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机器人
搜索文档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启幕,打造“可看、可感、可吃”非遗盛宴
新京报· 2025-10-17 20:22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于10月17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活动持续至21日 [1] - 活动吸引来自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传承人及近万件展品参与 [1] 活动板块与内容 - 非遗周设置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非遗市集四大核心板块 [3] - 国际非遗展览“美美与共 国际手工艺展”展示马来西亚传统服饰“可峇雅”、格鲁吉亚纺织品、匈牙利布索面具、墨西哥木雕等各国手工艺品 [3] - “生生不息 非遗精品展”汇聚北京与港澳三地非遗精华,包括景泰蓝、京绣等“燕京八绝”,以及古琴、茶道等“五道”雅艺 [3] - 澳门手信、香港虚拟非遗导览等展品体现数字技术对非遗的赋能作用 [3] 开幕式表演亮点 - 开幕式以“风·雅·颂”为叙事主线,呈现多国传统音乐舞蹈表演 [4] - “风·和鸣”篇章中,中国贵州侗族大歌与格鲁吉亚复调演唱同台演出 [4] - “雅·青绿”篇章通过当代舞蹈《青绿》演绎《千里江山图》,融合文房四宝制作、雕凿刻镂等非遗技艺 [6] 非遗市集特色 - 非遗花园市集设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呈现土耳其烤肉、斯里兰卡红茶、阿根廷马黛茶等国际美食 [6] - 北京展区以“燕京八绝”引领,展示内联升布鞋、吉兔坊彩塑、吴裕泰茶叶、六必居酱菜等生活化非遗产品 [6] - 大运河非遗精品展区汇集通州花丝镶嵌、河北秸秆扎刻、天津陈官屯冬菜、安徽宣纸、浙江东阳竹编等地方特色非遗 [8] - 市集内出现“非遗+品牌”融合创新案例,如猎户星座咖啡机器人、宇树科技互动机器人成为亮点 [8] 行业交流与影响 - 活动期间举办“非遗对话·共创生活”论坛,汇聚中国、意大利、匈牙利、格鲁吉亚等国非遗专家、传承人及国际组织代表,探讨非遗传播与可持续生态构建 [8] - 活动推动非遗从“被保护”向“被需要”转变,促进公众从“观看”到“主动参与” [8]
大发汽车:COPEN现款车型将于2026年8月停产;智元机器人全国首个开放式具身智能体验中心在江苏无锡开业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0-01 11:48
禾赛科技与小米汽车合作 - 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禾赛科技宣布,2026至2027年将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关系[1] - 小米集团既是禾赛的重要业务合作伙伴,也是重要股东,曾于2021年领投禾赛科技D轮融资,金额达3.74亿美元[1] 大发汽车产品动态 - 大发汽车宣布将于2026年8月底停止生产现款COPEN敞篷跑车[1] 宇树科技产品安全 - 有报道称多个型号宇树科技机器人通过蓝牙低能耗连接Wi-Fi的配置接口中存在关键漏洞,攻击者可借此实现最高权限控制[1] - 宇树科技发布声明称已注意到相关问题并立即开始解决,目前已完成大部分修复工作,将在不久后推送更新[1] 智元机器人业务拓展 - 智元机器人全国首家开放式具身智能体验中心于9月30日在江苏无锡开业[1] - 据官方介绍,这是首个面向C端消费者开放的具身智能文旅融合项目[1]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 预计采购总金额将达30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1:43
展会概况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于9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举办,年度主题为“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 [1] - 数贸会是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展览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 [1] - 本届展会共吸引1812家展商,超过去年总量,其中国际展商381家,占比21% [1] - 已报名参会国际客商达1.1万人,较上届大幅增长64% [1][2] 展览架构与亮点 - 展览采用“1+5+7”架构,包括1个主题展区、数字贸易5大细分领域下的7个特色产业展区 [1] - 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创新企业产品,如DeepSeek生成式AI、宇树科技机器人、地卫二的“月球数贸梦想”等 [1] - 展会配套组织30余场重点产业、投融资和赛事活动,聚焦医疗健康、数字基建、文化娱乐等产业对接 [2] - 新增数据智能、数贸创投、时空智能、数字城市四个专委会,并首次设置“数贸创投日”活动 [2] 国际参与与合作 - 共有154个国家(地区)设展或参会,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担任主宾国 [2] - 33家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参会,比上届增长50% [2] - 主宾国印尼在新首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超50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意向 [1] - 本届数贸会已成功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 [2] 采购规模与项目对接 - 预计本届数贸会采购总金额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 [1] - “数贸创投日”活动从全国遴选百个科创项目与百只基金进行精准匹配 [2] - 除主宾省陕西省外,另有海南、四川等13个省市由省领导带队参会,国家部委代表团10个,各省区市代表团33个报名参会 [2]
