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宴
icon
搜索文档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虎嗅APP· 2025-08-16 17:52
保时捷在华销量表现 - 2018年公司提出中国年销量突破10万辆将考虑本地生产,2019年调整为5万辆门槛[5][6] - 2021年在华销量达9.5万辆峰值,卡宴和Macan各售出3万辆左右[6] - 2024年销量下滑至5.6万辆,同比降幅28%,中国市场排名跌至第四[7][21]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采用"跑车塑品牌+SUV创利润"模式,卡宴8年生命周期销售27.6万辆远超预期2.5万辆/年[11] - 中国市场销售均价长期低于全球其他地区,体现定价策略倾斜[18] - 品牌定位介于奢华车(Luxury)与豪华车(Premium)之间,2024年单车利润仍达9万元[47][48] 电动化转型进程 - 首款纯电车型Taycan预售获3万订单,2021年销量超4万辆成为第三畅销车型[32] - 投入高压架构与CTB技术,规划2025年新能源车占比50%、2030年超80%[32] - 通过合资与投资布局电池/充电/智能化领域,累计投资超80亿欧元[31][40] 智能化转型挑战 - Macan EV采用PPE平台与E3 1.2电子架构,因大众软件延期导致量产推迟[35][37] - 大众E3架构开发受阻,软件子公司CARIAD累计亏损超80亿欧元[40] - 分布式电子架构限制Taycan智能化表现,OTA能力不足[35]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 电动化使动力性能普惠化,削弱传统性能车优势[29]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27款车型参与价格战[43] - 经销商抗议Macan EV中美价差达15万元,反映定价体系冲突[42] 品牌价值困境 - 销售均价从106万元降至93万元未能提振销量,3年减少3.6万辆[51] - 中间定位面临"降价失品牌/不降失市场"双重压力[50][51] - 自主品牌份额超60%,在智能配置与数据应用形成代际差[51]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36氪· 2025-08-15 18:44
核心观点 -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销量大幅下滑的转折 核心原因在于其"便宜的奢侈品"定位在电动化转型中受到结构性冲击 同时母公司大众的软件研发延迟加剧了其困境 [8][12][25][50] - 公司电动化战略激进且技术投入超前 但智能化领域依赖大众导致关键车型延期 使其错失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窗口期 [35][37][39][51] - 品牌定位介于豪华与奢华之间的"中间地带" 面临价格体系维护与市场份额流失的双重压力 电动化带来的动力廉价化和配置越级趋势进一步削弱其溢价能力 [54][58][60][64] 中国市场表现 - 2018-2021年为中国贡献超三分之一销量 2021年销量达9.5万辆峰值 其中卡宴和Macan各售约3万辆 [7] - 2022年起销量急转直下 2024年销量降至5.6万辆 同比降幅达28% 2024年上半年中国跌至第四大市场 [8][25] - 自2015年起中国连续8年为最大单一市场 招股书中"China"出现246次 远超"North America"的68次 [18][21] - 2022年前在华销售均价始终低于海外市场 但2024年均价从106万元降至93万元 [22][64] 产品与盈利模式 - 通过"跑车立品牌+SUV创利润"模式成功突围 卡宴8年生命周期销售27.6万辆 远超预期年销2.5万辆目标 [13] - 与大众共享MLB平台降低成本 卡宴与奥迪Q8、大众途锐同平台 Urus亦采用相同平台 [13][17] - 2024年单车利润仍达9万元 超过奔驰、宝马、奥迪三者之和 [60] - 纯电车型Taycan采用800V高压架构与CTB技术 2021年全球销量4万辆超越911 [38] 电动化转型 - 2019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Taycan 预售订单达3万份 计划2025年纯电+插混占比50% 2030年纯电超80% [38] - 通过投资布局全产业链:2021年成立电池合资公司Cellforce 2018年投资Rimac获取三电技术 2017年联合组建充电网络IONITY [37] - 智能化领域采取第三方合作策略:2016年成立Porsche Digital 投资激光雷达公司Aeva、软件公司Cetitec等 [37] 智能化困境 - 纯电Macan基于PPE平台开发 电子电气架构主导权交予大众 原计划2023年量产但因软件问题延期 [43][48][50] - 大众E3架构开发连续受阻:E3 1.2架构延期导致Macan EV及奥迪Q6 e-tron推迟上市 E3 2.0架构延期至2028年 [50] -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累计营业亏损超80亿欧元 [50] 市场竞争与定位 - 招股书将自身划归奢华车阵营(Luxury) 与宾利、法拉利同属一级 实际定位介于奢华与豪华(BBA)之间 [58] - 电动化导致动力成本大幅下降 新能源车普遍以"34C定价提供56E配置" 对其价格体系形成结构性冲击 [54] - 走量车型处于麦肯锡豪华车四级划分中最接近大众市场的层级 易受电动化冲击 [60] - 无法效仿BBA降价策略 价格下探可能导致品牌定位失守 [63][64]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虎嗅· 2025-08-14 22:02
