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甲醇燃料
icon
搜索文档
前海航运扬起更多“绿帆” 《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
深圳商报· 2025-07-12 00:51
行业动态 - 深圳海事局与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香港海事处同步支持作为技术参考,为深港水域甲醇燃料加注提供统一操作标准 [1] - 该指引旨在推进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区域合作,助力深港共建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 [1] - 2023年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前海合作区推进LNG、甲醇等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建立与港澳协调联动的航运业发展模式 [1] 市场趋势 - 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甲醇动力船舶订单爆发式增长,2025年将交付的285艘替代燃料船舶中约25%采用甲醇燃料 [1] - 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已成为衡量港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1] 政策与技术进展 - 深港已实现LNG燃料船对船加注,此次《指引》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地实际,为甲醇加注作业提供安全操作参考 [2] - 《指引》避免船舶因适应不同标准而切换流程的负担,促进深港绿色燃料产业协同发展 [2]
潍柴:自主锻造“国产引擎” 加速挺进矿山深处
科技日报· 2025-07-11 07:47
这是潍柴着力锻造"国产引擎"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翘楚,潍柴一路追赶超越,持续突破,推陈出新。其背后,是以潍柴为代表的中 国企业不断寻求自主可控,一步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探索历程。 自主可控,大型矿卡用上"中国心" 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北部的露天矿场中,众多矿山用挖掘机在陡峭崖壁上持续攀爬掘进,重达400 吨的矿用卡车满载矿产辗转输出。 其实,忙碌的背后,却隐藏着采矿行业不容忽视的困境。"当下,我国重型矿山装备大多由国际巨头垄 断。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占据优势,市场售价、维修费用都十分昂贵。"包钢白云鄂博铁矿 副矿长王国栋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 研发矿山装备并非易事。露天矿场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各类矿山装备通常要面对-45℃至45℃极端的 工作温差,保持每天22小时以上重载作业,并保证90%以上出勤率,服役长达30年。除此之外,它们还 要直面高海拔、高粉尘、高强度振动三重考验。 "如果说普通重卡用的发动机是奔跑的马拉松选手,那么矿卡、矿挖等使用的矿山动力设备就是负重攀 岩的极限运动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伟表示,矿用设备的工作循环通常都处于峰值负荷状态,这在 历时10年,投入1.2亿元,接 ...
解密“新质”潍柴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18
潍柴首台甲醇矿用挖掘机动力交付新疆当地大客户 2025年3月,潍柴烟台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 潍柴智能生产线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第二批76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旗下潍柴动力股 份有限公司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 2025年年初,潍柴动力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旗下拥有潍柴动力、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德国凯傲、意大利法拉帝、美 国德马泰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年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当下,有着近80年历史的潍柴集团正身处两场产业巨变之中。 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期,传统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数智化、向AI演进的转型;另一方面,在新旧 能源交替的过渡期,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正迅速增长。在两场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作用下,汽车以及零部 件产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彻底的颠覆。 时代更迭、产业巨变倒逼着潍柴集团率先实施了数智化、新能源的两场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如今,潍柴集 团开始进入改革收获期——近年来,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 2025年,潍柴集团乃至母公司山东重工集团做出重大战略决策 ...
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态势:多种能源并行 梯次循序扩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5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清 洁能源船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玥10日表示,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将呈现多 种能源并行、梯次循序扩展的发展新态势。 他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内河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技术路径聚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 合行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共同开展了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在综 合考虑能源资源禀赋、技术发展趋势和航运承受能力基础上,分别对货船、客船等不同船型,内燃机、 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电驱动等不同动力型式,以及配套加注(充换)基础设施等开展了研究,力图明 确不同时期、不同场景的能源技术路径,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冯玥当日在2025年中国航海日新闻通气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他解释说,这一趋势基于政策 体系的持续优化、动力技术的迭代突破、能源供给的多元适配、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及产业链条的协同 完善而作出判断。 他进一步介绍,中国内河船舶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起步较早,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目前已经基 本实现规模化的应用,呈现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新能源清 ...
