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iX3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德系,未来茫然?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09 10:53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奔驰)正面临由美国关税、芯片供应及中国市场疲软带来的巨大成本与盈利压力,但均将2026年视为通过新车型和成本削减进行反攻的关键时间点 [7][8][13][14] 德系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 - 美国自2025年4月起对欧洲整车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后从25%降至15%,原为2.5%),大众集团因此每年增加约50亿欧元成本,奔驰和宝马也面临数亿美元额外成本 [7][8][10] - 安世半导体芯片短缺被视为政治问题,三家车企短期内已找到替代货源,但问题超出企业解决范围 [7][13] - 降本和保证充足现金流成为未来5年生存关键,三家车企均计划通过缩减开支甚至裁员来转移关税成本 [11] 大众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交付219.9万辆,同比增长1%,前三季度累计交付660.4万辆,同比增长1.2% [16][18] -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803.05亿欧元,同比增长2.3%,但息税前利润亏损12.99亿欧元(去年同期盈利28.33亿欧元),净亏损10.72亿欧元 [19] - 前三季度息税前利润约54亿欧元,同比下滑58%,净利润34.05亿欧元,同比下降61.5% [19] - 第三季度在华交付64万辆,前三季度累计188.2万辆,同比仅下滑2%,是三家车企中降幅最小的 [19] - 第三季度亏损主因是美国关税带来的约8亿欧元额外支出及保时捷资产减值等非经常性开支(总计约47亿欧元),剔除后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可达5%左右 [19][20] - 大众品牌降本规模为40亿欧元,加上奥迪、保时捷等项目,到2030年总降本目标达60亿欧元 [21] 宝马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交付58.8万辆,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累计交付179.6万辆,同比增长2.4% [18][26] -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323.14亿欧元,同比微降0.3%,前三季度累计收入999.99亿欧元,同比下降5.6% [18][28]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22.61亿欧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6.97亿欧元,远高于上年同期的4.76亿欧元 [27][28] - 第三季度在华交付14.71万辆,同比微降0.4%,前三季度累计46.4万辆,同比下降11.2%,中国市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约26% [28] - 前三季度研发总投入59.41亿欧元,同比下降10.6%,公司称研发投入高峰期已过,未来占比将维持在5%左右 [28] - 计划在2026年完成中国经销商网络的合并与整合,以提升盈利 [14][31] 奔驰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全球销量44.15万辆(乘用车),同比下滑12%,销售收入321.47亿欧元,同比下降6.9% [18][32]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7.50亿欧元,同比大降70.2%,净利润11.90亿欧元,同比下降30.8% [27][32] - 利润大幅下降主因是重组及裁员成本(第三季度达8.76亿欧元)以及关税上升,公司计划到2027年通过优化人力结构节省50亿欧元成本 [32][33] - 第三季度在华销量12.51万辆,同比骤降27%,前三季度累计41.8万辆,同比下滑18%,是奔驰全球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的地区 [32] 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展望 - 三家车企均对2026年在中国市场通过新车型发力反攻展现出信心 [13][14][24][29][36] - 大众集团董事会集体到合肥试驾明年推出的新车型,内部对明后年新车型有信心 [22][24] - 宝马提及即将在中国上市的iX3车型在欧洲订单超预期,i3也将在2026年首秀 [29][31] - 奔驰认为中国高端市场消费者情绪谨慎,竞争激烈,市场整合需数年时间,未来两到三年将进行新一轮产品投放 [34][36] - 宝马和奔驰均在中国进行经销商网络优化,宝马计划合并开设用户服务中心,奔驰则评估并优化表现不佳的经销商 [14][31][41]
宝马打造全球首个AI工厂,背后有5G技术作为驱动
36氪· 2025-10-31 09:51
