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充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37.66% 多业务引擎驱动业绩创新高
中证网· 2025-10-30 10: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90亿元,同比增长19.2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9.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66%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5.03亿元,同比增长26.67%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2.97亿元,同比激增60.1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39.65亿元,同比增长12.91%,已连续5个季度单季营收突破百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12亿元,同比增长39.28%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除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后归母净利润为11.11亿元,同比增长51.35%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9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0.67% [1] 业务增长驱动力 - 公司聚焦AI终端硬件领域,构建覆盖电池结构件、热管理方案、快充产品等核心领域的产品矩阵 [2] - 人形机器人业务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近期再获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组装订单 [2] - 公司掌握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技术,可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ODM的一站式服务 [2] - AI眼镜领域,公司深度参与铰链结构件、散热等关键硬件供应,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达40.41亿元 [2] - 与AR头部企业合作的组装服务产品成功入选国际会议指定设备,海外市场反响热烈 [2] - 折叠屏领域,公司为全球头部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品涵盖多材质支撑件、VC均热板、转轴模组等 [2] - 0.2mm超薄新工质VC方案、0.1Xmm超薄钛合金支撑件等实现行业规模化应用突破,显著提升单机价值量 [2] 新兴市场与技术布局 - 服务器领域,公司凭借自研技术晋升AMD核心供应商 [3] - “羽毛铜仿生结构”纳米散热技术及高阶散热产品BigMAC性能优势突出,可满足高功耗设备需求 [3] - 公司布局AC/DC、DC/DC等电源解决方案,积极导入核心客户,在AI基建领域打开新增长空间 [3] - 公司将持续深化在AI终端硬件产业链的核心能力,推动新兴业务与海外市场拓展 [3]
领益智造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66%,收入连续7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2:38
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5.90亿元,同比增长19.25%,净利润19.41亿元,同比增长37.66%,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60.1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9.65亿元,同比增长12.91%,已连续5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连续7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8% [1] 机器人业务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形成规模化订单,与AIRS、星尘智能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再升级合作关系,近期再次获得行业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组装业务订单 [2] - 公司掌握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等执行层核心技术,具备从材料开发到多工艺制程的复合能力,可提供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核心零部件与模组服务 [2] AI眼镜与XR业务 - 公司凭借精密制造优势切入AI眼镜核心供应链,参与铰链结构件、软质功能件等硬件环节,2024年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收入已达40.41亿元 [3] - 公司与AR头部企业亮亮视野合作取得关键突破,负责组装的Leion Hey2AR翻译眼镜成功入选IASP2025国际会议主会场指定设备并完成实战应用 [3] AI服务器与散热业务 - 公司已形成AI服务器核心硬件的全流程服务能力,深度布局AI基建及AI应用等领域的散热业务,凭借整合自主研发的热管与均温板技术,成功晋升为国际芯片巨头AMD的核心供应商 [3] - 公司自研的"羽毛铜仿生结构"纳米散热技术以及独创的材料工艺,让产品兼具轻量化与极致散热效率,精准匹配AMD设计需求,2025年相关多系列产品量产 [3] 电源管理业务 - 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持续提升,电源管理行业趋势向更高功率密度、更优能效比演进 [4] - 公司已形成AC/DC、DC/DC等系列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能力,目前正积极导入相关客户,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4]