“绿色甲醇联盟和服务平台”在天津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2:06
中新网天津6月12日电 (记者 周亚强 王君妍)"绿色甲醇联盟及服务平台"12日在天津揭牌成立。中国船舶 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布局国际航 运绿色燃料新生态。 据介绍,此次联盟成立是天津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绿色航运产业链的重要举措。通过"政企协 同、市场运作"模式,联盟将汇聚各方力量,推动绿色甲醇产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助力天津港建设 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盟成立后,将充分利用天津资源禀赋,同时依托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和自贸试验区 先行先试优势,全力推动北方首单船舶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业务在天津港落地。同时,积极筹建绿色甲醇 现货交易市场,加快产业要素集聚,努力将天津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低碳燃料加注和贸易中心。(完) "绿色甲醇联盟和服务平台"由天津市投资促进局、港航管理局、天津海事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 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河北区人民政府、中国船级社共同发起筹建。其核心 使命在于构建系统性规则、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通上下游环节,推动供需精准匹配、标准互认与高效 交易,助力形 ...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上)联合开发新一代船
日经中文网· 2025-06-06 15:55
日本造船业现状 - 日本造船业当前面临旺盛需求,船坞排期已排到3年之后,船价保持在高位 [1] - 船价指数从2020年低点上涨1.5倍,2024年达到189.2(以1988年1月为100) [5] - 日本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达到约3.7年的工作量 [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造船新订单份额:中国占69%,韩国占15%,日本仅占7% [5] - 中韩企业在LNG运输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订单韩国56艘,中国37艘,日本自2016年以来几乎没有订单 [7] - 中韩企业在技术实力方面不断提升,日本企业存在感持续降低 [1][5] 企业业绩表现 - Japan Marine United(JMU)2024财年净利润达199亿日元,同比增长5.4倍,创历史新高 [5] - 三井E&S净利润达390亿日元,同比增长1.6倍 [5]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推进"全日本(All Japan)"体制,包括氨燃料船燃料箱通用化等举措 [7] - 日本国土交通省对16家公司约1200亿日元的零排放船投资提供补贴 [7] - 成立MILES联盟开发液化二氧化碳船,成员包括今治造船、三菱重工等7家公司 [8] 未来挑战与机遇 - 日本企业面临3年后船坞空置期的竞争挑战 [5] - LNG运输船租金处于最低价位,未来新船供应潮持续,销售前景不明朗 [9] - 中国船舶集团已率先完成液化二氧化碳船并交付使用,日本企业面临紧迫竞争 [9] 行业活动与政策影响 - Bari-Ship 2025海事展吸引24国380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 [3] - 日本政府与美国进行第3轮关税谈判,需应对特朗普政府造船业复兴方针 [3]
南疆首座醇氢电综合加注站即将投运
央广网· 2025-06-06 10:16
甲醇作为清洁燃料,其推广应用曾受限于车辆适配性及基础设施不足。对此,巨友新能源自主研发甲醇 车辆改造技术,通过升级燃油泵防腐处理、优化喷油脉宽控制等核心部件,实现传统燃油车向甲醇动力 的安全高效转换。 "改造后的甲醇汽车每公里行驶成本仅3毛钱到4毛钱,较传统汽油车节省70%以上。"霍鹏称,经多路 况、多气候条件测试,改造车辆性能稳定,能耗优势显著。 为提升用户体验,企业同步开发"车享醇链"软件平台,整合全国加注站网络数据,为车主提供实时导 航、能源补给预约等服务,形成"线上平台+线下站点"的闭环生态。目前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投 运后将成为连接车主与加注站的智能枢纽。 6月3日,位于新疆温宿县的新疆醇氢巨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享醇链加注站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维 护,为开业试运行做准备。这座即将投运的加注站突破传统能源补给模式,创新性整合甲醇燃料加注、 氢能供应及电动汽车充电功能,形成"三网合一"的综合服务体系。 这座集成"甲醇+氢能+充电"综合服务的能源补给站,标志着新疆醇氢巨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 领域探索"多能互补"模式迈出重要一步,对优化南疆地区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新疆醇氢巨友 ...
