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SU7 Max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险价格“打下来” 先解险企“高赔付”死结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6:12
新能源车险价格现状 - 小米SU7 Max在北京地区首年保费7000多元,第二年续保差异大,不出险可降低,出险可能过万[1] - 新能源车险保费与同价位油车相比仍偏高,但涨价和续保难问题较去年同期有所缓解[1] - 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3] - 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超过4000元,显著高于行业车均保费平均值2000元[3] - 江浙沪地区新能源车出单价格普遍偏高,区域间保费差异显著[1][2] 新能源车险行业盈利状况 - 行业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超100%,多数险企难以控制在盈亏平衡线以下[4] - 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4] - 2023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亏损67亿元[5] - 中小险企因赔付多和风险难把控,不敢大量开拓新能源车险业务[5] - 比亚迪财险依托车机数据和产业链优势实现扭亏为盈,但模式难以复制[4] 新能源车险面临的挑战 - 新能源汽车事故维修成本高,涉及电池、雷达等部件时费用大幅抬升[5] - 网约车占比提高导致赔付率上升,兼职网约车以家用车名义投保加剧风险[2] - 新能源汽车事故概率和损失金额不确定性大,险企承保风险较高[5] - 行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定价逻辑需要重构[1][7] 行业改善与解决方案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增速超40%,超过赔付额增速[5] - "车险好投保"平台已服务承保新能源汽车88万辆,提供保险保障8889.5亿元[6] - 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车企、险企、监管部门协同合作[7] - 建议按里程、安全驾驶行为等因素动态调整保费,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价[7] - 车企需优化车辆可维修性,增加标准件比例,促进售后市场竞争[8] - 规模效应可帮助分摊风险,随着保有量增加和维修技术成熟,成本将边际递减[9]
新能源车险价格“打下来”先解险企“高赔付”死结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4:14
新能源车险价格现状 - 小米SU7 Max在北京地区首年保费7000多元 第二年续保根据出险情况可能降至更低或超过1万元 [1] - 新能源车险保费与同价位油车相比仍偏高 但涨价和续保难问题较去年同期有所缓解 [1] - 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4395元 较燃油车高出63% [3] - 新能源车险价格存在区域差异 江浙沪地区纯电车出单价格普遍偏高 [1][2] 新能源车险行业盈利状况 - 行业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普遍超100% 仅个别险企能控制在盈亏平衡线以下 [3] - 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 保费收入1409亿元 承保亏损57亿元 [4] - 2023年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67亿元 中小险企因赔付压力不敢大量开展业务 [4] - 比亚迪财险2025年二季度扭亏为盈 但依托车机数据和产业链的优势难以复制 [3] 新能源车险高成本原因 - 新能源汽车事故维修成本高 涉及电池或雷达时费用大幅抬升 [4] - 网约车场景使用强度增加 兼职车主以家用车名义投保导致赔付率上升 [2] - 险企缺乏精准定价数据 油车事故概率和损失金额已验证而新能源车不确定性大 [4] 行业改善措施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增速超40% 超过赔付额增速 [5]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后承保新能源汽车88万辆 提供保险保障8889.5亿元 [5] -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数据共享、维修标准优化和费率厘定改革 [6] - 规模效应将摊薄成本 社会化修理能力提升和配件通用化将降低维修成本 [7]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打破数据孤岛 重构定价逻辑 强化车企与险企协同 [1][6] - 建议按里程和安全驾驶行为动态调整保费 运用智能驾驶数据创新产品 [6] - 车企需优化车辆可维修性 增加标准件比例 促进维修市场竞争 [6] - 科技手段将帮助中小险企控制风险 提升行业整体健康水平 [7]
小米驾校“致命车祸”系谣言!王化晒教练近况怒斥黑公关
齐鲁晚报· 2025-06-10 16:13