领益智造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37.66%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9 22: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90亿元,同比增长19.25%,净利润19.41亿元,同比增长37.66%,扣非净利润15.03亿元,同比增长26.67%,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60.1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9.65亿元,同比增长12.91%,已连续5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元,连续7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0.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8%,扣除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35%,扣非归母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达60.67% [1]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以前瞻性战略完成向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的转型,构建起覆盖电池结构件、热管理方案、快充产品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完备产品矩阵 [2] - 随着AI终端发展,公司传统业务迎来创新周期,同时积极拓展人形机器、AI眼镜、折叠屏手机、服务器等新兴业务,成为驱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关键力量 [2] 机器人业务进展 -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化订单,为客户提供量产服务,近期再次获得行业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组装业务订单 [2] - 公司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能力,形成了丰富的人形机器人硬件产品矩阵,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执行层核心技术 [2] 服务器业务布局 - 在服务器领域,公司全面布局了散热、电源等环节,凭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已形成AI服务器核心硬件的全流程服务能力 [3] - 针对AI服务器功耗持续提升的趋势,公司形成AC/DC、DC/DC等系列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能力,正在积极导入相关客户 [3]
尚太科技20251028
2025-10-28 23:3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负极材料行业,公司为尚太科技(文档中提及“上派科技”,根据标题应为“尚太科技”)[1] 公司业绩与运营 * 2025年第三季度发货量接近9.2万吨,环比第二季度提升30%以上,增加约2万吨[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吨利润约为2,700元,第四季度预计恢复至上半年水平,乐观估计在3,300至3,700元之间[3] * 2025年全年预计出货量为33万吨,同比增长50%[2][5] * 2025年第四季度发货量预计略高于第三季度,可能达到10万吨左右[5] * 2025年第三季度总出货量9万多吨,其中包含5万吨外协生产,自有产能满负荷[3][20] * 三季度外协与自有产能盈利差距约为1,000元,自有产能盈利大约在3,000元左右[35] * 2024年各季度营收分别为9亿、12亿、15亿和16亿元;2025年三季度营收约为21亿元[43] * 大单品价格调整及成本适应速度较慢,导致毛利率有所下滑,整体经营业绩与前两个季度基本持平[4]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2025年第三季度快充产品占总出货量的40%,储能产品约占20%[2][6] * 储能产品由于同质化较高,其盈利能力相对较低[2][6] * 海外市场储能产品占比更高,约60%[3][16] * 储能新产品将在明年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其发展速度快于动力类新产品[3][18] * 公司已建立年产500吨的硅碳材料基地,并持续生产和出货,研发重点在于提高快充能力和循环寿命[3][17] * 硅碳新产品尚未实现显著盈利,规模效益尚未体现,预计2026年可实现全部500吨出货量,主要面向消费市场[41][42] 产能建设与规划 * 公司正推进产能建设,但受限于先天条件,进度未达预期[2][7] * 山西四期20万吨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三季度投产,大概是九月份[7][40] * 马来西亚的产能也将在2026年后端建成并发挥作用[7] * 预计到2026年底公司总产能将达到38万吨左右,比2025年增加五六万吨,若考虑外协因素,总产能可能达到42万吨[2][7] * 2026年三季度末山西四期20万吨计划全部投出,加上马来西亚工厂贡献,总计规划可达到50万吨左右[3][40] * 2025年新增了10万吨产能,但由于价格调整,营收并未显著增加[43][44] 价格趋势与市场动态 * 近期小客户负极材料价格已上涨10%左右,均价约24,000元/吨(不含税)[2][9] * 大客户涨价尚未完全落地但趋势明显,涨价幅度目标也是10%左右[2][9] * 小客户提价将在2025年四季度体现,大客户预计要到2026年一季度才能落实,总体提价幅度接近10%[45] * 长期来看价格走势通常是先涨再跌,2026年预计温和上涨,由供需关系决定[3][21] * 行业内实质性扩产不多,大型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建项目需至少两年建设周期和大量启动资金[2][10] * 目前整个行业各环节都出现了供给紧张状态,包括负极材料在内,各工序均面临供需压力[29] 成本与供应链 * 海外新建产能成本显著高于国内,电费高50%,人工费用翻番,总体成本增加70%以上,但可通过销售价格消化[11][12] * 石墨化外协价格从8,000元涨至8,500元,有可能进一步涨至9,000元,但再往上的空间有限[3][35] * 石墨化环节扩产速度较慢,优质石墨化厂商产能偏紧,未来外协涨价主要集中在该环节[30] * 山西四期项目具有电价和新工艺优势,电价与北苏相比有约30%差距,预计整体成本将下降约10个百分点[31][32] * 现有降本措施预计要到2026年一季度末才能体现效果,因库存周期较长[25] 客户与需求展望 * 储能领域客户普遍预期2026年增长显著,相关业务占比可能从2025年的20%-30%提升至2026年的30%-40%[28] * 2026年第一季度需求预期良好,但略低于2025年第四季度,目前只能看到一月份订单情况[3][19] * 海外主要客户包括一个大客户及其终端客户,以及一些国内企业在海外储能项目中的需求[15] * 此次订单覆盖了全产品、全系列[3][22] 风险与挑战 * 海外中资电池厂面临较大挑战,影响公司三季度单吨利润[3][14] * 海外工厂建设受管制等因素影响,全部建设完成需要到2026年底,海外建设进度较慢[27] * 海外盈利状况由于管制等因素不太正常且难以预测其稳定性[39] * 快充技术领域竞争激烈,价格谈判空间有限[42]
