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汽车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4.0变0.4,德国轮胎业一落千丈!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06
最新数据显示,德国橡胶工业正经历严峻的寒冬,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轮胎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陷入产量、销量、就业全面下滑的困境。 此前,多家国际轮胎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在德工厂,引发行业震荡,让人不得不感慨:曾经的欧洲工业巨头怎么了? 全面下滑,轮胎业亮起"深红"警报 对此,WDK主席Michael Klein评论道:"我们看到橡胶行业国内市场的所有领域都出现深红色数字——无论是销量、销售额、就业还是生产。" 德国轮胎厂,关闭三分之一... 数据的背后是更为残酷的现实——一场大规模的关厂和裁员潮正在席卷德国的轮胎制造业。 2023年11月,法国轮胎巨头米其林宣布,将逐步停止其德国卡尔斯鲁厄和特里尔工厂的生产,并停止霍姆堡工厂新轮胎和半成品的生产。此举意味着米其 林将完全退出在德国的卡客车轮胎生产业务。 德国橡胶工业协会(WDK)于2025年9月11日发布的半年报告描绘了一幅黯淡的图景。2025年上半年,德国橡胶产业总产量同比下滑8.2%,降至56万吨。 其中,轮胎制造业产量为22万吨,同比下滑8.2%;橡胶制品产量也下降8.1%,至34万吨。 反映市场景气度的产能利用率亦不乐观,全行业平均水平为77.8%,较上年同期 ...
奔驰车在德总理默茨面前出“故障”
财经网· 2025-09-11 15:23
当时,康林松想向默茨展示全新电动GLC引擎盖下的储物箱。但车辆的储物箱始终无法按预期打开。康 林松只能无奈地告诉总理,"你必须相信我"。该品牌发言人随后宣布,此次"故障"是因为展台工作人员 在此前操作失误、引擎盖被锁住导致的。 有趣的是,欧宝公司首席执行官许特尔在默茨面前打开其品 牌车辆储物箱时也遇到了困难,不过经过几次尝试,储物箱最终被成功打开。 德国《明镜》周刊称近期陷入困境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希望借此次车展机会实现突破,并推出一系列新车 型。默茨强调,德国正致力于向电动汽车转型,如果没有汽车工业支持,德国经济会更加困难。(新浪 财经) 德国《每日镜报》9月10日称,为了支持本国汽车产业,德国总理默茨9日在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 览会开幕式上进行主题演讲,并参观了多家德国车企的展台。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 向默茨展示一款新车时,车辆竟出现了"故障"。 ...
尴尬!德国车展上,奔驰车在总理默茨面前出“故障”
环球时报· 2025-09-11 06:45
行业动态 - 德国汽车行业正致力于向电动汽车转型 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如果没有汽车工业支持 德国经济会更加困难 [1] - 近期陷入困境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希望借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机会实现突破 并推出一系列新车型 [1] 公司事件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向默茨展示全新电动GLC时 车辆储物箱出现故障无法打开 品牌发言人解释为展台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引擎盖被锁住 [1] - 欧宝公司首席执行官许特尔在默茨面前打开品牌车辆储物箱时也遇到困难 经过几次尝试最终成功打开 [1]
昔日对手变盟友!Revel结束纽约网约车业务 携手优步(UBER.US)共建充电网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21:42
业务转型决策 - 公司决定终止网约车运营业务 将战略重心转向电动车充电领域[1] - 终止服务决定自本周一起正式通知用户及司机[1] - 公司计划出售持有的165张网约车运营牌照 每张牌照市场售价约2万至2.5万美元[1] 网约车业务运营状况 - 公司作为纽约首家全电动车队运营商 运营规模从初创期50辆增至500辆[1] - 过去3-6个月平均月活用户4.5万 司机670名 月订单量约10万单[1] - 优步和Lyft在纽约拥有逾8万名司机 6月共完成近2000万单行程[1]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 公司在纽约设有5座充电站 旧金山1座 共100个充电桩[2] - 计划2024年底前在洛杉矶 旧金山和纽约扩建至超400个充电位[2] - 2030年目标达到2000个充电位[2] 充电业务运营表现 - 充电桩使用率从上年同期18%跃升至今年一季度45%[2] - 扣除自营车队后使用率为33% 按24小时有效充电时长占比计算[2] - 高使用率使充电站已实现盈利 但计入整体运营成本后业务仍未产生现金流[3] 资金与融资状况 - 公司曾寻求2亿美元融资 但去年夏季决定转型后未完成该轮融资[3] - 从纽约绿色银行获得6000万美元贷款额度 为未来一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3] 行业合作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与优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拓展充电桩网络[1] - 充电站主要服务优步和Lyft司机群体 这两大平台正加速车队电动化转型[2] - 优步承诺纽约司机使用Revel充电站可换取专属折扣[2] 战略调整背景 - 网约车行业竞争白热化且重资产 利润率微薄[1] - 公司重视纽约和加州等政府强制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地区[2] - 去年已关停电动滑板车租赁业务 并解聘司机团队转向承包商模式[2]
