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业

搜索文档
洞见 | 申万宏源杨成长: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03 11:0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各地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应从产业结构演变、消费需求升级和企业创新三个维度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 重点发展服务业 强化服务消费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7][11][29] 新时期经济增长环境与目标设定 -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需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 向产业新增长点、需求扩容和企业效率提升要动力 [7][8] - "十四五"末期内需成为核心驱动力 消费占GDP比重从50%升至57% 投资占比从47%降至41% 消费贡献更突出 [9]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法人单位数量同比增长52.7%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9] - 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点支撑格局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升 中西部和东北承接新产业能力增强 [9][10]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与政策建议 - 农业占比从9.5%降至7.2% 工业占比从39.3%降至30% 制造业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至25% 贡献率从40%降至30% [13] - 服务业占比从45.1%升至56.7% 贡献率从45%提升至60% 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力量 [13] - 工业呈现"一降一升一平"趋势:传统消费品行业营收占比降至33.1% 高端制造业资产营收占比分别达37%和39.1% 能源产业营收占比稳定在19% [15] - 服务业呈现"一降两升一平"趋势:功能型服务业占比降至28.5% 专业服务业占比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16]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73% 工业仅增22% 差距达51个百分点 东部、西部、东北差距分别为41、33和16个百分点 [17] - 海南、福建、山东、江西、安徽、山西、广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服务业增长迅速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工业增速仍快于服务业 [18] 消费需求升级与拉动作用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直接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3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支出增长7.4%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21] - 商品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48% 但存在地域分离问题 增加值常在外地 难以反哺本地经济 [21] - 杭州、成都通过消费场景和夜经济吸引青年人才 带动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发展 工业强市因消费市场缺乏活力制约竞争力提升 [22] - 消费需求向"价值表达型"和"体验导向型"转变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等新业态 青少年偏好动漫电竞国潮 3亿中老年人形成银发消费市场 [23] 企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策略 - 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企业数量领先 表明地方经济实力与企业培育密切相关 [24] - 2023年工业研发投入前15行业占比86.6% 传统行业如家具、纺织服装等投入较低 [26] -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占全国64.9% 5年增速56.5% 具备强大产业化能力 [27] - 中部地区研发经费占比20.9% 5年增速77.5%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超80% [27] - 西部地区研发经费占比11.3% 增速73.2% 外部支出增速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增速超250% [28] - 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占比仅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需与京津冀、长三角合作提升创新活力 [28]
上证观察家 | 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9:08
经济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 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各地需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环境和增长条件 把握趋势 顺势而为 积极有为 [1] - 需向产业新增长点要动力 向需求扩容消费提质要动力 向企业效率提升要动力 全面夯实经济增长新动能 [1][5]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 - 经济增长模式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2]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传统增长目标设定方式面临挑战 [2] - 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既不冒进也不悲观 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目标 [4] 经济结构变化 - 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消费占GDP比重从50%提升至57% 投资占比从47%降至41% [3] -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6.7% 较"十一五"末期上升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左右 [7]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 较"十一五"末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占比降至25% [7] 产业发展重点 - 需把握产业演进规律 科学识别有发展潜力产业板块 [6] - 高端制造业快速崛起 资产和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37%和39.1% [10] - 专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11] 区域发展差异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率达73% 工业仅为22% 差距51个百分点 [11] - 东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64.9% 5年增速56.5% [21] - 中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增速77.5% 排名全国第一 [22] 消费驱动作用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为直接 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15]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15] - 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型"向"价值表达型"转变 [17] 企业创新发展 - 需推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双轮驱动" [20] -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 智能化转型 绿色化升级可释放效率红利 [21] - 研发投入前15的行业占比达86.6% 其余26个行业投入较低 [21] 区域创新特点 - 西部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增速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22] - 东北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仅2.9% 需加强与创新高地合作 [23] - 安徽 湖南 江西三地研发经费支出增速均超过80% [22]