杉杉股份净利同比大增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1: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 持续强化经营优势 [1]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匹配客户增量需求 [1]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新型硅碳产品与硬碳负极材料实现批量供应 [1] 行业市场环境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重拉动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 [1] - 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攀升 行业龙头受益匪浅 [1]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79.59%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20:4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 [1]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匹配客户增量需求 [1]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新型硅碳产品、硬碳负极材料实现批量供应 [1] - 偏光片业务受益于显示行业需求温和复苏与产能向中国聚集 [1] 行业市场状况 - 锂电池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重拉动下延续高速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1] - 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攀升带动行业龙头受益 [1]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增长超10倍 两大主业盈利4.1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9: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2]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2] - 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 [2] 负极材料业务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全球榜首 [3] - 负极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3] - 深度绑定CATL/比亚迪/LGES等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3]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硅碳/硬碳负极实现批量供应 [3] - 拥有授权专利359项 在超充/硅碳前驱体合成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6] - 完成内蒙古/四川/云南一体化产能布局 实现规模化降本 [6] 偏光片业务 - 大尺寸LCD偏光片出货面积份额约34% 保持全球第一 [4] - LCD电视/显示器用偏光片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 - 在全球拥有1832项授权专利(含境外专利1453项) [6] - 与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等面板厂商建立长期合作 [6] - 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等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 [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 同比增长37% [3] - 全球偏光片产能加速向中国聚集 预计2025年中国产能占比达65% [4] - 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618大促/关税调整 [3]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持续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3][7] 公司战略优势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工艺优化/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降本增效 [2][6] - 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 批量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6] - 推进收购SP业务整合 提升偏光片业务运营效率 [6] -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
锂电负极行业首份半年报出炉,翔丰华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
华夏时报· 2025-08-02 20:2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下降2.8% [3] - 归母净利润-294.59万元,同比下降107.7%,扣非归母净利润-1479.72万元,同比下降159.65% [3] - 毛利率降至12.3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23个百分点 [3][5] - 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 [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85.13万元,包括政府补助877.31万元和其他营业外收入及支出447.18万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供应过剩、竞争激烈阶段,电池产业链付款不健康,账期可达3个月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量110.7万吨,同比增长36%,低于行业预期 [9] - 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产能355万吨/年,中国有效总产能339万吨/年,占比96% [9] - 头部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等保持盈利,中小厂商深陷成本压力与现金流困境 [4][10] 成本与价格波动 - 2025年1月至2月中旬石油焦价格从3300元/吨飙升至5700/吨,涨幅超70% [7] - 二季度原料价格回落至3800元/吨左右,负极材料价格下调 [8] - 负极材料价格跌幅40%,利润跌幅98%,人造石墨利润从1.4366万元/吨降至239元/吨 [9] - 大厂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未跟进调价,中小电池厂调价导致部分厂商利润空间受挤压 [7] 产品结构与盈利差异 - 高端产品如快充产品可拉动价格上涨,中低端产品不盈利 [10] - 头部企业凭借产品结构与规模优势维持盈利韧性 [4] - 2024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产品平均毛利率22.26%,翔丰华毛利率12.35% [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0年-2024年负极材料产能增长320%,产量从45万吨增长至189万吨 [9] - 2022年-2024年供需关系逆转,由供不应求转向过剩 [9] - 行业月均产能利用率63%,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远高于此水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