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i7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突发!集中召回!
中国基金报· 2025-08-09 19:20
召回事件概述 - 宝马及华晨宝马合计召回超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涉及i3、iX1、i5、i4、i7、iX等多款车型 [2][4][5] - 召回原因包括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可能导致行驶中熄火或发动机舱起火,以及高压系统误关闭可能造成动力丢失 [4][7][9] 具体召回情况 进口车型 - 召回1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11月26日的进口5系汽车 [7] - 召回4609辆进口i4(2020年12月2日-2023年12月12日生产) [8] - 召回91辆进口i5(2023年8月2日-2023年12月13日生产) [8] - 召回3244辆进口i7(2021年9月13日-2024年1月11日生产) [8] - 召回7730辆进口iX(2020年8月20日-2023年12月18日生产) [8] 国产车型 - 召回379辆国产X5(2024年7月20日-2024年12月19日生产) [7] - 召回1012辆国产5系(2024年7月18日-2025年1月6日生产) [7] - 召回95753辆国产i3(2021年3月12日-2025年1月4日生产) [9] - 召回5657辆国产i5(2023年8月3日-2024年12月18日生产) [9] - 召回6022辆国产iX1(2022年4月15日-2025年5月17日生产) [9] - 召回106000辆国产iX3(2020年5月26日-2024年12月5日生产) [9] 解决方案 - 针对起动器发电机问题,将免费检查并更换相关部件 [7] - 针对高压系统问题,将通过软件升级解决 [10] 公司近期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1207388辆,同比微降0.5% [13] - 中国市场销量31.79万辆,同比下滑15.5%,远低于欧洲8.2%和北美3.4%的增长 [13] - 任命宝思齐为华晨宝马新任CEO,将于2025年8月1日上任 [14] - 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AI引擎,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14] 历史召回记录 - 2024年5月召回80辆进口5系、16813辆国产5系、9953辆X5 [12] - 2024年4月召回3736辆进口X3 M40i和X4 M40i [12] - 2024年6月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 [13]
突发!超23万辆宝马因安全隐患被召回,i系列成“重灾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9 16:13
召回事件概述 - 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合计召回超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涉及国产i3、iX1、i5及进口i4、i7、iX等车型 [1] - 召回原因包括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安全隐患 [1] 召回分类详情 召回编号S2025M0120V - 召回1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11月26日的进口5系汽车 [2] 召回编号S2025M0121V - 召回379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7月20日至2024年12月19日的国产X5汽车 [2] - 召回1012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7月18日至2025年1月6日的国产5系汽车 [2] - 召回原因为起动器发电机电源连接器未按规格生产,可能导致车辆行驶中熄火或发动机舱烧蚀起火 [2] 召回编号S2025M0122V - 召回4609辆生产日期为2020年12月2日至2023年12月12日的进口i4汽车 [3] - 召回91辆生产日期为2023年8月2日至2023年12月13日的进口i5汽车 [3] - 召回3244辆生产日期为2021年9月13日至2024年1月11日的进口i7汽车 [3] - 召回7730辆生产日期为2020年8月20日至2023年12月18日的进口iX汽车 [3] 召回编号S2025M0123V - 召回95753辆生产日期为2021年3月12日至2025年1月4日的国产i3汽车 [3] - 召回5657辆生产日期为2023年8月3日至2024年12月18日的国产i5汽车 [3] - 召回6022辆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5日至2025年5月17日的国产iX1汽车 [3] - 