宝马AI汽车工厂项目 - 宝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20亿欧元建设全球首个AI驱动的汽车工厂,定位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生产基地 [1] - 工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建造,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化石燃料,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 [2] - 工厂将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例如宝马iX3,续航里程高达500英里,并计划于10月下旬开始生产Neue Klasse系列首款汽车 [4] 5G网络技术应用 - 工厂运行依赖于匈牙利运营商Magyar Telekom部署的公私混合5G网络,无线接入网络覆盖400公顷场地,其中约15%为室内空间 [4][5] - 5G网络为工厂内1000多台工业机器人、平板电脑、相机、传感器和自主运输机器人提供可靠连接,保障实时质量控制 [4][5] - 采用“手指结构”物流设计,允许80%的零件直接交付到装配线,通过高质量无线连接保障自动牵引列车和智能运输机器人运作 [6] AI与自动化制造系统 - 工厂核心为宝马自有的下一代AI质量平台(AIQX),利用摄像头、声学传感器和麦克风进行自动化质量检查,实时检测零件缺失、装配错误或缺陷 [5] - AI系统实现实时扫描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汽车像联网设备一样运行,能够识别和解决油漆不均匀或部件碎裂等问题 [4] - 快节奏装配由1000多个在人类专业知识指导下的机器人完成,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 [4] 行业5G应用趋势 - 除宝马外,奔驰、特斯拉、保时捷等知名汽车厂商也将5G作为制造工厂核心工具,例如特斯拉在2024年8月为上海超级工厂部署5G专网,5月已在柏林工厂运行5G专网 [7] - 5G专网在核心生产环节保障数据安全性,已成为打造智能制造工厂的关键,特斯拉柏林工厂IT团队称5G专网为移动机器提供超可靠通信,奠定下一代运营基础 [7] - 国内工业领域加快5G专网应用,截至今年6月,我国“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5G虚拟专网达5.8万个,覆盖工业、港口、医疗、能源等重点场景 [8] 5G专网技术发展 - 5G专网面临独立专网和虚拟专网不同技术路线,独立专网对电信运营商形成一定冲击,但短期内具备部署能力的企业有限 [8] - 中长期看,随着轻量化、低成本系统问世,更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可采用5G独立专网,倒逼运营商创新转型,提供综合性ICT解决方案 [8] - 未来独立专网与虚拟专网互补性明显,例如宁德时代2022年5月部署横跨全国6省8市40个厂区的5G专网,覆盖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类似广泛分布厂区适合独立专网+虚拟专网配合形式 [9]
传统豪车光环褪色 自主品牌“智能标签”重构高端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22 01:31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竞争使传统燃油车市场承受巨大压力,传统豪车品牌光环逐渐褪色 [1] - 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加大促销力度,例如玛莎拉蒂推出49.99万元起限时活动,保时捷推出0息0首付促销,BBA旗下多款车型优惠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2] - 降价策略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会稀释品牌价值,且消费者购车时更趋理性,会综合考虑维修保养、油耗、贬值率等因素 [3] 政策环境影响 - 豪车消费税新政起征点从130万元调整至90万元,消费者购买开票价101.7万元以上车型须缴纳10%税费,新政于今年7月20日生效 [2] - 新政落地前的缓冲期购车消费者陡增,但限时兜底政策结束后客流非常少,导致门店不得不进行打折促销 [2] - 短期看豪车税起征点下调可能导致豪车市场波动,部分消费者因购车成本上升持币观望或转向低价车型,长期看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 [3] 自主品牌崛起冲击 - 自主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优势冲击中高端市场,对传统豪华车型逐步形成替代 [4] - 传统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承压,宝马第三季度交付14.71万辆微降0.4%,前三季度交付46.4万辆下跌11.2%,奔驰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27%,保时捷前三季度销量3.22万辆同比下降26% [4] - 蔚来、理想、鸿蒙智行、阿维塔、腾势等多个自主及新势力品牌在30万至50万元中高端市场占据份额,蔚来ET9、比亚迪仰望等车型向更高价格豪华市场发起挑战 [5] 消费者偏好与豪车定义演变 - 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位从品牌溢价带来的社会认同感转向实际使用体验,更重视车机系统流畅度、充电便利性、智能配置先进性等 [6] - 豪车市场利润率相对较高,且是车企前沿技术的最佳展示平台,打造豪华车是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必经之路 [6] - 国产新能源豪华车型凭借三电技术和产业链成本优势,在动力性能、整车操控等产品力上追赶传统燃油豪华车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科技构成其核心竞争力 [6] 传统豪车品牌转型应对 - 传统豪车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新世代宝马iX3计划2026年国内投产,奔驰将推出电动GLC、电动C-Class等适应中国需求的电动车型 [7] - 奥迪战略布局将进一步依托中国市场优势,通过与优秀中国供应商合作整合全球领先技术并满足中国独特需求 [7] - 未来豪车市场竞争将更侧重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硬实力,以及深刻理解并快速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软实力 [7]
宝马、奥迪、奔驰等德系豪车,为啥卖不动了?
