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各地活力更充沛,破立并举发展区域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0:14
区域协调发展成效 - "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四大特点:功能定位更清晰、优势互补更有效、联动共治更紧密、活力更充沛,推动形成国际竞争力区域高地 [1]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引擎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长三角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 -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重大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2] - 海南自贸港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31.3%、32.3%,5年实际使用外资超建省头32年总和 [2] 东西部优势互补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70%,实现治沙与增收统一 [3] - 东部地区技术资金优势与西部资源禀赋结合,但部分算力中心仍存在区域协同不足问题 [3][4] - 中部地区6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和高铁主通道途经,形成18个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4] 区域联动与产业协同 - 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黄河沿线完成造林2亿亩,修复草原2.31亿亩 [4] - 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3/5、1/3、1/3,从"硬联通"向"软协同"迈进 [4][5] -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高效,横琴澳门居民超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440家科技企业和200个科研项目 [5] 长三角一体化进展 - 长三角主要城市实现"一天通勤",企业跨省投资建厂常态化 [5] - 一体化发展需突破行政壁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5]
燕东微: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0:10
大股东持股基本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燕东微101,023,382股,占总股本8.40%,均为IPO前取得 [1][2] - 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持有燕东微98,154,235股,占总股本8.16%,均为IPO前取得 [1][2] 减持计划主要内容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10月31日 [1][3] - 京国瑞计划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10月31日 [1][3] - 减持价格按实施时市场价格确定,若期间公司有送股、转增等事项,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 [2][3] 股东历史减持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过去12个月内减持11,991,041股(占总股本1%),价格区间19.42-22.53元/股 [3] - 京国瑞过去12个月内减持2,950,000股(占总股本0.245%),价格区间21.28-22.00元/股 [3] 股东减持承诺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承诺锁定期12个月内不减持IPO前股份,锁定期满后减持需提前书面通知公司并公告 [3][5] - 京国瑞承诺锁定期12个月内不减持IPO前股份,新增股份锁定期36个月,锁定期满后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计划 [6][7] - 两股东均承诺若违反减持承诺,违规收益归公司所有并承担赔偿责任 [3][6] 减持计划合规性 - 减持计划符合《证券法》《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规要求,不存在不得减持情形 [9] - 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对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无重大影响 [8][9]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 2025-07-09 19:36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5] - 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拥有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3]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7]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增长5倍)[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200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就医结算惠及4亿人次[8]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托育服务中心覆盖300多地级市[8] 改革与开放成果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量),外资贡献1/4工业增加值[10]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数据基础制度与国家数据局组建[10] - 推广8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实施[9][10]
提振消费政策持续显效,6月CPI转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9:35
CPI数据 - 6月CPI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下降4个月后首次转涨 [1][3] - 6月CPI环比下降0.1%,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1][4] - 上半年CPI同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3%,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上涨0.5% [2][4] - 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创14个月新高 [1][3] PPI数据 - 6月PPI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1][5] - 6月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持平 [1][5] - 上半年PPI同比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9% [4][5] 价格变动驱动因素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从上月1%收窄至0.5%,对CPI下拉影响减少约0.18个百分点 [3] - 汽油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3.8%转为上涨0.4%,带动能源价格由下降1.7%转为上涨0.1% [4] - 铂金饰品价格环比上涨12.6%,创近10年月环比最大涨幅 [4] - 房租价格环比上涨0.1%,受毕业季租赁需求增加影响 [4] 行业价格表现 - 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5%,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环比上涨0.3%,同比降幅分别收窄1.9和0.4个百分点 [6] - 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 [6] - 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6]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同比上涨3.1%,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上涨1.4%,微波通信设备上涨1.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上涨1.1% [6] 政策与市场展望 - 扩内需、振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带动核心CPI上涨 [3][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6] - 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价格上涨 [6]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缓解产能过剩,提振工业品价格 [7]
燕东微: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京国瑞拟分别减持1%股份
快讯· 2025-07-09 19:20
燕东微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京国瑞因自身经营管理及经营需要,计划在公告 披露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 过1202.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京国瑞拟减持数量相同。减持价格将按市场价格确定,若期间有 股份变动事项,减持数量将调整。 ...
