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肉
icon
搜索文档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14:19
青州花卉产业核心观点 - 产业能力赋予青州持续迭代能力,使其能不断产出满足不同代际需求的花卉产品,从仙客来、兰花到多肉植物再到热植[1][4]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已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区域之一,部分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2][3] - 青州拥有"农户+企业"特色产业模式,136个花卉专业村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3][19][20] - 通过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5000平方米展区,200个展位),青州正从种植基地转型为国际性热植平台[5][6][11] - 产业优势包括:40年技术积累、完整物流网络、低成本温室(50-60元/平方米)、丰富农业技术工人[27][28][29] 热植产业发展历程 - "花二代"郝健2019年率先引入白锦龟背竹,2020年首棚上市时单叶价格达1000-1500元,带动当地热植种植热潮[8][9][10] - 2020-2022年青州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快速切入热植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并实现部分品种返销泰国[11] - 2025年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交易火爆,首日交易额破百万,次日达千万,吸引泰国/印尼贸易商持续采购[11] - 稀有品种运营案例:墨染工坊"天舞1.0"母本定价270万元(单叶30万元),通过变异稀缺性创造高价值[13][17] 产业技术能力 - 千卉千姿2年内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新品种,但认为该品类技术门槛较低计划3年后退出[23][24][28] - 在多肉育种领域持续投入:9年培育周期,全球收集1910个珍稀品种,成功推出"吕氏毛汉尼"等爆款[25][26] - 温室配套优势:农户自建大棚成本仅广州50%(50-60元/平方米),配备水源热泵等精密温控设备[28] - 技术传承体系:新品种技术通过"左邻右舍"快速扩散,农户无需培训可直接上岗[29] 历史迭代路径 - 1981年起步:李鸿儒发现花卉效益是粮食100倍,带动仙客来等传统花卉种植[32] - 1996年转型:王珉芝引入兰花品种,建立研究所攻克催花技术,奠定产业基础[33][34] - 2012年危机:集体采购减少倒逼产业升级,本地种苗替代空运,中小型兰花成主流[35][36] - 多肉时代:曾占全国80%产量,后受云南竞争转向高价值育种环节[3][37] - 热植新方向:目标成为国际热植中心,聚焦品种更新和全球资源整合[38]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12:50
行业概况 - 热植是近年来受年轻人喜爱的绿植种类,被称为"新潮玩",流行品种包括龟背竹、花烛、蔓绿绒等 [1]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大量电商平台热植商家来自青州 [2] - 青州曾出产中国80%的多肉植物,也是兰花主要产区,拥有40多年花卉产业经验 [2] 产业发展 - 青州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面积5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国内展商和60余家国际展商参展 [2] - 展会交易额首日突破百万元,次日达上千万元,外商产品被青州本地和国内种植商抢购 [6] - 青州热植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5] 技术创新 - 青州"农户+企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 [9] - 千卉千姿公司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多个新品种,预计成为今年最大收益项目 [11] - 千卉千姿在全球收集1910多个珍稀多肉品种,投入9年时间进行仙人球育种 [12] 市场动态 - 白锦龟背竹叶片价格从1000-1500元降至三四百元,因农户大量进入快速降低成本 [9] - 变异龟背竹"天舞1.0"售价270万元,单叶价格达30万元 [7] - 热植价格波动大,"焦叶橙柄锦"从超6万元跌至不足500元 [7] 区域优势 - 青州温室租赁成本每平方米50-60元,仅为广州地区一半 [13] - 青州拥有136个花卉专业村,农户种植经验丰富,可快速掌握新品种技术 [8][13] - 当地形成完整的花卉温控设备、大棚薄膜产业链,孵化大批优质企业 [13] 产业升级 - 青州从传统花卉转型至兰花、多肉植物,现聚焦热植产业 [15][16] - 青州计划成为国际热植中心,收集全球新品种进行扩繁和电商销售 [17] - 当地政府、协会、企业、农户形成紧密协作,推动产业持续迭代 [13][17]
