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SPS电池包首次通过整车级刮底安全测试
高工锂电· 2025-05-15 18:44
孚能科技SPS电池包安全性能 - SPS电池包首次高标准通过2024版C-NCAP整车级刮底安全测试,展现高安全性能和技术底蕴[3] - 测试模拟极端工况:30km/h正向行驶刮底和5km/h反向行驶刮底,电池包仅轻微划痕且无明显变形[6][8] - 采用高本征安全化学材料和高强度铝合金结构,实现360°安全防护,降低热失控和短路风险[8] 2024版C-NCAP测试标准 - 中汽测评创新增设电动汽车刮底试验,为全球首个引入该项目的NCAP体系[4] - 测试要求:车辆以30-31km/h速度撞击直径150mm球形壁障,壁障顶端位于电池包前端底面上方30-34mm处[4] - 测试目的:排查电池包起火爆炸、绝缘异常、电解液泄漏等安全隐患[4] SPS电池包市场进展 - SPS大软包产品已正式量产,取得重大突破[8] - 已获得广汽、吉利、东风、江铃等知名车企客户项目定点[8] - 产品应用将助力扩大规模效应,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安全动力电池[8]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行,聚焦钠电产业发展[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苏州举行,关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2]
巴菲特捡烟蒂到投资优质公司,对投资A股的启发
雪球· 2025-05-15 16:57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演变 - 早期采用"捡烟蒂"策略,以市价低于清算价值为标准投资,如伯克希尔纺织厂股价7.5美元时设备清算价值达19.46美元,但缺乏成长性导致长期亏损 [3] - 中期转向"优质公司",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毛利率超60%),累计贡献超13亿美元利润,后续投资可口可乐(30年回报超20倍)和苹果(浮盈超1200亿美元) [5] - 后期通过保险浮存金构建投资杠杆,2024年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342亿美元,重点布局高流动性资产如苹果和美国银行 [7] 核心投资启发 - 理念从"价格"转向"质量",强调企业内在价值如品牌和管理比短期财务数据更重要 [9] - 风险控制摒弃杠杆,坚持"永不亏损"原则,适应资金规模变化 [10] - 长期持有优质资产释放复利效应,如可口可乐(超30年)和苹果(超8年),采用"20次穿孔卡"理论筛选标的 [11] A股投资方法论 - 筛选护城河企业:贵州茅台(毛利率91.5%,ROE 33%)、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7%)、腾讯控股(社交生态粘性) [12][13] - 动态评估安全边际:恒瑞医药(动态PE 44倍,创新药收入占比47.7%)、招商银行(股息率4.5%,ROE 18%) [14] - 长期持有与逆向布局:五粮液(动态PE 8.7倍,毛利率超75%)、中芯国际(成熟制程国内市占率超75%) [15][16] 实操案例 - 贵州茅台2024年营收1709亿(同比+15.7%),PE 35倍低于历史中枢40倍 [17][18] - 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37%,2024年产能规划提升至670GWh [19] - 隆基绿能PE 25倍,HJT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 [20] 总结 - 投资进化本质是从"估值套利"到"价值创造",A股应聚焦护城河(品牌、成本、技术)并长期持有,如茅台和宁德时代 [21]
从吉利整合旗下业务看 动力电池行业暗战升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及电池业务整合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实现完全合并,以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竞争力[2] - 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发布统一品牌"神盾金砖电池",聚焦"爆款电芯"战略,产品线收敛至10款以内,单款产能规划不低于5GWh[2][6] - 整合后短刀电池将优先保障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需求,并逐步覆盖战略车型如吉利银河E5[6]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长50.4%和47.1%[3] - 同期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2GWh,同比增长52.8%,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0.8%,同比增长93.6%[3] - 装车量前3/5/10名企业分别占总装车量73.3%/82.5%/93.5%,行业集中度高[3]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稳居前5,车企背景企业如比亚迪、蜂巢能源、极电新能源进入前十[4][5] - 吉利旗下极电新能源和耀宁新能源合计装车量8.24GWh,超过LG新能源进入国内前十[7] - 广汽因湃电池投产后,宁德时代在其供应链份额从92%降至47%[7] 