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果切
icon
搜索文档
日入320万、订单翻倍!2025闪购大战,“赢家”浮出水面
36氪· 2025-08-31 08:39
平台闪购订单表现 - 淘宝闪购8月7日-9日连续三天日订单突破1亿单[1] - 美团7月峰值日订单达1.2亿单[1] - 平台日订单峰值总和突破2亿单 较全国外卖日均6000万单增长超1亿单增量[1] 平台供给端扩张 - 淘宝闪购7月新入驻品牌数环比6月增长110%[3] - 新上线非餐品牌门店超12000家[3] - 140万商家订单和实收显著增长[3] - 美团计划将闪电仓数量从3万提升至10万个[3] 果切行业增长案例 - 切果Now日均订单从4万单翻倍至10万单 峰值近16万单[4] - 日成交额峰值超320万元(按20元起送价测算)[4] - 淘宝闪购+饿了么日均订单反超美团[4] - 行业GMV增长率从10%提升至45%-50%[5] - 线上营收占比达95% 去年总营收约15亿元[9] - 已覆盖150多城市共1200家门店[9] 产品创新与消费群体扩展 - 推出1.1kg西瓜桶补贴后售价9.9元(原价29.9元) 日销量超2万单[5] - 新增商务会议、上班族等消费场景[5] - 男性消费者和中老年电商买家成为新消费人群[9] 精酿啤酒闪购表现 - 优布劳7月订单量较4月增长97%达5.5万单[11] - 月销售额超440万元(客单价80-120元)[11] - 订单量同比增长62%[11] - 新客增长率达45%-55%[12] 平台补贴效果 - 淘宝闪购订单增长率达40%[14] - 周末淘宝闪购与美团单量占比从2:8优化至4:6[14] - 满79减10、单品折扣等补贴力度最大[14] 品类扩展与门店扩张 - 鲜打啤酒满足夜间经济需求 部分门店营业至凌晨4点[14] - 1-7月新增500多家门店 超去年全年扩店数量[15] - 现有2000多家门店覆盖800多城市[15] 数码产品闪购模式 - 联想OMO模式实现99%远场电商SKU近场快速送达[16] - 平均客单价达2000-3000元[17] - 直营店订单量增长超30%[19] - 闪购退货率显著低于远场电商[19] 非餐品类爆发 - 7月395个非餐品牌闪购成交额破百万元[19] - 66个品牌突破千万元[19] - 覆盖数码3C、美妆个护、运动户外等核心品类[19] 行业模式变革 - 消费决策临时化 日常微订单成为生活基础设施[21] - 供应端需建立灵活仓店管理和本地化能力[21] - 即时服务+本地化供给+全国仓调度成为新标准[21]
环京地区首家“胖永辉”落地廊坊 鲜食占比超20%
北京商报· 2025-08-28 18:42
门店调改与开业 - 永辉超市燕郊上上城店于8月28日完成"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后正式开业 该店是永辉在廊坊市的首家调改门店 也是河北省内第四家采用"胖东来模式"升级的门店 [1] - 门店位于廊坊市燕郊开发区华地广场负一层 依托商业集聚效应辐射周边多个社区 满足家庭日常消费与社区商业需求 [4] 商品结构优化 - 调改后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标准的80% 进口商品占比近20% 烘焙、熟食等鲜食品类占比提升至超20% [5] - 生鲜强化源头直采与品质管控 新疆吊干杏、西梅等特色水果实现产地72小时直达货架 新增果切、果汁、茶饮等即时品类 引进定向种植蔬菜并支持扫码溯源 [5] - 熟食区引入胖东来同款炸鸡、秘卤肉肠、牛肉条及北京烤鸭、土家鲜肉饼等多元风味 搭配时令海鲜 [8] - 烘焙区与中粮等供应商合作推出山茶花山泉吐司、健康欧包、乳酪面包等现烤产品 现制商品占比持续提升 [8] - 食品百货突出"优质平价"特性 包括永辉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 胖东来自有品牌专区同步亮相 涵盖DL压榨一级花生油、DL精酿啤酒、DL果汁等70余款商品 [9] 空间环境升级 - 取消强制动线 拓宽主通道 货架高度统一降至1.6米 营造开阔通透购物环境 [9] - 食品货架配备放大镜 连卷袋区设置湿手器 果切按甜度提示食用顺序 冷链区域提供防冻手套 [9] 服务体验提升 - 增设便民服务区 配备身高体重测量仪、血压仪、直饮水机、微波炉、老花镜、应急药箱等设施 设置宠物安置区 [9] - 肉禽区提供免费切丝、切片、绞肉等加工服务 海鲜区提供宰杀、清洗、打氧及打包服务 [9] - 针对燕郊跨省通勤人群特点 优化营业时间与服务流程 提供商品邮寄及行李暂存服务 [1][9] - 开通线上配送 线上线下商品基本一致 生鲜和冷藏订单采用"保温袋+冰袋"双重冷链包装 支持3公里内配送 [1][9]
成都市金牛区蜜果果果切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6 15:20
公司注册信息 - 成都市金牛区蜜果果果切店(个体工商户)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何锐,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餐饮服务(不产生油烟、异味、废气) [1] - 一般项目包括:新鲜水果批发、新鲜水果零售、外卖递送服务、包装服务 [1] 行业经营许可 - 公司餐饮服务业务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1] - 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1] - 除餐饮服务外,其他项目可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1]
百果园,口碑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48
公司言论与舆论反应 - 创始人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理念 将商业分为利用无知和教育成熟两类 并宣称公司选择后者 [3] - 言论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买水果还要被教育"成为质疑焦点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热门标签 [3][5] - 消费者批评公司态度傲慢 认为买卖关系应是平等价值交换而非教育与被教育关系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归母净利润-3.86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亏损 [9] - 零售门店数量急剧萎缩 截至2024年底仅剩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 加盟店从6081家减至5116家 相当于日均关店近5家 [9] - 加盟商面临高房租 公司压货 退货政策等压力 部分门店陷入亏损 [9] 品质管控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存在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将2J车厘子冒充4J销售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等违规操作 [7]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3000条投诉 涉及"坏果不赔""价高质次"等问题 有消费者反映300元购买榴莲长虫遭拒赔 [7] 市场竞争环境 - 社区团购 电商巨头及山姆 盒马等零售巨头采取低价策略 通过烧钱补贴进行价格战 对公司形成巨大冲击 [9] - 竞争对手凭借资本优势削弱公司供应链优势 [9] 成本结构与定价策略 - 自建冷链物流成本占售价18% 采用日本BLOF生态种植技术的橙子成本比传统方式高40% [10] - 高成本转嫁消费者但未能通过透明化标准让用户感知价值 [10] - 2024年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 公司推出"好果报恩"活动 提供招牌榴莲 佳沛红果等单品15%-30%折扣 [11] 战略定位困境 - 既坚持高端定位又试图下沉市场 导致品牌形象模糊 高端客群觉得品质缩水 价格敏感用户仍嫌贵 [12] - 公司战略出现摇摆 与最初"教育消费者"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11][12]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36氪· 2025-08-11 21:35
