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搜索文档
捷报连连,海南发射场“双工位”接力,航天ETF(159267)上涨2.47%再度领涨,盘中换手率同类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8-06 13:1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军工板块强势领涨 商业航天概念活跃 相关个股长城军工涨停 内蒙一机 中兵红箭 中航成飞 北方导航等个股跟涨 [1] - 航天ETF(159267)上涨2.47%领涨同类产品 盘中换手19.17%位居同类第一 跟踪指数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上涨2.15% [1] 行业动态 - 2025年8月4日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此前7月27日 7月30日两组卫星已相继发射成功 九天内三组卫星接连发射成功 标志我国卫星互联网迈入高密度发射新阶段 [1] - GW星座已完成七组卫星在轨部署 千帆星座已完成五次发射 在轨卫星数量达90颗 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聚势成势 [2] 产业趋势 - 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清晰 制造端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提升运力 [2]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突破为产业开辟广阔持久需求空间 [2] - 商业航天 商用飞机和低空等领域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增长新引擎 [2] 政策与投资 -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 连续三年保持7.2%增速 航空航天装备是装备建设重要方向 在国防现代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2] - 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精选航空装备 军工电子 地面兵装 航天装备领域优质企业 国防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8.2% 是纯度最高的军工主题指数之一 [2]
万亿赛道崛起,属于海南的时间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3:32
商业航天发射进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1] - 该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2023年11月首次发射,此次为第四次成功发射[1] - 发射场已实现高密度发射,7月30日至8月4日5天内完成两次发射[11]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 - 海南省发布《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培育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集群,建设科创基地,发展商业航天全产业链[2][15]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15年发布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被视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9%[4] - 预计2025年行业产值达2.8万亿元[4] - 截至2024年年中,国内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达546家[4] 海南的独特优势 - 海南文昌纬度低,可利用地球自转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11] - 文昌是唯一沿海的发射场,便于火箭助推器回收[12] - 海南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开放政策,支持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14] 产业集群建设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谋划78个项目,2025年计划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44%[14] - 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国际航天城,26家卫星产业集群企业加速落地[14] - 海南加快推进火箭产业园、星箭超级工厂建设,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14] 其他地区布局 - 北京市将商业航天列为2025年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计划2026年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首发[5] - 上海市目标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5]
长征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齐鲁晚报· 2025-08-05 10:16
发射任务成功 - 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7次发射 [1]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技术参数 -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是我国首款4米级单芯级运载火箭 [1] -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 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 [1] - 可根据任务需求适配5.2米或4.2米直径构型的卫星整流罩 [1] 银河航天卫星技术特点 - 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由银河航天研制 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此类卫星 [1] - 卫星核心单机产品均实现自主研制 [1] - 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 结合机器人合舱工艺可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1]
我国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在文昌成功发射
海南日报· 2025-08-05 09:15
发射任务 - 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2]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2] 参与方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萃参与文字报道 [2]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国强参与图片报道 [2]
五天两捷报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
央视新闻· 2025-08-05 08:49
发射场能力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短期内实现双工位连续发射,验证了高密度发射能力 [1] - 发射场工作人员在7月30日完成一号工位发射后,7月31日即完成二号工位长征十二号火箭转运工作 [1] - 发射场设计之初就瞄准高密度目标,一号工位发射后2至3天可切换至二号工位状态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两个发射工位分别于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12日完成首发任务 [2] - 发射场正在建设两个新工位,建成后将形成"两期四工位"格局,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 [2] 发射技术细节 - 一号工位使用液氢推进剂,二号工位使用不同推进剂,需进行管路清洗以避免燃料混杂 [2] - 五天内发射两发火箭对发射场是首次尝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攻克 [2] 卫星制造技术 - 银河航天首次批量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并承担国家重大发射任务 [3] - 卫星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系统 [3] - 生产线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集成和测试,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3] - 智慧工厂通过"智慧大脑"与"柔顺灵巧手臂"将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 [3] - 生产线可实现年产100颗1000公斤级卫星,正在将AI技术融入制造流程 [3] - 部署AI生产管理系统优化生产进度、资源调度,构建敏捷高效生产体系 [3]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接力”发射火箭:五天两捷报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23:43
商业航天发射进展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工位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1] - 五天前在同一发射场一号工位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1] - 双工位"接力"发射验证了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高频次发射能力[1] 发射场建设情况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创造了中型液体火箭发射场建设速度纪录[3] - 该发射场2022年6月启动建设,2024年底二号工位首飞,2025年3月一号工位完成首次发射[3] - 二期项目2024年1月25日开工,新建三号、四号两个发射工位,每个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5] 产业发展规划 - 海南省计划2025-2027年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场核心能力提升,加快二期和配套设施建设[5] - 推动星、箭、场一体化发展,培育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5] - 目标到2027年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5]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23:09
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 - 这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此类卫星[3] 银河航天 - 卫星由银河航天承担研制[3] - 卫星由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出厂[3] - 工厂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等装备以及数字化制造系统、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等先进软件平台[3] - 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3] - 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的1000千克级卫星[3]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3] - 是中国首款4米级单芯级运载火箭[3] -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3] - 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3] - 本次任务是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3] - 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7次发射[3]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新京报· 2025-08-04 20:37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该火箭是我国首款4米级单芯级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 [1] - 火箭采用一箭多星壁挂发射模式,新研复合材料多星适配器,并通过数字模拟对接、星箭对接试验确保安全 [1] - 火箭在液氧箱、煤油箱等结构舱段开展减重优化工作,卫星适配器、支承舱等舱段使用复合材料,实现减重5%~10% [1] 银河航天卫星研制创新 - 07组卫星核心单机产品均实现自主研制 [2] - 卫星采用面向批产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集成和测试,结合机器人合舱工艺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2] - 卫星由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出厂,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数字化制造系统等先进技术,将研制周期缩短80% [2] - 工厂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的1000kg级卫星 [2] 发射任务背景 - 本次发射是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 [3] - 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7次发射 [3]
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 - 北斗三号系统芯片、终端、服务实现100%国产化,已成为全球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2] - 国产高刚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负载500公斤重型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 [2] - 28纳米光刻机完成产线验证,国产化率突破83% [2]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 [1]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20年的15.1%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5.7% [2] - 全国电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3%、12.8%、11.8% [3] 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 - 钢铁行业有171家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 [3] - 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 [3] - 智元人形机器人通过自研一站式开发平台和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提升生产能力 [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 [4] - 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上接连取得突破 [4] -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 -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3] 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 - 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实现100%焊接自动化、100%全零件自动转运 [5] - 全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6] - 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6]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6]
首俊明—— 奔赴星辰大海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9
商业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 2024年11月30日22时25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运营 [1] - 发射过程历时23分钟,顺利完成星箭分离,测控大厅团队情绪激动,首飞成功对商业航天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组建于2022年6月,负责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从规划论证到发射场建设仅用一年半时间 [2] 发射场建设历程 - 发射场建设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需要攻克成千上万的技术细节,同时面临人才和技术短缺的问题 [2] - 团队通过自我加压、奋力拼搏,成功解决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中的各类难题,包括与多家火箭公司对接了解技术特点和要求 [2] - 2024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火箭合练作业,检验机械接口和人员协调操作能力,确保软硬件条件满足发射需求 [2] 团队背景与贡献 - 核心团队成员首俊明拥有20余年航天发射经验,曾参与西昌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在多个关键岗位历练 [1] - 团队从2010年开始参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筹建,2014年底完成工业设施初步建设,具备丰富的发射场建设经验 [1] - 团队秉持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致力于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视太空探索为伟大事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