行业技术发展与战略路径 - 宁德时代10年研发投入662亿元,比亚迪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50%,支撑混动车型续航突破2100公里[8] - 亿纬锂能推出"原位升级"大圆柱电池方案,实现标准化新思路[8] - 车企自研电池呈现三种模式:比亚迪垂直整合(整合度78%)、宝马合资模式、吉利"技术中台"模块化输出[9] 行业产能与整合趋势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8000GWh,实际需求仅1000GWh,产能利用率不足65%[6] - 车企主导的"电池联盟"加速形成,如Stellantis联合三星SDI、LG新能源计划2030年在欧洲形成120GWh产能[7]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突围,政策驱动下竞合成新常态[9]
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DeepSeek使用率下降50%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15 01:56
美国CPI数据 - 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2.3% 低于预期2.4% 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核心CPI同比增长2.8% 为2021年春季通胀爆发以来最低速度 [1] - 4月CPI环比增长0.2% 低于预期0.3% 前值为-0.4% [1] -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及鸡蛋价格回落平抑了CPI涨幅 [1] - 家具家电等进口产品价格已出现小幅回升迹象 [1] - 关税政策对物价的影响预计将在年中的CPI数据中体现 [2] 中国企业销售收入 - 4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3]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 建筑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 [3] - 对美出口企业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4.7% 占总体销售额比重较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3] - 东部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 浙江广东北京分别增长7.3% 6.6%和5.4% [3] 人民币汇率走势 - 5月13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991 较前日调强75点 自4月初以来首次回到7.2以下 [7] -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超出市场预期 成为中美货币同时升值的重要因素 [5] - 美元受美国政府外贸政策反复影响走弱 加速人民币汇率走强 [5] - 央行对中间价的调强幅度已从前两个月的接近1000点下降到200点 [7] 外卖平台监管 - 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 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 [6] - 平台间低价倾销竞争方式挤压商家盈利空间 可能滋生食品安全问题 [8] - 外卖骑手权益保障成为监管约谈重点 行业高速狂飙时代或将成为历史 [8] - 出海可能成为外卖企业的未来重点方向 [8] 宁德时代IPO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额可达410亿港元 或成今年全球最大IPO [9] - 机构下单超500亿美元 折合3902亿港元 剔除基石部分超额认购30倍 [9] - 散户认购达60.97倍 下单金额超过1400亿港元 [9]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 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 分别连续8年和4年全球第一 [9] - 港股IPO首要目的是增强与国际市场联系 拓宽国际融资能力 [10] AI行业动态 - DeepSeek使用率从2月中旬峰值7%下降至4月底3% 整体下降超过50% [11] - OpenAI推出GPT-4o文生图功能后使用率暴涨 [11] - 快手Kling家族视频生成模型获得约30%使用份额 Kling-2.0-Master三周内产生21%视频生成量 [11] - 谷歌Veo 2保持约20%使用份额 [11] - 技术优势仍是AI应用保持用户量的关键因素 [12] 科技企业裁员 - 微软宣布裁员约6000人 占比不到3% 旨在减少管理层级 [13] - 今年美国126家公司已裁员超过53000名科技员工 [13] - AI大模型能力已可替代部分员工工作 老员工难实现内部转型 [14] A股市场表现 - 5月14日沪指涨0.86%报3403.95点 重回3400点上方 [15] - 深成指涨0.64%报10354.22点 创业板指涨1.01%报2083.14点 [15] - 沪深两市成交额1.32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52亿元 [15] - 大金融股午后爆发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 [15]
整车客户增至五家,宁德时代主推滑板底盘背后有何谋划?