第四届数贸会:黑科技同台 AI站“C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1:35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览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2] - 展商总数1671家 其中国际展商360家占比21.5%[2] - 专业客商预报名人数达3.2万名 含国际客商7700名[2] 人工智能技术展示 - 前沿AI科技成为展会核心展示内容[1] - 人工智能展区规模较去年扩大一倍[1] - 设立智能体专区 汇聚超300家企业展示AI在农业/金融/商业/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1] 特色产业应用场景 - 数字文娱区推出数字人AI全息互动舱[1] - 数智出行区提供飞行器试驾/智能辅助驾驶/无人机模拟体验[1] - 人工智能展区引入30多款消费级产品包括智能眼镜/清洁机器人[1] - 数字医疗/智慧空间/智慧物流展区集中展现医疗/城市/物流领域的数字化场景[1] 配套活动安排 - 举办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之江创客大赛/数字人智辩大赛等青年创新赛事[2] - 开展人工智能与开源/人工智能与太空计算等国际高层对话交流活动[2]
浙江桐乡乌镇开启青少年科技嘉年华
人民网· 2025-08-17 22:13
活动概况 - 首届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于8月15日至2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 活动为期11天 [2][5][8] - 活动汇聚全球4万余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 将千年水乡古镇打造为"科技体验场" [2][5][8] -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 乌镇联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 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三大场馆 [2][5][8] 活动内容架构 - 活动推出"赛 学 玩"三大核心板块 [2][5][8] - 举办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2][5][8] - 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未来实验室"并开设"全球科技灵感市集" [2][5][8] 科技展示与体验 - 展示"脑控万物"技术体验项目 [2][13]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进行舞蹈表演并与儿童互动 [5][19][26] - 青少年参与无人机游戏比赛和"格斗车"游戏比赛 [11][23] - 提供虚拟现实眼镜体验手势识别游戏 [21] - 设置儿童与机器人对弈场景 [16]
选大学即选未来,985海归教授李泽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惊曝终局思维
搜狐财经· 2025-07-24 00:51
中国互联网大会主题 -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以"数驱新质・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5G-A/6G、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 [3] - 大会汇聚全球政产学研力量,探讨AI驱动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与数字生态重构 [3] - 现场设置三大核心展区,智慧医疗大数据、低空飞行器、仿真机器人成为明星展品 [6] AI与教育融合 - AI对教育的赋能是全链条、多维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精准化、高效化、个性化教育服务 [5] - AI+教育咨询的终极目标是提供定制化规划服务,而非替代人工咨询 [5][13] - 教育规划需采用"以终为始,15年规划"理念,结合未来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预判制定路径 [5] 前沿技术发展 - AI、5G-A/6G、低空经济等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应用 [8] - 5G-A技术催生的智能交互场景正在重塑未来学习与工作形态 [8] - 互联网技术演进呈现跨领域协同创新特点,要求人才具备跨界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 [11] 行业趋势观察 - 中国企业在高新科技领域正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转变,追求"极致"发展 [1] - 技术突破形成"实验室-产业落地-人才需求"的闭环,推动互联网赋能社会发展 [8][9] - 低空经济、机器人技术等新兴领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参展商积极展示相关产品 [6]
8款机器人在八达岭长城“传递能量”
新京报· 2025-07-16 11:05
科技应用与活动亮点 - 八达岭长城引入"机器人能量方块传递"系列活动,天工、擎天等8款国内前沿人形机器人参与,通过传递"能量方块"象征科技传承 [1] - 活动包括机器人奔跑、互动展示及能量方块点亮环节,如天工机器人激活胸前能量方块、小巨人机器人卖萌互动、宇树科技机器人完成格斗展示后点亮方块 [1] - 机器人队伍后续将佩戴能量方块遍历北京双奥遗产、世界遗产等地标,最终在运动会主会场国家速滑馆汇集组成"智芯"并在开幕式点亮 [2]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综合性盛会,定于2025年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7月15日启动"能量传递"系列活动作为序章 [1] - 启动仪式发布赛事口号,展示奖杯与奖牌设计,奖牌以"机械臂抱持-托举智芯"动态结构为核心,象征行业协作与技术突破 [2] - 运动会期间"智芯"将持续闪烁,闭幕式熄灭留存,呼应"科技赋能竞技,创新驱动突破"的赛事精神 [2] 机器人互动与展示 - 机器人与游客开展趣味互动,包括足球盘带、拳击对抗等表演,外骨骼登长城机器人也亮相现场 [2] - 活动展示国内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如天工机器人奔跑、小巨人机器人灵活互动、宇树科技机器人精准格斗能力 [1][2]
晶采观察丨青春力量 赋能新征程
央广网· 2025-07-05 11:18