中国造船业“超级周期”启幕:全球69%订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重组革命
华夏时报· 2025-05-23 15:06
行业表现 - 2024年4月中国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新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69% [1]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2] - 2025年1-4月中国船企新船订单全球占比54%,手持订单量9467万修正总吨,全球占比59%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百船计划"24艘超大型LNG船订单 [2] - 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78.5%,覆盖LNG双燃料、氨燃料预留等主流船型 [2] - 中船防务自主设计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标志深海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3] 企业动态 - 中国船舶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入关键阶段 [1] - 中国船舶2024年末累计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2170亿元,中高端船型占比88% [4]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为A股市场最大规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 [4]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187.11点,同比上涨1.7% [8] - 17.4万立方米级LNG运输船平均单船价格2.55亿美元,VLCC平均1.25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平均2.735亿美元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船厂新签订单1980万载重吨/895万修正总吨,金额2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6%/46%/35% [8] 战略布局 - 中船集团围绕"高端、绿色、智能、深海、极地"五个维度加快科技创新布局 [3] - 中国船舶工业需加速推进硬件软件化、软件智能化进程以适应全球新需求 [9] - 中国船舶工业连续15年稳居三个世界第一,造船能力超越全球第二至第十名国家之和 [7]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甲醇加注船行业发展背景及市场动态分析:甲醇加注船技术持续突破,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6 09:29
相关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 限公司、舟山润吉海运有限公司、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 公司、舟山普陀长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甲醇加注船、甲醇燃料动力船舶、甲醇、船对船加注 一、甲醇加注船行业相关概述 甲醇加注船指具有船上甲醇储罐、加注系统和计量设备,直接向甲醇燃料动力船舶进行甲醇燃料加注作 业的船舶。其在设计上有诸多独特之处。首先,其货舱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因为甲 醇是一种具有一定腐蚀性的液体。货舱通常采用先进的涂层技术和特殊的材料来防止甲醇对船体结构的 侵蚀。在船舶的尺度方面,甲醇加注船大小不一,根据其服务的对象和运营区域而定。一些小型的甲醇 加注船可能更灵活,适合在近海或港口附近作业,为小型船舶或在狭窄航道区域的船舶提供加注服务; 而大型甲醇加注船则拥有更大的载货量,可以为远洋航行的大型商船进行甲醇加注,减少其在长途航行 中的燃料补给次数。 内容概要:甲醇加注船指具有船上甲醇储罐、加注系统和计量设备,直接向甲醇燃料动力船舶进行甲醇 燃料加注作业的船舶。资料显示, ...
中国船舶“超级重组”背后:打造国有资本改革典范
新浪证券· 2025-05-09 18:11
战略协同 - 合并解决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同业竞争问题,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2] - 整合后产能利用率从72%和53%提升至85%以上,单位成本降低约12% [3] - 配套资源集中调配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3] 资源整合 - 合并形成覆盖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的全国一体化造船产业链 [3] - 研发团队和专利技术共享加速智能船舶、绿色动力等前沿技术商业化应用 [4] - 统一研发体系、市场渠道和品牌管理减少重复投入,生产切换成本降低约15% [5] 国际竞争力提升 - 合并后新公司总资产达4015亿元,手持订单规模全球第一(539艘/5492万载重吨) [7] - 市场份额从11%跃升至18%,超过韩国现代重工(15%) [7] - 高端船型毛利率达25%-30%,推动整体利润率从6.2%提升至9.5% [9] 技术优势 - 绿色船舶承接全球50%以上的LNG双燃料动力船订单,甲醇燃料船研发进度领先韩国同行6-8个月 [9] - 超大型船舶交付量占全球60%,特种装备细分市场占有率超70% [9] - 数字化船坞技术使分段预舾装率提升至90%以上 [4] 全球化布局 - 形成"东亚制造+全球服务"网络,灵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9] - 统一海外营销体系使接单效率提升30%,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80% [9]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 合并后承担国家90%以上的军用舰船建造任务,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11] - 设立200亿元规模的"尖端技术基金",重点攻关船用核动力、智能航行系统等未来产业 [12] - 国资持股比例从44.47%集中至49.29%,净资产收益率(ROE)可从8.34%提升至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