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率
搜索文档
美联储9月降息评估:政策逻辑、传导路径与全球溢出
搜狐财经· 2025-10-05 16:02
降息动机与政策逻辑 - 美联储政策转向源于风险权衡变化,通胀从高位回落更多体现供给和一次性因素残余作用,而就业市场边际走弱更具直接性和尾部风险 [2] - 政策层面对通胀结构进行审慎评估,认为商品价格受关税影响传导至消费端幅度温和,服务通胀边际趋缓且未形成工资-价格循环强化,允许通过有限降息缓冲需求侧压力 [3] - 降息操作采取小幅慢步节奏,强调数据依赖与可逆性,官方沟通明确若通胀数据再度加速将放慢或暂停宽松,利率路径不预先承诺 [4] 对美国就业与通胀的影响 - 降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优先传导至利率敏感行业,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和债务约束,对招聘与工时的边际影响常在1至2个季度显现,目标在于稳定青年与低技能等脆弱就业群体 [5] - 有限宽松在经济中更类似安装稳定器而非显著推高总需求,当前关税向零售端传导幅度有限,服务通胀已有放缓迹象,更可能形成通胀黏而不升态势 [6] - 决策层保留应对核心通胀或通胀预期再加速的操作空间,若出现此类情况可收回宽松政策 [6][4] 对发展中国家宏观基本面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周期将压低美国债券收益率并削弱美元汇率,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等高收益地区,历史经验表明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等货币往往走强 [7] - 美元走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宏观稳定,一方面减轻以美元计价外债的偿债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本币升值降低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7] - 货币走强提升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为其中央银行提供更大政策空间,可相对从容降低本国利率刺激内需而无须过度担忧资本外流 [7]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外部缓冲,但人民银行不应立刻同步跟随,而是以观测数据为先、择机校准为主,避免在股市偏热情况下通过总量宽松放大资产波动风险 [8] - 操作层面倾向于继续运用定向和结构性工具,将货币政策与跨境流动性作为约束条件,因政策利率和准备金率已处低位且年内已实施边际宽松消耗部分空间,短期内总量工具弹性有限 [8] - 更稳妥路径是"以中国为主、节奏优先、金融稳定为目的",若后续市场回调或宏观数据走弱再择机小幅降息,既利用外部空间又避免加剧资产泡沫及人民币波动 [8]
10月债市怎么看?:10月债市投资策略
华源证券· 2025-09-28 22:08
核心观点 - 10月债市有望自发企稳 债券收益率或震荡下行 银行自营及险资配置盘将提供支撑 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重回1.65%左右[1] - 政策利率下调条件初步具备 美联储降息缓解中美利差压力 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支撑LPR下调 经济数据走弱增加降息概率[1] 9月债市调整分析 - 9月债市明显调整 超长期政府债券及长久期资本债调整显著 债基重仓券种调整尤为明显[1] - 调整主因包括:三季度科技股大涨引发经济复苏预期 年金等机构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公募基金惩罚性赎回费规则引发理财机构赎回债基 部分银行卖老券释放浮盈调节季报业绩 9月政府债券发行量较大[1] 债市配置结构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债市余额增加15.3万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增量10.3万亿元 金融债增量2.7万亿元[1][4] - 银行业自营债券投资前8个月增量达11.4万亿元 超去年全年水平 四大行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增速21.4% 中小型银行增速17.8%[1][4] - 中小型银行前8个月新增贷款5.1万亿元 同比少增0.9万亿元 债券投资增量5.7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翻倍有余[1][4] 货币政策环境 - 美联储9月降息25BP 年内可能再降息50BP 中美利差倒挂明显缓解 人民币汇率转为小幅升值压力[1] - 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稳步下行 25Q4整体同比降幅或达30BP 支撑LPR及政策利率下调[1] - 7月以来投资、消费及出口总值同比增速明显下滑 信贷需求持续偏弱 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上升[1][6] 配置价值分析 - 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4计息负债成本率或降至1.65%以下 1.8%的10Y国债对银行自营具配置价值 银行在1.8%以上收益率水平有动力加大配置[1][8] - 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降至2.0% 2%以上的30Y国债对险资增量资金具配置价值[1][11] - 历史数据显示2018-2024年10月10Y国债收益率平均升幅仅2BP 11月及12月往往大幅下行[1][12] 债市展望 - 债市走势可能阶段性与基本面脱钩但无法长期脱钩 在银行及险资配置盘支撑下有望自发企稳[1] - 年底政策利率下调10BP可能性不低 年内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重回1.65%左右[1]
降息25个基点!瑞典央行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9-23 23:45
