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搜索文档
信托业家底曝光:资产规模逼近30万亿 业务转型进行时
证券时报· 2025-06-04 02:41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 [1] - 行业正从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重模式转型 [1] - "三分类"新规推动业务结构调整,资产服务信托占比显著提升 [1][2] 资产服务信托发展 - 2024年新成立资产服务信托4.73万只(占比70.17%),规模4.48万亿元(占比53.84%) [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其中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 [2] -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规模0.74万亿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规模1.22万亿元 [2] 资产管理信托与资本市场 - 2024年新成立资产管理信托1.96万只,规模3.83万亿元 [3] - 证券投资信托存续规模10.99万亿元,其中债券投资9.15万亿元、股票7230亿元、基金3981亿元 [3] - 66家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助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3] 政策与试点进展 - 国务院转发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纲领性文件,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 [5] - 北京、上海启动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已出具8笔备案证明 [5]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支持,更多省市正在探索 [5] 经营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8.89%),利润230.87亿元(-45.52%) [6] - 利润下降因业务模式切换至低收费的资产服务信托为主 [6] - 行业需提升业务收益率以解决利润增长压力 [6]
2024年信托业实现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跌45.52%
北京商报· 2025-06-03 22:05
信托资产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56万亿元(9.48%) 较2023年末增长5.64万亿元(23.58%)[1] - 资金信托规模2024年末为22.25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30万亿元(11.53%) 较2023年末增长4.87万亿元(28.02%)[1] 经营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较2023年863.61亿元增长8.89%[1] - 2024年行业利润230.87亿元 较2023年大幅下跌45.52%(减少192.87亿元)[1] 业务模式转型与政策背景 - 信托公司业务模式从资金融通与资产管理转向资产服务信托优先[2] -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发布 设置三年过渡期(2023年6月-2026年5月)[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三分类"中占比76%(19个业务品种)[2]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6435.79亿元 保险金信托余额2703.97亿元 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1149.06亿元 合计10288.82亿元[2] - 客户需求从单一高收益转向综合财富管理 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巨大[3] 行业挑战与应对 - 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性导致整体利润承压[2] - 人均利润持续下降 需通过错位发展和特色化经营提升收益率[2]
山东国信(01697)拟转让所持母基金份额和皖禾基金份额 加速回归本源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19:45
交易概述 - 公司拟分别与鲁信创投及山东高新技术订立母基金转让协议及皖禾基金转让协议,出售母基金标的份额及皖禾基金标的份额 [1] - 母基金标的份额转让对价为约人民币1.66亿元,占母基金全部份额的18.2% [1] - 皖禾基金标的份额转让对价为人民币3715.88万元,占皖禾基金全部份额的8.0% [1] 交易目的 - 公司正处于深化改革及推进业务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转让基金份额将实现资产形态转化 [1] - 将存量权益资产回收为货币资金,补充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整体财务状况 [1] - 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升核心净资本规模,推动监管指标持续向好 [1] - 增强公司风险防御体系,为实现战略转型目标筑牢财务基础 [1] 监管合规 - 根据银保监会相关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应全面推进非金融子公司清理与整改工作 [2] - 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有效完成相关整改要求 [2] - 公司固有资产投资方向将更加符合监管导向,进一步聚焦于信托主业发展 [2] - 加速回归本源业务 [2]
年内15家信托公司高管变动 4家涉及“一把手”
长沙晚报· 2025-06-03 11:17