达势股份(1405.HK)-达美乐中国获“ESG创新实践卓越企业”,展现独特价值
格隆汇· 2025-07-04 13:40
奖项与ESG实践 - 达势股份(1405 HK)旗下达美乐中国荣获2025格隆汇金格奖"ESG创新实践卓越企业"奖项 该奖项表彰以技术与模式创新推动ESG理念落地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企业 [1] - ESG投资有效性逐步提升 成为企业核心价值逻辑之一 技术与模式创新为ESG开辟更广阔空间 形成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的增长模式 [1] - 达美乐中国将ESG实践深度融入业务 体现高质量ESG实践和长期投资价值 [1][3] 科技创新与业务模式 - 公司开发专有商业模式 通过科技创新为在线渠道消费者提供外送比萨 同步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 [1] - 产品方面实现100%门店覆盖的内部品质保证(QA)审核 2024年推出火山饼底 意大利雪球芝士多肉多芝比萨等新产品 [2] - 采用中央厨房和供应链数智化改造 包括运输管理系统(TMS)优化物流路线 向无纸化过渡 [2] 骑手安全与配送体系 - 构建全方位骑手安全与效率保障体系 包括技术手段防止不必要配送或超速 智能配送系统优化任务分配 [2] - 使用社区GPS引导路线 建立极端天气应急机制 暂停配送保障安全 提供符合中国强制性认证的电动自行车 [2] 供应链与环保措施 -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促进采购标准化 2024年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占比降至4% 较2020年16%显著下降 [4] - 优先选择邻近中央厨房的供应商 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影响 [4] - 实施"智能控损+循环利用"策略 中央厨房废料损耗率目标不超过0 1% 使用可重复使用容器和可回收周转箱 [5] 全价值链赋能 - ESG实践延伸至采购 运输 加工 处置 门店运营等全价值链 推动效能最大化 [4] - 引入低碳设备和技术至中央厨房和门店 形成独特可持续发展范式 具有行业标杆意义 [5]
持续加码健康赛道 奈雪的茶5月店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5%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21:56
奈雪的茶健康升级战略 - 公司联合新华网、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及百位营养师发起"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推出轻饮轻食产品,每款含至少3种绿色食材 [1] - 自2023年底布局健康超级食材,更新"每日500蔬果瓶"、"当季Green"系列产品矩阵 [1] - 全球首家轻饮轻食"Green店"在深圳落地,已扩展至北上广深30余家门店,构建茶饮+烘焙+轻食全时段健康产品矩阵 [1] - 5月店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5%,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8%,"五一"部分门店订单量环比增超300%,"闪购"活动24小时订单量同比涨200% [2] - "端午""六一"期间全国门店销售额攀升,多家门店订单量环比暴涨480% [2] 新茶饮行业健康化趋势 - 头部品牌争相推出羽衣甘蓝等健康植物原料新品,健康赛道成为行业竞争焦点 [2] - 喜茶实现羽衣甘蓝零农残种植,通过800项农残检测,相关产品"羽衣纤体瓶"单月销量达350万杯,带动国内市场份额从5%跃升至55% [3] - 茶百道推出"鲜紫苏多肉葡萄"首日售15万杯,5天销量破180万杯,计划开发紫苏桃子等东方草本植物新品 [3] - 沪上阿姨白皮书显示63%消费者关注茶饮口感,35.3%重视原料健康度,女性职场群体更倾向健康功能属性 [4] 市场规模与消费行为 - 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以17.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5732亿元 [4] - 2024年全国茶饮门店超66万家,人均年消费量预计从2023年11杯增至2028年26杯 [4]