新浪财经· 2025-05-14 20:50
业务进展 - 公司与长安马自达签署协议,将基于滑板底盘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这是第五家计划选用该技术的整车企业[1] - 北汽新能源已明确将基于合作滑板底盘推出多款新车型,首款车型量产预计在2026年左右[1] - 公司正在与多家海外企业密切洽谈滑板底盘合作[1] 技术特点 - 滑板底盘囊括整车所需的驱动、制动、转向、电池等关键部件,最大特点是车身上下分体,底盘实现独立运动与控制[1] - 上下车身分体可平行开发,同一款滑板底盘能兼顾轿车、SUV、MPV等不同车型[1] - 滑板底盘基于电池底盘集成技术(CTC),在汽车底盘上直接安装电芯,相比传统模式可提供更多电池空间[3][4] 战略意义 - 滑板底盘将大幅降低新车型开发成本,为电动汽车行业新参与者敞开大门[2] - 有利于公司与整车企业实现更深度绑定,应对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差距缩小带来的竞争压力[2] - 业务扩展至动力电池之外是公司延续发展前景的必然选择[3] 发展历程 - 从2018年开始做滑板底盘基础研究,2021年成立子公司时代智能作为运营主体[2] - 时代智能已拥有约600人团队,2024年江西宜春生产基地投产,2023年11月实现首款滑板底盘量产交付[6] - 制定了"531"计划,目标从第五年起每年为2-3家整车厂配套滑板底盘[6] 市场前景 - 滑板底盘有望在未来十年占据接近两位数的市场份额[8] - 新势力造车可借此降低十数亿元开发费用和48个月开发周期,大型车企可将其作为现有底盘平台补充[6]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促使更多车企改变对滑板底盘模式的接受程度[7] 产品规划 - 滑板底盘分为小、中、大三款平台,可配套不同应用场景车型,车企可在12-18个月内开发新车型[6] - CTC技术可采用价格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与三元电池相近续航里程,同时降低成本[4] - 此前推出的麒麟电池是CTP技术典型代表,通过跳过模组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3]
德众汽车:预计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今年增长 动力电池项目有望下半年试产
快讯· 2025-05-14 17:56
核心业务增长预期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营收3500万元 [1] - 预计全年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同比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 - 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 预计2025年下半年试产 [1] 未来盈利增长点 - 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盈利增长点 [1] - 动力电池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盈利增长点 [1]
中创新航11.8亿入主苏奥传感背后:市占率逆势下滑 有息负债飙升至461亿
新浪财经· 2025-05-14 17:29
交易概述 - 中创新航以"股权收购+表决权放弃+定向增发"组合方式入主苏奥传感,总耗资约11.8亿元,成为其控股股东 [1] - 该交易被视为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布局 [1] 产能与市场表现 - 公司规划2030年总产能突破1000GWh [1]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有效产能利用率低于60%,储能电池不足50% [1]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39.4GWh,同比增长16.6% [1] - 国内市占率从2023年8.5%降至2024年6.68%,成为头部企业中唯一逆势下滑者 [1]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2023年资本开支超200亿元,2024年成都二期、厦门等项目再投270亿元 [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仅31.13亿元,远不足以覆盖投资需求 [1][2]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高达177.08亿元,经营现金流覆盖率不足18% [2] 财务状况 - 2024年底总负债达744.19亿元,资产负债率60.8%,债务权益比率77.5% [2] - 有息负债从2023年291.71亿元激增至2024年461.16亿元 [2] - 一年内到期债务约189.6亿元,账面现金仅124.36亿元 [2] - 2024年财务费用达3.0亿元,同比增长114%,吞噬约35%净利润 [2] 研发与行业环境 - 2024年研发开支14.18亿元,占收入5.1%,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同行 [3] - 2024年动力电池收入同比下降12.1%,动力电池价格持续下行 [3] - 储能业务毛利率波动,公司造血能力面临考验 [3] 战略考量 - 收购苏奥传感押注产业链垂直整合,拓展热管理、传感器等业务协同 [3] - 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收益,资本回报周期存疑 [3]
超1400亿港元“抢购”!“宁王”港股人气火爆,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
证券时报· 2025-05-14 16:41
港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港股IPO显著回暖,截至5月13日已有20家企业上市,首日赚钱效应明显优于去年 [1] - 市场预期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巨头赴港上市将进一步推动港股扩张,受政策优化和国际资金回流利好 [1] - 2025年已正式递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超过20家,另超过10家A股公司宣布筹划赴港上市 [6] 宁德时代港股申购情况 - 截至5月14日上午10点,宁德时代港股IPO孖展总额接近1418亿港元,认购倍数达60.96倍 [1][3] - 富途孖展630亿港元占比42.82%,辉立证券448亿港元占比30.45%,信诚证券180亿港元占比8.16% [2] - 相比去年美的集团港股上市时认购倍数仅3.25倍、孖展金额43.83亿港元,当前港股打新热度显著提升 [4] 宁德时代发行细节 - 发行价263港元/股,较A股5月12日收盘价257元人民币仅折价5%,较5月均价246.23元人民币几乎无折价 [5] - 全球发售1.18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884.21万股占比7.5%,国际发售1.09亿股占比92.5% [4] -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307.18亿港元,90%用于匈牙利项目第一、二期建设,10%用于营运资金 [5] 公司基本面与估值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553亿元人民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5] - 按招股价计算,2024年PE约21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与A股估值相当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47亿元同比增长6.2%,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 [7]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32.9%,销售净利率17.5%创2018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7] 全球业务与技术创新 - 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基地,服务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5] - 欧洲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从2021年17%提升至2024年38%,2025年继续增长 [8] - 在中东、澳洲获取大储项目订单,并发布全球首款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体积利用率提高45%,能量密度提升50% [8] 基石投资者阵容 - 吸引23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等,合计认购26.28亿美元股份 [6]
超1400亿港元“抢购”!“宁王”港股人气火爆,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
券商中国· 2025-05-14 14:03
港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港股IPO显著回暖 截至5月13日已有20家企业上市 首日赚钱效应明显优于去年 [2] - 宁德时代等巨头赴港上市 港股将在政策优化 国际资金回流等利好因素影响下进一步扩张 [2] - 2025年已正式递表港交所的A股公司超过20家 另超过10家A股公司宣布正在筹划赴港上市 [6] 宁德时代港股申购情况 - 截至5月14日上午10点 孖展总额已接近1418亿港元 [1] - 截至5月14日上午10点10分 孖展认购倍数已近61倍 其中富途孖展为630亿港元 占比超42.82% 辉立证券448亿港元 占比30.45% 信诚证券180亿港元 占比8.16% [3] - 去年美的集团港股上市时 认购倍数仅为3.25倍 孖展认购金额仅43.83亿港元 [3] - 宁德时代拟全球发售约1.18亿股H股 中国香港发售股份884.21万股 占比7.5% 国际发售股份约1.09亿股 占比92.5% [3] 宁德时代发行与资金用途 - 发行价263港元/股 预计将收到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307.18亿港元 [4] - 约90%将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 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4] 基石投资者与估值 - 宁德时代港股发售价为263港元/股 相比5月12日的A股收盘价257元/股 几乎只打了个95折 [5] - 去年下半年上市的美的集团 顺丰控股的港股发行折价均超过20% [5] - 宁德时代吸引了23名基石投资者 包括中石化 科威特投资局 高瓴资本等 合共认购约26.28亿美元的发售股份 [5] - 按招股价计算 宁德时代的上市估值约相当于2024年21倍PE 处于行业较低位置 与其A股估值大致相当 [5] 公司业绩与业务拓展 - 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 公司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35亿元 473亿元及553亿元 盈利能力呈持续提升趋势 [5] - 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847.0亿元 同比增长6.2% 期内电池销量超过120GWh 同比增长超过30% 其中储能销量占比接近20% [7] - 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7.5% 达到2018年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2025年第一季度 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 同比增长32.9% [7] - 在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38% 排名第一 且2025年以来市场份额仍在提升 [8] - 在中东 澳洲等市场接连获取大储项目订单 [8] - 发布了全球第一款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TENER Stack 体积利用率提高45% 能量密度提升50% [8]
公司市值管理:从“混沌生长”迈向“制度自觉”
36氪· 2025-05-14 12:28
市值管理政策变革 - 中国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明确市值管理定义为企业以提高质量为基础的战略管理行为 [1] - 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12月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硬指标,构建"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闭环逻辑 [1] - 2025年成为中国市值管理从"混沌生长"迈向"制度自觉"的元年,覆盖央企、地方国企及民营上市公司 [1] 市值管理理论演进 - 传统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存在短期化倾向、单一维度考核和风险收益错配三大缺陷 [2][3][4] -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需通过敏捷战略响应市场变化,华为虚拟受限股计划绑定员工利益与长期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 [5] - 生态价值理论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宁德时代电池回收技术提升估值 [6] - ESG理论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三维度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塑估值逻辑 [7][8] 市值管理政策变迁 - 萌芽期(2005-2014)市值管理缺乏细则导致股价操纵现象 [10] - 规范期(2015-2024)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以"市值+技术壁垒"上市,中芯国际IPO市值达6000亿元 [11] - 进化期(2025年起)建立破净企业强制整改机制,32家市净率<1的央企通过资产剥离或技术升级修复估值 [14] 市值管理实践案例 - 恒康医疗因技术虚标、财务造假、高质押跨界并购导致市值蒸发200亿元并破产重整 [20][21][22]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梯度护城河(三元锂/钠离子/凝聚态电池分层布局)实现市值从2000亿到1.5万亿元跨越 [25][26][27][28] - 宁德时代构建矿产-电池-回收闭环,产业链协同效应贡献营收增长40%,生态圈企业总市值增长超4000亿元 [31][32] 市值管理核心逻辑 - 本质是企业价值系统性重构,需平衡守正(合规治理)、创新(技术突破)与进化(动态适配) [34][35][36] - 技术成熟度(TRL)标准未来将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形成"技术-市值"挂钩机制 [15] - 期权激励创新可借鉴特斯拉风险共担模式,国内高成长企业试点"零底薪+全浮动"机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