公司战略与消费者争议 - 公司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通过教育消费者成熟来维持品牌定位,引发社交媒体热议[5] - 消费者核心诉求为"合理价格对应品质",反对以教育为名掩盖高价低质问题[10] - 公司2024年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实际推出低价促销活动[30][31] 品牌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达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定位中产家庭消费升级需求[13] - 早期通过"不好吃退款"承诺和水果精细分级定价建立品质信任[14] - 曾提出十年千亿营收、超万家门店计划,但2024年出现战略收缩[35] 产品质量危机 - 2024年315曝光门店将腐烂水果切块高价销售、虚假标注新鲜度、随意提升车厘子等级等乱象[15] - 2022年已有门店因售卖隔夜果切和变质水果被停业整顿[18] - 消费者投诉案例包括50元发霉荔枝、变质橘子、果切含塑料碎片等质量问题[20][22][24][26] 财务与运营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净亏损3.91亿元,为上市后首次双降[34] - 门店总数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加盟店占比99.8%[36][37]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8]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首日市值94.74亿港元,2024年跌至26.94亿港元,跌幅71.5%[41] - 主要股东及高管2024年起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40] 行业竞争环境 - 社区团购"次日达"、本地连锁生鲜"产地直采"等模式冲击传统水果零售[41]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品质与性价比成为核心竞争要素[42]
2万元月薪吃不起水果?百果园董事长称这么多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百果园称被人有意截取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0
公司管理层言论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在视频中表示"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消费者自主选择[1] - 相关言论被网友批评为"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4] - 公司回应称视频遭有意截取 否认存在教育消费者的意图[4]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滑9.8%[4] - 毛利7.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1.9%[4]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录得-3.86亿元[4] 门店运营状况 - 2024年净减少门店965家 日均关店2.64家[4] - 经历大规模门店关闭潮[4] 产品质量与价格争议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腐烂水果制果切 隔夜果贴新标签售卖等问题[4]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等热议话题[4]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4次 显示公司战略转向[4] 营销策略调整 - 自2023年8月起每月精选1-2款高品质果品以极具性价比价格"报恩"消费者[4] - 公司实际运营朝"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方向转变[4]
长城快评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哪来的底气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5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市场定位,明确表示不会为迎合低端消费需求降低产品品质和价格 [1] - 公司董事长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的理念,强调不利用消费者无知,而是引导消费观念升级 [1] - 公司差异化竞争策略导致主动放弃中低端市场份额,专注服务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客群 [1] 市场争议与消费者反馈 - 公司高价策略引发舆论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其言论存在"爹味",与钟薛高事件形成类比 [1] - 消费者普遍反映价格过高,典型评论包括"月薪2万吃不起"、"单次消费轻易超百元"等 [1] - 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策略被解读为押注消费升级,依赖未来高收入群体扩张 [1] 产品质量问题 - 公司近年累计收到1769条12315平台投诉,3091条黑猫投诉,主要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2] - 媒体曝光门店存在将烂果加工成高端果切的违规行为,相关报道曾登上热搜 [2] - 公司"品质至上"承诺与实际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差距,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下滑及首次净利润亏损,门店数量净减少近千家 [2] - 市场表现被视为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策略的负面反馈,验证品质与价格定位不匹配 [2] 行业竞争逻辑 - 成熟市场中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创造价值,而非单方面教育消费者 [3] - 企业持续发展需平衡品质与价格,深度理解需求而非俯视市场 [3] - 消费者选择权最终决定企业价值,双向塑造关系是市场基本规律 [3]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商业洞察· 2025-08-11 17:23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网络热议和消费者反弹[4] - 