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巡逻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创投何建军:机器人未必非得像“人”,重要的是实现智能化功能
凤凰网财经· 2025-09-10 17:18
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 存在概念炒作现象 行业发展需要从实际场景出发 通过持续运营推动技术迭代[1] - 机器人研发应当紧密结合具体场景 而非空谈宏大概念 人形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方向 并非每个企业都必须做机器人[1] - 当前最需要的是能够在特定场景中实现智能化功能 替代部分人工劳动的智能装备[1] 机器人应用场景实践 - 巡逻机器人可检查车辆是否违停 价格对标同类人工月薪 无需社保开支和提供住宿[2] - 与物业管理公司有较多合作 覆盖防火 保洁 巡逻等不同场景[2] - 机器人运营公司采用租赁模式 降低客户使用门槛 同时积累真实场景数据[1] 技术挑战与市场障碍 - 最大障碍是产品场景适用性不够 经常出现运行故障 厂家不能及时提供维修服务[1] - 初期客户反馈使用体验差 机器用几天就停摆 维修周期长[1] - 家用机器人面临场景复杂 数据积累不足的挑战 例如洗衣服涵盖操作洗衣机 取衣 晾衣 收衣等多个环节[2] 行业发展时间表 - 巡逻 保洁等简单场景预计三年内可实现无人化运营[2] - 家庭养老服务等复杂场景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熟[2] 投资参与方式 - 行业存在较高技术与应用门槛 普通个人难以直接介入[2] - 一般投资者更适合通过股票等方式间接参与机器人行业[2]
智能机器人会艾灸能跳舞,科幻片里的养老院真的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4 23:52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推动智慧养老市场空间扩大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供不应求挑战[1] - 养老机器人具备健康检测 理疗 陪伴等多元化功能 在养老机构加速普及[1][7] 产品应用场景 - 健康检测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导航及语音交互 协助老人完成血压测量等健康监测任务[3] - 娱乐机器人具备舞蹈互动功能 可带领老人进行集体文娱活动[5] - 巡逻机器人执行院内安防巡查 洗发机器人提供自动化护理服务 理疗机器人通过机械臂实现精准穴位艾灸[7] 产业发展阶段 - 多地养老院积极开展智能机器人场景验证 产业进入加速落地阶段[7] - 自2023年下半年起 养老机构开始规模化引入智能机器人设备[10]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于2024年6月联合发文 推动在家庭 社区及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机器人应用试点[9]
成都智造燃动世运赛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6:50
机器人技术应用 - 泳池清洁机器人采用先进导航算法智能规划路径 配备高速旋转清洁刷和吸水泵 可承受200米深度水压[9] - 人形机器人"镋钯"由成都本地科技公司研发 身高1米 体重30公斤 具备仿生步态控制系统 可实现音乐律动同步表演[9] - 轮足式人形机器人"小吒"在世运村提供导航导览服务 未来将延伸至城市商圈服务场景[10] - 机器狗"GoGo"搭载国产空间大模型 具备50公斤负重能力 支持自然语言理解和自主路径规划[13] - 零售机器人搭载60种商品并支持中英双语服务 配送机器人具备自主叫电梯和跨楼栋流转能力[13] 智能穿戴与降温设备 - 降温马甲采用微观光谱调控技术降低热能吸收 内置小风扇和电池增强散热效果[11] - 室外场馆安装降温喷雾装置 通过改造防尘喷雾设备显著提升防暑效果[11] 智能交通与翻译设备 -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道路车流量智能调控信号灯 实现车辆分流和拥堵减少[10] - AR智能翻译眼镜支持40种语言同声传译 可实现双语字幕实时投射[13] 其他科技创新 - 美甲机器人实现5秒快速喷绘图案[13] - LED互动设备"耀动魔方"可承受150公里/小时球速冲击并实时显示落点数据[13] - 纯物理灭蚊设备在居住区绿地提供无化学干扰的防蚊解决方案[13]
(成都世运会)前瞻:一场体育与科技“双向奔赴”的盛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5:25
体育科技融合 - 成都世运会采用绿色低碳的"光伏-电-火"能源转换方式采集火种,展现现代体育盛会的科技内涵 [1] - 火炬手林寒身穿外骨骼机器人,体现体育与科技的创新结合 [1]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镋钯"亮相,身高约1米、体重约30公斤,具备微表情互动和仿生步态控制系统 [2][5] 机器人应用 - 世运村内规模化部署机器人服务团队,包括零售机器人(支持60种商品和中英双语)、配送机器人(自主叫电梯和跨楼栋流转)、巡逻机器人(24小时无休) [2] - 皮艇球赛场使用3台泳池清洁机器人,可承受200米深度水压,配备双离心泵和高效过滤系统以减少水体浪费 [2] - "镋钯"机器人可完成群舞表演,增强赛场互动体验 [2][5] 智能交通与安保 - 成都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车流量,智能调控信号灯时长以减少拥堵 [4] - 无人驾驶巡逻车与警用无人机组合构建"点面结合、空地一体"的安保防护网 [4] 科技赋能人文交流 - "成都造"同传翻译眼镜支持40种语言实时转译,并搭载AI助手提供路线导航和川菜介绍 [4] - AR镜片可即时弹出推荐信息,帮助外国运动员解决饮食选择等问题 [4] 绿色低碳办赛 - 成都世运会制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涵盖9项行动和26条措施,贯穿赛事全过程 [4] - 场馆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新能源公交车辆使用率不低于90%,并投入氢燃料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4] - 各场馆加强绿电能源利用,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