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搜索文档
透视信托业2024年发展:10万亿资金投向证券市场,转型过渡期利润近“腰斩”
新浪财经· 2025-06-06 08:51
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长23.58% [1] - 行业利润总额230.87亿元,同比减少近五成,主要因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点影响 [1][6] - 固有资产规模9267.2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07.83亿元,同比增长3.44% [6] 资金信托投向分布 - 2024年资金信托总量22.25万亿元,其中10.27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占比近五成 [2] - 股票市场7230.11亿元(占比3.25%),基金市场3981.38亿元(占比1.79%),债券市场9.15万亿元(占比41.13%) [2] - 工商企业3.97万亿元(17.83%),金融机构3.26万亿元(14.65%),基础产业1.60万亿元(7.20%),房地产0.84万亿元(3.78%) [2] - 投向证券市场资金信托同比增长55.61%(2023年末为6.60万亿元) [3] - 投向金融机构资金信托同比增长37.55%,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 [3] 资金运用方式 -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14.08万亿元,占比63.28%,持续上升 [3][4] - 贷款3.53万亿元(占比15.88%),债权投资2.01万亿元(占比9.05%),规模占比逐渐下降 [3][4] 证券投资信托结构 - 证券投资信托总量10.99万亿元,其中组合投资7.76万亿元(占比70.60%),二级市场3.01万亿元(占比27.36%) [5] - 基金投资0.15万亿元(1.37%),一级市场732.02亿元(0.67%) [5] 业务转型与创新 - "三分类"业务转型推进,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成为新框架 [7]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余额超1万亿元(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2024年新增规模1.98万亿元 [8] - 保险金信托成为重要增量,40多家信托公司布局,部分公司门槛降至100万元以下 [8] 经营效益与挑战 - 2024年信托业营业收入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但利润总额同比减少45.52% [6] - 行业需平衡传统业务与新业务增长,提高信托业务收益率以解决利润下滑问题 [6][9]
信托业破局价格“内卷”:少赚吆喝多练内功
上海证券报· 2025-06-06 02:5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信托行业2024年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但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滑45.52%,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资产证券化、破产重整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内卷重灾区",部分公司以1万元低价承接资产证券化业务,费率低至万分之一 [2][3][6] - 行业同质化严重,80%信托公司因长期聚焦非标业务,缺乏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导致议价能力弱,被迫参与低价竞争 [6][7] 低价竞争原因 - 创新业务初期缺乏定价标准,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如免除保险金信托设立费,导致中小机构现金流承压退出市场 [4][7] - 通道类业务占比过高,SPV等业务仅收取0.01%费用,而需自主管理能力的Pre-ABS等高费率业务开展不足 [6] - 市场对新业务认知不足,头部公司为开拓市场免费提供破产重整受托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7] 转型破局方向 -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关键,需通过战略投资者引入、资产盘活等增值服务实现差异化,而非仅做通道角色 [9] - 依据股东背景错位发展:产业系可探索"信托+产业"模式,银行系侧重同业协同,保险系发力养老服务信托 [9] - 加速金融科技投入,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和运营智能化,同时建立行业协会主导的费率自律机制 [9][10] 业务发展动态 - 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增长超20%,但低收费特性导致人均利润持续下降,需通过提高收益率破解盈利难题 [5][9] - 三分类新规推动下,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快速扩张,但规模冲动引发无序竞争,部分业务陷入"赔本赚吆喝"困境 [3][4]
重磅数据发布,逼近30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6-05 21:41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2] - 资金信托规模达22.2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4.87万亿元增长28.02% [2] - 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规模达10.2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55.61%占比达46.17% [2] 信托业务结构变化 - 工商企业、基础产业、房地产领域传统信托业务占比下滑其中投向工商企业资金信托规模为3.97万亿元占比从2023年末21.80%下降至17.83% [2] - 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上升至63.28%规模同比提升34.87%至14.08万亿元信托贷款、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占比下降 [2] - 业内认为此变化趋势显示信托业务在回归本源、规范发展的转型路径上有序推进 [3] 行业利润表现 - 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经营收入为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行业利润为230.87亿元同比下跌45.52% [4] -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表示信托业利润减少可能侵蚀行业长期发展动力需根据资源禀赋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提高信托业务收益率 [4] 增长驱动因素 - 信托业积极推进"三分类"业务转型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4] - 信托公司加大标准化资产配置在监管导向下投向证券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显著提升 [4]
东北证券: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6-05 21:36
权益变动主体 - 信息披露义务人为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0606号 法定代表人王志伟 注册资本16473482853.38元 企业性质为国有控股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4] - 主要股东包括吉林省财政厅持股89.42% 吉林省方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24% 长发金融控股(长春)有限公司持股3.34% [5] - 经营范围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全金融业务 以及金融相关的房地产开发管理服务 [5] 权益变动背景 - 变动源于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吉林省金控集团改革方案》 吉林省方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持有的吉林信托股权作价增资至信息披露义务人 [7] - 增资后信息披露义务人持有吉林信托股权比例增至62.11% 成为其控股股东 间接导致在东北证券权益增加 [7][8] 权益变动细节 - 变动前信息披露义务人不直接持有东北证券股份 变动后间接拥有276073582股A股 占比11.80% [10][11] - 权益增加方式为通过吉林信托股权比例变化间接实现 变动时间为吉林信托股权变动完成之日 [11] - 变动后东北证券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且信息披露义务人无未来12个月内增持计划 [8][11] 其他关键信息 - 信息披露义务人同时在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间接持股5.97% 该行注册资本未披露 主营传统银行业务及外汇业务 [5][6] - 本次变动不涉及资金支付 且变动前6个月内未通过二级市场买卖东北证券股票 [11]