小米汽车驾驶培训事件 - 公司高管公开辟谣网络谣言 称近期有大量小号在各平台散播事故图片并捏造伤亡信息 已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责任 [1][5][7] - 公司副总裁李肖爽强调培训中挑战高强度工况属正常现象 北京站教练谢欣哲通过微博证实自身安全 [7][9] - 培训项目为面向SU7车主的封闭场地高阶驾驶课程 首批1万名用户免费参与 使用SU7 Max作为教学车辆 [9] 小米汽车培训项目详情 - 项目于6月6日在北京启动 包含加速/制动/紧急变线练习、绕桩练习等极限工况模拟 [9] - 课程由10年以上经验教练团队执教 旨在提升用户安全驾驶技能 [9] - 培训期间实施严格电子设备管控 自6月8日起严禁携带手机相机等设备 [3][4] 公司应对措施 - 雷军亲自回应培训状况 指出谣言传播性质恶劣 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5] - 公司已完成网络谣言的全面取证工作 [1] - 公关部门通过多渠道发布官方声明澄清事实 [1][7][9]
买车时 轮圈真的是尺寸越大越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06 13:16
轮圈尺寸趋势 - 汽车行业轮圈尺寸呈现明显增大趋势 2010年前后奥迪A6L标配16寸轮圈 超跑仅19-20寸 而2017年魏牌VV5已达20寸 新能源时代普遍20寸起步 21寸中高配 蔚来ES8甚至配备22寸轮圈 [3] - 轮圈尺寸与车型级别正相关 入门微型车/A级车多配14-15寸 豪华车/超跑如阿斯顿马丁Vantage S配备19寸轮圈 [3] 大轮圈技术影响 - 重量增幅显著 飞度15寸铸造轮圈重5.3kg 16寸增至6.6kg 增幅达25% 20-21寸轮圈及配套轮胎总重增幅更明显 迫使车企需在其他部位减重 [4] - 簧下质量增加导致操控性下降 悬挂系统响应速度变慢 方向盘转向手感变重 同时传递更多路面振动 降低乘坐舒适性 [6] - 新能源车驱动损耗加剧 大轮圈增加滚动阻力和转动惯量 加速需更多功率克服惯性 减速时能量回收系统负担加重 理想MEGA为提升续航采用18寸轮圈+245mm胎宽 比L系列20/21寸方案更节能 [7] 续航与成本实证 - 小米SU7 Max续航差异显著 19寸低滚阻胎CLTC续航810km 21寸运动胎降至725km 降幅达10.5% 显示轮圈尺寸与轮胎类型对新能源车续航产生决定性影响 [9] - 用车成本随尺寸上升 大轮圈轮胎价格与尺寸/宽度正比 选配成本增加数千至上万元 日常能耗更高 充电频率提升 [12] 大轮圈优势场景 - 性能提升潜力 大轮圈可容纳更大制动系统 宽胎提高附着力 低扁平比增强转向响应 适合追求极限驾驶场景 [14]
二手小米SU7,“高保值”难再续
虎嗅· 2025-05-16 19:18
小米SU7二手车市场现象 - 小米SU7创始版二手车成交价28.88万元,仅比新车29.98万元低3.7%,随后被二手车商以31.28万元挂牌,出现价格倒挂现象[1] - 部分车主认为小米SU7一年保值率高达96%,社交媒体称其为"电车时代保值一哥",雷军亲自参与二手车交易中介[2] - 二手车商承认高保值率结论过早,高价收车导致低利润、高库存周期风险[3] 高保值率背后的市场机制 - 小米SU7成为现象级产品源于高知名度营销和长达37-45周的新车交付周期[5][7] - 2023年小米汽车实际交付量超目标37%,2024年连续7个月交付超2万辆,3月接近3万辆[6] - 二手车商高价收车主因新车交付周期过长,但实际库存周期达60天,远超行业平均41-44天[7][13][14] 二手车市场整体状况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新能源车平均成交车龄3.9年[15] - 92%二手车经销商亏损,41.7%汽车经销商集团亏损,仅4家百强企业单车毛利率超10%[17] - 二手车商转型新能源领域,借助小米SU7流量属性布局未来市场[16] 交付周期与市场趋势 - 小米SU7官方交付周期37-45周,但实际提车周期普遍为12-16周,存在预估偏差[19][24] - 受负面舆情影响,小米汽车销量连续4周下滑,第19周SU7销量降至0.47万辆[24] - 新车交付周期可能因下半年YU7上市进一步延长,影响二手车价格支撑[20] 二手车交易案例 - 武汉门店SU7 Pro挂牌价20万(新车80%),65天才成交;SU7 Max挂牌28万,20天未成交[11] - 北京SU7 Max创始版收车价仅比新车低2万,但40天才完成过户[12] - 首批高配车型利润较高,后期中低配车型逐步成为主流交易对象[12]
小米SU7夺命2秒:全民智驾背后被美化的智能、被弱化的“辅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17:32
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技术过度宣传"高阶智驾"概念,弱化"辅助"属性,导致消费者误解和安全风险[4][24] - 小米SU7事故暴露NOA系统识别道路维修和限速标识能力不足,AEB功能未激活[15][11] - 车辆被动安全设计存在缺陷,碰撞后车门未自动解锁,影响乘员逃生[21][22] - 行业需反思智能驾驶技术标准与法规滞后问题,建议加强基础场景安全性[26][27] 事故过程分析 - 事故车辆在NOA状态下未识别维修路段锥桶和限速40标识,导致116km/h高速撞击[6][8][11] - NOA系统从风险提示到碰撞仅2秒,识别距离约65米,制动已无法避免事故[15] - 车辆采用纯视觉方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无激光雷达,识别能力受限[15] - AEB功能未响应锥桶等非标准障碍物,行业普遍存在此局限性[15] 技术缺陷 - 主动安全:NOA系统对非标准道路标识识别率低,响应机制不完善[15][11] - 被动安全:车门解锁逻辑依赖气囊触发,侧撞时可能失效[21][22] - 电池安全:侧撞导致电芯短路,无论宁德时代或比亚迪电池均会燃烧[19] - 系统设计:风险预警时间仅2秒,远低于欧盟L3级10秒标准[26] 行业问题 - 车企营销存在误导性话术,将L2+辅助驾驶包装为"高阶智驾"[4][24] - 现行法规对L2+级预警时间要求宽松(2.5秒),未强制MRF缓停功能[26] - 测评体系过度关注极限场景展示,忽视基础场景安全性[27] - 技术发展快于标准制定,需建立更严格的安全冗余机制[24][26] 数据细节 - 事故车速116km/h,制动踏板开度31%时每秒仅减速5米[15] - 小米SU7标准版AEB工作速度范围8-135km/h[15] - 碰撞后28分钟起火,符合国标5分钟内不起火要求[19] - 车门解锁指令传输需0.5-0.6秒,12V电断电可能阻断该过程[22]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3月24日-3月30日)