资金跟着产业走 服务跟着需求走
金融时报· 2025-06-17 14:12
乡村产业金融支持 - 山东省农信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1] - 创新推出"兴农""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富农"五大系列85款信贷产品,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 [8] - 针对产业兴旺创新32款兴农贷系列产品,包括"农耕贷""创业担保贷"等 [8] 花卉产业案例 - 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品种3000多个,2024年交易额139亿元 [2] - 青州农商银行累计为3.5万户花卉产业从业人员发放信贷52亿元,服务覆盖率100%,市场占有率70% [2] - 亚泰农业获1000万元"大棚摊位贷"实现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集团转型,产品远销海外 [2][3] 渔业产业案例 - 微山湖地区裕祥渔业采用"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模式,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益 [4] - 微山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渔业养殖贷"2382户,金额6.92亿元 [5] - 企业初期获50万元信贷,扩建时追加40万元贷款支持 [5] 樱桃产业案例 - 泗水县晟昊合作社引入大棚技术种植120亩樱桃,获60万元贷款支持 [6] - 平邑县樱桃产业通过电商日均销售2吨,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 [7] - 平邑农商银行为樱桃产业链开立2500个账户,年交易规模7500万元,"聚合支付"年结算超30亿元 [7] 综合金融服务 - 选取545个县域重点行业制定一体化方案,为12.6万户客户发放贷款881亿元 [8] - 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网络,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367处,配备流动银行车 [7] - 创新服务模式如短视频宣传、移动结算工具,20天促成3200万元樱桃交易结算 [6]
“饮品顶流”羽衣甘蓝暗战供应链 新茶饮如何“卷”到田间地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22:51
新茶饮行业趋势 - 羽衣甘蓝成为今夏饮品界"顶流",喜茶、奈雪、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等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蓝打底的"绿水"产品,瑞幸、挪瓦等咖啡品牌也加入布局 [1] - 低糖、低卡是羽衣甘蓝饮品的主要卖点,健康概念成为新茶饮竞争核心 [1] - 行业竞争从产品创新延伸至供应链上游,品牌纷纷布局定制化种植基地,如喜茶在云南石屏建立羽衣甘蓝种植基地和加工厂,采用零化学农药种植技术 [1][4][14] 供应链定制化革命 - 新茶饮供应链从传统采购转向定制化种植,要求水果风味、香味、活性物质符合饮品需求,而非仅关注甜度 [4] - 喜茶供应链覆盖全国各省份及多种水果,包括大众品类(葡萄、芒果)和小众品类(油柑、黄皮),强调自然纯净种植方式 [2][4] - 为解决季节性供应矛盾,品牌实施产地转移策略,如上半年在云南种植葡萄,下半年转向四川甘孜、新疆库尔勒 [5] 品牌供应链布局案例 - 蜜雪冰城成为2023年中国最大柠檬采购商,在四川和重庆设立柠檬种植基地 [5] - 茶百道自建茶叶厂并于2023年5月投产,计划延伸至水果基地农残管理 [14] - 古茗在西双版纳建立香水柠檬种植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14] 羽衣甘蓝产业特点 - 羽衣甘蓝在国内曾主要用于观赏和西餐食材,现因新茶饮爆火出圈 [8] - 喜茶羽衣甘蓝种植采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和微生物制剂(成本为化学农药3倍),损耗率控制在10%以内 [10] - 加工环节使用真空预冷机(20分钟内降温至4℃)和气泡清洗机(高压水流去虫卵),经3轮清洗和人工分拣后配送至门店 [11][13] 行业竞争升级 - 新茶饮从"卷配方"转向"卷种植",零农残技术成为新竞争维度 [9][14] - 喜茶2024年以订单农业模式介入桑葚、芒果上游种植管理 [14] - 行业推动"农产品绿色种植进化",如茶百道、古茗等品牌加强农残管控 [14]
茶饮暗战,竟在种菜?
