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码垛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中原内配: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8:5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 [2] - 子公司产品包括室外重载AGV车(无人叉车)和码垛机器人 [2] - 相关机器人产品已实现对外销售 [2]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涉及机器人相关联的业务 [2] - 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回应机器人业务布局 [2]
川机器人“牵手”华锐精密 共同推动机器人在刀具制造行业落地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1:29
战略合作协议 - 川机器人与华锐精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渠道 共同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工艺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2] - 双方成立专项工作组 细化合作内容 定期开展技术交流 华锐精密提供机器人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和刀具选择技术支持 川机器人提供机器人典型零件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 [2] - 华锐精密优先选用川机器人的机器人 川机器人优先选用华锐精密的加工刀具 双方共享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 共同开拓新市场 [3] 华锐精密业务进展 - 华锐精密是国内知名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商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加大航空航天 机器人等领域刀具研发力度 已在耐热合金加工用涂层刀具和精密零部件切削刀具开发方面取得成果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研究投入 力争在新兴领域切削刀具方面取得突破 [3] 川机器人业务布局 - 川机器人准备冲刺科创板 公司成立于2012年 现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专注于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3] - 公司未来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 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 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 一体化关节 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 [3][4] - 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T1pro 复合机器人WC1 WC2 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等产品 [4] 川机器人其他合作 - 川机器人与利和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机器人自动化制造与检测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4] - 川机器人与冠盛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销售渠道 研发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机器人轴承产品 [4]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商业洞察· 2025-08-12 17:25
公司治理风波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要求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提案被董事会否决 表决结果为4票反对1票同意 [5] - 股东君岚投资(持股1.54%)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包括利用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 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5] - 2025年4月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 形成"外部股东进不去 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持续下滑至2.41亿元 同期净利润从7383万元转为累计亏损超3亿元 [11] - 2023年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 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1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无控股股东 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 [11] 行业发展背景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 产品线覆盖通用型/冲压/码垛等类型 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火热 但公司因治理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13] 契约精神讨论 - 投资人强调契约精神是创投关系基础 指出尹某行为违背管理者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责任 [14] - 行业警示需关注创业者契约精神 包括对未来的期许 心胸等特质 否则易导致两败俱伤 [14]
创始人要200万月薪,投资人:“这是在掏空公司”
36氪· 2025-08-12 10:17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尹荣造200万元固定月薪议案 该议案旨在激励其扭转公司业绩亏损局面 [1][4] - 投资方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 指控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并号召股东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 [3][7] - 尹荣造曾提案要求未来十年公司净利润扣除1元后全部作为其个人奖金 被投资人视为"掏空公司"行为 [3][12] 公司控制权争夺 - 尹荣造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掌握40%投票权 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但该基金近期已完成清算 投票权重归原始出资人 [8][9] - 尹荣造修改公司章程 规定董事必须为公司在职员工 被指通过控制员工身份进一步掌控董事提名权 [12][13] - 君岚投资等股东合计持有3.097%股份 提出修改章程等三项临时提案 试图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13] 公司财务表现 - 伯朗特2020年营收4.47亿元 净利润7383.3万元 但2022年营收降至3亿元 亏损5300万元 2023年营收2亿元 亏损扩大至1.25亿元 [5][11] - 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 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5]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 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 产品涵盖通用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 [10] - 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企业 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10] - 尹荣造为中专学历 公司共同创始人之一 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 2020年公司净利润达7383.3万元 [11] 行业案例 -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因关联交易被罢免 引发员工罢工 最终因挪用资金入狱 公司市值蒸发80% [16] - 万科遭遇宝能系举牌 暴露股权分散治理缺陷 虽击退宝能但错失转型时机 [16] - 瑞幸因财务造假被机构投资者联合诉讼 创始人陆正耀出局 公司退市并支付天价赔偿 [17]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投资界· 2025-08-11 16:27
公司事件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议案,被董事会否决[3][5] - 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号召修改公司章程将其清除[3][5] - 尹某通过"荣造一号基金"获得公司控制权,并修改公司章程限制外部股东进入董事会[6] - 君岚投资持股1.54%,为公司第十大股东[5] - 尹某目前持股21.6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0]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为新三板挂牌企业[10] - 公司从营收数百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至营收超4亿、利润过亿的专精特新企业[3]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11] - 累计亏损超3亿元,2023年因财务问题终止挂牌[11] 行业观察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如火如荼[13] - 契约精神是维系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的根本保障[13] - 缺乏契约精神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和声誉受损[13] - 下行周期中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4]