新京报· 2025-10-17 08:16
德系豪华车在华销量表现 - 宝马第三季度中国市场交付新车14.71万辆,同比微降0.4%,前三季度累计交付46.4万辆,同比下降11.2%,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1] - 奔驰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前三季度销量为41.8万辆,同比下滑18%,中国是其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2] - 奥迪上半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超10%,保时捷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2] - 德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从今年1月的18.4%跌至9月的14.3%,今年9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为1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5] 终端市场销售状况 - 4S店客流量与自主高端品牌相比有差距,工作日客流量收窄,销售人员以联系意向客户和线上直播营销为主[1] - 客户购车意向不明确,更多是看车而非直接试驾或要求现场算价,部分意向客户最终选择自主品牌高端车型[1][2] - 部分车型有较大幅度优惠,例如奥迪Q5L优惠12万元,奥迪A7优惠17.65万元,奔驰多款车型优惠在10万元以上[2] - 商场内的4S店人流量难以转化为意向客户,店内直播已成为日常必备工作[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在20万元至40万元价格区间,特斯拉、问界、理想、蔚来、小鹏、坦克等品牌与德系豪华车竞争[4] - 在5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比亚迪仰望、猛士、尊界等车型抢占份额,自主品牌在各个价格区间与德系豪华车展开正面竞争[4] - 自主品牌高端电动车实现了豪华驾乘和智能化体验,车内空间场景和功能大幅提升,替代德系车的现象极其明显[5] 电动化与智能化挑战 - 德系豪华车电动化车型销量有待提升,以宝马iX3、iX1为例,今年前9个月月销量均各自维持在千余辆,宝马iX3在9月销量不足百辆[6] - 德系豪华车承压原因包括智能电动化转型尚需努力、消费者购车更谨慎、豪华车性价比不高等[6] - 德系豪华车加速转型,宝马新世代iX3将于明年国产,奔驰将推出电动GLC等本土化电动车型,奥迪PPE平台首款中国专属长轴车型已亮相[6] - 部分德系品牌调整电动化战略,例如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内燃机计划,奔驰调整2030电动化战略,宝马重启增程式混动技术[7]
德系豪车为啥不香了?在华销量不振,市场份额被蚕食
新京报· 2025-10-16 19:21
德系豪华车在华市场表现 - 环京地区宝马、奥迪、奔驰等德系豪华品牌4S店客流量低迷,客户购车意向不明确,看车咨询多但试驾试乘少 [1] - 终端市场工作日客流收窄,销售人员以联系意向客户和线上直播营销为主 [1] - 前三季度宝马中国市场累计交付量46.4万辆,同比下降11.2%,为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2] - 前三季度奔驰中国市场销量41.8万辆,同比下降18%,中国是其销量下滑幅度最大市场 [2] - 保时捷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3.22万辆,同比下降26% [2] 市场竞争与份额变化 - 销售人员反映销售压力大,很多意向客户最终选择了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 [2] - 德系豪华车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蚕食,德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从1月的18.4%跌至9月的14.3% [4][5] - 在20万至40万元及5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特斯拉、问界、理想、蔚来、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与德系豪华车展开正面竞争 [4] - 自主品牌高端电动车在豪华驾乘和智能化体验上超越德系豪华车,替代现象极其明显 [4] 价格策略与促销活动 - 环京地区奥迪4S店推出膨胀金活动,例如5000元抵9000元,奥迪Q5L优惠12万元,奥迪A7优惠17.65万元 [3] - 环京地区奔驰4S店多款车型优惠幅度在10万元以上 [3] - 位于商场内的上汽奥迪4S店更为冷清,人流量难以转化为成交,店内直播成为日常必备工作 [3] 电动化与智能化挑战 - 德系豪华车电动化车型销量表现较弱,例如宝马iX3在9月销量不足百辆,iX3和iX1前9个月月销量均维持在千余辆 [6] - 店内成交量仍以燃油车为主,消费者认知更倾向于品牌燃油车 [6] - 德系豪华车智能电动化转型尚需努力,面临新势力豪华品牌强势崛起的挤压 [6] - 德系品牌加速在华电动化布局,宝马新世代iX3将于明年国产,奔驰将推出电动GLC等本土化电动车型,奥迪PPE平台首款中国专属车型已亮相 [6] 战略调整与行业分析 - 德系品牌进行电动化战略调整,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内燃机计划,奔驰调整2030电动化战略,宝马重启增程式混动技术 [7] - 行业分析指出德系豪华车承压原因包括智能电动化转型不足、消费者购车更谨慎、豪华车性价比不高等 [6] - 豪华品牌应保证品牌形象,打造技术、产品及服务基石,并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进行本土化产品开发 [7]
BBA在华销量失守 加速布局纯电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7:17
全球销量表现分化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达到58.83万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39.71万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万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的销量差距超过60万辆 [1] 中国市场面临共同挑战 - 宝马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累计下跌11.2%至46.4万辆,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3] - 奔驰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8%至41.8万辆,中国仍是其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3]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9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 [3] 价格体系与竞争格局 - 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挑战BBA入门级产品 [4]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争夺BBA核心用户 [4] - 受中国市场影响,宝马下调全年利润预期,预计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将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5%至6% [4] 电动化战略路径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万辆,同比增长10% [7] - 奔驰发起产品攻势,承诺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其核心战略车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 [8]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 [9]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宝马新世代iX3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中国版将在年内亮相并于2026年国产 [8] - 奔驰与本土智驾公司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斥资13亿元获得千里科技3%的股份 [8] - 奥迪押注PPE和SSP两大纯电平台,其PPE平台首款中国专属长轴车型奥迪Q6L e-tron已正式亮相 [9] 新能源车市场动态 - 宝马集团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万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9]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9] - 中国市场9月纯电动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9]