公司从品质标杆转变为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现象强烈不满[7][8][9]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利润双降,亏损3.91亿元,关店966家,市值蒸发71.5%[26][29][3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12] - 定位中产家庭,承诺"不好吃退款",通过精细分级定价获得市场认可[12] - 2023年上市首日市值达94.74亿港元,2024年底降至26.94亿港元[36]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贴"新鲜"标签售卖[13] - 2022年被曝售卖隔夜果切和即将变质水果,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5] - 消费者投诉包括发霉荔枝(50多元/盒)、变质橘子、果切中含塑料碎片等[16][17][2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亏损3.91亿元[30]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32]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4] - 2019-2023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88.54亿/102.89亿/113.12亿/113.91亿元[28] 战略与市场反应 - 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27] - 每月推出1-2款高性价比产品,实际行为与"不迎合"言论形成反差[28] - 股东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36] - 面临社区团购、连锁生鲜店和超市的激烈竞争[36]
“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百果园股价大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4:19
公司股价表现 - 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言论引发争议后 公司港股股价在8月11日开盘大跌 午间收盘仍下跌超过2% [1] 公司管理层言论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商业两种模式 即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 并明确表示百果园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的道路 [3] - 余惠勇强调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通过告知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 同时承诺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3] - 该言论引发网友强烈反应 包括"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等批评 [3] 公司价格争议历史 - 百果园并非首次因价格问题引发争议 此前已有网友吐槽"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 反映其水果定价较高 [3] 公司质量问题 - 2024年3月百果园武汉门店被曝光存在以次充好等违规操作 包括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和将低等级车厘子冒充高等级销售 [4] - 公司强调的品质承诺因多次质量问题曝光而遭到质疑 [3][4] 公司业务规模 - 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 是中国最大水果零售运营商 拥有超过5000家全国连锁店和超8000万注册会员 [4] - 2023年1月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4]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市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公司多年来首次亏损 [4] 门店与会员变化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同比减少966家 仅剩5127家 [5] - 付费会员数量缩减至约85万人 同比下降27.1% [5]
百果园董事长“雷语”炸翻舆论 深陷闭店、食品安全等泥潭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12:18
公司舆情与品牌形象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称"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舆论批评 被指"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 [1]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和"水果刺客"等负面标签 消费者将公司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指责其"高价低质" [1] - 两大投诉平台累计收到4860条投诉 其中黑猫投诉3091条 12315平台1769条 主要涉及烂果 隔夜果 异物和发霉问题 [1]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4年全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同比暴跌206.7% 为上市以来首次由盈转亏 [2] - 门店数量从2023年6093家骤减至2024年5127家 净关闭966家门店 相当于日均关店2.64家 [2] - 毛利率从11.5%降至7.4% 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公司通过"好果报恩"等低价活动吸引顾客 [2] 食品安全与运营管理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车厘子等级随意定义 员工无《食品健康许可证》操作即食水果 [2] - "三无退货"政策成本全由加盟商承担 导致部分门店通过销售陈货和次果弥补损失 [2] - 快速扩张导致供应链和品控能力下滑 加盟商盈利困难加剧闭店潮 [3] 战略定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定位"高品质 高价格"战略失效 出现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 [2][3] - 忽视下沉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 试图通过"教育消费者"维持高端溢价 [3] - 2023年港股上市首日破发 2024年股价跌幅达67% 市值蒸发超80亿港元 [3]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于深圳 为大型水果连锁企业 [3] - 业务覆盖水果采购 种植支持 物流仓储 品牌运营 门店零售 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环节 [3]