乘联分会· 2025-04-01 16:30
行业信息 - 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燃油车产能大量闲置,建议通过兼并重组燃油车企新增新能源产能 [3][15] - 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称中国是电动汽车领域最先进国家,正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合作 [3][20] - 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问界M9获历史参评车型最高等级 [3] - 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年产能6GWh,采用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提升安全性 [16][17]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青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替代效应占比98% [19] -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缺口显著,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行业需求持续扩大 [19] 政策信息 - 湖南计划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超40%,累计建成充电桩50万个 [3] - 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永久关税,关键零部件宽限期至2025年5月3日 [12][13][14] - 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拟支持75个,覆盖26省 [17][18] - 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超150万份,政策资金加码至3000亿元 [11] 企业动态 产能与技术 - 比亚迪2024年刀片电池装机量近200GWh,首批兆瓦闪充站将于4月启用 [26][29] - 特斯拉上海工厂首批Megapack储能系统出口澳大利亚,单单元储能3.9MWh [26] - 奇瑞投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电动车工厂,年产能20万辆 [33] - 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落成,首款纯电车型P7下线,规划三年推3款新车 [33] 合作与融资 - 宁德时代与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建电池循环经济 [15] - 哪吒汽车与134家供应商达成超20亿债转股协议 [31] - 蔚来拟配售股份融资35亿港元,用于技术研发 [36][37] - 小米募资425亿港元,比亚迪融资435亿港元,均聚焦智能汽车研发 [30][31] 市场拓展 - 小鹏汽车进军印度尼西亚市场,计划下半年本地化生产 [26] - 蔚来在浙江实现换电县县通,布局443座换电站覆盖88个区县 [35] - 理想汽车L系列累计交付将破100万辆,开源自研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 [33][34] 新车发布 - 比亚迪海狮05 EV上市,售价11.78万起,CLTC续航620km [40][42] - 仰望U7推出纯电及插混版,售价62.8万起,纯电续航720km [44][45][47][48] - 一汽奔腾悦意03上市,焕新价8.79万起,电耗11.8度/百公里 [50][51][53][54] - 星途揽月C-DM售价20.99万起,综合续航1300km [57]
千万别惹穿皮夹克的雷军
创业邦· 2025-02-28 17:50
小米SU7 Ultra发布会分析 - 小米SU7 Ultra标准款售价52.99万,比预售价低近30万,选满赛道竞速套装定价62.99万[2] - 发布会两小时后大定突破1万辆,远超此前宣称的年销1万辆目标[6] - 公司定位SU7 Ultra为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直接对标BBA基本盘[3] 产品性能与配置 - SU7 Ultra马力数据、车重控制(比宝马M5轻75kg)、尾翼下压力(350码时285kg)等处于顶级位置[10] - 悬架调校、电子辅助控制等通过赛道屠榜成绩证明实力[10] - 提供ultra club专属服务,包括免费存胎、赛道救援等,年费3999但赠送价值6000元积分[11] 营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 雷军通过"战略伪装"低报销售目标,实际年销目标可能达3-5万辆[6] - 定价52.99万精准定位,既考虑56E车主又形成对竞品的价格压力[7] - 用户对SU7系列性能认可度高,即使日常使用发挥不到性能三分之一也愿意购买[16] 竞争格局与行业影响 - SU7 Ultra多个性能指标达到200万以内最强,但定价仅52.99万[13] - 欧洲车企电动化战略迟疑,特斯拉重心转向FSD和五年免息,给小米创造机会[26] - 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节奏快,技术更迭打破传统车企舒适区[27] 公司发展战略 - SU7 Ultra帮助小米提前站稳50万档市场,为2025年更激烈的竞争做准备[30] - 公司未来重点将转向第四款增程车,10-20万级家用车市场是冲击全球前五的关键[31][32] - 雷军采取"跑分"策略,通过可量化的性能指标建立产品公信力[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