BBA失守中国市场,奔驰三季度交付量大跌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2:21
全球销量格局分化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588,300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00辆,同比增长2.4%,是BBA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525,300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00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397,100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00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的销量规模差距超过60万辆 [1] 中国市场表现承压 - 宝马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147,121辆,微降0.4%,前三季度累计交付464,971辆,同比下降11.2%,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3][4] - 奔驰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暴跌27%至125,000辆,前三季度销量下滑18%至418,000辆,中国是其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5]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9月豪华车零售同比下降1%,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为1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价格体系与竞争挑战 - 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凭借性能或性价比挑战BBA入门级轿车和SUV [6]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更优的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争夺BBA核心用户 [6] - 在7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蔚来ET9、比亚迪仰望、尊界S800等车型开始挑战BBA顶级车型 [6] - 宝马宣布下调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预期至"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5%至6%,低于此前目标 [6] 电动化战略路径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000辆,同比增长10%,新世代纯电战略首款量产车iX3 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中国版将于2026年实现国产 [8] - 奔驰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核心战略车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并计划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 [8][9]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押注PPE平台和SSP平台 [11] 混动与纯电市场动态 - 宝马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000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11]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000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11] - 中国市场9月纯电动市场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11]
BBA在华销量失守,加速布局纯电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21
豪华车市场整体格局 - 豪华车市场呈现“宝马领跑、奔驰承压、奥迪追赶”的分化态势 [1]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58.83万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52.53万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39.71万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万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销量差距超过60万辆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成为BBA共同挑战,宝马前三季度在华交付量累计下跌11.2%至46.4万辆 [2] - 宝马第三季度在华交付14.71万辆,微降0.4%,中国是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2][3] - 奔驰第三季度在华交付量同比暴跌27%至12.5万辆,前三季度销量下滑18%至41.8万辆 [4] - 奥迪在华合资公司一汽奥迪前三季度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13.5%;上汽奥迪9月终端销量5700辆,同比增长90% [4]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 [4] 市场竞争与价格体系 - 在20万-30万元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挑战BBA入门级车型 [5]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更优空间、智能座舱争夺BBA核心用户 [5] - 在7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蔚来ET9、比亚迪仰望等车型开始挑战BBA顶级车型 [5] - BBA价格体系面临冲击,价格体系出现松动 [4] - 9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为1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 公司财务与战略调整 - 宝马下调全年利润预期,预计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将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 [5] - 宝马预计全年息税前利润率落在5%至6%区间,低于此前目标 [5] - 高于预期的关税成本及对本地经销商提供的财务支持影响宝马业绩展望 [6]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 [9] 电动化转型路径 - BBA电动化路径呈现三条不同轨迹:宝马领跑,奔驰猛攻,奥迪务实调整 [7]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万辆,同比增长10% [8] - 宝马新世代纯电战略车型iX3海外版年底在欧洲交付,中国版年内亮相,2026年实现国产,CLTC续航超900公里 [8] - 奔驰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核心战略车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 [9] - 奔驰宣布与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斥资13亿元获得千里科技3%股份 [9] - 奔驰计划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电动版GLB与GLA将于2026年亮相 [9] - 奥迪纯电未来押注于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及大众集团未来的SSP平台 [9] 新能源车市场动态 - 宝马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万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10]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11] - 中国市场纯电动市场9月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的8.4%和增程的8.7% [11] - BBA集体加码纯电产品,决定未来格局的战役已在中国市场全面展开 [11]
电动困局,BBA折戟!电车沦为杂牌,差在哪儿?