高管变动 - 上海信托董事长一职将由浦发银行职工监事张宝全接任 目前为股东方推荐拟任人选 需内部推进换届及监管核准 [1] - 张宝全拥有丰富银行系统经验 历任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 总行风险业务总监 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等职 [1] - 年内已有15家信托公司经历高管变动 其中4家涉及董事长或总经理变动 包括山东国信 平安信托 国民信托 中海信托 [1] - 平安信托董事长方蔚豪 总经理张中朝 国民信托总经理王晓天 山东国信董事长岳增光等任命已获监管核准 [2] - 兴业信托 吉林信托 中原信托 东莞信托 上海信托等5家公司一把手变动正待监管批复 [2] 行业趋势 - 2023年初至今25家信托公司28位一把手履新 其中12人(42.86%)具备多年银行业从业经历 [3] - 银行业背景高管分布在华润信托 华宸信托 中原信托等公司 如平安信托张中朝曾任平安银行高管 国民信托王晓天曾任招商银行高管 [4] - 信托行业高管频繁变动主因是监管趋严和业务转型压力 预计该趋势将持续 [2] 转型驱动 - 银行业高管可为信托公司带来渠道 客户等资源 助力创新业务转型 [4] - 兼具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履历的高管更有利于推动服务信托业务转型 [4] - 高管变动被视为信托公司实施战略布局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手段 [4]
这家券商又更名!有何深意?实际控制人变更待证监会核准
券商中国· 2025-06-01 07:21
已是二次更名。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在5月29日低调完成更 名,新名字为"天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府证券")。 自四川信托完成重整后,其与控股子公司宏信证券从民营企业转变为地方国有企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接盘 上述两家金融机构的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道集团")此前已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天府金融 品牌建设。如今宏信证券已率先打上"天府"这一品牌标识。 券商中国记者此前采访获悉,四川信托同样推进更名事宜。在蜀道集团战略推动下,两家金融机构有望实现从 内到外"脱胎换骨"式转变。 上述券商官网截至5月31日尚未对名字更新,仍保有"宏信证券"名称及标识。预计未来半年内,该券商将推动 分支机构更名及线上线下标识焕新工作。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信息,5月29日宏信证券更名为"天府证券",告别使用已有13年的"宏信证 券"名称。这是蜀道集团"入主"后宏信证券改变对外形象的首次动作,亦向市场释放股东方对该券商战略定位 调整的信号。 今年3月底,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裁定终结四川信托重整程序,标志着四川信托重整工作落下帷幕。四川 省国资委 ...
全国首单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正式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0:05
非遗数据资产与金融创新 - 全国首笔非遗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落地,全国首单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正式发布 [1] - 天津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流通增值的创新路径,为数字资产与金融等领域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1] - 南开大学将加速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助力现代科技赋能行业发展 [1] 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 - 信托业务由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底层资产涵盖静象空间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数据集、"传统美术"数据集等6大数据库 [2] - 底层资产包含非结构化数据文件1万多个,经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采用成本法评估和天津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中心认定,估值为436.84万元 [2] - 信托收益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产领域的发展 [2] 静象空间的合作与创新 - 静象空间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民族记忆专项基金、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李叔同(弘一大师)IP运营方签约 [3] - 合作内容包括中国非遗技艺国际化传播、基于AI大模型的非遗应用平台开发、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45周年非遗纪念品开发 [3]
守护“星星的孩子”——中诚信托与“农银壹私行·浙壹慈善信托”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0:34
中诚信托受托的"农银壹私行·浙壹慈善信托"于2 0 2 5年3月完成备案,是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 深 化 慈 善 信 托 业 务 合 作 的 创 新 成 果 。 该 信 托 引 入 国 际 成 熟 的 " 捐 赠 人 建 议 基 金 ( DAF ) " 模 式,为客户提供亲身参与慈善活动的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可持续的公益金融 生态。"浙壹慈善信托"成立以来,还为浙江省龙港中学赠送了1 0 0本图书,为每份善意找到开 花结果的土壤。 本次资助的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守护星行动"项目,以改善孤独症儿童居家康复环境为切 入点,结合送教赋能服务,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中诚信托坚持金融向善、金融为民,将慈善信托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丰富客户服务的重要业 务类型。截至2 0 2 5年5月,累计备案慈善信托6 0余单,备案规模超2亿元,资助慈善项目1 6 0 余个,惠及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 徽、江苏、浙江等1 4个省/直辖市群众4 1万人次。 近日,中诚信托与"农银壹私行·浙壹慈善信托"的志愿者一起走进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亲身 体验慈善信托所资 ...