信托业2024年成绩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6-05 15:09
信托行业规模与转型 - 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 同比增23.58% 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 [1] - 行业转型核心为"三分类"业务模式 从非标融资转向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并重 [1] - 资产服务信托成为转型重点 包括财富管理 行政管理 资产证券化 风险处置四类 [2] 资产服务信托发展 - 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 规模8.32万亿元 其中资产服务信托占比70.17%和53.84% [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 家族信托6435.79亿元 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 [2] -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规模达24099.78亿元 成为最大业务领域 [4] - 新成立财富管理服务信托4.53万只 规模1.98万亿元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849只 规模0.74万亿元 [2] 资产管理信托与资本市场 - 2024年新成立资产管理信托1.96万只 规模3.83万亿元 主要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5] - 证券投资信托存续规模超10万亿元 其中债券投资9.15万亿元 股票7230亿元 基金3981亿元 [5] - 资金信托规模22.25万亿元 同比增28.02% 投向证券市场占比超四成 股票和基金占5% [5] 行业经营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同比增8.89% 但利润230.87亿元 同比降45.52% [7] - 利润下降主因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模式 需通过错位发展提升收益率 [7] 政策与制度创新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取得突破 北京完成2笔不动产和6笔股权登记 上海启动不动产登记试点 [8] - 国务院转发文件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纲领 多地探索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8]
从金融门槛到复合赛道 多方合力托举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梦想
金融时报· 2025-06-05 14:37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将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1] - 当前距离毕业生大规模离校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 各地正全力推动促就业工作 [1] - 金融学子面临职业选择困惑 包括资源背景限制和岗位认知偏差等问题 [1][2] 金融学子就业选择 - 10名受访毕业生中5位选择金融相关岗位 其中3位进入银行保险等传统机构 [2] - 量化金融专业学生倾向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 体现专业背景对就业方向的影响 [2] - 部分毕业生陷入"笔试-面试-等待"循环 存在期望与现实落差现象 [2][3] 金融机构招聘动态 - 银行仍是金融细分领域招聘主力 中国银行2025年首批校招中对外经贸大学48人、人大46人、北大43人、央财39人入围 [7] - 非银机构竞争激烈 某保险公司要求应届生一周内完成研究课题答辩 年招聘规模15-20人 [8] - 金融机构招聘需求生变 传统岗位被智能技术替代 复合型人才需求占比提升 [8]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科技实验室累计服务学生超2万人次 推动就业多元化 [5] - 2024年教育部新增金融类专业点29个 金融科技专业点19个 央财、对外经贸等高校均已开设 [5] - 西南财大教授指出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培养模式正加速调整 [5] 行业人才需求趋势 - 金融行业进入精英化与技术化并行阶段 特定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存在 [8] - 民营信托公司更重视会计及法律复合背景人才 反映合规性要求提升 [8] - 研究显示金融业需要兼具技术、风险管理及国际化视野的适应性人才 [8] 就业数据表现 - 北京知名财经院校金融专业就业率普遍超95% 人大财金学院连续3年超99% [6] - 央财金融专硕就业率近100% 80%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等机构 [6] -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保持98%以上签约率 主要流向金融业 [6]
陪伴科技企业从“种子”到“根深叶茂”
金融时报· 2025-06-05 11:07
政策背景与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涵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七个领域并提出15项政策举措 [1] - 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围绕技术创新全生命周期提供多样化金融工具,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同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4] 信托公司角色与工具 - 信托公司可通过股权投资服务初创期科技企业,募集长期资金形成"耐心资本",解决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 [1] - 科创私募股权投资是主要工具之一,可引导社会资金设立科创产业基金、投贷联动项目,培育资产发掘和定价能力 [2] - 典型案例:昆仑信托成立昆仑信元基金,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华沿机器人、捷氢科技等企业 [2] - 外贸信托2015年起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累计实缴近10亿元,截至2024年末所投40家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包括华大智造、唯捷创芯等 [3] 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4] - 信托公司可设计专项科创信托计划:初创期提供股权投资启动资金,成长期通过债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支持扩张,成熟期运用资产证券化优化资源配置 [4][5] - 具有产业央企背景的信托公司(如能源、电力领域)可整合股东资源,建立专业化股权投资平台布局新产业赛道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在监管指导下创新科技信托业务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案例 [6] - 建议信托业协会组织专题研讨,分享商业模式并制定业务激励措施,为监管细化科技金融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6]
我国信托业规模逼近30万亿,超四成资金涌向证券市场
环球网· 2025-06-05 11:00