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2:54
新时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 - 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各地需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和增长条件 合理制定增长目标 [1][2] - 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 [2] - 不唯GDP论英雄但需合理设定增长目标 确保财政能力民生保障就业稳定 [4]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 服务业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期45.1%升至十四五末期56.7% 上升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7] - 工业增加值占比从十一五末期39.3%降至2024年30% 下降9.3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占比降至25% [7] - 高端制造业资产和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37%和39.1% 传统消费品行业营收占比降至33.1% [9] 区域发展差异格局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率73% 工业仅22% 差距达51个百分点 [11] - 东部西部东北地区服务业与工业营收增速差值分别为41/33/16个百分点 [11] - 西部地区R&D经费外部支出增速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增速超250% [22] 消费结构变化特征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15] - 货物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48% 但存在地域分离问题 服务消费具有更强本地带动效应 [14][15] - 银发经济形成3亿中老年人消费市场 从补充型向主力型加速跃升 [17] 企业创新区域分布 -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64.9% 5年增速56.5% [21] - 中部地区R&D经费占比20.9% 5年增速77.5%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超80% [21] - 东北地区R&D经费占比仅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22]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专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功能型服务业回落至28.5% [10] - 建议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加速传统能源工业绿色转型 提升消费品工业特色竞争力 [9] - 推动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 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创新双向发力 [19][20]
前海15载,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9:41
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税收收入892亿元,分别为2010年成立初期的117倍、93倍和171倍 [4]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及GDP的65.5% [4] - 现代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48万家,水平比肩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 [4] 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 科技服务业从配套支撑升级为产业链价值中枢,前海提出2027年底前实现研发中心突破100家且外资占比超30%的目标 [6][7] - 2024年1-10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前十强企业营收61.9亿元且增长37.1% [10] - 小马智行在前海实现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Robotaxi 7×24小时运营 [7][8] 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 大铲湾片区形成"具身智能港"产业集群,银河通用投资10亿元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戴盟机器人设立全球总部 [10] - 深圳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创新,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10] - 现代服务业占高端装备终端附加值的50%-60% [11] 金融创新与跨境服务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服务超4100户企业,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超55亿元且利率低至3.45% [14] - 微众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申贷超600万家 [14] - 汇丰银行启用总投资超40亿元的前海办公大楼,东亚银行设立大湾区"策略枢纽"包含证券及金融科技等业务 [15][16] 专业服务与出海支持 - 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19]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集成70项公共服务,与40个海外园区合作,服务超800家出海企业 [19] -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争议金额1423亿元居全球前三,前海法务区汇聚265家法律服务机构 [19] 国际企业布局动态 -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前海,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投入运营支持DTC模式 [18] - 前海港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5%,业务从金融物流向科技服务加速拓展 [7]
前海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将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0:18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23年达1884.4亿元 同比增长7.5% 较2021年接近翻番 [2]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52.6亿元 同比增长8.6% 占服务业84% 占GDP65.5% [2] - 截至2024年6月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12.48万家 占存续企业58.6% 占服务业企业63.6% [2] 产业体系结构特征 - 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形成系统完备 重点突出 竞争力强的产业生态 呈现高端化 融合深等六大特点 [1][2] - 当前二三产业比例为22:78 突出服务业主导地位 [2] 重点发展领域规划 - 推动信息服务业扩能提质 主攻行业应用软件和新兴软件方向 [2] - 用足"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 发力新兴金融 跨境金融等四大金融领域 [2] - 提升现代物流业 推动综合保税区提质升级 增强全球物流网络话语权 [2] - 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 强化信息技术 技术转移等核心资源布局 [3] 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 - 持续深化金融 数据跨境 医疗等领域制度型开放 [3] - 《前海规划》271项任务已落地99项 占比36.5% 172项加快推进中 [3] - 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105项 连续4年制度创新指数全国第一 [3]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探索"总部+制造" "链主+配套"等产业合作新模式 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核心区 [4] - 实施CEPA服务贸易协议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推进多领域规则衔接 [4] - 加强与珠江西岸产业协同 增强服务内地 面向世界的辐射带动作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