今年抖音商城荔枝店播GMV和场观双纪录 [84][89] 热门节点营销 - 端午节:嘉兴粽子厂"小英斋"请达人扮青蛇白蛇直播,看播PV环比增长600%,互动PV环比增长110% [95][96] - 父亲节:"炫父"大赛上线5天GMV爆发超44%,中老年男装增长374%,智能摄像增长350% [102] - 儿童节:抖音商城联手2025玩心展,直播曝光PV1441万,最高在线10万+,人均看播时长提升7倍 [105][108] 内容营销方法论 - 好内容的标准:要么有料让人学到东西,要么走心有共鸣,要么好玩有好奇 [120][121][122] - 数据驱动优化:通过完播率、互动率、转化率等数据反馈,迭代内容脚本和直播策略 [114][116] - 内容营销效果:一个好故事胜过一堆销售话术,能显著提升用户停留时间和购买转化 [124]
拼多多“商保会”第二场商家座谈会召开,三大新举措全面提升商家权益保障
观察者网· 2025-06-19 12:40
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举措 - 公司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并由联席CEO赵佳臻统筹 全面收集商家反馈意见 完善商家服务机制 [1] - 委员会已召开两场商家座谈会 覆盖水果生鲜 家居个护 服装鞋包 食品粮油等类目商家 [1] - 委员会推出三大新举措:升级商家申诉机制 加码扶持高质量分商家 升级假冒伪劣治理体系 [3] - 商家申诉机制将全面支持异常订单申诉 持续投入审核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 缩短申诉审核时间 [3] - 假冒伪劣治理采取全链条措施 包括严格准入审核 强化巡查抽检 从严处置问题商品 查实后采取下架商品 假一赔十 劣一赔三 提高保证金 店铺限流 关停等措施 [3] 商家反馈与成效 - 76%商家认为打击假冒伪劣和羊毛党举措"比较有用" 82%商家认可提升质量权重的措施 [1] - 家居个护商家表示打击羊毛党举措大幅减少恶意订单 降低运营和物流成本 [4] - 生鲜类目商家表示平台帮助商家与消费者协商解决争议订单 达成保障双方权益的方案 [4] - 服饰商家反馈在平台扶持下订单量显著增长 将围绕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 [5] 平台扶持计划 - 公司推出"千亿扶持"计划 未来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和流量资源 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 [5] - "千亿扶持"持续扩大农牧产区和产业带帮扶范围 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深入数百个优质农产区 [6] - "新质商家扶持计划"专项团队深入上百个新质产业带 助力中小商家完成新质转型 [6] - 618大促期间 参与百亿补贴的农货商家和新质商家同比翻倍增长 "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 [6]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Q1营收957亿元 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147.42亿元 同比下跌47% [5] - Q1营销费用支出达334亿元 同比增加近100亿元 同比增长43% [5]
这个“618”大促,电商平台因势而变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23:49
平台促销机制变化 - 天猫取消满减机制改为"官方立减"形式 直接回应消费者对复杂满减规则的抱怨 [1] - 拼多多从强调"全网最低"转变为接受"店内最低" 平台间"卷低价"现象明显收敛 [1] - 政策驱动变化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于2024年9月1日施行 明确限制平台对商家的不合理价格干预 [1] 行业竞争逻辑转型 - 电商平台集体取消"仅退款"操作 流量分配机制从天猫"价低者得"转向"优者多得" [2] - 抖音电商通过免佣、降运费险、推广费返还等举措扶持优质商家 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长期主义 [2] - 即时零售商加入618大促 凭借随需随买模式分流传统电商用户 迫使传统平台优化用户体验 [3] 消费者行为与行业痛点 - 消费者偏好透明直给的促销方式 对复杂规则和超长大促周期产生疲劳感 [2] - 5月网上商城投诉量环比增长21% 主要问题包括价格"先涨后降"、优惠券领取隐蔽等历史顽疾 [3] - 商家应对措施包括明示历史价格变动、优化领券中心入口分类、限制单个用户领取数量 [3] 行业发展阶段特征 - 电商流量红利见顶 获客成本高企 行业重心转向存量用户与商家运营 [2] - 大促活动成为观察消费趋势的窗口 平台改革路径具有行业参照意义 [3]
“6·18”流量去哪了
北京商报· 2025-06-18 23:14
电商平台迎来冲刺阶段。6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6·18"京东媒体开放日上获悉,今年大促受"国补"影响,3C数码、家电家居品类成为销售"大赢家",既 上探了消费价格空间,还刺激了品牌商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此外,以Labubu为代表的潮玩品类也走俏京东和淘天。为了拓展增量,电商企业和品牌也有意 向线下延伸场景,力求更多触达。到底如何才能打动理性的消费者,成了今年"6·18"最核心的问题。 此外,大促还有部分"悦己"兴趣品类脱颖而出。截至6月12日,淘天玩具潮玩行业已经有6个商家破亿,近800个单品破百万。京东的潮流盲盒新品成交额同 比增长150%。速卖通为泡泡玛特开专场直播,包括Labubu等热门IP在内的10余个爆款链接迅速卖空。 跨场景抢流量 3C数码新品卖爆 "6·18"正日子,京东对今年大促进行了复盘。基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提供的资料,北京商报记者盘点发现,今年大促整个消费大盘呈现出三大特征:基础性 生活用品囤积、品质类商品升级换代、"悦己"兴趣类商品爆发。 例如今年"6·18"叠加"国补"活动影响,3C数码、家电家居在京东、淘天十分走俏。在京东,手机通信、家用电器销售分别同比增长88%、161%。其中, ...