瑞典央行降息行动 - 瑞典央行于9月23日宣布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75% [1] - 这是瑞典央行年内第四次降息 自2024年5月开启降息周期后已累计降息8次 政策利率从4%下调至1.75% [1] - 瑞典央行的利率路径预示到2028年底将不再降息 [3] 瑞典央行降息原因与经济背景 - 降息目的是进一步支持经济活动并在中期内将通胀稳定在目标水平 [3] - 瑞典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1% 高于7月的0.8% 为连续第六个月上升 达到六个月来最高水平 [3] - 瑞典央行在9月货币政策报告中预计全年通胀仅有0.8% 而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9% 相比6月报告全年1.2%的增长大幅下调 [3] - 瑞典央行预期经济复苏时机逐步提前 劳动力市场比预期要好 [4]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上周宣布降息后 多个国家央行跟进降息 [5] - 加拿大央行于9月17日将关键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 创三年来新低 为六个月来首次降息 自去年6月起已累计降息225个基点 [5] - 印度尼西亚央行在美联储降息次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 为2025年以来第五次降息 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 [5] - 巴西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但财政部长预计未来数月将启动降息 [6] - 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6]
降息“三连发”要来了?美联储高官:年底前再降息两次是合适的!
金十数据· 2025-09-19 22:20
货币政策立场 -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支持本周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并认为在今年美联储最后两次会议上进行同等规模的降息将是合适的 [2] - 卡什卡利改变此前观点,认为全年需要两次降息,但自6月份后就业创造的下降使其改变主意,现认为失业率急剧上升的风险证明有理由采取行动支持劳动力市场 [2] - 卡什卡利关于美联储今年可能还应再降息两次的观点,得到了其他八位决策者的认同 [3] 利率路径预期 - 卡什卡利认为美联储应在年底前将其政策利率降至3.50%-3.75%的区间 [3] - 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本周的降息看起来像是在年底前连续进行三次降息的开始 [3] - 美联储的预测显示,另外八位决策者认为美联储可能只应再降息一次,或者根本不降息,表明对通胀更为谨慎的观点 [4] 经济风险评估 - 卡什卡利认为更可能的风险是劳动力市场的迅速进一步走弱,而非通胀急剧上升 [3] - 卡什卡利认为除非关税税率大幅提高或出现其他供应侧冲击,否则考虑到已宣布的关税税率以及进口商品在美国消费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通胀很难攀升至远高于3%的水平 [2] - 对关税可能重燃通胀的担忧曾使美联储按兵不动,但最近数据显示月度就业增长已急剧下降,且失业率微升至4.3%后,美联储决定将政策利率下调至4.00%-4.25%的区间 [2] 政策灵活性 - 卡什卡利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证明更具韧性或通胀意外上升,美联储应准备好暂停或维持政策利率,甚至对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持开放态度 [3] - 卡什卡利称如果劳动力市场比预期的更快减弱,美联储可能会更快地降息 [3] - 卡什卡利认为中性利率已升至3.1%,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政策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紧缩,即使开始一系列降息,长期利率的反应可能不会大幅下降 [4]
刚刚!降息25基点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22:35
货币政策行动 - 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3.0%下调至2.5% [1][2] - 此次降息是自3月份以来首次下调政策利率,符合市场和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 [1] - 银行利率相应调整为2.75%,存款利率调整为2.45% [8] 降息决策背景 - 降息决策基于经济走弱和通胀上行风险减小的背景 [4][9] - 美国关税及贸易不确定性被指严重拖累经济活动 [6][8] - 加拿大经济在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萎缩1.6%,收缩主要由出口活动与企业投资下降所致 [6] 劳动力市场状况 - 7月和8月合计净减少10.6万多个就业岗位,岗位流失主要集中在贸易敏感行业 [6][9] - 失业率自3月以来走高,在8月升至7.1% [6][9] - 薪资增速继续回落,反映出企业招聘意愿偏弱 [9] 通胀水平评估 - 8月总体CPI通胀为1.9%,若剔除税项,通胀为2.4% [9] - 央行偏好的核心通胀指标同比接近3%,但其环比上行动能已消退 [6][9] - 更广泛的指标显示潜在通胀压力更接近2.5% [6][9] 未来政策指引 - 央行在沟通中几乎未提供关于利率的前瞻指引,并删去了7月会议中“可能需要进一步降息”的表述 [4] - 官员称将“谨慎推进”,未来政策将取决于出口演变及其对投资、就业和消费的外溢程度 [5][9] - 央行将特别关注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扰动效应,这些效应在拖累经济活动的同时仍会增加成本 [9] 外部经济环境 - 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美国就业增长放慢,消费者更为谨慎 [8] - 受美方关税影响,欧元区增长趋于温和,中国经济增长似有放缓之势 [8] - 加拿大政府决定取消大部分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报复性关税,预计将减轻相关商品未来的上行价格压力 [4][9]
澳大利亚降息25个基点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9