召回106000辆生产日期为2020年5月26日至2024年12月5日的国产iX3汽车 [3] 召回影响及市场表现 - 国产i3召回数量达95753辆,占总召回量近四成 [4] - 2024年宝马集团在华交付71.45万辆宝马及MINI品牌汽车,同比下滑13.4% [4] - 2024年上半年宝马亚洲累计销量43.83万辆,同比下滑11.1%,其中中国市场销量31.79万辆,同比下滑15.5% [4] 公司战略调整 - 宝马与华为合作推进鸿蒙生态整合,联合阿里加强AI语音交互研发 [5] - 引入DeepSeek的AI技术,携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加速大圆柱电芯量产 [5] - 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5]
突发!超23万辆宝马因安全隐患被召回 i系列成“重灾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9 16:11
召回事件概述 - 宝马及华晨宝马合计召回超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涉及国产i3、iX1、i5及进口i4、i7、iX等多个车型 [1] - 召回分为四个编号,其中编号S2025M0120V涉及1辆进口5系汽车,编号S2025M0121V涉及379辆国产X5和1012辆国产5系汽车 [1] - 召回原因为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安全隐患 [1][3] 召回车型及数量 - 编号S2025M0122V涉及4609辆进口i4、91辆进口i5、3244辆进口i7、7730辆进口iX [2] - 编号S2025M0123V涉及95753辆国产i3、5657辆国产i5、6022辆国产iX1、106000辆国产iX3 [2] - 国产i3召回数量占总召回量近四成,成为受影响最集中的车型 [3] 召回原因及解决方案 - 起动器发电机电源连接器可能未按规格生产,导致连接松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车辆熄火或发动机舱起火 [1] - 高压系统因绝缘故障监测机制问题可能出现误关闭,导致电气驱动单元失去动力,增加碰撞风险 [3] - 公司将为召回车辆免费进行软件升级以消除安全隐患 [3] 宝马市场表现 - 2024年宝马集团在华交付71 45万辆宝马及MINI品牌汽车,同比下滑13 4%,在"BBA"豪华品牌中跌幅居首 [3] - 2024年上半年宝马亚洲累计销量43 83万辆,同比下滑11 1%,其中中国市场销量31 79万辆,同比下滑15 5% [3] 宝马战略调整 - 公司3月与华为合作推进鸿蒙生态整合,联合阿里加强AI语音交互研发 [4] - 4月引入DeepSeek的AI技术,携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加速大圆柱电芯量产 [4] - 7月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4]
最新通知!法拉利、丰田等多品牌汽车被召回
第一财经· 2025-08-09 14:06
法拉利汽车召回 - 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期间生产的进口Purosangue汽车共计381辆 [2] - 召回原因为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可能接触导致短路引发制动警告灯点亮和制动性能下降 [2] - 解决方案为免费安装隔板以消除安全隐患 [2] 广汽丰田汽车召回 - 广汽丰田召回2024年3月7日至2024年11月8日期间生产的第九代凯美瑞69169辆2023年3月16日至2024年12月6日期间生产的雷凌57402辆2023年3月15日至2025年3月3日期间生产的凌尚6574辆2023年6月21日至2024年11月27日期间生产的锋兰达887辆 [3]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可能导致启动初期黑屏无法显示车速和警告灯 [3] - 解决方案为免费升级组合仪表控制程序 [4] - 另召回2025年4月24日至2025年5月23日期间生产的第九代凯美瑞6154辆原因为前悬架螺旋弹簧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断裂 [4] - 解决方案为免费检查并更换不良批次螺旋弹簧 [4] 一汽丰田及丰田中国召回 - 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6月24日至2025年2月10日期间生产的亚洲龙54143辆 [4] -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20日至2025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世极79辆2023年6月29日至2025年4月18日期间生产的雷克萨斯LM500hLM350hLS500h6866辆2022年5月31日至2025年5月21日期间生产的进口丰田埃尔法皇冠威尔法皇冠SportCross35054辆 [5] -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5月12日至2025年3月4日期间生产的卡罗拉亚洲狮卡罗拉锐放302辆 [6]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可能导致启动初期黑屏 [6] - 解决方案为非PHEV车型免费升级程序PHEV车型检查后升级或更换组合仪表 [6] 宝马汽车召回 -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进口5系1辆 [8] -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7月20日至2024年12月19日生产的国产X5379辆2024年7月18日至2025年1月6日生产的国产5系1012辆 [8] - 召回原因为起动器发电机电源连接器可能未按规格生产导致连接松动电阻异常增大可能引发熄火或起火 [8] - 解决方案为免费检查并更换起动器发电机及相关电缆 [9] - 另召回2020年12月2日至2023年12月12日生产的进口i44609辆2023年8月2日至2023年12月13日生产的进口i591辆2021年9月13日至2024年1月11日生产的进口i73244辆2020年8月20日至2023年12月18日生产的进口iX7730辆 [9] - 华晨宝马召回2021年3月12日至2025年1月4日生产的国产i395753辆2023年8月3日至2024年12月18日生产的国产i55657辆2022年4月15日至2025年5月17日生产的国产iX16022辆2020年5月26日至2024年12月5日生产的国产iX3106000辆 [10] - 召回原因为绝缘故障监测机制问题可能导致高压系统误关闭失去动力 [10] - 解决方案为免费进行软件升级 [10] 斯泰兰蒂斯汽车召回 - 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2月15日至2023年9月21日期间生产的进口全新大切诺基4xe3339辆 [11] - 召回原因为空调鼓风机电机连接器针脚可能损坏导致除霜和除雾系统无法工作 [11] - 解决方案为免费检查并更换损坏的空调鼓风机电机总成 [11]
市监总局通告:381辆法拉利进口车将被召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9 11:01
法拉利汽车召回 - 召回部分进口Purosangue汽车共计381辆 生产日期为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 [1] - 召回原因为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可能接触导致短路 影响制动性能 [1] - 解决方案为免费安装隔板以消除安全隐患 [1] 广汽丰田汽车召回 - 召回全新第九代凯美瑞69169辆 雷凌57402辆 凌尚6574辆 锋兰达887辆 [2]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可能导致黑屏 影响信息显示 [3] - 另一批次召回全新第九代凯美瑞6154辆 原因为前悬架螺旋弹簧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断裂 [3] - 解决方案包括免费升级程序或更换螺旋弹簧 [3][4] 丰田系其他公司召回 - 一汽丰田召回亚洲龙54143辆 [4] - 丰田中国召回世极79辆 雷克萨斯LM/LS系列6866辆 进口埃尔法等35054辆 [5] - 一汽丰田召回卡罗拉/亚洲狮/卡罗拉锐放302辆 [6] - 召回原因为组合仪表控制程序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程序升级或仪表更换 [6] 宝马汽车召回 - 召回进口5系1辆 国产X5/5系共1391辆 [8][9][10] - 召回原因为起动器发电机连接器问题可能导致熄火或起火 [10] - 扩大召回进口i4/i5/i7/iX共17674辆 国产i3/i5/iX1/iX3共177432辆 [11] - 召回原因为高压系统绝缘监测机制问题可能导致动力中断 [11] - 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升级和零部件检查更换 [10][12] 斯泰兰蒂斯汽车召回 - 召回进口大切诺基4xe共3339辆 生产日期为2023年2月15日至9月21日 [13] - 召回原因为空调鼓风机连接器针脚损坏可能导致除霜系统失效 [13] - 解决方案为检查并更换损坏的鼓风机电机总成 [13]
硬哥给了理想i8底盘表现是宝马i7的水平的预期
理想TOP2· 2025-07-11 21:20
产品定位与市场反馈 - 宝马i7被多位汽车媒体评价为底盘表现在运动与舒适性之间达到完美均衡的车型 [1] - 宝马i7用户反馈显示其智能化水平不足 车机和辅助驾驶系统相比新势力品牌存在明显差距 [1] 理想i8产品发布计划 - 理想i8被定位为兼具宝马i7底盘优势与新势力智能化优势的车型 [2] - 产品营销时间线:7月17日开启预订 7月18日启动城市巡展 7月29日举行上市发布会 [2] 用户社群运营 - 公司建立非车友性质的微信交流群 专注于长期基本面讨论 [3]
宝马和蔚来乐道,都被看中跑滴滴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30