美国加征关税重创德国汽车业
经济日报· 2025-08-07 06:05
美欧贸易协议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 将大多数欧盟商品关税降至15% 其中汽车关税从27 5%降至15% 但仍高于2024年底2 5%的水平 [1][2][5] - 协议避免了全面贸易战 为行业带来确定性 防止报复性关税对跨大西洋贸易的进一步破坏 [2][5] - 协议包括欧盟承诺在2028年前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以及对部分商品实现"零关税" [2] 德国车企财务状况 - 预计德国三大车企(梅赛德斯-奔驰 大众 宝马)今年现金流减少超过100亿美元 [3] - 梅赛德斯-奔驰现金流预计从110亿美元骤降至约30亿美元 大众从95亿美元降至38亿美元 宝马小幅下降至50亿美元 [3] - 奥迪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下降37 5% 保时捷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1% 梅赛德斯-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69% [3]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 15%的关税显著增加了德国车企出口和供应链成本 高端车型多依赖欧洲生产的零部件 [4] - 美国对钢铝维持50%的关税 对汽车供应链造成额外压力 [4] - 美欧贸易协议提出以配额制替换高关税 但具体细节尚未明确 短期内难以缓解供应链紧张局面 [4] 市场竞争力与销量 - 关税从2 5%升至27 5%后 德国对美出口汽车销量已出现下滑 [4] - 15%的关税虽缓解部分压力 但消费者购车成本上升可能进一步抑制需求 [4] - 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后 德国车企股价暴跌 宝马 大众和保时捷跌幅为13%至25% [4] 就业与生产转移风险 - 15%的关税可能导致欧洲车企及其供应商损失高达7万个就业岗位 [5] - 大众正考虑在美国新建奥迪工厂 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可能扩大在美产能 [6] - 建厂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并进行高额投资 短期内难以弥补损失 [6] 电动汽车转型挑战 - 德国车企正投入巨资推动电动汽车转型 大众计划到2030年投资1800亿欧元 [6]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现金流减少可能迫使企业削减研发预算 延缓转型 [6] - 高关税仍可能限制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6] 多重危机叠加 -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和芯片短缺已对德国车企造成冲击 [6] - 美国对钢铝加征50%的关税和对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 增加了德国车企的零部件成本 [6] - 美欧贸易协议中的配额制谈判可能为供应链带来一定缓解 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6]
转型压力上升, 塔塔汽车首席财务官将任捷豹路虎CEO
观察者网· 2025-08-05 17:52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报道称,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新的财务压力之际,捷豹路虎正在进行代价高昂的全电动汽车战略转 型,并对捷豹品牌进行品牌重塑。新的CEO任命将于11月生效,并将增强塔塔对这家英国豪华汽车制造 商的影响力。 现年64岁的马德尔于2022年底接任捷豹路虎的临时首席执行官一职,此前,他的前任蒂埃里·博洛雷 (Thierry Bolloré)因一系列亏损在任职仅两年后辞职。次年,他被正式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今年来,马德尔曾在一份公司声明中表示,他希望在担任CEO三年,累积为公司效力35年之际退休,并 将在适当时候公布继任者。 路透社 在马德尔执掌捷豹路虎期间,捷豹正开启全面的品牌转型计划。根据规划,今年年底,捷豹将全面停止 对旗下燃油车的生产,并从2026年起,重新推出全电动超高端品牌,其汽车售价大多超过10万英镑(约 95.4万元人民币)。 据《金融时报》8月5日报道,捷豹路虎已任命塔塔汽车的CFO巴拉吉(PB Balaji)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以代替即将退休的阿德里安·马德尔(Adrian Mardell)。 捷豹路虎首席执行官巴拉吉 金融时报 资料显示,巴拉吉自2017年起在捷 ...