盘点丨2025上半年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事件
搜狐财经· 2025-07-09 18:47
中国投融资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投融资市场整体比2024年更加活跃,头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保持领先,成都、武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融资事件数量同比增长超40% [1] -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代表,科技创新投融资生态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天虎科技推出专题解析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潜力 [1] 成都科技创投领域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成都科技创投领域共发生167起投融资事件,与2024年同期(165起)基本持平,较2023年同期(118起)显著增长 [3] - 融资覆盖电子信息(占比最高)、数字经济、大健康、航空航天、绿色低碳、新消费等六大产业生态圈,轮次涵盖种子轮到Pre-IPO全阶段 [3] - 数据来源包括公开披露信息、投资机构提供数据及企查查支持,以科技企业为主兼顾传统行业 [3] 种子/天使轮融资亮点 - 航空航天领域集中爆发:天一华宇航大科技获6600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青白江区),四川凌极推进科技(无人机研发)等4家企业获天使轮投资 [5] - 绿色低碳赛道活跃:易澄新能源(种子轮)、川启绿能(天使轮)等5家企业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 [5] - 数字经济领域出现数千万级融资:安务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与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均获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5] A轮融资重点领域 - 大健康产业融资规模突出:凯米生物医药获超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智普测医疗、永新医疗等6家企业聚焦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 [6] - 电子信息领域持续领跑:森秦英格数控刀具获约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东凯芯半导体(光刻胶材料)获2700万人民币投资 [6] - 新能源技术受资本青睐:新工绿氢(电氢装备)获1800万人民币,中新燃数智能源获1000万人民币 [6] B轮及后续融资动态 - 硬科技领域出现数亿元级融资:思创激光(光纤激光技术)获数亿元人民币B轮投资,嘉兆电子(存储芯片测试)获超亿元人民币B+轮 [7] - 生物医药持续加码:睿健毅联医药(干细胞再生医学)获约亿元人民币B+轮,金雕科技(基因治疗)获数千万人民币B轮 [7] - 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成新热点:空御科技(低空安防)、立扬信息(卫星通信终端)等企业完成B轮融资 [7] 股权融资与并购案例 - 绿色低碳领域技术突破:先觉聚能(核聚变技术)、天诺聚能(硅基负极材料)完成股权融资 [7] - 半导体行业整合加速:锐成芯微(半导体设计)被概伦电子收购,易冲科技(无线充电芯片)以32.83亿人民币被晶丰明源收购 [9] - 文娱产业大额交易:新潮传媒(社区媒体)以83亿人民币被分众传媒收购,生活家家居被京东收购 [9] 定向增发重大项目 - 能源与材料龙头获大额增资:吴华化工(环保能源)定向增发44.99亿人民币,东方电气(发电设备)获41.16亿人民币 [8] - 高端制造领域融资:乘风流体科技(阀门制造)获8291.21万人民币定向增发 [8]
艾为电子(688798):多款产品赋能AI眼镜
中邮证券· 2025-07-09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款产品支持不同形态AI设备,全方位覆盖客户AI产品需求,如小米AI智能眼镜选用公司高性能DSP数字SmartK类音频功放、高性能3通道呼吸灯驱动和超低功耗LDO产品 [4] - 发布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新品,开辟工业互联、消费电子等领域新增长,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批量量产 [5]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4/42.7/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8/7.5亿元 [6]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66.83元,总股本2.33亿股,流通股本1.36亿股,总市值156亿元,流通市值91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83.37/39.73元,资产负债率22.9%,市盈率60.75,第一大股东为孙洪军 [3] 个股表现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期间,艾为电子股价从-21%逐步上升至60%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933|3542|4269|5124| |增长率(%)|15.88|20.77|20.53|20.02| |EBITDA(百万元)|288.43|659.99|807.96|972.1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54.88|410.19|578.55|748.30| |增长率(%)|399.68|60.93|41.04|29.34| |EPS(元/股)|1.09|1.76|2.48|3.21| |市盈率(P/E)|61.13|37.98|26.93|20.82| |市净率(P/B)|3.97|3.63|3.24|2.84| |EV/EBITDA|54.87|22.14|17.22|13.43| [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营业收入2024 - 2027年分别为2933、3542、4269、5124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5.9%、20.8%、20.5%、20.0% [10] - 营业成本2024 - 2027年分别为2040、2301、2759、3298百万元 [10] - 归母净利润2024 - 2027年分别为255、410、579、748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399.7%、60.9%、41.0%、29.3% [10] 资产负债表 - 资产总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5088、5351、5987、6783百万元 [10] - 负债合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1165、1058、1178、1305百万元 [10] - 所有者权益合计2024 - 2027年分别为3923、4292、4809、5478百万元 [10]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402、612、752、913百万元 [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682、-22、13、26百万元 [1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 - 2027年分别为-88、-170、-65、-83百万元 [10]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 [10]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呈上升趋势 [1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下降,流动比率上升 [10]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相应变化 [10]