保时捷国产化门槛变化 - 2018年提出单一车型在中国年销量突破10万辆可能考虑本地生产 [1] - 2019年将国产化门槛下调至单一车型5万辆 [2] 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 中国长期贡献公司三分之一销量 2021年创下9.5万辆巅峰 [3] - 卡宴和Macan在2021年各卖出约3万辆 [3] - 2024年整体销量下滑到5.6万辆 同比降幅28% [5][26] - 2022年起失去蝉联8年的最大单一市场地位 2024年上半年跌成第四大市场 [5][26] 产品战略与商业模式 - 采用"便宜的奢侈品"定位 用跑车塑造品牌形象 用SUV创造超额利润 [10] - 卡宴和Macan两大SUV车型在华销量占比一直保持在60%左右 [19] - 1998年与大众合作开发SUV车型卡宴 第一代车型8年生命周期销售27.6万辆 远超每年2.5万辆预期 [12] - 采用平台共享策略 卡宴与奥迪Q8、大众途锐共享MLB平台 [13][18] 电动化转型进展 - 2019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Taycan 预售阶段斩获订单3万份 [40] - 2021年Taycan全球销量突破4万辆 超越911成为第三畅销车型 [41] - 制定激进转型目标:2025年纯电和插混占销量50% 2030年纯电占比超80% [41] - 应用800V高压架构和CTB技术 [40] - 通过投资布局电气化产业链:2021年成立电池合资公司Cellforce 2022年投资负极材料制造商Group14 2018年投资跑车品牌Rimac [39] 智能化挑战 - 将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主导权交给母公司大众 [46] - 基于PPE平台和E3 1.2架构的Macan EV因软件问题延期上市 [53][57] -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自2021年独立以来累计营业亏损超过80亿欧元 [58] - E3 2.0架构延期至2028年 [58]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在中国市场销售均价低于全球其他地区 [23] - 2024年纯电Macan中国起售价72.8万元 美国起售价80450美元(约57.7万元) [60] - 过去三年中国销售均价从106万元下滑到93万元 [75] - 2024年单车利润仍高达9万元 超过BBA三者之和 [70] - 公司定位奢华车(Luxury)类别 与宾利、法拉利同属一档 [67] 行业环境变化 - 电动化使动力变得廉价 马力不再值钱 [62] - 新能源车普遍主打越级配置 用"34C"定价提供"56E"配置 [62] - 2023年中国市场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 [61]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自主品牌总体份额超过60% [75]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远川研究所· 2025-08-14 21:14
保时捷在华销量与国产化历程 - 2018年保时捷提出中国单一车型年销量突破10万辆将考虑本地生产,2019年将国产化门槛降至5万辆[5] - 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9.5万辆巅峰,卡宴和Macan各售出约3万辆,中国贡献全球三分之一销量[6] - 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至5.6万辆,同比下滑28%,失去蝉联8年的最大单一市场地位[6] 保时捷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采用"跑车塑品牌+SUV创利润"模式,1998年与大众合作开发的卡宴8年销售27.6万辆,远超预期2.5万辆/年[8] - 卡宴与Macan共享大众MLB平台,中国销量占比达60%,2022年IPO招股书提及"China"246次[11][14] - 法拉利Purosangue、兰博基尼Urus等竞品相继效仿该模式,Urus与卡宴同平台[11] 电动化转型布局 - 2019年首款纯电车型Taycan Turbo S性能对标特斯拉Model S,2021年销量超4万辆超越911[18][22] - 规划2025年纯电/插混占比50%、2030年纯电超80%,累计投资涵盖电池/充电网络/自动驾驶等领域[22][23] - 与奥迪共研PPE平台,Macan EV采用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但大众E3软件架构延期导致量产推迟[25][28][30] 中国市场困境与品牌定位挑战 - 2024年纯电Macan中国起售价72.8万元(美国约57.7万元),经销商不满定价策略[32] - 保时捷定位介于奢华车(Luxury)与豪华车(Premium)之间,2024年单车利润9万元超BBA之和[34] - 过去三年中国销售均价从106万元降至93万元,销量反降3.6万辆,面临新能源渗透率超60%的市场挤压[37]
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暴跌3成!