拼多多“千亿扶持”加码618 平台数十个类目创下销量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6-18 21:05
平台表现 - 拼多多618大促期间全域消费持续火热 生鲜 手机 数码 家电 美妆 服饰 运动 户外 母婴 家居 百货等数十个类目均创下销量新高 [1] - 参与百亿补贴的农货商家 新质商家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过376万单 [1] 品类增长 - 生鲜类目中山竹 榴莲 荔枝 水蜜桃等时令水果销量翻倍增长 [1] - 手机类目中小米15 vivo X200 Pro iPhone16 Pro Max等热门单品销量实现3至8倍涨幅 [1] - 电脑类目中机械革命蛟龙16 Pro 联想拯救者Y7000 MacBook Air(13.6英寸M4芯片) 华硕天选6 Pro等产品销量增长3倍以上 [1] - 家电类目中美的 小米 海尔等品牌空调销量增长2倍以上 [1] - 美妆护肤类目中国际品牌雅诗兰黛 潘婷 馥蕾诗销量环比增长160% 国货品牌薇诺娜 花间颂 彩棠环比增长150% [2] - 母婴类目中美素佳儿奶粉销量环比增长近6倍 babycare 帮宝适纸尿裤分别增长151%和137% [2] - 宠物类目中蓝氏 百利 冠能等宠物粮品牌销量增长7倍以上 PIDAN等猫砂品牌增长2倍 [2] 用户群体 - "05后"年轻群体对手机 平板 电脑 相机等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3倍以上 [2] - "准大学生"暑期出游带动沙滩鞋 速干衣等户外用品销量分别增长220%和119% [2] 后续策略 - 平台将持续通过"千亿扶持"加大对新质供给的补贴力度 推动农产区 产业带中小商家上行新电商 [2]
拼多多:百亿补贴在国补基础上推出大额消费券,新质商家、新质品牌报名大促的数量同比增长173%
快讯· 2025-06-18 18:20
拼多多618促销活动 - 公司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后的首个年中大促 [1] - 百亿补贴在国补基础上增加大额消费券 [1] - 消费者最高可领取3750元消费券券包 [1] - 每单最高可减免1000元 [1] 家电消费促进措施 - 公司重点针对家电品类推出补贴政策 [1] - 通过叠加消费券方式提升优惠力度 [1]
内地电商深耕香港 跨境网购成消费新常态
新华网· 2025-06-18 16:06
内地电商平台在香港市场的扩张 - 内地电商平台如拼多多、淘宝、京东加速拓展香港市场,提供包邮政策吸引香港消费者,价格比本地便宜三分之二[1][2] - 香港市民跨境网购频率增加,618期间包裹量激增,自提点爆满,自提柜一柜难求[2] - 网购品类从服装、小商品升级到大件家电家具,如椭圆机比香港便宜一半[2] 香港消费者行为变化 - 香港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型转向注重服务体验,内地电商平台提供线下体验店和"线下试用、线上下单"服务[3] - 平台推出"30天包退、180天有坏换新"服务,增强消费者信心,成功进入高端家电市场[3] - 本地退货服务降低跨境售后门槛,推动跨境网购发展[3] 内地生活服务平台在香港的普及 - 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在香港上线一年内斩获44%的市场份额,高德、滴滴等出行平台也相继进驻[4] - 香港年轻人消费习惯接近内地,使用淘宝购物、刷抖音娱乐、叫美团外卖[4] - 香港本土企业如HKTVmall优化服务,引入数百家内地商户,香港邮政扩展物流网络和自提点[4] 香港作为跨境枢纽的转型 - 香港从传统"购物天堂"向"跨境枢纽"转型,发挥国际化和专业服务优势,打造内地品牌出海的超级枢纽[4]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4] - 内地电商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拉近香港与内地民众的心理距离[4]
百万销量洗脸巾背后的12名残疾员工:拼多多促就业彰显电商大能量|稳就业第一线
华夏时报· 2025-06-17 23:08
