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日方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阿武隈级”护卫舰,国防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汲取历史教训,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快讯· 2025-07-14 15:30
军事装备出口 - 日方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阿武隈级"护卫舰 [1] 国际关系 - 国防部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1] - 国防部要求日方深刻反省并汲取历史教训 [1]
*ST松发半年度业绩预计大幅扭亏 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4:57
业绩预告与重组进展 - 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5 8亿元至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重大资产重组于2025年5月完成交割 主营业务从陶瓷制造转型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1] - 置入资产恒力重工成为全资子公司 其期初至合并日的净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1]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5746 06万元(同比+23 17%) 但归母净利润-2086 86万元(同比-97 54%) 推算二季度净利润超6亿元 [2] 业务转型与核心竞争力 - 恒力重工定位为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船舶及装备制造企业 涵盖发动机自主生产与船舶制造全产业链 [1] - 具备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和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产能 [2] - 船用发动机覆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实现LNG 甲醇 氨 LPG四种双燃料技术全覆盖 [2]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 中国第四 [2] 行业环境与战略规划 - 报告期内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盈利与抗风险能力大幅改善 [1] - 计划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项目 [2] - 项目落地将提升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优势 [2]
净利飙升达5.8亿-7亿元!松发股份半年度预告扭亏,船舶制造成新增长引擎
证券之星· 2025-07-14 10: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1] 战略转型与并购 - 公司通过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升级 [2] - 该并购是"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获批的跨界并购项目,2025年5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高效完成资产交割 [2] - 恒力重工拥有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可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 [2] - 恒力重工实现LNG、甲醇、氨、LPG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在绿色船舶赛道占据先发优势 [2]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恒力重工拥有170艘排产至2029年的高附加值订单储备 [3] - 公司已交付30.6万吨VLCC油轮等标杆船型,全面掌握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3]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中国第四 [3] 产能与技术 - 恒力重工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 - 船用发动机涵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2] - 公司抓住IMO脱碳政策带来的绿色船舶置换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 [3] 未来发展与投资 - 公司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恒力重工战略发展,重点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核心项目 [4] - 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4] - 公司正全力推动恒力重工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迈进 [4] 行业机遇 -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机遇下,恒力重工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正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产业 [4] -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4]
新华财经早报:7月14日
新华财经· 2025-07-14 08:34
科创板改革 - 上交所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未针对未盈利企业设置额外上市门槛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即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2][3] - 改革参考境外市场经验 旨在提升预沟通服务质效和发行上市审核整体质效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3] 上市公司业绩 - 紫金矿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232亿元 同比增长54% 主要受益于矿产金、铜、锌、银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3] - *ST松发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亿至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因完成向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转型 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旺盛且在手订单充足 [3] 能源与基建 -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可汇集数千万千瓦新能源电力 通过"西电东送"通道输送绿电至全国 [3] - 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 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 [3] 国际贸易与关税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欧盟、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 欧盟推迟对美反制措施至8月初 德国警告将采取"果断反制" [2][5] - 巴西农业部长表示不会屈服于美国关税施压 将扩大与全球南方国家贸易 [5] 科技与创新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150GHz频段图像 [3] - SpaceX将向马斯克旗下xAI投资20亿美元 作为后者5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一部分 [5] - 英伟达CEO黄仁勋将出席北京链博会 重申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 [5] 金融市场 - 香港前5个月韩资持牌机构证券交易总额超1.5万亿港元 达去年全年的2.8倍 [3] - 韩国6月经济活动综合领先指标(CLI)连续第七个月上涨至101.08 为2021年11月以来最高 [5] 区域经济政策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享惠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 [3]
A股利好密集来袭 黄金、券商等行业巨头纷纷预告上半年业绩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23:22