盐财经· 2025-06-09 12:48
行业概览 - 新茶饮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形成近5000亿元规模赛道,拥有3000余个连锁品牌[2] - 2024年行业集中上市潮涌现,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品牌扎堆IPO,标志行业完成从0到1的跨越[2] - 头部品牌竞争焦点转向健康化升级,包括喜茶"真茶真奶"倡议、霸王茶姬热量标识、奈雪参与营养分级等创新举措[2] 健康标准突破 - 喜茶2024年7月发布"四真七零"企业标准:真茶/真奶/真果/真糖 + 7项零添加(奶精/香精/果葡糖浆/植脂末/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速溶茶粉)[2][4] - 实现羽衣甘蓝原料三大种植突破:0化学肥料/0化学农药/0化学激素,并通过800项农残检测(涵盖国标欧标)[4][13] - 云南种植基地获欧盟GAP认证,采用黑钙土改良土壤、异龙湖纯净水源(能见度1.5米),日均温差12℃促进糖分积累[13] 供应链深度改造 - 建立行业首个零农残羽衣甘蓝专属基地,解决传统种植分散(300-500斤零散采购)、农残不可控问题[11][13] - 采用BLOF生态农法:氨基酸肥料激活蛋白质合成、土壤光谱分析动态调控12种微量元素、3-6个月有机堆肥形成团粒结构[16] - 生物防控体系包括每公顷2台太阳能诱虫灯+450张信息素板,定期释放蚜茧蜂/Bt菌剂等天敌[17] - 土壤需3年转换期并通过28项指标检测,桑葚/芒果等品类已先行完成农残管控改造[18][20] 产品创新引领 - 羽衣甘蓝从绿化带植物跃升为爆款原料,喜茶羽衣纤体瓶单月售出350万杯并引发行业跟风(奈雪/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均推出同类产品)[9] - 开创"超级植物茶"赛道:苦瓜/红菜头/黄瓜等入茶,2025年新增高原牦牛乳/汕头南姜/滇西酸木瓜等特色原料[24][26] - 历史爆品矩阵包括多肉葡萄(葡萄品类普及者)、酷黑莓桑(桑葚季节限定标杆)、喜柿多多(柿子茶饮开创者)[26] 产业布局 - 全国超万亩订单农业合作果园,覆盖辽宁至海南的桑葚/芒果/葡萄/杨梅等核心产区[29] - 雪域牦牛乳产品"恰安莫"上市一周售罄,验证特色原料商业化能力[26] - 供应链专家深入田间参与种植(如海南小台芒基地),实现从办公室下单到产地直控的模式升级[27]
5场培训全覆盖!院校联合,多层次夯实从化花卉产业发展根基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10:30
从化花卉产业概况 - 花卉产业是从化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从化花卉产业园是广州市首批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2] - 产业园覆盖3个镇街66个村,总面积93.17万亩,涉及农户3.28万户 [3] - 主要产品包括优质小盆栽、兰花、种苗、鲜切花、特色苗木等 [4] - 已形成以红掌、兰花、多肉等优质花卉苗木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21] 技术培训活动 - 5月以来开展5场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近千人次,覆盖种植技术、智慧农业等主题 [6][9] - 5月8日举办青壮年群体花卉管理技术培训班,重点讲授花卉种植大棚环境调控技术 [14][16] - 同期培训会分享兰花催花管理与红掌种植技术,强调草本花卉的装饰价值与经济效益 [23][24] - 5月16日开展智慧种植技术下乡活动,推广智能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 [30][34] - 5月27日科普讲座介绍中草药防治家庭花卉病虫害技术,187人参训 [53][55] 现代化技术应用 - 智能温室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调节光照、温湿度、CO₂浓度等环境参数 [34][35] - 传感器技术实现土壤湿度、养分监测,支撑精准施肥与灌溉决策 [36] - 现代化机械技术显著提升花卉种植效率,相比传统人力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17][18] - 专家团队强调病虫害精准防控需结合土壤选择、温控、光照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39][40] 产业支持体系 - 培训活动由农技推广中心、高校教授、科技特派员等多方专家联合开展 [7][8] - 通过"农友圈"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将持续开展技术下乡活动 [43][47][51] - 技术推广采用"理论+实践"模式,种植户反馈效果显著 [42][44]