乐道L60进入网约车市场 - 蔚来子品牌乐道L60被证实将用作滴滴专车业务 合作伙伴对标20万元左右的比亚迪汉 [1] - 乐道向苏州某网约车运营公司交付车辆的照片引发广泛传播 杭州蔚来销售负责人确认此事属实 [1] - 部分市场观点认为高端车型进入网约车市场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影响私家车销量 与小鹏拒绝让MONA做网约车形成对比 [3] 乐道选择滴滴专车的战略考量 - 乐道L60定位滴滴专车业务 与小鹏MONA M03的快车业务有本质区别 专车业务更匹配其高端定位 [3] - 公司希望通过滴滴专车业务增加消费者触点 解决乐道品牌知名度不足的问题 [3] - 蔚来销售负责人表示滴滴专车用户画像与乐道目标客户匹配 目前仅在区域小范围试点高端专车项目 [3] 高端车型进入网约车市场趋势 - 价格战背景下 越来越多中高档及豪华车型进入网约车市场 包括蔚来此前对标的宝马 [3] - 广州网约车运营公司选择宝马i3作为滴滴专车 司机租赁方案为押金15000元 月租6200元 12个月起租 [5] - 宝马i3当前终端售价大幅下降 优惠后价格17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最低可达15.5万元 [5] - 部分网约车公司甚至购入宝马i7运营滴滴豪华车业务 终端售价跌破60万元 相当于指导价6-7折 [5]
宝马、奇瑞启动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
DT新材料· 2025-05-29 23:39
宝马全固态电池进展 - 宝马启动首批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电动汽车道路测试,测试车型为i7,采用Solid Power提供的硫化物基电解质电池单元,并对第五代平台架构进行模块化调整以适应新型棱柱形电芯集成 [2] - 公司计划持续测试电解质性能与稳定性,目标推动技术向量产阶段发展,但高管坦言当前固态电池成本仍高,短期内难大规模商用 [2] - 行业动态上,梅赛德斯-奔驰已通过合作方Factorial Energy实现锂金属固态电池原型车EQS上路,该电池减重40%且目标续航超600英里 [2] 奇瑞全固态电池布局 - 奇瑞高端电动跨界车星纪元ET曝光,车身标注"全固态电池"字样,公司计划2027年启动1GWh级产线,开发能量密度达600 Wh/kg的电池组,目标续航1500公里 [3] - 测试车出现在国轩高科总部附近,双方2024年1月签署战略协议,国轩高科最新固态电池已完成上车测试,规格为能量密度350 Wh/kg、容量70Ah,支持1000公里续航 [3] - 奇瑞此前与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并依托国轩高科为现有新能源车型供应电池 [3] 行业技术会议动态 - 2025年7月3-5日宁波将举办固态电池产业会议,议题涵盖固态锂电池/钠电池产业化、电解质膜开发、硅基负极工艺等,包含终端应用对接与新品发布环节 [7] - 特色活动涉及AI赋能固态电池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反映行业对技术跨界融合的关注 [7]
被异化的汽车“风阻系数”,一场没有裁判的“行业内耗”
华夏时报· 2025-05-16 10:35
新能源车风阻系数争议事件 - 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前舱盖导流功能争议被质疑"虚假宣传" [2] - 阿维塔12第三方实测风阻系数与官方数据相差33%(0.21Cd vs 0.28Cd)引发舆论关注 [2] - 争议导致车企连夜修改宣传话术、千万级索赔诉讼及风洞实验室天价测试成本话题发酵 [2] 风阻系数的技术演变与行业现状 - 风阻系数最初应用于航空领域,1930年代奔驰首次将风洞用于汽车测试 [2] - 1970年代石油危机推动其成为核心指标,1980年SAE J1263标准确立测量规范 [2] - 电动车时代风阻权重显著提升:120km/h时速下每降低0.01Cd可提升续航10-16km [3] - 特斯拉Model S Plaid以0.208Cd刷新纪录后,奔驰EQS(0.20Cd)、智己L7(0.21Cd)、小米SU7(0.195Cd)等加入竞赛 [4] 行业测试标准与乱象 - 国内缺乏强制国标,ISO 12021允许±0.02Cd误差,车企常选择160km/h风速测试(比行业默认120km/h风阻更低) [4] - 存在"实验室特调车"现象:空悬降至最低姿态、加装临时封闭件、使用油泥模型替代实车测试 [4] - 行业估算每降低0.01Cd需投入2000万元研发成本 [4] 参数竞赛对行业的影响 - 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破坏公平竞争环境,阻碍行业技术实质性进步 [5] - 风阻系数从工程参数异化为技术图腾,导致设计反人性化(如座舱压缩至"仅容儿童乘坐") [6] - 隐藏式门把手在100km/h时速下仅提升续航1-1.5%(百公里省电0.12-0.2度),低速时效果趋零 [6] 用户需求与工程设计的矛盾 - 2023年中国市场新上市电动车68%采用溜背造型,但57%用户实际更倾向传统三厢造型 [7] - 宝马i7(0.24Cd)和极氪001(0.23Cd)证明可在美学、功能与效率间取得平衡 [7] - 用户体验核心应关注极寒环境操作可靠性、暴雨视野清晰度等非量化细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