奇葩!公司亏损,总经理要求月薪200万?股东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6:55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总经理尹荣造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未来十年公司利润扣除1元后作为个人奖金的议案,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否决 [10][12][13] - 反对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1-6月净利润-740.24万元),应优先弥补亏损 [12][13]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发布公开信,指控尹荣造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要求董事必须为公司员工,形成权力闭环 [16][22] 股东行动 - 嘉兴君岚等合计持股3.097%的股东提议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等三项临时提案 [21] - 股东代表李博铮称尹荣造为"掠夺者",要求清除其影响并重建治理秩序 [21][22] - 股东方认为伯朗特仍具产业价值和潜力,希望推动公司治理改革 [24]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24] - 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2023年从新三板摘牌 [24] - 2025年6月公告实际控制人由尹荣造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净利润亏损740.24万元 [13] - 公司称新三板摘牌对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10]
华自科技:公司专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8 23:43
公司业务 - 华自科技专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 [1] - 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巡检机器人、码垛机器人、AGV等 [1] - 相关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力、锂电设备等行业 [1]
研判2025!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规模上涨16.78%[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8
码垛机器人行业概述 - 传统人工码垛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受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正加速推进自动化改造[1] - 码垛机器人凭借高效、精准、稳定优势成为制造业升级必然选择,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315.2亿元,同比上涨16.78%[1][13] - 码垛机器人集成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环节实现三维空间作业,具备智能路径规划能力[3] 码垛机器人分类 - 按机械结构分为笛卡耳式(四自由度构造简单)、旋转关节式(示教编程灵活)、龙门起重架式(大范围重载)[4][5] - 按堆放要求分为单层(基础输送带排列)、多层(升降台分层堆码)、排列式(推板集料台堆叠)[5]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9年12.60%增至2024年15.60%,劳动力减少推动智能化转型[7] - 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60.6万亿元,2025年1-5月同比上涨5.30%,装备制造领域物流需求增长超10%[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中游为系统集成制造商,下游覆盖食品饮料、化工等应用领域[9] - 南京埃斯顿业务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30.32亿元[16] - 沈阳新松2024年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12.03亿元,产品涵盖焊接、码垛等场景[18]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ABB、发那科在标准化场景占优,国内企业埃斯顿、新松聚焦细分领域非标市场[15] - 高精度3D视觉系统和柔性抓取算法成为技术分水岭[15] 发展趋势 - 智能化:从自动化向人机交互升级[20] - 集成化:模块化设计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需求[21] - 环保化:政策驱动技术绿色转型[22][23]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包括机器人(300024)、埃斯顿(002747)、新时达(002527)等10家[1] - 非上市公司涵盖越疆科技、大族机器人等系统集成商[2]
华自科技(300490) - 2025年7月16日华自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6 23:10
分组1:锂电业务情况 - 公司今年锂电业务增速明显,自去年12月以来新增订单近十亿元,主要客户为宁德、赣锋等头部锂电厂商 [2] - 国内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固态产线处于试验阶段,尚无固态电池量产线落地,少部分厂商启动消费级固态电池量产线布局但存在不确定性 [2] - 子公司精实机电推进固态电池技术迭代,正在研发全固态电池高压夹具(软包)样机,预计今年四季度完成产出 [2] - 公司储备长沙、武汉两地产能,保障锂电订单生产并适应产能扩充需求 [3] 分组2:固态电池设备相关 - 固态电池后段工艺与传统电池差异不显著,主要是参数调整和性能适配 [3] - 公司研发的高温夹具压力等级从3 - 5吨提升至60 - 80吨 [3] - 子公司精实机电的固态电池热压夹具采用首创传导结构,保障电芯受力一致性;精准控制温度,提升工艺稳定性;导电板支持自动调节,提升生产切换效率 [3] 分组3:订单情况 - 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期末在手订单为45.26亿元(不含税) [4] - 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50%,主要是锂电设备及新能源(含海外)订单 [4] 分组4:储能业务 - 公司2021年在湖南投建两座电网侧储能电站,因储能电芯价格高和政策缺乏有效疏导出现较大亏损 [5] - 预计2026年储能业务情况会有明显改善 [5] - 国内关注零碳园区(厂区)、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海外关注光(风)、储、柴一体化微电网等应用场景 [5][6] 分组5:业绩目标 - 公司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抢占锂电设备迭代市场份额,通过多项措施降本增效,对达成今年业绩目标有信心 [7] 分组6:参股及机器人业务 - 公司参股南丁格尔公司5%股权,有智控技术输出合作目的,希望引进产品和技术赋能完善产品系统 [8] - 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领域有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但产业化、大规模量产不易 [8] - 公司自研的巡检、码垛、AGV等机器人在电力、锂电设备等行业有应用 [8]
从贴牌到创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青岛外贸企业的“突围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39
青岛外贸企业转型路径 - 青岛外贸企业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从贴牌到创牌、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的多元化突围路径 [2] - 代工企业通过品牌化转型实现逆势增长,如青岛绿清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代工转向自主研发与品牌建设,员工规模从不到10人发展到近200人 [3][4] - 初创公司通过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如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氮化硅材料自主研发并出口的企业 [8][9] - 产业集群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如平度睫毛产业年产量占全球70%,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实现抱团出海 [11][12][13] - 传统企业通过渠道变革实现转型,如青岛万青集团新增跨境电商营销模式,海外分公司和海外仓进入正常运营 [14] - 智能制造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拓展海外市场,如青岛宝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码垛机器人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17] 企业案例深度分析 - 青岛绿清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注轻量化、小单快返及柔性定制服务,营业额连年保持40%高增长,与欧美上万所学校和组织建立战略合作 [4][5][6] - 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燃烧合成法生产氮化硅粉体,技术达日本水平且价格仅1/3,倒逼日本企业降价40%,出口占比达70% [9][10] - 青岛蝴哒睫毛有限公司依托平度睫毛产业集群,月订单量超百万,产品远销日韩欧美,计划打造自主品牌 [11][12][13] - 青岛万青集团形成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和组织力,在日欧美市场均有高占有率,研发团队由几十名资深专家组成 [14][15] - 青岛宝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码垛机器人抓取速度达每小时1800次,单次抓取超100公斤,为20多国提供逾7000套解决方案 [16][17] 行业趋势与数据 - 平度睫毛产业共有市场主体5000余家、2万多个加工点,年产量占全国80%、全球70% [11][12] - 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货值今年前5个月增长超50%,更多国产机器人将融入全球产业链 [18] - 瓷兴公司每年创造约3000万元人民币出口额,每10辆可充电新能源汽车中有3辆使用其氮化硅基板原材料 [10] - 宝佳智能研发投入占比超5%,拥有150人研发团队,每年立项20余项新产品且70%当年实现转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