信托业资产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4年6月末增长2.56万亿元(+9.48%),较2023年末增长5.64万亿元(+23.58%)[1] - 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占比超四成,成为最大占比领域[1] - 行业转型至"三分类"业务模式,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并重,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1] - 2024年新成立财富管理服务信托4.53万只,规模1.98万亿元,远超资产管理信托[1] 业务转型与市场布局 - 证券投资信托存续规模超10万亿元(10.99万亿元),其中债券投资占比83.3%(9.15万亿元)[2] - 资金信托规模22.25万亿元(同比+28.02%),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超5%(1.12万亿元)[2] - 行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8.89%),利润230.87亿元(同比-45.52%),反映业务模式切换至资产服务信托优先[2] 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 金融监管总局《若干意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3]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在北京、上海等地启动,多地探索推进[3]
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突破29.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证券市场成最大投向
搜狐财经· 2025-06-05 08:23
信托业规模增长 - 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幅23.58% [1] - 2024年资金信托规模为22.2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8.02%,新增4.87万亿元 [4] - 2010年信托资产规模仅3.04万亿元,2017年升至26.25万亿元,2020年回落至20.49万亿元,2023年底为23.92万亿元 [3] 资金投向结构变化 - 证券市场成为最大投向领域,2024年末规模10.27万亿元,较2023年6.60万亿元增长55.61%,新增3.67万亿元 [4] - 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占比达46.17%,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1.12万亿元,占比5.04% [4] - 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 [4] 业务模式转型 - 2024年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46.17%通过证券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 [5] - 资产服务信托产品4.73万只,规模4.48万亿元,占新成立产品个数和规模的70.17%和53.84% [5]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 [5]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 北京市2024年12月启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2025年3月启动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6] - 上海市2025年5月启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6] - 信托登记公司已出具2笔不动产信托和6笔股权信托的备案证明文件 [6]
财经早报:523亿元!全国总价新地王诞生 多家A股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
新浪证券· 2025-06-05 08:18
美联储经济报告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活动略有下降 六个联邦储备区报告小幅下降 三个地区稳定 三个地区微弱增长 [2] - 制造业活动减弱 消费者支出表现不一 部分企业因关税影响提前增加相关商品采购 [2] - 住宅房地产市场基本持平 多数地区新屋开工和建筑活动停滞或放缓 [2] 信托业发展 - 2024年末信托业规模逼近30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20% 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超10万亿元 占比接近50% [3] - 信托公司积极转型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证券类信托规模增长有望持续加速 [3] 全球财富趋势 - 2024年全球百万富翁数量达2340万人 同比增长2.6% 主要得益于超级富翁人数增长 [4] - 富翁对另类投资兴趣升温 平均将15%投资组合配置于私募股权、加密货币等资产 [4]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围绕构网型技术、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等七个方向开展 [5] - 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持续推进南方区域、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 [6] 信创主题ETF资金流动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停牌期间 信创主题ETF资金净流入显著 部分基金规模最高增近4倍 [7] - 资金流入因相关指数中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占比较高 成为并购重组事件的替代投资方案 [7] 上海地产市场 - 上海徐汇东安新村旧改项目以523亿元总价成为全国总价地王 上海地产集团今年已斥资804.8亿元拿下13宗地块 [8] - 地块位于徐汇内环稀缺地段 附近绿城项目楼面价达13.1万元/平方米 首开均价19.5万元/平方米当天售罄 [8] A股公司动态 - 多家A股公司进入控制权变更密集期 近期陆续发布相关公告 [9] - 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 适用于9-45岁女性 全球范围内此前仅默沙东一款同类产品 [17] - 海南华铁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 [18] 行业热点 - 券商中期策略会普遍看好中国资产重估 科技主线受关注 [11] - 创新药行情火热 多只ETF年内涨超40% AI医疗赛道爆发 基金经理密集布局 [11] - 数字贸易市场规模年内或突破4.5万亿元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1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窄幅震荡 沪指涨0.42% 深证成指涨0.87% 创业板指涨1.11% 两市成交额11530.47亿元 [12]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涨0.57% 创新药板块强势上涨 信达生物涨超14% [12]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跌0.22% 纳指涨0.32% 标普500指数涨0.01% [13] 投资策略 - 华泰证券认为中国资产广谱型估值修复仍在演绎 外资回流预期强化 金融、消费、医药等行业龙头或受益 [14]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中国股市"转型牛"格局清晰 增量资金入市进入历史转折点 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关键动力 [15] 公司公告 - 北部湾港5月货物吞吐量3086.33万吨 同比增长6.43% 集装箱吞吐量88.13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0.79% [24] - 贵州茅台累计回购331万股 耗资51亿元 宁德时代回购664.09万股 成交总金额15.51亿元 [25][26] - 中国电建子公司中标62.82亿元储能项目 西力科技中标1.31亿元国家电网项目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