紫金矿业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亿元 同比增加约54% [1] - 矿产铜和矿产金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和17% [1] - 矿产金 矿产铜 矿产锌 矿产银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1] 券商板块业绩预告 - 华安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4.94% [1] - 国金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0%至150% [1] - 长城证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95% [1] 中国中车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2亿元~75.62亿元 同比增长60%~80% [2]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报告期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3] 东鹏饮料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1亿元到24.5亿元 同比增长33.48%到41.57% [3] - 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 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 培育新的增长点 [3] 赛力斯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亿元到32亿元 同比增长66.20%到96.98% [3] - 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带动销量较一季度大幅增长 盈利能力增强 [3] 药明康德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约85.61亿元 同比增长约101.92% [3] - 持续聚焦"一体化 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 拓展新能力 建设新产能 [4] 中国重工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4] 中国船舶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至119.49% [4] 牧原股份业绩预告 - 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107亿元 同比增长1129.97%~1190.26% [4]
船舶行业系列十一:中船系公司Q2业绩预告超预期,6月新船订单环比增长
招商证券· 2025-07-13 22: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船系公司2025H1业绩预告超预期,高价订单交付和原材料成本剪刀差贡献利润弹性,后续利润弹性有望放大,替代燃料逻辑夯实,中国动力旗下中船柴油机具备替代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逻辑 [1][2] - 新船价格指数企稳回升,6月新船订单量环比增长,部分船型二手船交易量复苏 [3][7] - 两船重组即将进入尾声,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股,重塑全球造船市场格局 [7] - 考虑到船价企稳、二手船交易量复苏和新船订单环比上涨,船市初步呈现短期复苏迹象,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船系公司2025H1业绩预告情况 - 中国船舶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98%–119%,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73-19.73亿元,同比增长66%到95% [1] - 中国重工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增长182%–238%,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8-12.8亿元,同比增长147%到222% [1] - 中国动力25H1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8-11.5亿元,同比增长68%–142%,单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3%到94% [1] 业绩增长原因及相关逻辑 - 高价订单交付和原材料成本剪刀差为中船系造船股贡献显著利润弹性,中国船舶在手订单饱和,高价订单处于交付前段,后续利润弹性有望放大 [2] - 2025年1-6月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数量下降但总吨位上升,反映船东倾向订购大型高效绿色船舶,中国动力旗下中船柴油机具备替代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逻辑 [2] 新船价格指数和订单情况 - 5月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为170点、117点,油船新船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点至212点,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稳定在186点并小幅回升,6月底收于187.11点,较5月上涨0.42点 [3] - 5月全球新船订单量降至178万CGT,为近4年单月最低水平,6月达到254万CGT,同比下跌81%,但环比增长44% [3][7] 二手船交易情况 - 二手油轮市场活跃,VLCC船价上行趋势稳健,6月灵便型散货船买卖市场强势回暖,创下年内迄今最高月度成交纪录 [7] 两船重组情况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联合重组方案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两船合并即将进入尾声 [7] 投资建议 - 继续强烈推荐中国船舶、中国动力,把握船舶板块契机 [8]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正式交付
快讯· 2025-07-13 20:15
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同济大学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在上 海正式交付。(新华社) ...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业绩线、政策博弈和产业趋势-20250713
东吴证券· 2025-07-13 13:28
本周市场回顾 - 全A日均成交近1.50万亿,较上周小幅放量近550亿[8] - 小盘强于大盘,小盘价值周涨跌幅2.71%,万得微盘2.68%,上证指数1.09%,大盘价值 -0.18%[11][12] - 活跃资金持仓表现最佳,市场情绪指数周涨跌幅3.56%,国家队指数0.64%[20] - 两融余额增加至超1.87万亿,市场情绪相对平稳[28] 产业趋势交易 - 本周强势方向包括稀土、CRO、券商、中船系、光伏、地产、光通信等[38][41] 下周产业事件展望 - 7月17 - 18日,第九届瑞芯微开发者大会举行[42] - 7月15日,深市主板、沪市主板中报预告截止[43] - 7月15日,深圳海洋“超级实验室”开放;7月16 - 18日,2025中国国际核聚变与核能源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在上海举办[45] 产业趋势中期配置 - 活跃内循环关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设备、环保、建筑等[46] - 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等[46] - 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免税、入境旅游等[46]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事件、行业基本面不确定[49]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快讯· 2025-07-13 09:06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于7月13日在上海正式交付 [1] - 该船由黄埔文冲建造 中船集团参与 [1] - "同济"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 [1] 船舶技术特点 - 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功能 [1] - 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 [1] - 相比以往科考船 智能化程度更高 [1] 船舶用途定位 - 作为同济大学"海上校区"使用 [1] - 具备综合科考能力 可支持多学科研究 [1]
民船订单量价齐升 中国重工、中国船舶预计中报净利润大幅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2 00:41
公司业绩预增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扣非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至29.35亿元,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民船交付量增加、订单价格提升、成本管控优化及智能化改造缩短建造周期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高附加值船型(如LNG运输船、VLCC)占比提升 [2]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49.9%、67.6%、64.3%,主要指标全球第一 [4][5] - 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饱满,产能供给偏紧,行业周期上行趋势延续 [5] 公司合并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拟以1151.50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为全球船舶行业最大规模企业合并案例 [2] - 合并交易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并提交证监会注册,待批文后实施 [3] - 合并后公司手持订单量占全球15%,造船完工量占比超14%,新签订单量占比超16%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中国重工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五大业务板块覆盖海洋防务、运输装备等 [3] - 中国船舶为全球唯一同时在建大型LNG船和邮轮的上市公司,细分船型订单量全球领先 [3] - 合并后将减少同业竞争,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产能和盈利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