第一财经· 2025-07-09 15:54
保时捷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全球销量14.6万辆 同比下降6% 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28% [2] - 中国市场销量从2021年峰值近10万辆持续下滑 2023年交付7.9万辆(同比-15%) 2024年进一步降至5.69万辆(同比-28%) [2] - 中国自2015年起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但2022年首次出现2.5%同比下滑 [2] 销量下滑核心原因 - 公司CEO承认未能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转变 电动汽车发展速度低于预期 [2] - 新能源汽车市场被自主品牌抢占 外资车企电动车型存在车机系统本土化不足等问题 [2] - 纯电动产品未开发中国专属车型 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可能在未来2-3年停售电动车 [3] 价格策略与渠道调整 - 公司宣称坚持高端定价策略 但实际终端出现大幅降价 帕拉梅拉车型降价幅度达30% [4] - 2023年曾因压库存引发经销商抗议 要求补贴及更换高管 [4] - 计划2027年前将中国销售网点从140家缩减至100家 重点优化低需求区域 [5] 战略调整与投资计划 - 2025年启动全面重组 计划裁员1900人 另2000个合同到期不续 [5] - 追加8亿欧元投资 聚焦产品研发/软件服务/电池技术 [5] - 中国市场转向"质大于量"战略 加强一线城市布局 加速本地研发 [5]
延续去年下滑态势,保时捷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再跌近3成
第一财经· 2025-07-09 12:21
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 - 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销量14 6万辆同比下降6% 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8% [2] - 2023年保时捷全球交付32万辆同比增长3 3% 但中国市场交付量7 9万辆同比下降15% [2] - 2024年中国市场交付量5 69万辆同比下降28% 较2021年巅峰时期10万辆接近腰斩 [2] 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原因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自主品牌崛起蚕食豪华车市场份额 [2] - 外资车企电动车研发周期长 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导致体验落后 [2] - 公司CEO承认未能及时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变化 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慢于预期 [2] 产品与战略调整 - 公司是最早推出纯电动车的超豪华品牌 但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车型 [3] - 2025年启动全面重组计划 2029年前将减少约1900个岗位 2000个合同到期不续约 [4] - 追加8亿欧元投资用于产品研发 软件服务和电池技术 [4] 中国市场策略 - 坚持"质大于量"战略 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 加速本地研发 [4] - 一线城市加大投资 需求低迷区域做规模优化 [4] - 销售网点从2024年140家缩减至2027年约100家 [4] 价格与渠道问题 - 终端市场出现大幅降价 帕拉梅拉车型降价幅度达30% [4] - 2023年经销商因库存压力发起抗议 要求补贴和更换高管 [3] - 公司表示将与经销商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3]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开跑 宝思齐将任华晨宝马CEO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07:10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进展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搭载广汽埃安霸王龙车辆,正式获得广州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并开启公开道路测试[1] - 此前已完成实验室与封闭场地验证,此次测试将检验复杂路况下的系统性能与可靠性,为商业化应用积累数据[1] - 技术成熟度提升及商业化进程加速,可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引导行业加速技术研发[1] 李书福谈汽车行业发展理念 -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强调汽车企业需遵循发展规律,持续打基础、练内功,坚持文化传承而非追求短期成效[2] - 提出企业应在车道、人道、天道的人间大道上求真务实,通过长期积累实现坚实发展[2] - 这一战略思路可能影响行业价值观,推动更多企业关注技术积累与文化传承,提升整体竞争力[2] 保时捷在华市场策略调整 - 上海经销商确认卡宴、帕拉梅拉车型大幅降价清库存,优惠力度达6.5折(原价70多万),但非常态促销[3] - 2025年一季度在华销量同比下跌42%,主因自主品牌崛起与新能源转型冲击[3] - 公司坚持"质大于量"战略,同时加强本地化研发,上海研发中心首期工程下半年启用,首款定制方案2026年落地[3] 华晨宝马管理层变更 - 