特斯拉和比亚迪要主导日本EV转型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4:30
特斯拉日本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2026年底前将日本门店数量从23家增至50家,并考虑未来建立100家门店体制[1][3] - 2024年内将首先增至30家门店,销售模式从纯线上转为线下实体店为主[1] - 门店选址集中在大型商业设施,主要展示Model 3和Model Y车型[3] - 同步扩建充电网络,当前130处快充站将增加,并推出兼容CHAdeMO标准的适配器[3] 比亚迪日本市场布局 - 公司计划2025年内将日本门店从63家扩至100家[1][5] - 已推出4款车型,其中海狮7 SUV定价495万日元,低于特斯拉Model Y的500万日元[5] - 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符合日本轻型汽车规格的EV车型[5] 日本EV市场现状 - 2024年1-6月日本EV销量仅2.73万辆,同比下滑7%,连续两年下降[6] - 本土制造商新一代EV预计2026年才能上市,当前缺乏有吸引力产品[6]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EV转型社会共识不足[6] 特斯拉全球销售背景 - 2024年4-6月全球销量38.41万辆,同比减少13%,连续两季度两位数下滑[4] - 欧洲市场1-5月销量暴跌34%,中国市场被比亚迪超越[4][5] - 日本市场表现亮眼,1-6月销量约4600辆,同比增长70%,目标2027年超越奔驰进口车销量[5] 中美车企竞争格局 - 特斯拉与比亚迪正通过渠道扩张主导日本EV转型[1] - 比亚迪2024上半年全球EV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5] - 日本制造商若持续落后,市场份额将被中美企业进一步蚕食[6]
刚接受中国帮助的友国,转头就要帮美国解决稀土问题,太让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10
印尼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链项目 - 印尼与中国企业合作启动电动汽车电池一体化生态系统项目 总投资约60亿美元 [3][5] - 项目预计每年为印尼GDP贡献420亿美元 并巩固其在东南亚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的中心地位 [7] - 印尼总统称该项目将使印尼成为全球唯一实现镍基电池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的国家 并成为东盟最大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国 [9] 印尼稀土产业动态 - 印尼向美国提议共同投资关键矿产项目 涉及镍和其他电车生态系统材料 [19][21] - 印尼拥有280万吨稀土矿产 但合作短期内难以解决美国稀土技术短板 [34][40] - 印尼此前已承诺增加进口美国商品190亿美元 并放宽10种商品进口政策以应对关税谈判 [23][27]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稀土专利(超26000项) 主导开采、提纯及磁体制造全产业链 [33][17] - 美国缺乏稀土精炼技术 目前仅中国具备完整稀土分离提纯能力 [17][36] - 美国试图通过中东合作(如沙特)构建替代供应链 但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38][42] 稀土战略价值 - 制造1架F-35需920磅稀土 1艘伯克级驱逐舰需5200磅稀土 [12] - 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子通信和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组件 [14] - 添加稀土元素可显著提升材料性能 使其成为高科技和军工领域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14][16]
美媒: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需要中国技术
环球网资讯· 2025-06-20 06:45
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策略 - 印度正在依靠中国技术推进其电动汽车转型,避免采取美国式的对华技术限制措施 [1] - 印度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挑战,政府调整补贴政策以推动当地创新和投资 [1] - 印度大型电动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锂电池和电子元器件,即使最终组装在印度完成 [1] 中印技术合作模式 - 印度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以获得资本并缩短产品研发时间 [1] - 中国合作伙伴帮助印度企业利用已验证的电动汽车平台、电池模块和制造手册 [1] - 中国企业协助印度合作伙伴提升供应链可靠性并加快本地化进程 [1] 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前景 - 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48万辆增至2035年的300万辆以上 [2] - 印度面临技术专长缺乏和不发达的充电基础设施等挑战 [2] - 印度采取"柔性保护主义"策略,在替代品成熟前与中国供应链保持合作 [2]
美媒:后来居上,赛力斯跻身豪华车市场前列
环球网资讯· 2025-05-28 07:12
公司表现 - 赛力斯集团前身是东风小康 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高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品牌问界 自此开启迅速崛起之路 [1] - 截至2024年 公司销量在3年内增长两倍达到约42 7万辆 沪市股票涨幅达120% [1] - 问界M9 SUV于2023年底上市 成为中国国内50万元人民币以上价位段销量冠军 交付量约15 1万辆 [1] - M9纯电版起售价50 98万元人民币 配备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三联屏仪表盘及双温区冰箱等配置 [1] - 问界最新高端车型是今年年初发布的尺寸略小的M8 SUV [1] 行业趋势 - 中国豪华车市场曾被视为相对不受电动汽车转型影响的领域 但电动汽车转型已让大众 通用等外国主流汽车制造商难以跟上步伐 [2] - 问界成功颠覆了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无法匹配传统豪华品牌知名度的认知 展现中国消费者对豪华车品位的改变 [2] - 华为和小米等中国手机制造商跨界造车成功 4年前首次宣布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时曾遭受广泛质疑 [2] 市场挑战 - 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3% 受经济形势影响 [2] - 持续的价格战加剧行业压力 [2] - 华为正与其他车企达成类似车载软件合作协议 引发同质化担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