澳洲央行降息决策 -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于8月12日决定下调现金利率25个基点至3.6% [1] - 这是澳洲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累计降息幅度达75个基点 [1][5] - 降息后,澳元兑美元汇率跌至0.6505,对政策敏感的澳大利亚三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41% [6] 澳洲央行降息原因 - 通胀水平自2022年达到顶峰以来已持续大幅下降,6月通胀为2.1%,预计全年通胀为2.7%,逐步接近2%—3%区间中点 [2] - 劳动力市场状况略有缓解,6月失业率升至4.3%,6月季度平均失业率为4.2% [5] - 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首要目标,委员会认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是适当的 [2][5] 澳大利亚经济环境 - 私人需求逐步恢复,实际家庭收入回升,部分金融条件指标有所放松 [5] - 消费增长前景存疑,部分行业企业称需求疲软使成本上涨难以传导至最终价格 [5] - 劳动力市场整体仍偏紧但近月进一步缓解,劳动力利用率处于低位,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长仍高 [5]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较高,贸易政策发展预计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5]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差异 - 英国央行于8月7日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为两年多来最低水平,并坚持采取“渐进且谨慎”的宽松政策 [7] - 欧洲央行在7月末议息会议上选择保持利率不变,在通过八次下调将政策利率降低200个基点后,降息周期或已接近终点 [7] - 加拿大央行于7月末宣布维持政策利率在2.75%不变,强调货币政策需保持高度灵活 [8] - 美联储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选择按兵不动,但已有两位理事选择降息,副主席支持今年降息三次 [8]
灵活运用数量、价格、结构工具 货币政策多维发力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0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 [1] - 连续4个月超额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 搭配买断式逆回购补充中期流动性 [1] -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 [1] 流动性及融资环境 - 5月社会融资规模 M2和人民币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 [1] -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 同比下降50个基点 [3]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下降55个基点 [3] 价格型政策工具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3]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 拓宽利率下调覆盖范围 [3] - 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 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作用增强 [3] 结构性政策工具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6]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6]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上海试点结构性工具创新 [6] 下半年政策展望 - 预计维持适度宽松取向 存在1-2次降息可能 幅度20-30个基点 [4] - 可能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额度5000-10000亿元 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科技创新和外贸 [7] - 结构性工具将继续聚焦科技 消费 外贸 楼市 股市领域 [6]
政策协同发力 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信号
新华社· 2025-05-28 18:47
货币政策调整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迎来年内首降 [3]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3] -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3] 科技金融支持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6] - 未来银行可通过股权投资形式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拓展科技领域融资渠道 [7]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23项工作措施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 [10]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 [10] 营商环境优化 -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4] - 各地区、各部门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16]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将事项数量减至106项,持续畅通民营企业准入渠道 [18]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 多地多部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12]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通过"准营即入制"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审批程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