乐鑫科技:7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包括知名机构景林资产,聚鸣投资,石锋资产的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7-09 17:07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7月9日乐鑫科技(68801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7月7日接受机构调研,Brilliance Capital、丹羿投资、兴全基金、兴业基金、兴银基金、兴银理财、兴证全球基金、易米基金、银华基金、瀛 赐基金、永诚资产、永赢基金、道生资本、友邦人寿、域秀资本、运舟资本、长安基金、长安信托、长城证 券、长江资管、长信基金、招商基金、浙商资产、德邦基金、中大君悦、中庚基金、中海基金、中金公司、 中信保诚基金、中银基金、朱雀基金、砥俊资产、东方证券自营、东吴人寿、敦和资管、方以投资、蜂巢基 金、复胜资产、Point72、富安达基金、高毅资产、古曲基金、光证资管、广发证券、广发资管、国华兴益资 管、国联安基金、国联民生证券、国泰君安资管、百年保险资管、国投瑞银、国信证券、国信证券自营、国 信资管、海富通基金、海通资管、杭州银行、浩然资本、合远基金、恒泰证券、博道基金、华宝证券自营、 华泰柏瑞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华夏基金、汇丰晋信基金、惠升基金、混沌投资、嘉合基金、嘉实基金、建 信保险资管、博时基金、江信基金、交银保险、交银施罗德基金、景林资产、玖鹏资产、聚鸣投资、凯石基 金、坤易投资、蓝墨 ...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信息技术综合指数报6497.4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科大讯飞等
金融界· 2025-07-09 16:08
金融界7月9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信息技术综合指数(CN信息综 合,H30382)报6497.48点。 从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信息技术综合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5.12%、上海 证券交易所占比36.04%、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7.90%、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37%、纳斯达克全球精选 市场证券交易所(Consolidated Issue)占比0.21%、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Consolidated Large Cap) 占比0.17%、纽约证券交易所占比0.12%、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Consolidated Capital Market)占比0.06%。 从中证中国内地企业全球信息技术综合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电子终端及组件占比27.42%、集成 电路占比22.06%、软件开发占比14.79%、光学光电子占比9.67%、信息技术服务占比7.49%、电子元件 占比7.43%、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占比6.50%、分立器件占比1.52%、其他电子占比1.46%、电子化学品占 比1.08%。 资料显示,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 ...
两部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快讯· 2025-07-09 15:01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方案旨在通过计量技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1][2] - 实施周期为2025-2030年,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8] 重点领域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 - 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新型显示产品测评等方向,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 [2] - 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量评价平台建设,研制国内先进的信息领域计量基标准 [2] 人工智能 - 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建设跨领域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 [1][2] - 提升算法性能评估、模型安全性测试、智能装备评价能力,推动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 [1][2] 航空航天 - 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商用飞机智能制造等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测量技术 [3] - 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样机,解决空间站真空泄漏测量难题 [3] 新能源 - 覆盖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七类能源,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光伏组件寿命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建设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实现多元协同发展 [4] 新材料 - 针对先进钢铁、高温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九类材料,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制 [5] - 建设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材料稳定性和服役寿命 [5] 高端装备 - 聚焦智能交通装备、工业母机、原子级制造等领域,攻克环境感知、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 [6] - 建立交通装备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平台,补齐国产化技术短板 [6] 生物医药 - 开展药品、疫苗、基因测序、医疗机器人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应用 [7] - 加速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 [7] 量子科技 - 开展量子传感、量子调控技术研究,攻克计量基准量子化、标准小型化等关键技术 [8] - 提升极端条件下精密测量能力,选取典型领域示范应用 [8] 集成电路 - 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12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 [9] - 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 [9] 仪器仪表 - 开展毫米波、太赫兹仪器等高端计量技术研究,解决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测试需求 [10] -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10] 组织实施机制 - 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10个左右重点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8] - 建立季度督导和年度评价制度,对成效显著项目倾斜资源分配 [9] - 通过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发布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