电商平台带动就业与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 - 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赋能拓展新型就业渠道,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 [2] - 拼多多等平台通过"千亿扶持"计划支持商家发展,激发供给端就业能力,累计创造逾5500万个就业岗位 [6][7] - 平台经济推动数实融合,在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中创造特色就业机会,促进普惠就业和社会公平 [7] 创业者案例:洗脸巾工厂发展 工厂规模与产能 - 河南创业者于江涛的洗脸巾工厂从4名员工扩张至50人,其中残疾员工12名,厂房从2000平方扩建至6000平方 [2][4][5] - 生产线从4条增至6条,升级为无菌车间,月销量达5万包,日产能从3万包提升至更高水平 [4][5] - 初始投资40万元,现残疾员工月薪3500元起(含食宿),部分提成可达5000-10000元 [5] 电商运营策略 - 拼多多旗舰店专注单品(全棉洗脸巾),年销量超100万件,活动期间销量呈倍数增长 [2][3] - 平台优势包括简单玩法、流量倾斜(百亿补贴/多人团等),降低厂家直营的运营门槛 [3] - 2021年与多多买菜合作成为社区团购供应商,2024年转型自主品牌 [3] 平台生态与就业促进 多元化就业群体 - 江苏东海穿戴甲产业带动5万名从业人员,宝妈等熟练技工月入过万 [6] - 多多买菜体系创造250万就业(夫妻驿站200万+仓配环节50万),覆盖全国70%行政村 [7] - 农产品上行累计带动30万新农人返乡创业,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数字经济 [7] 平台扶持政策 - "千亿扶持"计划加码资源倾斜,助力商家稳岗扩岗,巩固就业生态根基 [6] - 未来将持续降佣减负,通过业态创新培育新岗位,扩大就业容量 [8] 行业宏观数据 - 拼多多平台商家超千万,社科院报告显示其直接或间接激发就业岗位5500万个 [7] - 电商平台成为乡村振兴关键力量,推动特色产业(如花牛苹果、蒙阴蜜桃)就业 [6][7]
6·18的“七年之痒”:从狂欢到集体麻木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50
6·18购物节演变与现状 - 6·18从京东店庆日发展为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年中促销盛事,但近年显现疲态[2] - 2024年全网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滑7%,为201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3] - 电商平台集体沉默不再公布GMV数据,转向强调用户参与度等模糊指标[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晒单分享转向社交媒体平静,购物车清空速度放缓[4] - 消费维权舆情从"促销需做数学题"转向"以次充好""退换货难"等新痛点[4] - 70%用户仅使用单一平台比价,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10] 行业营销策略问题 - 京东2024年5月广告投放费用达去年同期3倍,但老用户激活效果下滑[7] - 平台促销周期过度延长至40天以上,稀释购物节稀缺性[4] - 淘宝取消"满减"推"官方立减",京东整合国家补贴,抖音投入亿级现金补贴[8] 价格与信任危机 - 虚假折扣问题突出,存在"先涨后降、虚标原价"等套路[7] - 飞天茅台价格下探至2200元,茅台1935跌破800元,冲击线下价格体系[11] - AI换脸/换声技术被用于仿冒名人直播带货,加剧信任危机[10] 消费观念转变 - 消费从"想要"转向"需要",性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准则[11] - 二手市场兴起冲击新品销售,Z世代用户占比提升但忠诚度低[12] - 朋友圈分享内容从购物晒单转向旅行、健身等生活方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