搜狐财经· 2025-10-03 22:46
文章核心观点 - 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遭遇严重困境,表现为销量与利润大幅下滑,其电动车产品被市场边缘化,品牌价值受损 [1][2][4] - 困境根源在于品牌认知固化、产品力存在硬伤、价格策略失效以及技术底蕴遭质疑,导致在与中国新势力品牌的竞争中全面落后 [2][4] - 公司正通过调整战略、加速本土化合作等方式寻求突围,但面临时间紧迫、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挑战,亟需彻底革新以重塑用户体验和对豪华的定义 [6][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宝马暴跌83.8%,奔驰跌55.8%,奥迪跌37.5% [1] - 全球市场萎缩,中国市场表现尤其惨烈,宝马在华销量下滑15.5%,奔驰跌14%,奥迪跌10.2% [1] - 电动车型销量表现更糟,奔驰纯电销量下降31%,奥迪下降23.5%,仅宝马电动增长18.5%但难掩整体颓势 [1] - 2024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前四名为理想L9、蔚来ET7、ES7、ES6,不见公司身影 [4] 品牌与价格策略 - 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认知固化,仍视其为燃油车王者,电动车被视为过渡品,甚至被贴上"杂牌"标签 [2] - 价格战策略失效,宝马i3优惠超10万,奥迪e-tron打6折,奔驰EQE降价16万,但大幅降价反而伤害了品牌价值 [2] - 当公司电动车售价跌至与国产中高端车同区间(如奥迪Q4 e-tron至25万区间),其豪华光环黯淡,消费者转向配置更高的国产车 [2] 产品与技术竞争力 - 公司电动车多基于"油改电"平台,存在空间局促、底盘布局不合理等先天不足 [4] - 智能化是明显短板,表现为车机卡顿、操作逻辑不佳、L2级辅助驾驶不稳定,与理想L9流畅座舱、问界M5鸿蒙系统相比像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4] - 配置策略吝啬,基础舒适功能常需选装,而国产车已将空气悬架、激光雷达等列为标配,重塑了价值标尺 [4] - 技术底蕴遭质疑,如宝马iX机舱线束杂乱、奔驰电机故障频发、奥迪智能驾驶落后,甚至部分车型仍使用有刷电机等落后技术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应对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在2025年已超过50%,市场竞争白热化,新势力品牌如理想目标年销70万辆,鸿蒙智行瞄准百万辆 [6] - 公司正加速本土化以应对,宝马与华为、Momenta合作智能驾驶并计划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奥迪联手华为推智驾系统 [6] - 公司调整电动化目标,奔驰从"2030年全面纯电"改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 [6] - 电动时代的豪华定义已转变为智能化体验、科技平权和用户共鸣 [6]
车圈“安全”大战:任正非定调、余承东开炮,雷军能否接住这记重锤?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01 07:09
撰 文 / 莫 莉 编 辑 / 黄 大路 设 计 / C C 规模化带来的波动与安全红线的刚性,正在同场拧巴。 这个月,格力与小米的"口水仗"从空调烧到汽车。关于小米推出空调"十年包修",格力朱磊直 接将对手品控危机撕开给全网围观。 吵架归吵架,最后话题还是要落在方法论上。 轩辕同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贾可提出,应该抓住规范汽车业竞争秩序 的牛鼻子,给出一条从情绪回到制度的路线。 2025年9月的中国车圈,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汽油味,而是硝烟味。当"安全"成为高频词,它不 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而是成为交锋的武器,有人借它筑起护城河,有人因它跌入舆论坑。 这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一句"绝不能容忍",直接将"非理性竞争"钉上耻辱柱。 华为余承东紧接着在发布会上"跟进":2秒、3秒零百这种"炫技"没有意义,公路漂移更是"最愚 蠢的行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与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会面时,将"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提升至战略高 度,为混战中的行业划出一条红线。 这个月,小米和雷军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边是"造车和造芯同时押上前十年家底"的悲壮,另一边却是超11万辆SU7因智驾安全隐患宣 布召回的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