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 -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由"90后"王兴兴创办的宇树科技推出,机器人产品展现中国智造实力 [2] - 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 [3] - 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超过50% [3] 青年在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领域的贡献 - "95后"新农人华梦丽扎根农村,致力于带动更多年轻人在乡村发展 [2][3] - "90后"非遗传承人杨昌芹将传统竹编手艺与现代时尚结合,带领赤水竹编产品走出大山并在进博会等大型展会亮相 [2] 新兴职业中的青年力量 -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无人机飞手等新兴职业 [3] - 青年人才为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注入"年轻力",成为驱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3] 青年在科研领域的成就 - 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推动理论突破和成果转化 [4] - "实验室的灯亮着,中国芯就有光"体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4]
何以杭州:大国创新
36氪· 2025-05-07 07:16
杭州科技创新现象 -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颠覆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传统认知,并刷新国际对中国企业创新的看法 [1] - 杭州通过超前布局和创新生态构建,成为全球关注的创新标杆城市 [1][6] - 从《黑神话:悟空》到DeepSeek,杭州涌现出多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 [1] 李约瑟难题与历史背景 - 李约瑟难题探讨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但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2][3] - 中国在19世纪上半叶前,陶瓷、丝绸等技术代表全球最高生产力 [2] - 欧洲在吸收多文明成果后开启科学革命,而中国处于科技发展的历史下行周期 [3]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 中国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走过百年模仿创新之路 [4] - 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经历从廉价代名词到自主创新的转型 [4] -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创新力排名第11,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4] 杭州的创新模式 - 杭州树立"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超前布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 [7][8] - 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注重未来赛道卡位和高密度产业生态圈建设 [8] - 采用"青年发展型"城市策略吸引人才,推动科研成果在地转化 [8] 杭州的政府与企业互动 - 杭州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发展耐心资本,包容失败 [8][9] - 打破传统招商思维,用场景培育产业,打造"超级孵化器" [9] - 坚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 [9] 国家政策与宏观背景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部署重大科技改革举措 [10]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12]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2]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 全球科技创新重心向亚太倾斜,中国贡献日益重要 [4][12] - 大国竞争加剧,各国强化创新刺激政策,争夺科创资源 [12] - 中国以自主创新突破西方技术霸权,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5] 杭州经验的启示 - 杭州的成功源于颠覆性创新路径,而非简单资源堆积 [6][11] - 其他城市需结合自身优势,避免生搬硬套杭州模式 [12] - 创新型城市是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需构建"创新雨林"生态 [10]
百余个港澳青年创客团队探访浙江创新创业“沃土”
新华网· 2025-04-21 09:19
4月19日,在"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中,港澳青年代表与宇树科技机器人、机器 狗互动。新华社记者 刘梓漪 摄 新华社杭州4月20日电(记者刘梓漪、段菁菁)与机器人握手互动、看机器狗表演后空翻、体验裸 眼3D项目、了解平台入驻帮扶政策……4月17日至20日,"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举 行,港澳高校百余个科创项目团队代表来到浙江考察交流。 活动中,港澳青年按照项目所在领域分为4条线路,考察了新华三集团、杭州科工电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特色科创企业和平台。 走进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不少港澳青年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和强大的配套支持所吸 引,并表达了在此落地项目的意愿。据了解,研究院是由香港理工大学与杭州市拱墅区合作共建的高能 级科创平台,致力于推动杭港两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内地研究院类似一个孵化平台,我们配合当地政府的需求去发展相关技术。比如温 州的眼镜很出名,我们就在那里落地了超精密加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不仅帮助企业跟产业对接, 也实现了人才输出。"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助理总监陈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