冰杯经济学:3.5元冰块背后的消费革命与工业化奇迹
搜狐财经· 2025-06-01 07:57
冰杯市场爆发 - 2024年夏季冰杯销量同比激增350%,盒马线上超市一周销售量突破200万杯,超越部分瓶装饮料热度[1] - 冰杯热潮起源于韩国2005年的"冰杯 袋装美式"组合,如今中国市场上瑞幸"冰杯浓缩液"售价15元,比门店冰美式便宜10元,喜茶"多肉葡萄冰杯"售价8元[1] - 小红书"冰杯特调"相关笔记超过50万篇,冰杯从便利店商品转变为"社交货币"[1] 工业化生产优势 - 广州冰利达工厂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制造20万杯冰杯,每杯生产成本控制在1.2元[3] - 工业化冰杯突破"易融、易损、易污染"三大难题,相比家用制冰8小时且三小时内融化率超过60%有明显优势[3] - 冰杯毛利率达到30%,头部厂商通过规模效应构筑壁垒[9] 消费行为转变 - 2024年美团数据显示冰饮订单占比达68%,90后和00后贡献85%销量,相比2010年星巴克进入中国时冰饮占比不到20%有显著提升[5] - 一线城市72%消费者购买冰杯动机为"应急用冰",下沉市场更关注"性价比DIY",用2元冰杯、3元瓶装茶自制5元版"喜茶冰沙"[3] - 美团闪购数据显示冰杯订单中"即时需求"占比高达91%,平均配送时效28分钟,比奶茶订单快12分钟[11] 营销与社交效应 - 抖音"冰杯调酒"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次,博主"酒肉日记"相关视频获超百万点赞[7] - 百加得"冰杯朗姆酒"组合装在盒马一周内售罄,元气森林"冰杯气泡水"联名款带动气泡水销量增长40%[7] - 冰杯成为"内容创作载体",重新定义饮料行业营销策略[7] 供应链竞争格局 - 冰利达在全国布局10大工厂,每家日产能50万杯,单杯反渗透膜过滤成本压缩至0.05元,中小型厂商成本达0.2元[9] - 顺丰冷运"冰杯专线"将运输时效从48小时压缩至24小时,单杯运费降低0.1元[9] - 农夫山泉试点可降解PLA材质杯成本比传统PET杯高0.3元,全家便利店推出"冰杯押金制"回收率8%[9] 市场潜力与趋势 - 中国瓶装水市场达2000亿元,冰杯可能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品类[11] - 冰杯价格优势明显,酒吧手工冰块售价5元,工业化冰杯以1/3价格提供80%体验[11] - 冰杯体现消费市场三大转向:从"功能消费"到"时间消费"、从"自然物"到"工业化标准品"、从"奢侈品"到"大众民主"[11]
“喝奶茶失眠”上热搜后,霸王茶姬提出一个新方案
36氪· 2025-05-29 11:53
行业趋势 - 茶饮行业出现"轻因茶"新趋势,头部品牌如霸王茶姬和喜茶纷纷推出低咖啡因产品 [1][3] - 霸王茶姬推出"轻因·花田乌龙",咖啡因含量约39mg/杯,较原版降低50%,价格不变 [1] - 喜茶采用"咖啡因红绿灯"分级,将饮品分为无咖啡因、绿灯(<50mg/杯)、黄灯(50~100mg/杯)和红灯(>100mg/杯) [3][14] - 咖门报告显示,2024年茶饮品牌上新中,不含茶的乳制品和水果制品占比第三 [5] 技术及产品创新 - 霸王茶姬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降低咖啡因含量,保留茶叶天然香气 [3] - 轻因系列搭配白木香叶、酸枣仁、冻干水蜜桃丁等辅料以平衡口感 [3] - 裕莲茶楼提供"减份浓度"选项,让消费者自由控制咖啡因强度 [5] 市场需求 - "奶茶失眠"成为消费痛点,小红书"喝奶茶失眠"话题浏览量突破980万 [6][8] - 我国成年消费者咖啡因主要来源为茶叶(74.8%),未成年人则为奶茶 [5] - 低因饮品覆盖全年龄段,包括儿童、孕妇、女性、老年人等需控制咖啡因摄入的群体 [22] 行业标准与挑战 - "轻因茶"尚无统一标准,霸王茶姬定义为<75mg/杯,喜茶绿灯产品为<50mg/杯 [12][14] - 欧盟对低因咖啡标准为咖啡熟豆咖啡因含量≤0.1%,美国FDA要求去除97%咖啡因 [14] - 行业面临消费者认知模糊、脱因技术及风味调配难题 [25] 品牌战略与机会 - 轻因茶或延长营业时段,覆盖清晨到深夜消费场景,扩大客群 [25] - 台湾、香港及日本市场已出现无咖啡因茶品,为行业提供参考 [23] - 四叶咖推出"咖啡因红绿灯计划",咖啡因分级为茶饮行业提供借鉴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