宝思齐将于2025年8月接替戴鹤轩出任华晨宝马CEO,后者返回德国担任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4] - 新任CEO拥有30余年汽车行业经验,曾负责宝马美洲金融服务部门,具备跨区域管理背景[4] - 领导层更迭可能为公司带来新战略视角,推动市场竞争与创新,影响投资者预期[4] 美国关税政策对汽车产业链影响 - 美国将墨西哥钢铁和铝衍生品关税从25%提升至50%,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协会警告将威胁北美供应链稳定[6] - 政策可能削弱墨西哥零部件产业竞争力,推高区域汽车生产成本,迫使企业调整采购策略[6] - 北美高度整合的汽车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行业需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动向[6]
七折买保时捷!汽车“豪门”也陷降价泥沼
第一财经· 2025-06-05 22:19
销量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仅交付9471辆新车 同比暴跌42% [1] - 2021年以9.57万辆达销量顶峰后连续三年下滑 2022年降2.5% 2023年降15% 2024年降28% [2] - 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区域 2024年全球销量降3%的同时中国市场降幅达28% [2] 财务影响 - 2024年营收400.8亿欧元同比降1% 销售利润56.4亿欧元同比下滑23% [2] 价格策略 - 卡宴贷款方案折扣超30% 落地价90余万 全款方案100万出头 [1] - 帕拉梅拉降价30% 落地价低于100万 但优惠为清库存行为 库存仅个位数 [1] - 新款卡宴上市月余即出现20%终端折价 [3] 市场挑战 - 自主品牌崛起与新能源转型加速导致豪华车市场格局突变 [1] - 公司承认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慢于预期 未能跟上中国消费者需求转变 [2] 战略调整 - 上海嘉定研发中心2026年推出首款中国定制信息娱乐系统 聚焦智能网联与高压技术研发 [3] - 2024年底销售网点缩减至140家 计划2027年前进一步精简至100家 [5] - 中国区裁员10%正式员工与30%外包员工 称系组织架构优化重组 [4]
白宫宣布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50%;韩国李在明总统任期正式开始;超越微软,英伟达重回全球市值第一;华熙生物回应近期风波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6:13
隔夜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涨0.51%至42519点 纳指涨0.81%至19398点 标普500涨0.58%至5970点 [4][37] - 英伟达市值达3.445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股价涨超2% [4][37]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理想汽车涨超6% 拼多多/小鹏汽车涨近2% 京东跌超1% [4][38] - 国际油价全线上涨 美油主力合约涨1.31%至63.34美元/桶 布油涨1.47%至65.58美元/桶 [5][37]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五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涉及124款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3 [9]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倡议抵制"价格战" 要求改善经销商库存和回款问题 [10] - 蔚来一季度营收120.3亿元同比增21% 整车毛利率10% 预计Q2交付量环比增71%-78% [18][19] - 赛力斯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9982辆同比增17.15% 问界M9前5月累计销售50500辆 [22][23] 科技与消费电子 - 华为宣布6月11日发布Pura 80系列手机 搭载鸿蒙5系统 [20][21] - 小米汽车业务预计2025年Q3-Q4盈利 YU7车型否认23.59万元定价传闻 [17] - 胖东来集团2025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超市业态贡献55.66亿元 [24][25] 金融与资本市场 - 招商证券聘任朱江涛为新任总裁 [28][29] - 中信银行获批筹建信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100亿元 [30][31] - 理财公司掀起降费潮 部分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01%/年 [11] 国际经贸与政策 - 美国将进口钢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 英国除外 [12] - 欧盟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商务部表示坚决反对 [8] - 中日强调加强产业互补 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 [7] 公司公告精选 - 慈星股份拟收购顺义科技75%股份 大地海洋1.35亿元收购虎哥环保 [41] - 恒星科技拟在越南投建15万吨预应力钢绞线项目 鸿路钢构签订4.58亿元合同 [42] - 乐普医疗"童颜针"获NMPA批准 潍柴动力拟5-10亿元回购股份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