中国资管业规模已达163万亿元,上海试点不动产信托登记,平安信托新任董事长确定|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5-30 16:30
中国资管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全国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63.16万亿元 涵盖银行理财(29.95万亿元) 公募基金(32.83万亿元) 保险资管(33.26万亿元) 信托(27万亿元)等八大细分领域 [4] - 银行理财公司数量达31家 管理规模29.14万亿元(2025Q1) 服务投资者1.26亿人 但机构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3家反映行业整合趋势 [6] - 公募基金2025Q1新发产品297只(环比+12.5%) 但募集份额2499.76亿份(环比-24.31%) 个人养老金Y份额规模113.9亿元(较2024年底+21.28%) [7] 私募与信托业务动态 - 证券期货私募资管规模11.74万亿元(2025Q1) 较2024年底降2.75% 私募证券基金规模5.25万亿元(较2024年底+0.04万亿元) 管理人减少140家 [8] - 信托行业非标转标趋势明显 2025Q1固收类产品主导 仅商品衍生品类产品数量萎缩 保险资管股票投资同比增长超28% [9] - 上海试点不动产信托登记 首创慈善信托双受托人模式 覆盖养老/公益等民生场景 流程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13][15] 信托公司重大人事变动 - 平安信托新任党委书记王欣拟任董事长 曾任平安资管首席风控官 公司2024年资管规模9930亿元(+49.88%) 定位轻资产服务型信托 [19][20] - 光大信托原董事长闫桂军涉受贿2.12亿元 违规放贷63.9亿元 滥用职权转让股票收益权 当庭认罪悔罪 [24][25]
专家:养老服务缺人缺钱,中国如何打赢这场“人口逆袭战”
新京报· 2025-05-30 08:54
老龄化社会现状与挑战 - 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3.1亿,其中3000万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失智群体,另有3000万决策能力受损人士面临双重养老压力 [5] - 慢性病老年人超1.9亿,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仅3000万,供需缺口显著 [6] - 家庭结构复杂化(再婚家庭、丁克家庭等)导致财富传承问题突出,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制约养老金融产品普及 [8] 养老服务行业痛点 - 法律制度与服务规则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信任成本高 [5] - 职业技能标准缺失,从业资格门槛低,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养老规划师等新职业资质认证 [8] - 个人养老金账户积累不足,平均仅4000余元,难以支撑未来需求 [8] 创新解决方案探索 - 信托与监护制度结合:通过财产隔离和人身监护分离机制保障老年人权益,已有国家鼓励信托行业开展养老助残服务的实践案例 [9][10] - 消费积分转化养老金模式:中石油2万座加油站消费积分可转入养老金账户,昆仑信托推出消费积累养老信托实现资金安全增值 [12][14] - B账户模式:企业通过消费让利形成养老金池,兼具品牌提升与社会责任履行价值,建议国资央企带头推广 [16][17] 产业生态建设方向 - 搭建统一服务平台:整合信托机构、监护服务等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服务采购一体化管理 [15] - 产教融合: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课程设置贴合银发经济需求,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16] - 数据对接平台:金融监管部门、社保机构与信托公司实时监控资金流向,提升管理透明度 [17] 普惠性制度设计 - 养老金资金来源可基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理论,通过商家让利汇集小额资金,农村地区借助农资店等分散场景实现城乡公平 [19]
保险金信托迎机构跑步入场“前人栽树难乘凉”问题何解
中国证券报· 2025-05-30 05:31
行业转型与业务发展 - 信托行业在"三分类"新规实施两周年之际,沿着25个业务方向加速转型,当前处于业务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开展新业务的窗口期 [1] - 保险金信托成为资产服务信托中增长最快的细分业务,兼具保险杠杆功能和信托财富传承、资产隔离功能,保单形态集中于终身寿险与年金险 [1] - 行业保险金信托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2014年首单设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43家信托公司、60余家保险公司及主要银行均已参与 [4]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普遍为100万元保额或累计保费,部分公司计划降至100万元以下以扩大客群,预计业务增量可达1倍 [3] - 相较于家族信托1000万元门槛,保险金信托(100万-300万元)具有"pre-家族信托"属性,帮助客户低成本试水财富管理服务 [2] - 信托公司开展业务主要依赖银行、保险公司等外部渠道,自身客户资源和系统建设积累不足,需通过合作弥补短板 [4][5] 参与机构与盈利挑战 - 银行通过保险金信托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保险公司可拉动首期保费和新业务价值,但信托公司管理费和设立费收入滞后且面临费用压降 [2][6] - 部分头部公司已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但部分公司仍借用家族信托系统,行业在保单规模计算口径和服务系统建设上存在差异 [6] - 业务盈利模式核心在于获客与客户价值提升(如升级家族信托),但初期经济回报有限,需探索合理收费模式及跨行业合作生态 [7] 未来发展与规范建议 - 业内正酝酿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头部公司牵头起草,旨在防范合规风险并推动业务标准化 [5] - 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明确制度、建立跨行业合作平台,打破私人银行、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间的壁垒 [7] - 随着系统与人员边际成本降低,业务门槛有望进一步下降,市场占有率将扩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